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减对促进肝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肝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呜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2.
贾哲 《中外医疗》2009,28(22):94-94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初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剖宫产术后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术后6h给予四磨汤口服液20mL口服,12h后服第2次,以后每8小时1次,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对照组80例,术后常规饮食、治疗和护理。砚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同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此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初产妇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产妇可早进食补充营养,有利于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术后持续镇痛与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组ASAⅠ-Ⅱ级择期中下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硬膜外或静脉持续镇痛,对照组(60例)采用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术后持续镇痛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肠散术后敷脐对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方法分为益肠散敷脐组、对照组两组。益肠散敷脐组:于12 h后给予益肠散敷贴于脐周,每天更换一次,连用3 d。对照组:于12 h后给予沙袋敷贴于脐周,每天更换一次,连用3 d。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益肠散组肠鸣音出现时间(39.5±8.7)h,对照组肠鸣音出现时间(54.3±9.4)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肠散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8.3±7.9)h,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61.4±11)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肠散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肠散敷脐可明显促进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董志云  白晓蜂 《当代医学》2010,16(19):163-163,27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于术后6~8h开始服用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不服用药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道反应。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四磨汤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种术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分数、住院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分数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特定腧穴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治疗。电针组每日治疗两次,连续治疗3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清晨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变化。结果 电针组患者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电针组患者术后4 d血浆V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收集酒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静点小剂量红霉素,直至排气。对照组手术后其自然恢复胃肠功能,不给于任何促进肠功能的药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第1次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结果首次肠鸣音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9.6±10.1)h、(38.4±11.4)h;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35.3±12.4)h、(60.9±18.2)h;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64.1±20.6)h、(92.5±23.8)h。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9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采用行气通便贴贴脐,观察肠鸣音恢复、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患者术后7d内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7d内腹胀发生情况,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1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通便贴贴脐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火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4—12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与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术后24 h、术后48 h舒适度评分,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可以缩短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减少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籽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妇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穴位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籽,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两组其余围手术期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辅助排气例数。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需要辅助排气患者明显减少。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籽能尽早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疾病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疾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肝胆疾病术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从术后第1天起循序渐进地给予肠内营养,而对照组于术后第3天起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也低,腹泻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肝胆疾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足疗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10月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老年人腹部手术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足疗,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腹胀情况,首次排便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术后12 h前肠鸣音恢复例数分别为15例和9例,术后30 h后肠鸣音恢复例数分别为12例和27例;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肛门排气时间<24 h的例数分别为17例和7例,肛门排气时间>60 h的例数分别为9例和25例;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未发生腹胀情况的例数分别为32例和19例,发生重度腹胀的例数为5例和13例;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首次排便时间<48 h的例数分别为8例和3例,首次排便时间>96 h的例数分别为35例和45例.结论 中药足疗 能促进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松解汤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两组术后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前均进全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后6-12h开始口服自拟松解汤,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结果:松解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腹胀情况明显减少(P〈0.01)。结论:松解汤有行气、消积、止痛、增加肠蠕动或减轻腹胀促进肛门排气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方法将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2 h 采用吴茱萸加小茴香热熨脐部神阙穴,2次/ d,30 min /次,共热熨3 d。观察2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吴茱萸小茴香热熨神阙穴可以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在肝胆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并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厚朴排气合剂、行气通便贴、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以及肛门纳入开塞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促进肝胆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抗炎、促消化、增进胃肠动力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应用。比较4周后2组的临床疗效、术后腹胀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优于对照组50.0%(P0.05);2组治疗后腹胀恢复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治疗组控制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促进调节作用,能够有效的代偿胆道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排气排便,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客观评价穴位按摩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促进心脏外科手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中医解决思路。方法将139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施行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摩,疗程7 d,以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经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各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胀严重程度方面,随疗程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可明显缩短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减轻腹胀的发生,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通腹汤,200 mL/(次·剂),每日1剂。对比肠鸣音恢复、自主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及血常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自主排气及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WBC、RBC、HG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0,P=0.001),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P=0.016)。结论:通腹汤能够改善腹部手术后紊乱的胃肠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CMI)术后肠道恢复中的作用,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以我院2006-01~2013-12间收治的因CMI行Lad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治疗的35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3 mg/( kg? d)的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入进行治疗,1次/d,5 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患儿(52.9%),观察组患儿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经口喂养、肠内营养达标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儿,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