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治疗消化道肿瘤中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66例,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66例患者中,出现发热2例,乏力2例,皮肤瘙痒2例,肝脏毒性6例,间质性肺炎2例。14例不良反应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后,症状均明显缓解,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为92.9%。结论:PD-1抑制剂治疗消化道肿瘤易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需要加强心理以及发热等对症护理,可明显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2.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一类新型抗癌疗法改变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格局。然而,ICIs存在许多潜在的并发症,称之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可能涉及神经系统、心脏系统、肺系统、皮肤系统、肾脏系统、胃肠系统、肝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尽管国内外已出台了一系列irAEs管理指南,但是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对irAEs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还不够规范。本文报道了1例使用信迪利单抗治疗后患者出现严重的多系统irAEs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存在的局限,为临床医生更好地处理多系统irAEs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医疗不良事件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安全,护理不良事件占其40%[1],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儿科服务对象是特殊的群体,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自主表达能力差,护患配合度低,护理及操作难度大等特点造成儿科医疗风险相对较高。为了收集患者安全信息,早期发现医院安全系统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患安全,我院从2011年10月开始制定并实施了《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测定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韩  蔡文  陈少珠 《广东医学》2008,29(12):2048-2049
目的对不同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选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测定,以达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作为治疗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方法选择45例正常人和182例肿瘤患者按不同临床诊断选择进行AFP、CEA、CA19-9、CA12-5及SF血清含量的测定,均采用化学发光法。结果不同肿瘤标志物在不同肿瘤中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特异性强的肿瘤标志物均明显增高,而广谱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强但特异性不高。结论根据临床初步诊断选择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主要肿瘤诊断标志物外,可同时选择其他与之相关性强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测定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白癜风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探讨消化道肿瘤与白癜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9例确诊为消化道肿瘤的白癜风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消化道肿瘤与白癜风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结论 白癜风可能是内脏肿瘤的先兆,对白癜风患者进行监测肿瘤指标及B超、CT等检查,对早期发现肿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某三级综合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非处罚性自愿上报系统上报的24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医嘱错误、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能力不足.低年资护理人员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要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降低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今后仍需管理者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5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类别和原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其中因护士因素造成不良事件发生12例,其构成比为48%;因患者自身因素而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7例,其构成比为28%;因疾病因素造成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构成比为12%;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共造成3例护理不良事件。结论: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受到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和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业务培训等来实现护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尽管糖尿病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高血糖综合征,但是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是最常见的,也是  相似文献   

10.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是临床常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免疫治疗。然而,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全身各系统的免疫不良反应事件(irAEs),对患者治疗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文章对PD-1/PD-L1抑制剂常见的irAEs以及irAEs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从患者基本特征、药物使用方式、癌症类型、流感疫苗和微生物菌群等角度分析各种因素对irAEs的影响,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和管理PD-1/PD-L1抑制剂引发的irAEs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出现的肿瘤免疫治疗彻底改变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免疫疗法是免疫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进行调节,免疫抑制剂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肿瘤4(CTLA-4)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途径以调节免疫耐受的重要抑制通路,在机体中参与维持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然而,免疫系统平衡的转变也会对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irAEs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或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且目前在其诊断和管理方面经验相对较少。因此,irAEs构成免疫疗法中真正的挑战,并且任何新的改变都可能是与治疗相关的。最常见的irAEs发生在皮肤、胃肠道,其次是肺、内分泌系统、肌肉骨骼、肾、神经、血液和心血管。IrAEs通常持续时间长、可控,但有时可能导致免疫治疗的中断,甚至可能发生致命不良事件。该文针对目前PD-1抑制剂所产生的irAEs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 μg/dL,参考值5~25 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 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 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 8:00 a.m.血皮质醇为3.1 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讨论免疫衰老以及老年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毒性以及相关毒性的管理。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各类实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性评价。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166例患者共接受910次治疗,平均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5.48次。共有14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共记录462次不良反应,平均2.78次/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9%,发生比例较高的不良反应有贫血(78.9%),白细胞降低(28.9%),中性粒细胞降低(18.7%),血小板降低(42.8%),高血糖(21.7%),甲状腺功能异常(9.6%),皮质醇异常(9.6%)等。肯定和很可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占总体不良反应的11.9%。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有22例,占患者总数13.2%。经分析,是否存在≥3个系统的合并症以及是否联用其他抗肿瘤药物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  相似文献   

1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英  林代琼 《四川医学》2011,32(10):1665-1666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某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与管理、培训、设备缺陷等因素相关。结论通过设备科与护理部合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风险意识,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实体癌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的危险因素,并对稳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指数(clinical index of stable febrile neutropenia,CISNE)与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MASCC)风险分层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所有经化疗后发生FN的实体癌患者。将患者分为SAE组和非SAE组,SAE的定义:(1)FN治疗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或脏器功能衰竭且必需转入ICU治疗;(2)FN发生后60 d内死亡。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AE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患者CISNE评分和MASCC评分,比较CISNE、MASCC评分识别低危FN的效能。结果:共入选91例患者,其中SAE 18例(19.7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E...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比分析含奈达铂(NDP)和含顺铂(DDP)的TP方案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Ib2~II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顺铂+多西他赛组)40例、B组(奈达铂十多西他赛组)40例,采用1~2个疗程化疗,比较其毒副反应。结果 B组严重胃肠道反应(III~IV度,发生率为4.0%)、重度骨髓抑制(III~IV级,发生率为5.0%)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发生率分别为20%、20%)(P<0.05),B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A组(P<0.05),白细胞下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组血小板下降程度高于A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由铂类所引起的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损伤、心脏功能异常。结论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奈达铂与顺铂相比,药物不良反应轻,较少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重度骨髓抑制及肾功能损害,易耐受,可联合紫杉类药物作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一线药物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以提高医院的医疗安全与质量。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不良事件发生科室、发生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外科,发生类型主要是药物事件,严重程度主要以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上报例数居多。结论通过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及时遏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例消化道癌合并胃肠道间质肿瘤(DTC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8例DTCGIST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术前胃镜检查仅1例发现GIST和消化道癌同时存在,其余17例只发现了消化道癌。DTCGIST中的消化道癌大体与镜下都未见特殊,但DTCGIST中的GIST体积均较小,且镜下核分裂像<5个/50HPF,淋巴结内未见转移的GIST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16/18)、88.89%(16/18)、61.11%(11/18)、33.33%(6/18)、16.67%(3/18)。结论与单纯的消化道癌或单纯的GIST相比,DTCGIST无特异性临床特征。DTCGIST中的GIST多为早期病变,恶性程度低,但仍为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例消化道癌合并胃肠道间质肿瘤(DTC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18例DTCGIST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术前胃镜检查仅1例发现GIST和消化道癌同时存在,其余17例只发现了消化道癌.DTCGIST中的消化道癌大体与镜下都未见特殊,但DTCGIST中的GIST体积均较小,且镜下核分裂像<5个/50 HPF,淋巴结内未见转移的GIST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16/18)、 88.89%(16/18)、 61.11%(11/18)、 33.33%(6/18)、 16.67%(3/18).结论 与单纯的消化道癌或单纯的GIST相比,DTCGIST无特异性临床特征.DTCGIST中的GIST多为早期病变,恶性程度低,但仍为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