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清IL-6、TNF-α测定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Ranson’s评分3-5分的50名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Ⅰ组(3分)17例、Ⅱ组(4分)18例、Ⅲ组(5分)1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入院1、2、7天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并以同期入院的20例因腹痛入院的非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Ⅰ、Ⅱ、Ⅲ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死亡患者较幸存患者第1、2、7天IL-6和TNF-α持续处于升高水平(P<0.01)。结论血清IL-6、TNF-α反映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预后估测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治疗心房颤动(AF)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TACI)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AF致TACI病例89例资料,阶段性对照分析采取积极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治疗组47例)与抗凝治疗措施(对照组42例)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病死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33.3%);2组生存者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8.47±4.42)和(12.82±5.25)(P<0.01);生存者3个月后治疗组的mRS评分(1.8±1.2)低于对照组(3.2±1.0)(P<0.01);治疗组临床结局良好率(53.2%,25/47)高于对照组(33.3%,14/42)(P<0.01);6个月内治疗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4例。结论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及抗凝等综合性治疗能提高AF致TACI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冯社军  赵现  刘运平  霍会永  刘冰  王慧娟  曹妍  崔岩  曹凌 《西部医学》2013,25(8):1208-1209,12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85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两组,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巴氏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减少的NIHSS百分数,出院后6个月随访病死率及BI、mRS。结果住院期间感染者298例,无感染者552例,感染组年龄明显大于无感染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感染组(P<0.05),出院6个月时BI均低于无感染组(P<0.01);出院6个月时减少的NIHSS百分数明显低于无感染组(P<0.01),mRS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随访时病死率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结论年龄为脑卒中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发感染不仅影响急性脑血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影响卒中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王晓宁 《右江医学》2011,39(2):139-14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血MMP-9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后1 d、3 d、5 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MMP-9、IL-6和TNF-α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3~9个月,观察疾病复发情况。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观察组血浆MMP-9、IL-6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各观察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②血浆MMP-9水平与年龄、血糖、CT评分、感染、PaO2、IL-6、TNFα-等呈正相关(P<0.01);③将存活出院的22例患者依据血浆MMP-9值分为MMP-9≤100 ng/ml组和MMP-9>100 ng/ml组,两组病例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MP-9≤100 ng/ml组复发率较低。结论血浆MMP-9含量的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预测其不良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血浆和脑脊液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新生儿血浆、脑脊液IL-6的含量(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为实验组,无窒息史、严重感染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入院新生儿13例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浆、脑脊液中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以脑脊液升高更为显著;大出血组其IL-6含量较小出血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为P<0.05);颅高压组其IL-6含量较正常颅压组均显著升高(P<0.05,P<0.01),以脑脊液升高明显。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IL-6水平变化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是病情监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纯抗凝与联合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收治的39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抗凝治疗组(保守组)19例与抗凝联合血管内治疗组(手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管再通率、结局良好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改良 Rankin量表(mRS)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GCS评分 (P<0.05);手术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保守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结局良好率显著高于保守组 (P<0.05);手术组出院时、出院3月、出院6月mR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抗凝组 (P<0.05)。 结论 抗凝联合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出院后预后较好的可能性更大,可作为单纯治疗后效果不佳患者的备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病人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策略,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CI病人95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溶栓护理策略。比较2组溶栓后24h内血压变异、溶栓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3个月预后良好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2组牙龈出血发生率和出院时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内血压变异、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ADL评分以及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老年ACI静脉溶栓病人血压变异,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住院效率,改善预后,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覃岭  彭杨  陆德云  张雪莲 《四川医学》2013,34(7):920-922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SAP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h、48h,对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同时进行腹腔内压力监测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12h和48h患者的腹腔内压力和C反应蛋白、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PACHEⅡ评分降低(P<0.05)。治疗组存活率77.78%(14/18)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5/12)(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HP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7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白细胞计数,分为白细胞正常组(I组)及白细胞异常组(Ⅱ组),并于入院后24~48 h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为急性脑梗死。入院时、治疗后14 d以NI 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 d随访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入院及治疗14 d时,Ⅱ组NI HSS评分明显高于I组(P<0.05~0.01),BI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0.01);治疗后14 dⅠ组NI HSS评分降低趋势明显优于Ⅱ组,治疗后90 dⅠ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余秀文  杨润芝 《安徽医学》2013,34(3):285-287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5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n=22)、B组(n=36)。A组只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ELISA检测患者血清入院时(0 d)、7 d、14 d时IL-15、IL-18水平。以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结果入院0 d时A、B组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IL-18、IL-15在A、B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最明显;A、B组之间IL-18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IL-15明显升高,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时A、B组IL-18、IL-15与治疗7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节炎症介质IL-15、IL-18的表达,大黄能有效地逆转SAP病情。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并且这种共病状态对患者的预后功能恢复产生较大影响。目的 探讨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状态与卒中后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出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温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3例,记录其临床信息、疾病累积评分量表(CIRS)评分、共病指数、严重指数、入院及出院的NIHSS评分(以出院NIHSS评分为0~2分或较入院时减少≥4分为出院时好转)、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以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等资料。分析患者共病状态与出院好转与否及出院3个月随访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的264例患者的CIRS平均得分为(9.58±5.04)分、严重指数为(0.67±0.36)、共病指数为(3.30±1.83)、入院NIHSS得分为6(4,11)分、出院NIHSS得分为3(1,8)分。不同CIRS评分分层患者的年龄、严重指数、共病指数、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住院天数、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是否好转患者的CIRS评分分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CIRS评分分层、年龄、严重指数、共病指数、出院NIHSS评分、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NIHSS评分、入院NIHSS评分、严重指数、CIRS评分、心房颤动、共病指数、年龄、住院天数与患者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呈正相关;高血压与患者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状态与卒中后出院NIHSS评分、3个月后mRS评分有密切的关系。CIRS评分较低、年龄较小、共病指数和严重指数低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HA2DS2-VAS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y(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 (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65-74 and sex category(female)]评分与合并心房颤动的初发心源性卒中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6例初发心源性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起病时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和CHA2 DS2-VASc评分,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女性)、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充血性心衰病史、既往抗凝治疗史、入院时NHISS评分和CHA2 DS2-VASc评分在不同预后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HA2DS2-VASc评分与NIHSS评分(ρ=0.324, P <0.01),mRS评分(ρ=0.228, P <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抗凝治疗、CHA2 DS2-VASc评分、NIHSS评分是预测初发心源性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HA2 DS2-VASc评分不仅能够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分层,而且还能预测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术对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发生的、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支架取栓治疗,15例行单纯药物治疗.对比支架取栓治疗与单独药物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下降程度,评估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共纳入患者27例,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取栓治疗,术前NIHSS评分为(18.9±6.3)分,术后7 d NIHSS评分为(10.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用药前NIHSS评分为(12.7±4.2)分,治疗7d时NIHSS评分为(9.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取栓组血管完全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CI) 2b~3级]10例,部分再通(TICI 2a级)1例,未成功再通(TICI 0~1级)1例.术后3个月功能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支架取栓组7例(占58.3%),单纯药物治疗组3例(占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可明显增加伴有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运重建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血浆中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分组,观察不同预后与不同进展各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脑梗死疾病进展组相比,非进展组患者的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低,纤溶酶原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Hcy、纤维蛋白原及纤溶酶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含量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含量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115例的相关资料,其中应用rt-PA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溶栓后14d的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及死亡率,进而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溶栓后24 h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0±4.9)分,UK组NIHSS评分下降(3.7±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溶栓后24 h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者9例,UK组下降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溶栓后7 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3.9±7.7)分,UK组下降(5.2±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溶栓后7 drt-PA 组NIHSS评分下降≥4分者14例,UK组有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溶栓后14 d rt-PA组mRS评分为(2.4±1.6)分,UK组为(2.4±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溶栓后14 d rt-PA组mRS<2分者13例,UK组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提示rt-PA组和UK组在溶栓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rt-PA组发生SICH者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溶栓后1周内死亡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提示rt-PA组和UK组在溶栓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相似,UK较rt-PA廉价,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9例,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33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采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骨髓间质干细胞数量为(1.0~10.0)×107,1次/周,共治疗2次.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果 4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移植后1、6、12个月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和MBI显著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出现10例低热和6例低颅压性头痛,临床处理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2个月,头颅MRI和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结论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亮艳  范学文 《当代医学》2010,16(31):20-22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尤瑞克林和疏血通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残障评分(mRS),并随访3个月的残障评分(mRS)。结果尤瑞克林治疗后脑梗死患者的NIHSS和mR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78例,将其分为MS组和无MS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程度,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MMSE和MoCA两种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检出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MMSE和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患者发病1天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MoCA量表比MMSE量表更能发现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轻度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连续入选发病24 h入院并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155例。患者入院时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记录入院、症状进展及发病90 d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RS)。结果:发病24 h内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基线水平GCS和NIHSS、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在患者90 d mRS临床结局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基线的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基线水平GCS和NIHSS、感染、与患者90 d mRS临床结局均具有一定关系,控制某些因素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142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入院后检测的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HbA1c〉9.0%:Ⅱ组:7.0%〈HbA1c≤9.0%;Ⅲ组:HbA1c≤7.0%。所有患者于人院后24h内及出院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Barthel生活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病残程度。结果入院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结果示3组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预后不良率为37.5%(18/48),Ⅱ组为31.4%(16/51),Ⅲ组为20.9%(9/43),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bA1c水平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