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评价肿瘤化疗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组织血流灌注参数在评价肿瘤化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18只小鼠建立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只。自模型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顺铂1mg/kg体重(顺铂治疗组)和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照组),每天1次,连续给药5d。超声造影检查前,常规二维超声测量肿瘤3个最大径线,然后计算肿瘤体积。肿瘤接种后第8天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脱机采用时间-强度曲线软件进行分析,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IMAX)、灌注指数(PI)、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拟合优度(GOF)等参数。超声检查完成后完整剥离肿瘤,免疫组化检测肿瘤CD34表达情况,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顺铂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00)。顺铂治疗组的PI、IMAX和MV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AUC、mTT和TTP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组织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可以有效评价肿瘤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法测定组织血流量改变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3组,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沙利度胺100mg/kg体重和沙利度胺20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击破-再灌注法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采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分析,计算血流量。超声检查完成后完整剥离肿瘤,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CD34表达情况,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但两治疗组小鼠体重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沙利度胺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微血管密度在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定量测定肿瘤血流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监测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眼眶肿瘤患者47个病灶(良性组35例,恶性组12例)进行术前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应用SonoLiver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肿瘤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取造影剂达到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IMAX)、造影灌注指数(PI)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不同.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中上升支斜率、半降斜率的绝对值、IMAX、PI、mTT、半洗出时间、RT良恶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UC、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模型母鼠胎盘超声造影(CPS)测量血流灌注参数与肿瘤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制作34只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鼠动物模型并行超声造影,造影后应用SonoLiver1.025分析软件绘制胎盘的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模型母鼠造影定量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曲线下面积(AUC)及总灌注量(V);以上所得参数与造影后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计测的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4只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鼠胎盘组织TTP为(14.55±3.45)s,Imax为(20.83±6.15)dB,AUC为(1868.61±25.76) dB,V为(58.01±23.56)dB;造影后病理MVD为88.98±24.7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模型母鼠胎盘Imax与MVD呈正相关(r =0.885,P=0.000),AUC与MVD呈正相关(r=0.677,P=0.001),V与MVD呈正相关(r=0.877,P=0.000),TTP与MVD无相关关系。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模型母鼠超声造影Imax、AUC、V与胎盘MVD相关良好,是测量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鼠胎盘血流灌注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灌注曲线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87例乳腺肿瘤患者分为恶性组57例和良性组30例,Sonolver软件获取其超声造影图像,定量分析其分析区和参考区灌注曲线参数。结果与良性组分析区比较,恶性组分析区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均减小,上升斜率(RS)和下降斜率(DS)均增大(P<0.05);恶性组分析区RT、TTP及mTT的95%可信区间均减小(P<0.05)。与良性组参考区比较,恶性组参考区RT减小,RS和DS增大(P<0.05)。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分析区RT、TTP及mTT小于参考区,分析区峰值强度RS、DS及拟合优度大于参考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的灌注参数可评估肿瘤内的血流灌注,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评估裸鼠胰腺肿瘤内血流灌注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裸鼠胰腺癌模型分成两组:对照组(n = 20)和实验组(n = 20),实验组动物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对照组动物接受安慰剂治疗。所有实验动物在处死之前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测定各组裸鼠胰腺癌组织的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利用免疫组化测定VEGF和CD34在体内胰腺肿瘤组织中的含量;采用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法检测体内胰腺肿瘤单位体积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胰腺癌组织的PI和AU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胰腺癌组织(P < 0.05);实验组胰腺癌组织的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胰腺癌组织(P < 0.05);VEGF和CD34在实验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胰腺癌组织(P < 0.05);胰腺癌组织的PI和AUC均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 = 0.857, P < 0.05; r = 0.762, P < 0.05);裸鼠胰腺肿瘤的PI和AUC与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r = 0.896, P <0.05; r = 0. 675, P <0.05)。结论:超声造影血流参数PI和AUC可准确评估胰腺癌的血流灌注量,PI和AUC与胰腺癌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裸鼠胰腺肿瘤内血流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动物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对照组动物接受安慰剂治疗。所有实验动物在处死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测定两组裸鼠胰腺肿瘤组织时间-强度曲线的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在胰腺肿瘤组织中的相对含量;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法检测胰腺肿瘤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分析PI和AUC与血管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裸鼠胰腺肿瘤组织的PI和AUC分别为(68.83±7.27)dB、859.93±114.27,均高于实验组(32.64±5.15)dB、523.68±5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值分别为32.10±6.43和11.70±3.49,提示实验组中CD34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4,P<0.001);VEGF在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中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284.91±53.86和104.64±24.32,提示实验组中VEGF阳性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3,P<0.001)。对照组和实验组胰腺肿瘤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分别为6.257±1.084和1.686±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4,P<0.001)。胰腺癌组织的PI与微血管密度、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r=0.857、0.896,均P<0.05);AUC与微血管密度、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r=0.762、0.675,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血流参数PI和AUC可准确评估裸鼠胰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量,PI和AUC与胰腺癌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肝脏炎性病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炎性病灶的患者共22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6个病灶为肝脏炎性假瘤,6个为肝脓肿.采用5级评分法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进行评分.利用Sonoliv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肝脏炎性病灶与病灶周围肝实质超声造影上升时间(RT)、达峰值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Imax)等参数以及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评分为1~2分定为诊断准确,本组22个肝脏炎性病灶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3.6%(3/2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63.6%(14/2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1).22个肝脏炎性病灶RT为(25.1±9.7)s,TTP为(29.0±13.9)s,均早于病灶周围肝实质的(32.4±8.8) s、(39.3±11.2) 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均为-2.6, P均<0.05);22个肝脏炎性病灶mTT及Imax与病灶周围肝实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个肝脏炎性假瘤病灶与6个肝脓肿病灶RT、TTP、mTT、I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个肝脏炎性病灶DVP曲线Ⅰ型高增强未消退型占18.2%(4/22),Ⅱ型高增强消退型占36.4%(8/22),Ⅲ型低增强型占45.4%(10/22).16个肝脏炎性假瘤病灶与6个肝脓肿病灶仅动脉期强化方式及实质期坏死区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8.32,P均<0.05),而动脉期峰值时增强形态、峰值时病灶边界差异以及实质期廓清速度、病灶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更客观地显示肝脏炎性病灶与肝脏的血流灌注特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占位行超声造影检查,用Sonoliver定量分析软件行脱机分析,获得最大峰值强度(maximum intc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mTT、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X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的RT及mTT均小于良性病灶,IMAX与AUC均大于良性病灶.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评价抗血管生成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H22肝癌皮下接种次日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200 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7 d,末次给药次日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两组肿瘤最大横切面的面积和无强化区面积,计算无强化区面积比例.病理切片测量两组肿瘤最大横切面积及坏死面积并计算坏死面积比例.结果 超声造影及病理切片测量肿瘤的最大横切面积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测量的肿瘤无强化区面积及其比例和病理切片上测量的肿瘤坏死面积及其比例在治疗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05).超声造影测量的肿瘤最大横切面积、无强化区面积及其比例分别与病理切片测量的肿瘤最大横切面积、坏死面积及其比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8,P<0.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在肿瘤体积发生改变前检测出抗血管生成治疗引起的肿瘤内坏死和血流灌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及Sonoliver软件定量分析.分别获取正常脑组织和肿瘤内部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并对高、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造影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15例为高级别胶质瘤,16例为低级别胶质瘤,超声造影显示峰值强度高于周围正常脑组织,达峰时间较周围正常脑组织短(P<0.05),平均渡越时间较周围正常脑组织长(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比较,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升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获得的造影参数可为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定量特征。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42例。38例经CT及磁共振成像证实,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利用SonoLiver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以病灶与其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增强水平差值为参数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成像。分析肝血管瘤及病灶周围肝实质的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灌注指数(PI)及DVP曲线。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肝脏大血管瘤、肝脏小血管瘤与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肝脏大血管瘤与肝脏小血管瘤、肝血管瘤中央部与边缘部Imax、RT、TTP、mTT、PI差异。 结果肝脏大血管瘤、肝脏小血管瘤的Imax、PI均高于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RT、TTP、mTT均短于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67、-14.758、-9.772、-3.753、4.157,P均<0.05)。肝脏大血管瘤Imax高于肝脏小血管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6,P<0.05);肝脏大血管瘤与肝脏小血管瘤RT、TTP、mTT、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血管瘤中央部Imax高于肝血管瘤边缘部,RT、TTP均长于肝血管瘤边缘部,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87、8.091、8.654,P<0.01或0.05);肝血管瘤中央部与边缘部mTT、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血管瘤的DVP曲线及DVP参数图均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消退型;Ⅱ型,未消退型;Ⅲ型:负向型。本组肝血管瘤患者DVP曲线、DVP参数图呈Ⅰ型、Ⅱ型、Ⅲ型分别为16例(16/42,38.1%)、20例(20/42,47.6%)、6例(6/42,14.3%)和15例(15/42,35.7%)、10例(10/42,23.8%)、17例(17/42,40.5%)。 结论肝血管瘤的TTP和mTT短于病灶周围肝实质。肝脏大血管瘤的Imax和PI高于肝脏小血管瘤。肝血管瘤内边缘部RT及TTP比中央部快。DVP曲线可直观显示肝血管瘤与病灶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3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行超声造影,采用TomTec软件对甲状腺腺瘤组织(腺瘤组)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组)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比较2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最大峰值强度与平均渡越时间。腺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并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9例甲状腺腺瘤表现为高增强,1例表现为等增强,以均匀增强为主;腺瘤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14.1±3.5)、(20.5±5.9)s)低于对照组((15.1±3.8)、(22.6±6.6)s),最大峰值强度((166.6±37.0)%)高于对照组((100.0±0.0)%)(P〈0.05),平均渡越时间((32.4±7.9)s)与对照组((34.4±8.7)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腺瘤组微血管丰富,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与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P=0.000),最大峰值强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00)。结论甲状腺腺瘤微血管丰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多表现为高增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激素致兔股骨头坏死微循环灌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与模型组,造模3周后均行CEUS检查,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AS、DS、TTP、mTT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TP、mTT意义更为显著(P<0.01)。病理学空骨陷窝率及微血管密度计数组间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可从微循环灌注的改变定量分析早期股骨头坏死,可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和超声造影在监测慢性移植物肾病(CA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移植肾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三者评价CAN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稳定组相比,CAN组的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升高(P<0.05);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均降低(P<0.05),灰阶指数(MG)升高(P<0.05);皮质、髓质上升时间(RT)、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延长(P<0.0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VI、FI、VFI大于MG、体积(P<0.05);RT皮大于AT皮、TTP皮、mrrr皮、QOF皮、RT髓、AT髓、,TTP髓、mTT髓、QOF髓(P<0.05);RT皮、VI、FI及VFI均大于阻力指数(P<0.05).以RT皮≥7.40s,VI≤24.03%、FI≤45.85%和VFI≤11.19%诊断CAN的敏感性分别为86.7%、86.7%、84.4%、88.9%,特异性分别为75.0%、75.0%、75.0%、7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4.6%、82.5%、87.5%.结论 超声造影和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可以更好评价移植肾的血流灌注,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不同增强强度及定量参数对肾脏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118例肾脏小肿瘤患者行术前超声造影,依据肿瘤增强的强度分为低增强组,等增强组,高增强组,用Sonoliver超声造影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分析,获得最大峰值强度(maximum intc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闻(mean transit time,mTT)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参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不同增强强度及各参数指标对肾脏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增强组与等或高增强组肾脏小肿瘤的病理类型存在差异(P<0.05)。28例低增强组肾脏肿物中20 例低度恶性或良性肿物,6例透明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癌,1 例转移性肾癌。90例高或等增强组肾脏肿物中,66例透明细胞癌,6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嫌色性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转移性肾癌,1 例低度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良性肿瘤。低增强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IMAX、RT、mTT、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等及高强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mTT、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良、恶性软组织肿块超声造影剂灌注时间-强度曲线特点.方法 对37例软组织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用Q-LAB软件对感兴趣区造影动态图像进行伽马回归(Gamma-Variate)曲线拟合,进行定量分析,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增强特征.结果 37例软组织肿块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21例,恶性16例.良性组肿块主要为均匀性增强(19/21)或无增强(2/21),恶性组肿块主要表现为均匀性增强(10/16)及不均匀性增强(6/16).良、恶性软组织肿块在曲线上造影剂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良性肿块的上升支斜率(A)及峰值强度(DPI)明显小于恶性肿块(P<0.05).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能显示良、恶性软组织肿块的造影剂增强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于术前1周进行超声造影,造影时仪器预设置和造影剂用量保持一致,动态影像经专用软件脱机分析和数学模型拟合,获得基础强度、强度增量(ASI)、峰值减半斜率(a2),上升斜率(a3)、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ACT)、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REA)等参数.肝癌手术标本进行CD34抗体染色,由计算机读片记录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其与各超声造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病灶区的ASI、a2、a3、AT、TTP、PI和ACT与肝实质相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区参数a2与MVD均值有相关性,肿瘤区标化的ASI和AREA参数与MVD均值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能客观地显示肝癌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无创评估肝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