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归松复律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的5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常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在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基础上加用归松复律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P<0.05)。结论归松复律汤治疗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36岁 ,因反复晕厥 10年入院。患者近10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晕厥 ,先后经抗心律失常药及射频消融术治疗 ,晕厥仍反复发作。多次动态心电图示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入院体检 :神志清 ,BP12 .5 /8kPa(94 /6 0mmHg)。心界不大 ,心率 82次 /min ,可闻及期前收缩二联律 ,心前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较局限 ,双肺 (- ) ,双下肢无浮肿。超声心动描记术未见异常。入院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短阵室速。入院后行埋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安装术(VentritexV 190H…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复律爽汤(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等)联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盐酸美西律片口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室早发生数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 R间期和Q T间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SN、EF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律爽汤联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4例在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由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结果根据诱发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及其前间歇的长短,54例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1)由伴正常OT间期的非长间歇依赖性室性期前收缩诱发;(2)由伴正常OT间期的长间歇依赖性室性期前收缩诱发;(3)由伴长OT(U)间期综合征的室性期前收缩诱发.不同发作方式之干预措施亦异.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由不同形式的室性期前收缩所促发,具有不同的临床、心电学特征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23例心心房颤动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通过Lorenz散点图测量心房颤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点集中最短联律间期,并采用逆向技术确定该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结果 室性期前收缩起源左、右心室心尖部的联律间期最短,测量值分别为(380±55)、(394±58)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4.89,P<0.01;t=5.61,P<0.01;t=3.90,P<0.01;t=5.99,P<0.01);右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2.18,P=0.03;t=3.09,P<0.01;t=2.07,P=0.04;t=3.11,P<0.01)。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心尖部较易发生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其可能与病理生理及心尖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从起源部位看,室早可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等位置。三参复律汤是笔者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验方,本文主要探讨三参复律汤治疗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期前收缩的规范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428-429
期前收缩也称为早搏,是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出现最多的心律失常。它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房性期前收缩、交界区(亦称结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多数情况下前2种期前收缩可以称为良性期前收缩。一般不用处理。而在心梗前无早搏,心梗后才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特别是振幅低矮、时间〉0.16ms的“矮胖子”样QRS波以及出现在T波升支后1/3的室性期前收缩,则往往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信号。作者在近20年的院前急救工作中多次在现场遇到心梗后原本心电稳定的患者突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刚开始出现1个,然后又接二连三地出现,此时应马上嘱护士抽药,但有时药还未抽完患者就已经发生室速或室颤。因此,当急性心梗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时,急救医生的眼睛应尽量不要离开心电监护仪,同时应该立即采取准备措施,不能仅观察。不行动。否则患者突然出现室速或室颤时就会使治疗时间延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对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总结曾经成功抢救的20例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并观察抢救治疗后发生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心律失常,12例患者表现为紊乱性心律,其中6例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或三联律, 6例以多源多形性室早、室速为主,其中2例多次出现室颤。8例分别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所有患者入院即给予吸氧、洗胃、催吐、导泻,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除1例患者发生室颤死亡,其余均经抢救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分析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呈现出多样化,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早期及时给予患者血液灌流将会有效地纠正心律失常现象,从而使得心电图能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8岁,因咳嗽、心悸、胸闷、乏力20天入院.于20天前因受凉后出现上述症状,但无畏寒发热、气急、黑蒙及昏厥.查体:T 36.5℃,P 90次/min,R 18次/min,Bp 110/70mmHg.咽部轻度充血,扁桃腺Ⅰ度肿大,肺部无异常.心界不大,心率90次/min,可闻频发期前收缩,无杂音.ECG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短阵室速.Holter示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5334个,1次成对室性期前收缩,2阵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59阵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血、尿、大便常规正常.SR 21mm/h.心肌酶检测:ALT 63U/L,AST 60U/L,NA 146U/L,HDL 120U/L,CK 540U/L.心脏彩超示:左心增大,左室EF、FS降低及二尖瓣rPSS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分析,观察此类患者HRT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diameter,LVED)、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代偿间期、24 h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DCM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分别得出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值、24 h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期,并同时获取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F、LVED,并进行TO、TS与LVEF、LVED的相关分析。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TS与LVEF存在正相关,与LVED、24 h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存在负相关;TO与LVEF存在负相关,与LVED存在正相关;两者与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结论:DCM患者HRT明显减弱,TO、TS对于DCM等的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及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和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其诊断检出率高,可明显提高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白昼发作增多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进行自主神经指标分析,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自主神经机制。方法 本研究对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了长程心电图检查,计算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将白昼(8:00~20:00)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显著大于夜间(20:00~8:00)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者定义为白昼型室性期前收缩。分析白昼型室性期前收缩的频度与心率的相关性以及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30min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1例,每例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频度与每小时平均心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共分析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19阵,在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存在心率的逐渐增加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逐渐下降。结论 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在白昼时发作频度显著增加,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频度与心率呈正相关,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前,存在显著的心率加快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该类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激活和(或)迷走神经张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室性期前收缩多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若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为多源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或RonT室性期前收缩,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可能是严重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前兆,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1]。特别是在急诊手术麻醉过程中,若不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健康人,也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目前认为,只要无器质性心脏病,无论其室性期前收缩的频度及复杂性如何,大多情况下预后良好,通常不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室性期前收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在这些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及室颤。判断室性期前收缩起源部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室性期前收缩定位诊断对保护心功能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5.
徐桂冬  李渊  王琳  马雪兴  姚金良  陈璐  韩震  王熙 《浙江医学》2015,37(24):2004-2006
目的观察不同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刺激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对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分别通过动态心电图行自发性心率震荡检测和通过心室程序刺激行诱发性心率震荡检测,比较不同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刺激所诱发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的差异。结果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2.29±1.47)%、(10.14±5.71)ms/R-R]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1.71±1.36)%、(7.12±4.68)ms/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参数TO和T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825、-0.793、-0.712、-0.689,P<0.01)。结论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与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具有一致性,心室不同刺激部位对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结果无明显影响,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参数有相关性,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心室不同部位和不同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所计算的心率震荡参数值均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30例心衰患者及门诊30名健康对照者均接受24 h Holter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的相关分析及不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TO、TS的组间比较.结果 心衰者与健康者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心衰者TO明显高于对照者(0.57±4.71)%与(-1.56±2.60)%,P<0.025;心衰者TS明显低于对照者(3.17±2.03) ms/RR间期与(9.64±6.47) ms/RR间期,P<0.001.TO、TS与年龄、LVEF、LVED、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相关,与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起源不同室性期前收缩的TO、TS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可凭借TO、TS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但它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于大样本长期随访来证实.  相似文献   

17.
黄先玫 《浙江医学》2022,44(14):1463-1468
室性期前收缩是常见的儿童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如何处理儿童室性期前收缩一直是困扰儿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儿童室性期前收缩原因复杂,预后差异很大。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风险明显大于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但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临床更为常见。尽管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多数预后良好,但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恶化、心功能下降、甚至导致猝死可能。因此临床实践中如何评估室性期前收缩风险,避免延误治疗或过度治疗非常重要。儿童室性期前收缩预后常常不同于成人,因此须避免照搬成人诊治标准。本文就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风险评估与诊治管理作一述评,以期为儿科医生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夜间发作增多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进行自主神经指标分析,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心脏自主神经调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了长程心电图检查,计算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将夜间(20:00~8:00时)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显著大于白昼(8:00~20:00时)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者定义为夜间型室性期前收缩。分析夜间型室性期前收缩的频度与心率的相关性以及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30min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19例,每例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频度与每小时平均心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共分析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8阵,在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短时间内存在心率的逐渐减慢,但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在夜间发作频度显著增加,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频度与心率呈负相关,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前,可观察到显著的心率减慢。该现象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心脏的期前收缩是很难避免的,但期前收缩的出现并不都是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比房性或结性的临床意义大,因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而且往往可以触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那么如何鉴别室性期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20例患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窦性心律震荡分析,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加速即震荡(TO):TO<0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有加速现象;T0>0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无加速现象。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减速即震荡斜率(TS):TS>2.5ms/R-R间期为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有逐渐减速现象;TS<2.5ms/R-R间期为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无减速现象。结果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病情严重患者的TO、TS明显异常。结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震荡的测定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