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胃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类基因的过度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cDNAmRNA)技术对41例人胃癌17例癌旁组织中的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MTMMP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MP2及MTMMP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31%(30/41),658%(27/41)和225%(4/17),411%(7/17).胃癌及癌旁组织MMP2,MMP9及MMPMTmRNA阳性率分别为707%(29/41),512%(21/41),560%(23/41)和235%(4/17),235%(4/17),352%(6/17).一致性检验显示基因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验结果的关系密切(P<005).结论MMPs基因的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MPs的免疫组化是检测胃癌组织侵袭、转移倾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CD44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较多关注的问题.CD44家族属粘附分子,作为主要的跨膜透明质酸体,可能是癌细胞获得浸润转移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1].变异体CD44V6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2,3].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CD44V6在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胃癌标本为我院1995/1999外科手术根治标本,按Lauren组织学分类选出112例弥漫型胃癌标本,经100mL/L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CD15和Pgp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浸润转移的关系,并探讨两者抗原表达之间的相关性.1材料和方法1.1材料95例胃癌均为我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65例,女30例,平均发病年龄48岁±123岁.所有患者术前未经任何治...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UC5AC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0例正常胃粘膜取自胃癌手术切缘组织,经HE染色不存在癌组织及癌前病变,2例十二指肠组织取自胃癌切除标本的十二指肠部分;45例胃癌组织取自本院手术切除标本,其中35例含癌旁胃粘膜,肠化粘膜27例.所有标本均经100mL/L福尔马...  相似文献   

5.
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PCNA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我院1990/1996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病理标本80例.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了29例手术切除人胃癌组织中的mdr1mRNA.术前未用过化疗.结果mdr1mRNA的阳性率为483%(14/29),mdr1mRNA的表达在肿瘤浸润浆膜者为333%(7/21),明显低于未浸润浆膜者(7/8),基因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无关.结论化疗前胃癌组织中mdr1基因即存在较高的表达率,这为选用化疗药物和MDR逆转剂提供了参考指标.mdr1mRNA表达减少似与肿瘤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p53 C-myc和P-gp蛋白在胃癌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男4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158岁)胃癌标本中p53,Cmyc和Pgp的表达.结果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478%),Cmyc阳性37例(552%),Pgp阳性39例(582%).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p53阳性率(569%)和Cmyc阳性率(64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P<005).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胃癌细胞获得MDR表型  相似文献   

8.
胃癌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相关性及这两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采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的(antiFⅧRAg)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用PCNA单克隆抗体(PC10)进行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的染色。分别计数116例胃癌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PCNA指数,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VD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P<0.01)、腹腔内转移(P<0.01)有关,且随TNM分期而增加(P<0.01);PCNA指数与浆膜浸润(P<0.05)、淋巴结转移(P<0.01)、腹腔内转移(P<0.05)有关,Ⅳ期肿瘤中PCNA指数明显高于Ⅰ期肿瘤(P<0.01)。MVD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r=0.35,P<0.01)。低MVD组(MVD<23)和低PCNA组(PCNA<48)的5年总体生存率均分别明显高于高MVD组(MVD≥23)和高PCNA组(PCNA≥48)的5年总体生存率(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MVD和PCNA指数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的MVD和PCNA指数能反映胃癌的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31I_MG7放射免疫显像对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理确诊的胃癌10例,贲门鳞癌1例,于静注131I_MG724,48,72h后应用SPECT进行放射免疫显像,观察对胃癌及转移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效果,并与手术及内镜所见对比。结果11例中放射免疫显像清晰者有10例,阳性率909%,其中9例为胃腺癌,1例为贲门食管鳞癌。T/NT平均为270。肿瘤显像的部位、大小与手术或内镜所见相等,转移灶也显影。大小与手术或内镜所见相符,转移灶也显影。1例胃腺癌切除标本,在131I_MG7用后96h,组织T/NT仍达217,130h后胃标本放射免疫显像,肿瘤部位仍显像清楚。结论131I_MG7RII是诊断胃癌特异性定性定位方法。食管鳞癌显像表示鳞癌细胞表面也有MG7抗原表达,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张哲  高松  郑勇  纪波  张强  徐五音 《山东医药》2000,40(14):11-12
利用抗人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抗体的免疫组化SP法对33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染色计数。同时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来代表肿瘤的增殖。对代表血管新生的MVD与食管鳞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及PCNA表达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不同的TNM分期间MVD不同(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及不同瘤体长度组间MVD不同(P〈0.01);MVD与P  相似文献   

11.
胃癌术前分期CT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治疗趋向于个体化,对不同分期胃癌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选择合理的术式依赖于准确的术前诊断.CT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为评价CT对胃癌分期的主要因素: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我们将术前CT观察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比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609/199809我科收治胃癌231例,对112例术前进行了CT检查.其中男78例,女34例;早期癌9例,进展期癌103例;贲门癌31例,胃体小弯癌35例,胃窦癌42例,胃大弯癌3例,胃底癌1例.8例明确为晚期癌未手术,7例手术…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细胞粘附分子CD15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的表达状况,观察与临床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收集199304/199804之间手术切除结直肠标本.其中原发癌90例(结肠癌54例,直肠癌36例)、淋巴结转移癌...  相似文献   

13.
转导人TIMP-2基因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外源性人TIMP-2基因在人LAK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磷酸钙-DNA共沉淀的方法将TIMP-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L(TIMP-2)SN转染兼性包装细胞PA317包装形成病毒颗粒。用病毒液感染人LAK细胞,再以Northern杂交、SDS-PAGE及反向酶谱试验进行表达及活性分析。用转基因LAK细胞(LAK/LT)2×106给胃癌转移模型腹腔内注射。结果TIMP-2在LAK/LT中mRNA高度表达,在LAK中弱表达。LAK/LT细胞中有相对分子质量21000大小的蛋白质表达,具抑制Ⅳ型胶原酶降解明胶的活性。肿瘤种植后10周,对照组肿瘤体积为(4.00±1.70)cm3,肝转移率和腹膜转移率均达100%,脾脏转移率为70%(n=10);单用LAK细胞治疗组肿瘤体积为(2.72±1.20)cm3,肝及腹膜转移率分别为60%和70%;TIMP-2高表达的LAK/LT细胞治疗组肿瘤体积仅(1.21±1.16)cm3,肝转移率与腹膜转移率仅分别为20%和30%。肿瘤生长抑制率达70%,肝及腹膜转移抑制率分别为80%和70%。结论TIMP-2对胃癌生长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了30例前列腺癌(PCa)、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前列腺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微血管密度(iMVD)。结果表明,随着癌分化降低,FH、LN染色减少,iMVD增加;FN、LN分布与iMVD间呈负相关(P均〈0.01)。认为FN、LN、iMVD与前列腺吕分化程度有关,并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人胃癌p16/CDKN2基因蛋白质水平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p16/CDKN2基因是新近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已有研究表明该基因在许多肿瘤出现缺失、突变或重排.胃癌细胞系中有高频率纯合子缺失,应用Southernblot和SSCP技术在胃癌手术标本中未发现有该基因的缺失.本文首次研究胃癌中p16/CDKN2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应用蛋白A金探针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粘膜标本的p16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正常对照组均有p16表达,其阳性细胞百分率为7255%±1722%;而胃癌中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490%±289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在肿瘤病例中有2333%(7/30)p16表达减低,10%(3/30)未表达p16.此外有1例呈过度表达.结论胃癌中有p16的异常表达,免疫组化技术可能较准确地反映p16的表达,更适合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63例的影象分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58%~75%[1,2].长期以来,对于术前判断手术性切除、辅助性及介入性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影象学表现,试图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影象分型、治疗方式展开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我院199004/199804收治肝门部胆管癌63例,男49例,女14例.年龄41岁~68岁,平均51岁,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者13例,非切除的胆管内、外引流者50例,全部病例均行PTC,CT和(或)MRI,B超检查.6…  相似文献   

17.
p53基因突变和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进一步了解肿瘤标志物与基因检测在判断结直肠肿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我们选用与大肠肿瘤关系甚密的p53基因,结合术前大肠相关抗原CEA,CA19-9的检测,对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作一初步评价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6-03/1997-06,对54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选用PCR-SSCP法行p53基因第5~8外显子检测54例患者术前取血检测大肠相关抗原血清CEA,CA19-9水平,术后均行密切随访1.2方法CA19-9测定采用法国CIS公司的单克隆抗体CA19-9IRMA法药盒进行检测,正常…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以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 )为检测指标 ,对胃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进行研究 ,以探讨其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临床病理资料从本院 1997年 1~ 12月间手术切除的胃癌病例中选择诊断明确、病历完整者 71例。其中男 5 4例 ,女 17例。年龄为 34~ 78岁 ,平均 5 9.31岁。同时选择 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所有标本均经 10 %甲醛溶液固定 ,石蜡包埋 ,常规连续切片 ,分别作苏木精 伊红、免疫组化染色。二、试剂及方法鼠抗人MMP 2抗体 (英国Biovation公司 ) ,S -P试剂盒和AEC(美国Z…  相似文献   

19.
健脾化生汤对胃癌术后化疗期间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药健脾化生汤对胃癌术后化疗期间细胞免疫的影响,28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除给予5-氟脲嘧啶和丝裂霉素化疗外,还同时服用健脾化生汤;对照组除给予同样方案化疗外,并同时服用胃复安和维生素B6。结果表明,对照组化疗结束后CD4、CD4/CD8较之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研究组无显著变化。化疗结束后两组间比较,对照组CD4、CD4/CD8和NK有明显  相似文献   

20.
胃癌组织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正常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08%(16/77),明显低于癌旁粘膜组织597%(46/77)和胃正常组织905%(19/21,P<005);P53蛋白与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5%(62/77)和922%(71/77),明显高于癌旁粘膜组织416%(32/77),649%(50/77)和胃正常组织00%(0/21,P<005).P16,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P>001).结论P16,P53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