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探索减轻其残疾,恢复其上肢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3-03/2004-01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实验组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两个月后运动功能采用国际通用的运动功能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定。结果 上肢功能、手部运动、手精细功能,入院时第1次评价:对照组为(3.20&;#177;0.45),(1.55&;#177;0.89),(1.40&;#177;0.59)分;实验组为(3.22&;#177;0.55),(1.50&;#177;1.00),(1.39&;#177;0.52)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2个月后第2次评价:对照组为(3.85&;#177;0.51),(1.80&;#177;0.55),(1.50&;#177;0.56)分,实验组为(5.45&;#177;0.67),(3.28&;#177;0.81),(2.80&;#177;0.54)分,实验组两次评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 运动再学习技术可促使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站立和行走功能,为此装配新型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O),以提高患者站立和步行的能力。方法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36岁。平均27.6岁。按ASIA的损伤分级标准均为完全性损伤。A级,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根据患者肢体情况配制特定的行走器:双下肢取石膏阴型后,制作带关节的髋膝踝足矫形器。再装配互动式铰链装置,再进行康复治疗和步态训练。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由治疗前的(26&;#177;8)提高到治疗后的(47&;#177;7)(t=4.62.P&;lt;0.01);运动平面积分由治疗前的(32&;#177;10)提高到治疗后的(37&;#177;6)(t=0.34.P&;gt;0.1);感觉平面积分由治疗前的(54&;#177;12)提高到治疗后的(61&;#177;12)(t=1.05.P&;gt;0.1)。WO使患者站立和步行能力提高。达到治疗性步行及家庭性步行作用。结论 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4-12辽东学院医学院脊髓损伤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于椎体减压及内固定术拆线后转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电针配合减重步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6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l指数评定,步行功能采用Lindmark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评分接近(8.5&;#177;6.3.8.8&;#177;7.2,t=0.12,P&;gt;0.05);Lindmark指数评定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Fugl-Meyl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77;4.1.17.2&;#177;5.0,t=3.95,P&;lt;0.01)。Lindmark指数评定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177;3.8,112.0&;#177;2.6,t=19.8,P&;lt;0.01)。结论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09/2004-12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仅给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同时辅以功能性电刺激、经络导平针灸等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评价其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个月的治疗,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前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运动功能评价法上肢评分相似(16.8&;#177;14.1,19.1&;#177;15.4。t=0.93~1.71,P&;gt;0.05);下肢评分相似(14.3&;#177;6.9,14.1&;#177;7.1,t=0.93~1.71,P&;gt;0.05)。治疗后常规药物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3.5&;#177;16.8,19.1&;#177;15.4。t=0.54~1.28。P&;gt;0.05),下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7.4&;#177;6.1,14.1&;#177;7.1,t=0.54~1.28,P&;gt;0.05);治疗后康复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39.8&;#177;17.2,16.8&;#177;14.1,t=6.49~19.27,P&;lt;0.05),下肢评分明显提高(23.8&;#177;6.2,14.3&;#177;6.9,t=6.49~19.27,P&;lt;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上肢评分均值较常规药物组明显提高(39.8&;#177;17.2,23.5&;#177;16.8,t=12.66~23.24。P&;lt;0.05),下肢评分均值也明显提高(23.8&;#177;6.2,17.4&;#177;6.1,t=12.66~23.24,P&;lt;0.05)。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评定有助于康复目标与治疗计划的制定。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常用的3个平衡量表各参数与其他功能评价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平衡量表间变量参数。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对象:2002-09/2003-07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颈内动脉系统一侧大脑半球病变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4-79岁,病程0.3~11个月。方法:对57例患者于康复训练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改良Fugl-Meyer平衡量表、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评定。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来确定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确定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②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erg平衡量表评分(46.70&;#177;5.15),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10.26&;#177;1.58),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评分(32.56&;#177;2.06),Fugl-Meyer评价法中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2.35&;#177;5.82),功能独立性测量中的转移和行进项目评分(24.95&;#177;5.2),10m最大步行速度为[(49.06&;#177;24.68)m/s1。3种平衡量表之间呈高度相关(r=0.613-0.766,P&;lt;0.001)。②3种平衡量表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呈高度相关(r=0.479.0.718,P&;lt;0.001)。结论: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良好的效度,均可以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功能结局,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功能的恢复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重平衡训练法与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85例脑卒中恢复期(病程1-6个月)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减重平衡法训练组)42例和对照组(促通技术法平衡训练组)43例。治疗组用美国产Pnew-weight减重支持系统对患者进行坐位或站位平衡训练。对照组用神经肌肉发育促进技术训练坐位或站位三级平衡。两组患者都做平衡训练1个月,每天练习平衡能力30min,每周训练6d。对全部85例患者的平衡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来评价;ADL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来评价。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7.10&;#177;15.52和43.56&;#177;16.2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0,P&;lt;0.01);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4.69&;#177;16.51和51.26&;#177;15.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9.61&;#177;14.33和36.53&;#177;15.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1,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1.24&;#177;15.62和43.36&;#177;1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37,P&;lt;0.01)。两组治疗后比较,BB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4,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P&;lt;0.05)。结论:减重平衡训练法比传统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白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上,运动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在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用60只Wistar雄性大白鼠,分离出坐骨神经,在胫神经和腓神经分支前的部位用止血钳压迫制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利用动物用电动跑步机调节运动负荷量进行运动训练,第1实验组(n=20)在15&;#176;顷斜度和12m/min的速度下运动,第2实验组(n=20)在30&;#176;斜度和24m/rain的运动速度下运动,另一组(n=20)为对照组。两实验组在神经损伤后第2周开始行25min/d,共3周的运动训练,分别测定倾斜台上维持姿势的最大角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行动学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在倾斜台上能保持原有姿势的最大角度,两实验组(85.0&;#177;1.0)&;#176;,(85.1&;#177;1.3)&;#176;均比对照组(75.8&;#177;2.2)&;#176;增高(P&;lt;0.05),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第2实验组的SFI值(-14.1&;#177;1.3)%比第1实验组的SFI值(-19.1&;#177;1.0)%减少(P&;lt;0.05)。两实验组的潜伏期(119.6&;#177;8.1)%。(118.7&;#177;3.6)%均比对照组(167.2&;#177;5.8)%缩短(P&;lt;0.05),但两组间无差异,损伤后的第4周第2实验组的波幅(50.6&;#177;1.9)%比另一实验组(45.7&;#177;2.2)%增高(P&;lt;0.01)。结论:坐骨神经受损伤大白鼠进行运动训练能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在神经再生时期,随着运动负荷量的增加可加速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定量分析减重支持训练系统(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PBWS)对偏瘫痉挛步态步行时间距离参数、平衡等的影响,定性分析PBWS对步行功能影响。分析步态各参数与步行功能、平衡之间的内在规律,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20例脑卒中和脑损伤患者,均经CT,MRI确诊,有明显的步行功能障碍,有或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站立,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排除合并其他步行障碍、认知障碍和超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PBWS进行步态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步态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足印法评定步行参数,用步行功能分类(FAC)评定步行功能,用Berg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加快,治疗前为(5.45&;#177;2.97)m/min,治疗后为(11.37&;#177;6.41)m/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P&;lt;0.05),两组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09-11.7,P(0.01)。但两组治疗后上述3项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患者的步行功能主要与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有明显相关性(r=0.615,P&;lt;0.05),而步行速度与平衡能力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r=0.607,P&;gt;0.05)。结论:PBWS与传统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判断。患者的步行功能与步行速度及平衡能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补充低聚糖对人体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充低聚糖对人体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6名身体健康的体育学院男生作为实验对象,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名,测定最大吸氧量,以8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蹬车至力竭,观察补充80g/L的低聚糖对运动员血糖、血乳酸、心率、运动时间及做功量的影响。结果:安静时两组血糖和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gt;0.05);运动中实验组血糖(mmol/L)高于对照组,随运动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显著(5.29&;#177;1.07~6.46&;#177;0.78和4.7l&;#177;0.84~5.36&;#177;0.80,P均&;lt;0.05),运动后30min实验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32&;#177;2.17和5.24&;#177;1.95,P&;lt;0.05);血乳酸(mmol/L)的变化则实验组在运动中(6.69&;#177;1.57~7.39&;#177;1.19)及运动后(6.18&;#177;1.28~5.19&;#177;1.14)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且实验组运动时间(47&;#177;12)min、做功量[(174.9&;#177;3.6)kJ]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lt;0.05)。结论:大强度运动时补充低聚糖有利于持久维持受试者的血糖水平,降低血乳酸浓度,增加做功量和延长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的开始时间、梗死灶部位/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发病24h内自愿人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7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碧林)0.4mL,2次/d,连用10d。治疗前与治疗后3d做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Bathel指数评分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复查脑CT/MRI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同时按发病后不同的治疗开始时间、不同梗死部分/大小的梗死灶分组对比ESS和ADL记分。结果:94例患者中91例ESS分明显改善。冶疗开始时间&;lt;12h,12~24h,&;gt;24h,≤48h3组ESS改善分比较(12&;#177;11,18&;#177;13,14&;#177;8,t=0.78,P&;gt;0.05),ADL改善分比较(21&;#177;15,24&;#177;22,23&;#177;14,t=1.99,P&;gt;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脑叶、深部梗死ESS改善分比较(18&;#177;11vs14&;#177;11,t=1.12,P&;gt;0.05),ADL改善分比较(27&;#177;11比24&;#177;20,t=1.80,P&;gt;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梗死灶&;lt;1.5cm和&;gt;2cm组ESS改善分比较(15&;#177;11,20&;#177;51,t=0.98,P&;gt;0.05),ADL改善分比较(22&;#177;15比29&;#177;25,t=1.49,P&;gt;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未发现转化为出血性梗死患者,未见不良药物反应患者。结论:缺血性卒中在发病48h内使用LMWH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中度脑损伤后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行为功能和记忆功能测定方法的效能。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单纯随机分成两组,手术准备后致伤,测定中度液压脑损伤后大鼠不同时期的行走、平衡、爬坡和记忆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伤后第1天行走试验时间明显延长,为(20.95&;#177;3.36)s,至伤后第7天仍未恢复正常,为(5.12&;#177;0.71)s,与对照组(3.54&;#177;0.82)s比较,t=4.6064,P&;lt;0.01。平衡试验:实验组伤后第1天评分为4.20&;#177;1.00,至伤后第6天恢复正常,评分为1.13&;#177;0.35,与对照组1.00&;#177;0.00比较,t=1.1746,P&;gt;0.05。用记忆功能测定箱测试时,实验组大鼠至第13天记忆功能仍未恢复,评分为5.3&;#177;1.8,与同一天对照组7.1&;#177;1.2比较,t=2.4437,P&;lt;0.05。实验组大鼠伤后爬坡能力至第4天即恢复至(51.7&;#177;3.5)&;#176;,与对照组(53.6&;#177;3.8)&;#176;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t=1.1630,P&;gt;0.05)。结论:伤后大鼠行走、平衡和记忆功能障碍明显,且持续到伤后较长时间,而爬坡能力障碍较轻。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与卡维地洛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6min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12/2003-12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干部病房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男45例,女18例。纳入的患者症状性心衰时间均&;gt;3个月,属稳定性心力衰竭者,且知情同意。患者被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2例,常规治疗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心功能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gt;0.05)。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利尿剂、地高辛、硝酸酯类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3.125mg,2次/d,10~14d剂量加倍,至维持量25mg,2次/d。观察治疗12个月后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3例均进入12个月后结果分析。①卡维地洛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量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58、81&;#177;6、10)mm,(46.18&;#177;5.11)mm,(183、00&;#177;18.81)mL,(94.23&;#177;18.75)mL;(66、61&;#177;5.48)mm,(54、26&;#177;5.32)mm,(199.05&;#177;17、28)mL,(114、38&;#177;18、90)mL,t=2、743,2.450,2.345,2、174,P&;lt;0.05]。②卡维地洛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相应数据[(48.67&;#177;3、15)%,(37.28&;#177;2.57)%,1:4.238,P&;lt;0.01]。③卡维地洛组患者6ra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常规治疗组[(436.2&;#177;27、6)m,(353、1&;#177;27、5)m,t=2、656,P&;lt;0.05]。结论:卡维地洛可逆转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53例冠心病患者中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西亚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一些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50,P&;lt;0.05;t=2.73~8.51,P&;lt;0.01)。心绞痛组SCL-90多项评分(焦虑2.08&;#177;0.76,精神病性1.64&;#177;0.53,总分184.74&;#177;51.54,躯体化2.19&;#177;0.49,强迫2.25&;#177;0.66,人际关系2.09&;#177;0.77,抑郁2.35&;#177;0.82,恐怖1.66&;#177;0.72)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1.68&;#177;0.67,1.34&;#177;0.31,145.45&;#177;36.92,1.78&;#177;0,58,1.70&;#177;0.59,1.61&;#177;0.49,1.72&;#177;0.64,1.18&;#177;0.23)(t=-2.02,-2.60,P&;lt;0.05;t=-2.77~-3.52,P&;lt;0.01)。心理症状SCL-90各项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无关(P&;gt;0.05)。冠心病患者SAQ中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敌对两项评分呈负相关(r=-0.2931,-0.2949,P&;lt;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相互影响;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症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所有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8周末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同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评分由6.48&;#177;2.79降为4.18&;#177;2.26(t=4.96,P&;lt;O.01),IPROS评分由49.46&;#177;10.19降为41.92&;#177;12.58(t=3.61,P&;lt;O.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由4.79&;#177;O.93降为4.12&;#177;1.07(t=3.66,P&;lt;O.01),成熟防御机制平分由4.85&;#177;1.17升为5.37&;#177;O.96(t=2.66,P&;lt;O.05);而对照组上述改变均不明显(P&;gt;O.05)。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前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及防御机制的应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及IPROS评分分别为4.18&;#177;2.26,41.91&;#177;12.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177;2.63,48.56&;#177;11.47(前者t=3.75,3.02;P均&;lt;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4.12&;#177;1.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177;1.19(t=2.37,P&;lt;0.05),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5.37&;#177;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1&;#177;1.24(t=2.25,P&;lt;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针刺阳明经腧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2000—09/2003—09丹东市中医院收治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阳明经腧穴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和修订Banhel指数评估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8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两组运动功能恢复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上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2.8&;#177;7.5)分,对照组为(28.5&;#177;7.6)分(t=2.57,P&;lt;0.05);下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5.2&;#177;7.2)分,对照组为(24.5&;#177;7.5)分(t=6.59,P&;lt;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58.8&;#177;10.1)分,远大于对照组(44.6&;#177;9.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6,P&;lt;0.01)。结论两组评分对照说明针刺阳明经腧穴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buflomedil)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82例康复科住院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丁咯地尔150~2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血栓通15~20mL静脉滴注。上述药物均1次/d,连续15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FMA),ADL能力Barthel指数(BI)等量表进行评定。结果:NFD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16.7&;#177;6.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4.2&;#177;5.5)分(t=5.77,P&;lt;0.01)和对照组治疗后(20.1&;#177;7.2)分(t=2.27,P&;lt;0.05);FMA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66.5&;#177;8.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6.8&;#177;7.2)分和对照组治疗后(45.7&;#177;9.3)分(t=1778,10.83,P均&;lt;0.01);BI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79.4&;#177;9.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45.7&;#177;8.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58.3&;#177;8.6)分(t=16.77,10.55,P均&;lt;0.01)。丁咯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3,P&;lt;0.05),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频谱水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对饮用频谱水大鼠胃肠电位的强度、频率,胃肠运动收缩力等进行测定。方法:采用SD大鼠,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实验组饮用经处理后的频谱水,喂养30d后分别在空腹及灌胃后1,3,6h进行胃、肠、结肠电位和肠运动收缩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空腹时对照组胃肠慢波电位频率及运动频率、收缩力与实验组[(4.60&;#177;0.97)次/min,(3.70&;#177;0.68)次/min,(0.11&;#177;0.05)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84-2.291,P&;lt;0.05),而灌胃后1.6h,实验组胃肠电位[(8.00&;#177;2.06)次/min,(7.89&;#177;2.37)次/min,(8.57&;#177;1.72)次/min]和运动频率[(3.40&;#177;1.78)次/min,(4.11&;#177;1.54)次/min,(3.88&;#177;1.45)次/min]及波幅均与灌胃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16~2.381,P&;lt;0.05)。大鼠灌胃3h后,实验组胃的排空比对照组快,但无显著性差异(t=0.093-1.678,P&;gt;0.05)。结论:饮用频谱水可减少空腹大鼠胃空肠、结肠电位的波幅、频率及胃肠运动收缩力,可提高进食后胃肠的基本节律,促进胃排空和小肠的蠕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国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运动方案,但因运动量过大或过小、依从性差等,不适用于老年及病情稍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工作中需要具有依从性好、运动量适中和可重复性的运动方案。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运动训练干预后,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的对比观察。对象:选择2002-8/2003-10湖北武汉协和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为(2.69&;#177;0.13)级,心力衰竭病程均&;gt;6个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运动组(n=34)和对照组(n=36)。运动组男19例,女15例,心功能分级为(2.68&;#177;0.12)级;对照组(n=36),男19例,女17例。方法:运动组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自行车测力计训练、平板步行训练和徒步行走训练;对照组患者限制活动3周。所有患者试验前后在自觉劳累程度记分相同的状态下进行6min步行试验;实验前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5mL,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级别比较。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运动组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385&;#177;30)m,(43&;#177;5)%;(324&;#177;35)m,(39&;#177;6)%;(292&;#177;30)m,(35&;#177;4)%,P&;lt;0.05]。运动组干预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心功能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0.86&;#177;0.25)pmol/L,(2.05&;#177;0.48)nmol/L,(1.89&;#177;0.11)级;(1.00&;#177;0.25)pmol/L,(2.2l&;#177;0.47)nmol/L,(2.45&;#177;0.12)级;(1.12&;#177;0.23)pmol/L,(2.46&;#177;0.53)nmol/L,(2.68&;#177;0.12)级,P&;lt;0.05~0.01]。结论:本文中制定的运动训练方案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个体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屏氧酶1基因192位Gin-Arg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从社区正常人群、健康体检者和患者中抽取1019例受试者,其中680例脑卒中患者及339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男606例,女413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屏氧酶1基因多态性。结果:非心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三者血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屏氧酶13种基因型(QQ,QR,RR基因型)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中QQ基因型的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58&;#177;0.89),[4.82&;#177;1.01),(1.39&;#177;0.38)和(2.84&;#177;0.75)mmol/L;QR基因型分别为(1.59&;#177;0.99),(4.78&;#177;1.00),(1.36&;#177;0.38)和(2.82&;#177;0.80)mmol/L:RR基因型分别为(1.57&;#177;0.87),(4.84&;#177;1.05),(1.34&;#177;0.39)和(2.87&;#177;0.87)mmol/L。同一性别不同基因型之间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男女两性屏氧酶1各基因型的比例相近(P&;gt;0.05)。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屏氧酶1基因各基因型的血脂水平存在差异,尤其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P&;lt;0.05)。结论:屏氧酶1基因192位Gln—Arg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屏氧酶1基因192位Gln-Arg各基因型的分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发病后3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及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0-01/2004-08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8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而治疗组在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d,连续服用3个月。结束后两组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6.4&;#177;6.2.治疗前为18.5&;#177;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10.4&;#177;8.5;对照组为22.6&;#177;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对照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减少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