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广泛使用,其所导致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GC通过多种机制干扰骨质的形成和吸收,从而导致GIOP。本文从多方面对GIOP的病理机制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异常的疾病,发病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难点,目前主要集中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方面,认为成骨细胞的功能下降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是该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miRNA是一种内源性高度保守的、单链的、非编码的小RNA,能够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发挥负性调控作用。miRNA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研究,不仅可调节成骨细胞的代谢,而且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等方面均起调控作用。本文梳理了最近miRNA在骨质疏松症中相关作用机制的文献,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负责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负责的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通路能调控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而Smad蛋白家族(Smad)直接介导TGF-β通路和BMP通路下游的信号转导,在调节骨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针对OP,主要从Smad影响OB与OC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虽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大多是静悄悄的,但其最终后果,即导致的脆性骨折,对患者和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挑战,因此,对其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生殖激素在哺乳动物骨骼的生长和骨量的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生殖激素kisspeptin可刺激成骨细胞分化以及抑制破骨细胞,因此可能具有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潜力。该文对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发现与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改变以及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老龄化、肢体废用、女性绝经后以及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而最终原因都与骨重建失调有关。骨重建涉及骨形成与骨吸收两个方面,骨吸收-形成动态偶联的失调可引起骨形成的减少或骨吸收的增加,最终导致净骨量的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参与骨重建的细胞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它们的生物学活性及存活时间直接影响着骨转换的动态平衡。大部分细胞的死亡是以凋亡 (apoptosis)的形式完成。凋亡是由于内外环境激发所致细胞自身主动、有序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等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病因多样,分子机制复杂,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流行病之一。人体生活在一个充满氧气的环境,在其代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断产生活性氧( ROS),当人体因为衰老、疾病等原因产生ROS与消除ROS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机体便产生氧化应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多的ROS通过对多种细胞因子、酶活性的激活或抑制和上调或下调受体配体的表达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最终影响细胞核内基因表达,促进骨形成相关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凋亡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使得骨形成速率相对骨吸收速率滞后,打破以破骨细胞吸收骨组织和成骨细胞形成骨组织相协调的动态平衡过程,从而促使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本文从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对骨形成相关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基质的影响展开综述,为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点的系统性骨病,其发病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GH/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eptide,PTHr P)反馈回路和激活白细胞介素-6核因子(Interleukin-6 Nuclear Factor,NF-IL-6),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表达等多种通路,分别刺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调节骨吸收与骨形成平衡。此外,甲状腺激素还可协同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泌乳素、生长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多种内分泌因素共同参与全身骨代谢过程(如骨骼的生长、发育和成熟,骨重建,骨吸收,钙、磷的代谢)。目前关于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多着重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鲜有对甲状腺功能减退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进行明确分析。本文在该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深入探讨甲状腺激素减退对骨吸收及骨矿化的作用原理,旨在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后提出的新兴学科。它以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为研究对象。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已得到广泛应用。蛋白质组学在成骨细胞代谢、破骨细胞代谢以及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从而在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提供其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筛选以及寻找其治疗药物靶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近三年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行综述,按其作用机制分为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类、增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活性类、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类等,并介绍新发现的靶点及研究进展。AL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外酶,它的表达活性是成骨细胞分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增强ALP活性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发现,GPR30、GPR40和GPR120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在治疗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的蛋白酶K抑制剂在抑制破骨细胞的同时并未抑制新骨形成,甚至在某些骨皮质表面还促进了骨形成。除此之外,还有6种新发现的靶点,分别是大麻CB2受体和TRPV1受体、涎免凝集素(Siglec-15)、DMT1基因、内质网(ER)应激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信号通路以及类视黄醇X受体(RXR)。治疗骨质疏松靶向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这将大大推进新靶向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增加骨脆性和骨折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OP的发生发展。微RNAs(miRNAs)作为表观调控因子,能够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总结miRNAs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对OP的影响机制及miRNAs在临床应用中的探索,以期为开发OP诊疗的新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铁过载是否能够诱导成骨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50、100、200 μmol/L枸橼酸亚铁(FAC)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进行干预,以模拟铁过载状态;同样将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铁过载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铁过载...  相似文献   

12.
骨代谢平衡是保证骨的正常降解与重建的重要机制,遗传相关基因的调节、骨形成与骨吸收过程的动态平衡、骨基质环境的稳态等均是维持正常骨代谢的重要因素,任一环节的异常改变都会影响骨代谢平衡。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正是骨代谢失衡引发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理需深入了解骨代谢的相关调控因素。本文就近年骨代谢调控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丁香莹  梁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12):1660-1663, 1680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由于良好的抗炎、抗风湿、抗休克和免疫抑制作用而广泛用于风湿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治疗,同时GC在骨重建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应用GC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其中骨量丢失尤其是骨质疏松性骨质疏松(GIOP)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凋亡对保持组织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异常的凋亡就可能造成机体损伤。基于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和分子改变过程,有很多种方法可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骨细胞是GC主要的作用靶点,GC主要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造成了骨量的丢失,其中成骨细胞凋亡可能是GC抑制骨形成的主要环节,现就凋亡在GIOP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提高临床对GIOP的认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骆华松  彭松明  刘克斌  易洋  陈廖斌 《骨科》2020,11(4):348-35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回顾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成果,并对此进行综述,期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其发病病因多样,分子机制复杂,已成为影响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之一。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是一种新的氧化应激标志物,通过增加细胞活性氧释放、促使炎症因子生成,在促进衰老及老年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骨形成主要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型抗氧化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的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危害性大,但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利于长期服用。铁死亡是以活性氧异常增多、铁代谢异常及脂质过氧化积累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相关,会破坏骨稳态,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现已成为骨质疏松领域的新研究热点。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少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骨质疏松相关的细胞铁死亡具有调控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关于调控铁死亡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干预的最新文献, 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重建是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调节,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正是骨重建失衡的结果。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生物偶联因素与力学有关。破骨细胞吸收骨质形成“小腔”,导致局部应力集中,成骨细胞募集并成骨,这可能是长期制动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此外,某些神经细胞产生的相关肽及神经递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多肽、P物质可以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在维持骨密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原因引起的OP涉及了体内多种代谢途径的紊乱,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治疗OP过程中的不断研究,发现脂代谢紊乱会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增殖分化,促进造血干细胞(stem cell,SC)向破骨细胞(osteoporosis,OC)的分化。其中,脂质异常聚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氧化脂质、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等因素对OB的增殖及分化具有负向调控作用,同时,脂代谢紊乱会使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上调,产生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导致OC分化及增殖和骨吸收加剧。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OP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疗效也得到了普遍认可,有诸多研究发现中药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靶向信号分子调控脂代谢的过程来影响OB和OC的分化,在纠正骨代谢失衡方面潜力巨大。因此,通过调控脂代谢相关靶点通路来预防和治疗OP已成为了当下研究热点,现通过对中医药防治OP的作用机制及相关靶点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了中医药通过调控脂代谢关键因子来治疗OP的部分机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OP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存在于破骨细胞的皱褶缘上的V-ATPase a3转运蛋白在骨质疏松症的骨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ATPase a3转运蛋白将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密闭区,溶解无机矿物质,为水解酶如CAⅡ、CATK、MMPs等提供酸性环境,抑制V-ATPase a3转运蛋白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靶标;并深化对CAⅡ、CATK、MMPs等水解酶阻滞剂的认识,从而多渠道、多方位、多靶点地拓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双膦酸盐(BPs)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特点是过度的骨吸收,包括骨质疏松、骨转移癌和Legg-CalvePerthes疾病了40年。BPs是特异性和被分为两个主要群体的基础上他们的不同分子的行为模式:amino-BPs(含氨基的BPs)、non-amino-BPs(不含氨基的BPs)。amino-BPs和non-amino-BPs可以防止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综述了分子机制的行动BPs的骨头,尤其是发现BPs直接发病影响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和BPs在临床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