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淑梅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20(3):49-50
慢性肺部间质性病变是一组累积肺的支持结构即肺胞壁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周围组织的疾病。胸部X线平片依然是本病首选、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由于CT可以消除影像的重叠 ,能够比胸部X线平片更灵敏 ,当胸部X线平片看不到异常时 ,就能证实广泛的肺间质病变。当胸部X线平片征象是非特异性的时候 ,就能有把握地做出诊断。因此 ,CT常用于本组疾病的检查。本文根据收集到的文献对慢性肺部间质性病变的CT诊断作介绍。1慢性间质肺炎1 1普通间质肺炎普通间质肺炎 [1] 是最常见的一种间质性肺炎 ,它的病理特点是肺泡间质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及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2.
1 序言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将逐步取代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关于放射科普通X线检查数字化成像领域,近年来一直存在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目前处理能力更大的直接数字化放射成像(DR)系统由于工作效率高,而有望取代计算机放射成像(CR)系统;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性价比更高的C财是更为实际的选择,原因是DR系统过高的价格会增加病人的负担,且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医院受检者量并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类风湿并发肺部间质性病变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并发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42例,列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单纯性类风湿患者42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关的临床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指数、关节肿胀程度、血沉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观察组患者的胸部CT和X线片检查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分析,同时对观察组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类风湿因子指数、关节肿胀程度、血沉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上较之对照组均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胸部CT查显示异常患者14例,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18例出现异常,患者肺功能均存在异常;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66.7%,无明显变化率21.4%,进展率9.6%,死亡率2.3%;另外,观察组患者发病与基因异常、长期吸烟、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具有免疫损伤、使用非甾体药物、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结论 临床应对疑似发生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类风湿患者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发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检查,以及早对类风湿并发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确诊和治疗,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对两台CR和DR机作测试比较,分别求得CR和DR在实际运行中各自的人均检查成本,反映两种机种不同的综合运行成本,可供医院管理层人员参考。方法分别实际测试每一个患者每次检查所花费的平均检查时间,而计算出该台设备使用率在80%的情况下每天可检查的人数,再分别根据两台设备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除以每天可检查人数,得出人均检查成本。结果CR机和DR机使用率在80%时每天可检查人数分别为82人和154人,通过计算分别得出CR系统和DR系统假定每天检查人数为100人时,其人均检查成本分别为10.92元和11.81元;假定CR和DR每天检查人数增为200人时,则CR和DR的人均成本分别为7.19和5.98元。结论当一天的患者人数少于80人时,CR的检查成本相对比DR较为低;患者数在80-100人/天时CR和DR两者成本差别不大;但一天患者检查人数多于100人时则DR系统的检查成本相对更低。文中还围绕影响工作效率的其他因素,对CR和DR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两台CR和DR机作测试比较,分别求得CR和DR在实际运行中各自的人均检查成本,反映两种机种不同的综合运行成本,可供医院管理层人员参考。方法分别实际测试每一个患者每次检查所花费的平均检查时间,而计算出该台设备使用率在80%的情况下每天可检查的人数,再分别根据两台设备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除以每天可检查人数,得出人均检查成本。结果CR机和DR机使用率在80%时每天可检查人数分别为82人和154人,通过计算分别得出CR系统和DR系统假定每天检查人数为100人时,其人均检查成本分别为10.92元和11.81元;假定CR和DR每天检查人数增为200人时,则CR和DR的人均成本分别为7.19和5.98元。结论当一天的患者人数少于80人时,CR的检查成本相对比DR较为低;患者数在80-100人/天时CR和DR两者成本差别不大;但一天患者检查人数多于100人时则DR系统的检查成本相对更低。文中还围绕影响工作效率的其他因素,对CR和DR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 肺部弥漫性病变(Pulmonary DiffuseDisease,PDD)指双肺多发性病变,各肺叶均被波及。X线胸片可表现为粟粒样、结节样、网织样、蜂窝样、条索样及浸润性病变。能引起本征的疾病种类繁多,诊断有时困难。为提高对本征的认识。拓宽鉴别诊断范围,减少误漏诊,将能引起本征的某些疾病及其诊断方法做一简要介绍,供临床分析时参考。一、肺弥漫性病变的X线胸片分型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本征尽管有一定局限性,但毕竟是发现和诊断所需的第一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放射科。CR、DR等数字化成像系统在影像学中充当重要的角色。骶尾椎摄片因骶骨和尾骨厚度密度差异较大在原屏.片系统中较难以同时摄片,CR、DR的超大宽容度可以弥补这一点,笔者总结这两年骶尾椎摄片的应用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了解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类型。方法对1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CT或高分辨率CT(HRCT)、肺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有咳嗽,其中12例伴有呼吸困难,4例肺内可闻及湿啰音,3例有杵状指趾。胸CT或HRCT示:15例以磨玻璃影为主,2例弥散性细小结节影,1例多发实变影。据病理改变,18例间质性肺炎包括非特异性6例,急性3例,淋巴细胞性1例,未分化型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炎1例,弥散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肺泡微石症、类脂性肺炎各1例。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胸部影像学以磨玻璃影为主,不同的间质性肺疾病病理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放射科。CR、DR等数字化成像系统在影像学中充当重要的角色。骶尾椎摄片因骶骨和尾骨厚度密度差异较大在原屏-片系统中较难以同时摄片,CR、DR的超大宽容度可以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322例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按有无间质性肺病分为RA无ILD组283例,RA-ILD组39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322例RA患者合并ILD的患病率为12%,且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85%);RA-ILD组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较RA无I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A-ILD组的发病年龄显著高于RA无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ILD组RF滴度较RA无ILD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间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血小板(BPC)、补体(C3、C4)、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抗SS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病情反复发作,其中男性2例(17%),女性10例(83%)。结论老年、男性、RF滴度高可能是RA并发ILD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病情易反复,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PM/DM并ILD患者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7岁;5例为DM,2例为PM)均进行血清酶学和自身抗体测定、高分辨率CT(HRCT)及肺功能检查和皮肤肌肉活检。结果6例患者出现酶学增高,以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增高明显;4例患者抗核抗体(ANA)(+),2例抗Jo-1抗体(+);皮肤肌肉活检病理诊断符合肌炎、皮肌炎改变。HRCT提示4例肺出现网点影及斑片阴影,3例出现双肺磨玻璃样病变和实变阴影。7例患者均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6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患者死亡。结论HRCT可以及早发现PM/DM肺部病变。CK明显增高和抗Jo-1抗体阳性是诊断DM/PM并ILD的重要指标。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弥散功能低下,应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刘锡甫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6,12(2):282-284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及20例继发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结果: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主要HRCT表现为异常线样影、蜂窝影、磨玻璃影及结节影。IPF的HRCT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网状影或蜂窝影,病变主要分布于两肺基底部、肺外带胸膜下。在临床上有典型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杵状指、发绀及肺底部的爆裂音。结论:IPF在临床及HRCT表现上有其特点,有别于继发性肺间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住院诊治及门诊长期随访的141例D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PM/DM合并ILD的生存时间、预测因素和预后不良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1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 42例(29.8%),其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66%和57%,中位生存时间为127.3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合并ILD、年龄>50岁、声音嘶哑、低白蛋白血症、低氧血症是DM/PM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技工手和抗Jo-1抗体与ILD呈正相关(均P<0.05),成为ILD相关预测因子。急性/亚急性ILD进展快,病死率高(75%)。丙种球蛋白治疗与病死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D是DM/P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技工手、抗Jo-1抗体和低白蛋白血症是DM/PM合并ILD的预测因子,低氧血症是影响ILD预后的不良因素,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有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肺间质疾病(ILD)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结果。结果36例患者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组及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组20例(56%ILD),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16例(44%ILD)。IPF组年龄偏大,多数肺部有爆裂音,占38.9%,杵状指者占11.1%。高分辨率CT扫描(HRCT)表现比较典型。两组肺功能改变主要为限制性的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IPF组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较继发性组下降明显,P〈0.0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下降显著且早,是较敏感的基础肺功能指标。结论持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和肺功能各有特点;临床表现、胸部HRCT、肺功能及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ILD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