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47-50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 年1—12 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两组均用利尿剂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左西孟旦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加用多巴酚丁胺和缬沙坦治疗,统计分析出院时临床症状、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3 个月两组6 min 步行试验(6 MWT)、左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脑钠肽前体(pro-BNP)等,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1.0% vs.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6 MWT 较治疗前明显延长,LVEF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VEDD、pro-BNP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胺碘酮复律和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1、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房颤复发率、血流动力学、左心房、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6及12个月心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明显降低(P<0.05),左心房存储应变(LASr)、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LAD、LAVmax、房颤复发率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助于改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减少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腹膜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规律行腹膜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缬沙坦组(n=25)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25)。缬沙坦组接受缬沙坦胶囊80 mg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片50 mg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情况,并统计两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有效率较缬沙坦组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NP、LVESD、LVEDD均下降,而SV、LVEF均上升,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缬沙坦组(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结束后6个月再住院率较缬沙坦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腹膜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和再住院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张祖涛  廖威  章楠  詹冀  王娓 《河北医学》2023,(2):344-349
目的:对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缬沙坦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肌酶谱、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9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资料,其中4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缬沙坦治疗(缬沙坦组)。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心功能、心肌酶谱、NT-proBNP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差值均高于缬沙坦组和对照组(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差值均高于缬沙坦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结果。方法将48例CHF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予贝那普利或坎地沙坦治疗。观察组26例,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 25 mg/次,2次/d,若血压平稳,每2周剂量倍增,加至最大目标剂量(400 mg/d)。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以及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LVEDD、LVEF、NT-pro BNP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更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低于对照组的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提高CHF病人的临床疗效,其通过抑制心室重构,改善LVEDD,增加LVEF。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室重构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60例确诊为HF-REF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库巴曲组与贝那普利组,每组30例。沙库巴曲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贝那普利组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反应蛋白(hs-CRP)、BNP前体(NT-BNP)、室间隔厚度(IVS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均高于入组时与治疗6个月后,且两组NT-BNP均低于入组时与治疗6个月后(P0.05);治疗6、12个月后,沙库巴曲组LVEF均高于贝那普利组,且NT-BNP均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IVSS、LVPWT及LVMI均低于入组时与治疗6个月后(P0.05)。治疗6、12个月后,沙库巴曲组IVSS、LVPWT及LVMI均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hs-CRP均低于入组时,且沙库巴曲组hs-CRP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HF-REF患者的心室重构,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NT-proBNP)、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浆内皮微粒(EMPs)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rhBNP治疗,43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与血清NT-proBNP、AngⅡ水平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F,观察组LVEDD低于对照组LVED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Ang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7%(42/43)]高于对照组[83.72%(36/43)](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低于对照组[11.63%(5/4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维持性血液透析、维持水及电解质稳定、调节血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随访9个月,对比两组射血分数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6、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6、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有所上升(P<0.05),治疗后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也较治疗后6个月有所上升(P<0.05)。研究组治疗后6、9个月NT-proBNP均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9个月NT-proBNP有所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9个月均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43-46+50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加用足剂量培哚普利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NT-ProBNP、LVEF、LVEDD、LVESD、6MWD、QOLS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NTProBNP、LVEDD、LVESD、LVEF、6MWD、QO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NT-ProBNP、QOL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LVESD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钾血症、低血压、血管性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咳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使其更好改善预后。 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力衰竭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86例,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和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每组43例。比较2组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血清学炎症因子变化[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6 min步行实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及转归等。 结果 治疗后,2组LVESV、LVEDD低于治疗前,LVEF、SV高于治疗前,观察组LVESV、LVEDD低于对照组,LVEF、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发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源性猝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左心室心功能、左心室重塑,增强其活动耐量,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但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2020年1—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病例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则将ACEI/ARB类药物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KCCQ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 结果 随访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NT-proBNP、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6个月的KCC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行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训练组给予以时间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YHA)、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得分及出院6个月运动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2组患者出院6个月LVEF、6MWD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NYHA分级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训练组出院6个月LVEF、6MW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NYHA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院6个月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训练组出院6个月后所有生活质量指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训练组出院6个月后生活质量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各运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行PCI术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卡维地洛组加用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逐渐加量,维持剂量25mg,每日2次,连用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LVEDD、LVESD、LVEF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x^2=5.33、4.27,均P〈0.05),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7,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能有效防止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降低再次住院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毓娟 《医学综述》2012,18(3):469-471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曲美他嗪30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常规应用抗心力衰竭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SD)、舒张末期内径(EDD)、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短轴缩短分数(FS)、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地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比较显示ESV、FS、SV和LVEF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的ESD、ESV、FS、SV和LVEF较对照组有进一步的改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长期应用法舒地尔雾化吸入对室间隔缺损术后持续难治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术后常规治疗6个月仍然持续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100mg雾化吸入,2次/d,持续12个月,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后3、6、12个月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血氧分压(PaO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SP第6个月时明显降低(P<0.01),第12个月继续降低(P<0.01);LVEF6个月时显著升高,至第12个月时仍然持续升高;RVEF第3个月时即明显升高(P<0.05),至第6、12个月时仍持续升高(P<0.01);PaO2第6个月时升高(P<0.05),第12个月时仍持续升高(P<0.05)。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87.5%,5年生存率为62.5%,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长期法舒地尔雾化吸入,能显著降低室间隔手术后持续难治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提升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结合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凝血纤溶状态、炎症反应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AMI病人2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法舒地尔。对比2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心肌灌注分级(TMPG)、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7 d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前、术后7 d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分级3级率与TMPG分级3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2组术后3 d、7 d的PT、APTT水平均较术前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 ~ 12 h 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 的术后心功能情况。方法 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于入院当日及每隔1 天监测血浆氨基末 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I)。10 d 后再次行上述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 诊组出入院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无差异(P >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出院较入院下 降(P <0.05);择期组LVEDd 出院较入院增大(P <0.05),LVEF 出院较入院下降(P <0.05)。两组出入院 LVEDd、LVEF 的差值比较有差异(P <0.05)。急诊组NT-proBNP 峰值及CTNI 峰值均低于择期组(P <0.05)。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 ~ 12 h 行急诊PCI 术或择期PCI 术,术后近期心功能均会一过性下降,择期 组较急诊组下降更显著,提示患者发病>6 h 已无症状,行急诊PCI 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仍有积极作用,机制 可能与急诊PCI 术尽早恢复血运重建,更早、更多地挽救存活心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比较2020年11月—2021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前后收治的186例STEMI患者,将2020年11月—2021年3月(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前)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4月—2021年8月(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后)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为93例。比较2组患者救治时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低于对照组(16.1%,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52.45±6.02)%、(50.91±4.23)pg/mL、(422.07±20.59)m,均优于对照组[(47.62±5.22)%、(68.77±6.81)pg/mL、(391.41±19.45)m,均P<0.05]。结论 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