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我院自1988年9月—2001年7月共收治19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均有病理学证实。主要症状多为鼻塞和涕血、鼻衄。19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加放疗6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2例,手术加化疗3例。结果:19例中至今生存7例,分别已生存8月—13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42.85%,30.76%。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恶性黑色素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力争早期诊断,不断提高治愈、好转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9年2月经病理及部分免疫组化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结果:本组病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4岁,平均64.25岁。肢体及腹壁皮肤9例,眼、鼻、直肠、肛门、宫颈、阴茎等13例。临床治愈10例,稳定3例,病情进展3例,死亡4例,失访2例。结论:普及防癌知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强调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规范化、个性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姚强 《新疆医学》2002,32(1):50-50
一、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70岁。发现右腋下包快一年并逐渐增大,于1999年4月20日入院。查体:右侧腋窝下可扪及一10cm×12cm大小的包块。基底部固定,活动度差,边界清,质地较硬。患侧皮色正常,无溃烂及红、肿、热、痛,无搏动感。手臂活动不受限制。于1999年5月4日行肿瘤摘除术。手术所见:皮下有一肿物,直  相似文献   

5.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医生及患者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已为时太晚,治疗效果不满意.本病好发于30~60岁.年龄小者一般其恶性程度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e)是恶性程度很高的一种少见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国外报告其发病率不低,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本病多数是在色素病变基础上发生,少数可发生自正常皮肤或粘膜的色素细胞,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外伤刺激和日光照射有促发作用,尚有一些病例被证明有家族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颇为罕见。文章报道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示腭肿块呈褐色菜花样隆起,2例示上、下腭牙龈肿块,呈褐色斑块状及结节状,其组织学特点示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多样性,呈弥漫状,巢状,囊状分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阳性,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阳性,波形蛋白(Vimtin)阳性。结论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罕见,其预后较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更为严重。确诊须与色素瘤,口腔粘膜黑斑等其他肿瘤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齐雪岭  陈代云 《新疆医学》2000,30(3):160-161
本文报告15例消化管恶性黑色素瘤,胃贲门1例(7%)、小肠2例(13%),直肠8例(53%)及肛管4例(27%)。临床以吞咽困难或便血为主要特征。15例恶性黑色素瘤均为向消化管腔内突出的肿块,呈结节状或息肉样,组织学上分为三种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0例,梭型细胞为主3例,混合细胞型2例,本文还讨论了消化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及其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脑脊髓膜恶性黑色素瘤属于斑痣性错构瘤[ 1] ,大约30%的病例合并皮肤的有毛痣。国内仅见数例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1 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15 岁,主诉因间歇性肢体抽搐40 余天,逐渐加重入院。既往无外伤、手术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检查:神志清、语言流利,定向力、理解力、认知力、计算力正常。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自。如颈有抵抗。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 示左颞叶占位病变。临床诊断:左颞叶占位病变,继发癫痫,海绵状血管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南充地区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74年-2002年间经病理确诊的恶性黑色素瘤115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15例中,男62例,女53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岁,平均51.25岁。高发年龄为40-70岁,共90例,占78.26%。发生在皮肤50例,粘膜50例,其他部位15例。发生在皮肤者以足部为多(22/50),发生在粘膜者以鼻腔为多(22/50)。肿瘤直径2-4cm共76例,占66.09%。镜下易见色素(89例,占77.39)。临床误诊和待诊率达85.22%。结论南充地区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40-70岁。皮肤和粘膜的发生率无差异,皮肤以足部为多,粘膜以鼻腔常见。肿瘤直径2-4cm为多,镜下以色素性为主,临床易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本组男19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查均为阴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无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57%的患者病史短于4周,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肿瘤多位于额部、颚顶部和基底节区,本组共35例52个肿瘤,其中16例为多发性肿瘤(45.7%)。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大。病史短,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常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易多发,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9例原发性中枢性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39~70岁,平均54.6岁)的临床、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CNSL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头颅CT以及MRI检查显示中枢侵及额叶多见.PCNSL主要起源于B细胞,综合治疗效果好,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结论:PCNSL临床与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脑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活检确诊后积极放化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过去认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以免疫功能缺陷最为常见,然而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患者比例逐渐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研究免疫功能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病例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瘸(Primaiv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s.PCNSL)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资料,主要研究PCNSL的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 26例中7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其中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16例,半球周边白质区7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13例;仅发生于脑室内者3例。累及胼胝体时,均可见典型“蝶翼征”。常规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增强实性部分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4例,2例表现为边缘环形中度强化。脑室内病灶或室管膜下播散结节,均未见坏死区,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因部位而异,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病灶水肿多轻度到中度,以轻度为主;半球周边病灶水肿多较明显,呈中度到重度。结论 绝大多数PCNSL表现较具特征性,MRT检查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海军总医院2007-2013年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13~80岁,平均(55±20)岁,以中老年为主(35例),大部分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颅内压增高及认知障碍等.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头颅CT稍高密度影(30例),头颅增强MRI病灶强化(44例);多发病灶37例,累及幕上35例,累及中线结构33例.本组患者均经活检证实,其中立体定向活检44例,开颅活检2例.病理诊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45例,T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增殖指数Ki-67> 90%39例.部分病例术前诊断困难,其中初诊时误诊为脑梗死5例、脱髓鞘病5例、病毒性脑炎2例.术前使用激素可影响活检结果.结论 PCNSL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颅内压增高及认知障碍等;影像学主要表现为CT稍高密度影,增强MRI病灶强化;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多见;部分病例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术前使用激素可影响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PCNS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随访 ,应用单克隆抗体LCA、CD2 0、GFAP、CD4 5RO、P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本组所有 35例淋巴瘤细胞在脑组织中呈弥漫性生长 ,分布疏密不均 ,但无滤泡形成 ,肿瘤内血管不同程度增生 ,2 1例 (6 0 % )可明显见到淋巴瘤细胞聚集在血管周围呈袖套样分布和多层环状向心性排列。本组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2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2例、弥漫性大T细胞淋巴瘤 1例。结论 PCNSL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存在异质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干系分化 ,达到相互鉴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11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结果 11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85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8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另1例死于脑于功能衰竭.术后均行放射治疗.术后77例随访0.5~10年,平均5.5年,51例恢复良好,14例存有神经功能障碍,21例肿瘤复发,12例死亡.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生长活跃,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手术辅以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淋巴瘤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生存期5 d~40月。术后18例患者接受放疗。经影像学证实的术后复发共16例。其中最短复发时间为术后第29 d。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史短、临床症状重,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即使于显微镜下全切除,也可于术后短期内复发。大多数淋巴瘤对放疗敏感。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 for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5 to November 2005, 16 patients with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 were treated. The clinical materials, such as focal position, image manifestation,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diagnosis, treatment,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CM)和4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PL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中与病理所见. 结果:6 例患者均以颅高压、癫痫为主要临床特征,CT或MRI有不同程度异常发现;2例NCM自出生后即有全身皮肤多处大片黑色素痣;4例PLM则无皮肤色素沉着及黑色斑块,其脑组织病理报告均发现脑膜黑色素瘤细胞. 结论:颅高压、癫痫性发作是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影像学改变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