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诊科夜班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诊科从事夜班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名急诊科从事夜班护士进行调查评定,并以中国成人常模作比较。【结果】急诊科夜班护士心理问题阳性率明显高于常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和焦虑。【结论】急诊科夜班护士较多的心理问题与其工作对象、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合理编制、加强护士心理调适能力、增加对急诊科夜班护士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急诊科环境建设等可作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离职意向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五家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和普通内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以及离职意向做现况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部分因素和症状自评量表9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内科护士(P<0.05),压力源部分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及离职意向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应激因素多,是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采用有效的措施,维护急诊科护士的健康,改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减少护士的流失.  相似文献   

3.
王菊  王淑玲  张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17-7118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重危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着急诊科护士必须要面对各种职业危害,往往在抢救过程中,忽略了对自身的职业安全及自我防护意识。笔者对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等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护士压力源量表对3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查,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SAS总得分(49.2±12.7)分,焦虑发生率为56.0%;焦虑与工作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 =0.715,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焦虑情绪的产生关系密切,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缓解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急诊科新护士的焦虑状况,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厦门市2家三甲综合医院的32名急诊科新护士(经过转科来院工作时间不足2年的护士)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测评. 结果急诊科新护士的SAS总分均值与常模(中国正常人群)SAS均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急诊科新护士中,大专和本科学历SAS均分无显著差异,不同工作年限的急诊科新护士SAS均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急诊科新护士的焦虑情况较严重,建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新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加强培养新护士的心理素质等,缓解急诊科新护士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护士在维护、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急诊护士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轮班制及经常面对死亡的刺激,使急诊护士在这种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要比普通病房护士承受更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1].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身心疾病,因此,如何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我院2008年开始,开展急诊科护士适时娱乐休闲,旨在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探讨边远地区急诊科护士工作中的真实体验.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观点构成的方法,访谈8位边远地区急诊科护士.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真实体验主要表现为尊重与自尊、压力与焦虑、自卑与倦怠、自我价值4个方面.结论 医院、家庭和社会应关注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满足她们各个层次的需要,为她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急诊科新上岗护士培训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适合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培训方法 :通过制订急诊科各工作区域培训计划,对我院2005年以来急诊科新上岗37名护士实施分区域、分阶段、循序渐进培训,逐项考核.此方法 有效地调动了新护士学习的自觉性和全面达标的竞争性;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及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减轻了急诊新上岗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护士队伍的稳定和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和发展;是急诊新上岗护士培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92-579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调查针刺伤人员的原因、类别、环节、暴露源、伤后处置等并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中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最多,紧急抢救、夜班、午班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科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加强急诊科护士的配置和培训、改变不良习惯、加强防护等,可有效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医院伦理氛围认知与工作投入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湖南360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伦理氛围认知量表以及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医院伦理氛围认知总分为(71.29±12.55)分,工作投入总分为(72.83±11.95)分;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与医院伦理氛围认知呈正相关(r=0.561,P<0.01).医院聘用方式、是否接受过医学伦理教育培训的急诊科护士对工作投入有影响(R2=0.402,F=18.872,P<0.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伦理氛围认知和工作投入均处于中等水平,医院伦理氛围得分越高其工作投入得分越高.护理管理者应提高非编制内急诊科护士的薪资待遇,实现同工同酬,给予社会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关注未接受过伦理教育培训的急诊科护士,给予他们更多学习发展的机会,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加大对其医学伦理教育的培训,从而提高其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与组织干预相结合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泰安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室随机选择工作1年以上护士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先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调查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情况,然后以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情况.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个体与组织干预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再以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与先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存在明显的工作倦怠,主要体现在情绪疲惫感增强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分别为:工作辛苦,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地位低、不被重视,收入低.经过采取改变个人和改变组织的综合干预措施,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显著改善,其中个人成就感维度改善最明显,其次是情绪疲惫感维度.结论:个体与组织干预相结合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状况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急诊科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存在问题和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抽样调查广州市5家三甲医院250名急诊科护士的资料.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安全事件较频发,护士职业间暴力发生后,多数护士不能应对,或者处理不当.结论:强化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增强自身的防护,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压力是避免职业伤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项目管理理论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市2家市级医院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低年资护士培训法,观察组应用项目管理方法,首先对护士进行基础测评,再分析成因,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项目如期保质的完成.比较两组护士的急救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及患者、医生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及患者、医生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管理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能增强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提高急诊科的整体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分诊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分诊工作是急诊科工作的第一步,而急诊科分诊护士是患者及其家属来院就诊所接触的第一个医务人员,成功的分诊工作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效果.尝试从分诊工作的要求及责任进一步探讨分诊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急诊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广东省13所医院急诊科224名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得分为(292.58±29.87)分,75.00%的护士得分大于280分;急诊工作年限、科室急救案例讨论、教学查房和阅读习惯是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诊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水平属于正性,积极参与科室学术活动有利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5-10月份河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171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采用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对研究对象实施调查,并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得分明显高于普通临床护士、产科护士、社区护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急诊科的9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经常倒班;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护士的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患者不合作;护理的患者突然死亡;护士不被患者及家属尊重等压力为急诊科护士主要工作压力源.其中不同岗位、年龄、性别、护龄、学历的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理专业及护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为急诊科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其中从事临床岗位的一线的护士、男护士、大专以上学历护士、5~10年护龄的护士工作压力程度较重.护理管理者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护龄的护士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急诊科以及大内科、大外科系统的各21名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急诊科护士情感枯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得分与大内科、大外科相比差异显著;急诊护士压力源主要来源于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4个方面.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面对多种压力源,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症,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手段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护士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应对方式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工具对护士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评分与SAS评分及SDS评分呈正相关(P 0. 05),不合理应对方式与SAS评分及SDS评分呈正相关(P 0. 05),合理应对方式与SAS评分及SDS评分呈负相关(P 0. 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精神症状,急诊科护士应采取合理化的方式应对工作压力,避免通过自责、逃避、求助等方式应对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0.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与减轻压力的对策.方法 采用整体问卷方式,对南阳市4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的78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为急诊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其中不同岗位、不同护龄、不同学历的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压力较高,压力源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管理者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护龄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