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用Wistar大白鼠64只,经微量注射6-羟多巴胺入右侧黑质区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和黑质及尾壳核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如下:①64只大鼠中,35只(54.7%)恒定转向左侧且结果稳定,与帕金森氏病的症状相类似,被视为帕金森氏病旋转鼠模型。②在旋转鼠右侧黑质和尾壳核内,酪氨酸羟化酶样(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末稍明显减少或消失,而左侧黑质和尾壳核内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6-羟多巴胺能选择性地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纤维末稍,从而建立稳定的帕金森氏病旋转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陆敏 《医学文选》1999,18(4):674-675
1995~1999年5月我科共收治帕金森氏病患者5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37例,女性16例,年龄46~86岁,有早期症状者46例,中、晚期症状者7例。1.2 临床表现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运动缓慢且困难,面部缺乏表情,眨眼少形成“面具脸”。手指运动不便,不能做精细动作,书写困难,说话缓慢而单调,行走时上肢无摆动。肌肉紧张度增强,肢体无力,不灵活,出现挛腰体态和肢体僵硬,一侧手指的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的“搓丸样动作”。行走呈急速小步,向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或转弯,呈“慌张步态”…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对帕金森氏病(简称PD)虽然没有做过系统阐述,但对于PD的主要临床特征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历代医学特别是当代学者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近年来对PD的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和治疗的探讨与研究都有了很大进展。本文仅就PD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很多国家进入所谓的老年社会,老年性疾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老年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有两种:一是心血管疾病,另一是阿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即老年性痴呆。AD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大约有6~20年的病程,早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明显减退,尤其是短期记忆的减退,个性改变,自制力和判断力丧失。后期主要表现为,不能认识非常熟悉的人,自己进食困难,凶狠,好战.人格低下等。晚期记忆力完全丧失,语言、行动能力丧失,大小便失禁,充满敌意和极度暴燥。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巴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徐群渊田竟生张进禄巴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传统使用的各种药物(包括L-dopa)或手术定位损毁基底神经节传出通路治疗均无满意疗效且有较大副作用。国内外均已有...  相似文献   

7.
卢波  韩莉 《中华当代医学》2006,4(4):115-115
帕金森氏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六十岁以上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主要是由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脱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造成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所致。治疗上主要是恢复纹状体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大类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改善多巴胺递质的药物。中医理论多归于痉证、震颤等,多认为由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所致。治疗上多以“滋补肝肾,熄风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菌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取Wistar大鼠24只分为4组,设A组和B组两笼大鼠为实验组,各饲养大鼠8只;C组和D组两笼大鼠为对照组,各饲养大鼠4只。A、B组每天饲喂醋酸地塞米松,两周后随机选取A组和B组大鼠各3只,C组和D组大鼠各2只,分别经右胸注入卡氏肺孢子菌肺组织匀浆各0.2ml,饲养6周后解剖。结果 A、B两组大鼠经肺组织印片检查均查到卡氏肺孢子菌。C、D两组大鼠肺组织印片未发现卡氏肺孢子菌。结论醋酸地塞米松可降低实验大鼠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卡氏肺孢子菌性肺炎(PCP),PCP可使卡氏肺孢子菌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  相似文献   

9.
卡氏肺孢子虫研究材料的主要宿主来源是免疫抑制大鼠。Wistar大鼠10只,腹腔注射醋酸可的松25mg/只,2次/周,低蛋白饮食。8周后检查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结果表明,全部大鼠肺印片和肺悬液涂片中均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  相似文献   

10.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建立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1.
大鼠体外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体外循环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尾动脉插管灌注,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建立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转流1h,比较体外循环大鼠与对照大鼠的生理学指标.结果现有条件下能够建立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较高流量(200ml@min-1@kg-1)转流1h,转流期间保持存活,但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动脉血压降低;转流结束后因血液过度稀释不能够长期存活.结论无血预充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可以成功建立,但是不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体外循环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尾动脉插管灌注,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建立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转流1h,比较体外循环大鼠与对照大鼠的生理学指标.结果现有条件下能够建立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较高流量(200ml@min-1@kg-1)转流1h,转流期间保持存活,但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动脉血压降低;转流结束后因血液过度稀释不能够长期存活.结论无血预充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可以成功建立,但是不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动物模型.方法选用体质量350~500 g的SD大鼠10只,经颈动、静脉插管建立CPB,并且自行设计改进CPB环路元件,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大鼠CPB动物模型,CPB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氧合器氧合性能完全符合CPB标准要求.结论采用本方法建立的大鼠CPB模型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实用,是进行CPB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4.
卡氏肺孢子虫病动物模型建立和虫体形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醋酸可的松诱发Wistar大鼠、BALB/C小鼠和家兔感染卡氏肺孢子虫,比较不同动物对卡氏肺孢子虫的易感性。经姬氏染色法、哥氏银染色法等染色后进行虫体形态观察,结果显示,Wistar大鼠卡氏肺孢子虫惑染率最高(100%),虫体量多。不同给药方式对Wistar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感染率无显著性意义。各种染色法可显示肺组织印片或切片的滋养体或包囊。姬氏染色法是显示印片中虫体的可靠方法。改良哥氏银染色法和快速焦油紫法是显示肺组织石蜡切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伦氏荧光桃红——肼黄法能良好地显示切片中的滋养体和囊内小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出生3~4周龄SD大鼠,用自制并经改进的高脂饲料喂养,分别于喂养后第5周和第7周,观察大鼠体重、身长,计算Lees指数,并与普食组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 喂养7周后,高脂组大鼠体重达到233.8±20.8 g,而普食组大鼠仅为167.7±21.5 g,Lee指数前者也高于后者(P<0.05);高脂组内脏脂肪重量为33.5±4.6 g,高于普食组(15.7±2.8 g)(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SD大鼠肥胖动物模型,为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大鼠羊水栓塞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30只晚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羊水原液组(AF组)、羊水胎粪液组(MAF组)。用改良的方法建立羊水栓塞模型,观察大鼠呼吸、心率改变,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APM特殊染色和CK16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AF组和MAF组肺组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均有阳性发现,NS组未见。结论改良后的方法操作简易、成功率高,是较为理想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立大鼠Parkinson’s病动物模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神经化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有可能应用某种神经毒素特异性地毁损某些神经元,Ungerstedt首先在大鼠黑质定位注射6-OHDA,成功地制备了Parkison's病(PD)动物模型,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PD模型成功率进行一些探讨。 材料和方法 选用体重150~250 g的SD大鼠50只,雌雄不拘,45只为实验组,5只为对照组。术前用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麻醉,头部固定于立体定向仪上(江湾Ⅰ型C),手术暴露前后囟,调整颅骨平面,使后囟低于前囟1 mm,同时测量前后囟之间的距离(后囟位置以人字缝尖为准,在实验中测得该间距为5.8~7.5 mm)。选取两个注射点,其坐标参数分别为:后囟向前0.33×前后囟间距  相似文献   

18.
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麻醉兔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实验动物分成两组。对照组,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第一分支;改进组,于左冠脉前降支第一分支下及左室支下降段1/2处结扎冠脉。动态观察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变化。结果改进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的△ST及Σ△ST段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n=9)。将存活6h的兔处死并取心室作N-BT大体染色,计算梗塞区占心室重的百分比以判断梗塞范围。结果表明,改进组心室梗塞平均百分比为24.7%,对照组为6.7%。提示:改进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不仅避免了只结扎冠脉前降支后代偿性侧枝循环的迅速建立给实验带来的影响;还避免了高位结扎冠脉前降支造成血压迅速下降甚至死亡的危险,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现代女性的多发性疾病,在现代临床中本病复发率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实验研究是EMT研究的必要手段,但受到医学伦理及道德的约束,不能进行人体的多次创伤及试验性研究,故通过构建EMT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其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自发性、诱发性以及种植性,诱发性动物模型包括...  相似文献   

20.
大鼠原位肾移植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研究排斥反应机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Lee和Kamada大鼠肾移植方法进行改良,从而得出动物实验模型,结果成活率100%,成功率90%。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