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 ,急性发作期通过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如能及时进行药物和激光或手术治疗 ,眼压可以下降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往往很浅 ,因此临床上较难观察到是否存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最近我们对一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前段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检查 ,发现一些患者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病人来源于 2 0 0 0年 3~ 4月在我中心确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共 16例 31眼。其中男 4例 ,…  相似文献   

2.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与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艳  戴惟葭  郭丽 《眼科研究》2000,18(1):81-82
目的 讨论抗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与恶性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两 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并发恶性青光眼8例8只眼。结果 8只眼均于术后1月内出现扁平前房,周边虹膜与角人皮相贴眼压24 ̄50mmHg,平均29.5mmHg,其中7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气术,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脉络膜上腔放液术,术中8眼均于脉络膜上腔放出淡黄色液体,术后前房加深 ,眼压降至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继发性睫状体脱离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8/11住院治疗的8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发作缓解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B超发现,19例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及UBM测量急性发作前后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眼压50.4±6.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5±0.12mm;发作缓解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7.93±4.3mmHg,中央前房深度1.29±0.1mm。UBM及B超检查显示:继发单纯脉络膜脱离10例,单纯睫状体脱离4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例,给予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全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均复位。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常可合并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且治疗前眼压越高,缓解时间越短,缓解后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几率越高,其直接征象为眼压过低、前房更浅,UBM为其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为该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在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除解剖因素外还有生理因素的作用,其中脉络膜的改变(渗出、扩张)可能是造成此病的一个因素,现将脉络膜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综述如下。[眼科新进展2005;25(5):473—47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临床变化过程,并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 icroscopy,UBM)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34例,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治疗前后检查眼压、裂隙灯和UBM,分析睫状体脱离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眼压为6.75±3.12mmHg,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其中1级53%,2级32%,3级15%。经治疗33例眼压正常,平均末次眼压为12.67±5.52mmHg。UBM检查发生明显的变化,ACD,AOD,θ1增加(P<0.01),TCPD,ICPD增大(P<0.05)。睫状体脱离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结论:药物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可获得理想的疗效,UBM检查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眼压状态合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与脱离的APACG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眼前部结构、UBM、B超图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2例31眼首诊时眼压(37.61±10.94)mmHg(1kPa=7.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8±0.10)mm,眼轴长度(22.80±0.67)mm。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双眼9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5眼,2级10眼,3级6眼;脱离范围:1/2象限6眼,3/4象限7眼,4个象限脱离18眼。4例(7眼)合并脉络膜脱离。临床治疗10眼作YAG激光虹膜切开术,21眼行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随访所有病例眼压控制良好。结论APACG高眼压患者可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常规抗青光眼及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眼压。  相似文献   

7.
PACG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疾病。以往认为其特征性房角关闭的危险因素包括浅前房、短眼轴、厚晶状体等静态解剖因素,还包括虹膜动态变化,脉络膜膨胀等房角动态因素。随着各项眼科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细致地观察到眼球各解剖结构在房角关闭中的作用。其中,虹膜及脉络膜在闭角型青光眼中起到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借助眼前节OCT(AS-OCT)等各种眼科影像学技术,我们对前房角关闭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虹膜脉络膜与房角关闭之间的联系,为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连续收集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脉络脱离的病例45例49只眼,术后浅前房按Spaeth分类评价,结果有10只眼发生脉络膜球形脱离,70%为局限象限性且71.4%累及下方,术后浅前房均发生在第1天,60%为浅Ⅱ度,有39只眼发生脉络周边部浅脱离,79.5%累及各象限,局限性浅脱离中87.5%累及鼻侧,术后浅前房发生在平均1.9天,对不同表现形式的脉络膜脱离及伴存的不同程度浅前房作了分析,指出平均脱离高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量化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治疗中继发脉络膜脱离的眼压和前房深度的变化,总结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107例114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降眼压治疗中,34例36只眼(31.8%)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诊断继发脉络膜脱离,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和UBM分别测量这组病例降眼压治疗前和发现脉络膜脱离时的眼压和前房深度,观察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降眼压治疗前眼压平均(51.6±7.5)mmHg(1mmHg=0.133kPa),前房中央深度平均(1.763±0.285)mm;脉络膜脱离时眼压平均(7.6±3.2)mmHg,前房中央深度平均(1.547±0.334)mm;眼压变化平均(42.9±6.7)mmHg,前房中央深度变化平均(0.162±0.136)mm。继发脉络膜脱离无须特殊治疗,予减少或停用降眼压药物(尤其是缩瞳剂),2-7(3.5±1.4)天自愈,给予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缩短疗程。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抢救治疗时,继发性脉络膜脱离的发生与眼压降低过快过低有关;UBM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恶性青光眼是抗青光眼后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但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同时并发脉络膜脱离尚未见报道,作者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5岁,于1992年五月14日以“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近绝对期)”收住院。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手动/30cm,外眼无异常,角膜后色素性KP(+),周边前房l/4CT,瞳孔直径4nun,光反应迟钝。前房角镜检查:N3一地,3gr周边虹膜前粘连,眼底C/D=1.0,视乳头色苍白,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眼压:5.5/0=5.516kPa,10/4=5.783kPa(IkPa=7.5m物.左眼视力叨m指数…  相似文献   

1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脱离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治疗的163例(18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2h内经药物控制眼压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检查,并对这些病例的年龄、性别、UBM表现、中央前房深度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6眼中有26眼(13.98%)并发睫状体脱离,此类患者就诊时大多眼压较高(〉50mmHg,1mmHg=0.133kPa),经治疗后迅速下降至正常甚至更低。脱离范围有全周也有部分,中央前房深度变浅。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睫状体脱离复位。结论并发睫状体脱离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体征之一,UBM检查对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合并睫状体脱离的UBM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方法利用UBM对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前房角、前房深度、睫状体检查,对合并睫状体脱离UBM图像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21例(29只眼)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平均眼压为(34.84±9.37)mmHg,中央前房深度为(1.67±0.18)mm,眼轴长度为(23.10±1.25)mm。UBM图像分析示睫状体脱离双眼8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1只眼、2级12只眼、3级6只眼;脱离范围2象限6只眼、3象限4只眼、全周脱离19只眼。结论UBM检查显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的患者可合并睫状体上腔脱离,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初期治疗,需重视降眼压药物及适量的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段宣初  蒋幼芹 《眼科研究》1996,14(3):215-215
抗青光眼术后迟发性脉络膜脱离一例段宣初蒋幼芹(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长沙410011)病情简介:旷××,女,17岁,双眼患“青少年型青光眼”。于1992年10月在北京某医院行右眼“巩膜咬切术”,1992年11月及1993年2月在本院行双眼“小...  相似文献   

14.
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之一 ,笔者收集了 6例 ,报告如下。本文 6例青光眼窦小梁切除术患者 ,男性 2例 2眼 ,女性4例 4眼 ,年龄在 45~ 68岁。术前眼压降低不理想 ,术后浅前房Ⅱ级 (全虹膜与角膜后壁表面接触 ,但晶体的前表面与角膜内皮间仍有一定间隙。) 3例 ,其中并发角膜后弹力层皱褶者 1例 ;术后浅前房Ⅰ级 (仅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 ,瞳孔区的虹膜仍保持正常位置 ) 1例。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而发生浅前房者 2例 ,均为Ⅰ级。患眼滤过泡较平 ,眼压 8~12mmHg ,均为低眼压性浅前房。眼底见边界清楚半球形灰褐色隆起 ,大多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脉络膜厚度(CT)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APACG患者35例43眼,CPACG患者26例46眼和正常对照组46例81眼参与这项研究。EDI-OCT用于测量和比较APACG、CPACG及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距黄斑中心凹2mm鼻侧、颞侧、上方、下方的CT,分别标记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鼻2mm(N 2mm)、颞2mm(T 2mm)、上2mm(S 2mm)、下2mm(I 2m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CT的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与APACG、CPACG的关系。结果:APACG,CPACG和正常对照组在所有位点的CT均无差异(P>0.05)。所有位点的CT与眼轴长度(AL)呈负相关。N 2mm、I 2mm还与年龄、前房深度(ACD)呈负相关,SFCT与年龄、AL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 2mm与APACG存在相关性(P=0.029),OR值和95%的置信区间为0.975(0.953,0.997)。各位点CT与CPACG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AL、ACD是CT的相关因素。S 2mm的变薄与APACG相关。然而,CPACG与各位点CT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收集了1995.3~1997.7青光眼滤过术314例,463眼就发生了38例47眼脉络膜脱离作一临床分析。材料与方法38例47眼中,男22例,女16例,单眼29例,双眼9例,年龄12~82岁,平均58.26±15.18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  相似文献   

17.
葡萄膜和巩膜疏松相连,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的静脉较丰富,只有一层内皮细胞,液体容易渗漏,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出现顽固性低眼压,常合并其他眼部损伤,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8.
报道23例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其中14例经单纯性前巩膜切开,9例前巩膜切开合并前房成形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对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9年 3月引进了德国 Zeiss公司生产的 8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后 ,在对青光眼病人进行常规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中 ,发现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中 ,经多途径药物治疗眼压迅速降至正常后 ,有一部分病人发生了睫状体脱离。我们遂对这些病人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所有病例均为在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眼病人共 70 8例 ,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 12 3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13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72例 ,继发性及先天性青光眼未列入统计范围。2 .采用德国 Zeiss公司生产的 8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 ,对…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是由于眼挫伤所致,出现持续性低眼压、浅前房、角膜内皮皱折及黄斑水肿等体征。而药物治疗几乎无效。而近年来大量报道通过行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取得良好效果。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眼压升高。而大部分手术后眼压高为一过性,可通过药物得以控制并逐步恢复正常。近2a来接诊2例因术后房角关闭眼压增高致继发性青光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