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味”的不同,以此建立起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方法?采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不同产地枸杞子药材,选取16名味觉良好的成员对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再利用电子舌对样品进行检测,得到7根传感器(AHS、PKS、CTS、NMS、CPS、ANS、SCS)响应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4个产地枸杞子的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建立起能够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的Fisher判别模型。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人工感官评价的酸、咸、鲜、甜、苦与5根传感器AHS、CTS、NMS、ANS、SCS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r>0.6,P<0.01),说明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进行滋味评价;通过PCA可以区分甘肃及内蒙古产枸杞子,但对青海及宁夏产枸杞子不能进行有效区分;通过PLS-DA分析及对青海和宁夏产枸杞子进行OPLS-DA分析则可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可以建立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正确率达到100%。结论?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的酸、苦、咸、甜、鲜进行评价,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区分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枸杞子的现代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子,来源于茄科枸杞子的成熟果实,别名杞子、红果子。处方用名:枸杞子、枸杞、甘枸杞、红枸杞。主产于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以宁夏中宁所产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山羊角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差异, 为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光光度法对32批不同产地山羊角中核苷类及氨基酸类成分、水溶性蛋白、含巯基类化合物、无机元素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评价;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对山羊角产地差异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山羊角中检测出9种核苷类成分、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 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20.88 μg · g-1, 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642.41 μg · g-1; 山羊角中水溶性蛋白、总巯基和游离巯基类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1.07 mg · g-1,22.48 μmol · g-1,9.97 μmol · g-1;山羊角中检测出常量元素5种,必须微量元素9种,重金属元素4种, 平均总量分别为45.09 mg · g-1,295.32 μg · g-1,7.74 μg · g-1; PCA和PLS-DA结果表明, 基于48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山羊角存在显著差异, 西南地区产山羊角与华东、华北地区产山羊角差异较大, 华东地区产山羊角综合得分较高。  结论  不同产地山羊角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 但各类型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华东地区产山羊角资源性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 研究结果可为山羊角药用产地选择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鉴定9个省(市)的57批桔梗药材中皂苷类成分, 绘制并比较南北产地桔梗药材皂苷谱。  方法  以UPLC-LTQ-Orbitrap-MS和LC-MS/MS法测定桔梗药材中皂苷类成分,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样品数据。  结果  桔梗药材中共鉴定出48种皂苷, PCA及OPLS-DA均显示南北桔梗药材中皂苷有较好区分, 共发现23种差异皂苷。靶标定量结果显示南桔梗中桔梗皂苷D、去芹糖桔梗皂苷D、远志皂苷D及去芹糖桔梗皂苷D2含量显著高于北桔梗。  结论  南北桔梗药材在皂苷成分上有着明显差异, 同时建立了快速、稳定的靶标定量方法, 可为桔梗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建立黄芪饮片产地鉴别方法。方法:检测来自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甘肃四个地区共100批次黄芪饮片的拉曼光谱,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产地样本进行判别区分,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建立产地判别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四个产地黄芪饮片拉曼谱线差异主要体现在谱峰强度方面,表明不同产地的黄芪饮片所含生化物质在组成比例上有较大差异。PCA分析可对不同产地的黄芪饮片进行区分,主成分得分PC1、PC2、PC3构成的三维散点图中,代表不同产地的数据散点各自聚集,没有重叠。PLS产地判别模型可正确鉴别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甘肃等四产地黄芪饮片。结论:本研究表明拉曼光谱技术结合PCA及PLS方法,可实现黄芪饮片产地的快速鉴别。同时该方法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饮片产地鉴别,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补血活性的生物学评价方法, 通过与当归的主要药效相关联, 对其内在品质进行评价。  方法  以氯化血红素为标准品, 用联苯胺染色法测定当归作用于K562细胞后的血红蛋白含量, 通过量反应平行线测定法计算效价, 完成方法学考察并以此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当归饮片的效价。  结果  当归样品可靠性检验显示, 回归项有显著差异(P<0.01);方法学考察中重复性和精密度RSD分别为1.13%、4.73%;不同产地当归饮片补血效价为399.61~8 920.32 U·mg-1, 不同炮制方法当归饮片补血效价排序为生当归>土炒当归>酒当归, 不同入药部位当归饮片补血效价排序为当归身>当归头>当归须。  结论  所建立的当归饮片补血生物效价方法稳定可靠, 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相关要求, 可用于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入药部位的当归饮片补血疗效的评价, 为进一步完善当归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中药蕲蛇饮片炮制矫味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电子鼻技术对中药蕲蛇药材及其不同饮片规格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中药炮制对蕲蛇矫正不良气味的物质基础,以期诠释古人炮制意图,为蕲蛇饮片炮制规范化奠定基础。方法:样品在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HeraclesII上进行测定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数据处理,通过AroChemBase数据库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测定蕲蛇药材及其不同饮片规格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蕲蛇药材、蕲蛇、蕲蛇肉及酒蕲蛇中分别检测出7种、12种、12种和11种挥发性物质,其共有成分有6种。其中二甲基硫醚的相对含量均最高,蕲蛇药材54.22%、蕲蛇89.45%、蕲蛇肉73.27%、酒蕲蛇88.89%。二硫化碳相对含量:蕲蛇药材(10.12%)蕲蛇肉(3.33%)蕲蛇(2.69%),其在酒蕲蛇中未检出;己醛相对含量:蕲蛇药材(2.57%)蕲蛇肉(0.61%)蕲蛇(0.36%)酒蕲蛇(0.25%)。蕲蛇三种饮片均另检出3-甲基-1-丁醇、异戊酸乙酯、香茅醛、乙酸苯乙酯、L-香芹酮等5种偏香味物质。结论:二甲基硫醚可能为蕲蛇特异气味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二硫化碳、己醛可能为蕲蛇腥臭等不良气味的物质基础。蕲蛇炮制以后气味改善可能与二硫化碳、己醛等成分的降低及3-甲基-1-丁醇、异戊酸乙酯、香茅醛、乙酸苯乙酯、L-香芹酮等5种偏香味物质的出现有关,为蕲蛇炮制矫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重复单位拷贝数与菌株蛋白质谱差异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 MLVA)对MTBC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对菌株的蛋白质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VNTR位点重复单位拷贝数差异(多态性)与菌株PCA聚类的关系。  结果  共收集157株MTBC菌株。146株MTBC(质谱鉴定得分≥1.700)生成的PCA树状图分为3个群,分别为Ⅰ群(61株)、Ⅱ群(26株)和Ⅲ群(59株)。24个VNTR位点多态性存在差异,其中7个高、7个中等和10个低多态性。MTBC菌株的Mtub39、QUB26、QUB4156位点多态性与菌株MALDI-TOF MS聚类有关(P=0.000,P=0.035,P=0.017)。  结论  MTBC菌株的Mtub39、QUB26、QUB4156位点多态性与菌株蛋白质谱的差异有关,3个位点可能具有调控菌株蛋白质谱构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芪中总皂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黄芪中总皂苷含量的比较分析,为新型治疗药物及保健品研制的选材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芪的总皂苷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黄芪的总皂苷含量(mg/g)为,山西:3.307;内蒙古:2.386;吉林:2.327;河北:2.098;青海:1.372;陕西:1.183;甘肃:1.013。结论各地黄中总皂苷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北、青海、陕西、甘肃。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华医学会西北五省(区)暨陕西省首届烧伤整形学术会议于1986年10月24日在西安召开。汪良能教授主持了会议,学会秘书李荟元同志致开幕词。来自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陕西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厘清藏药佐摸兴的基原、药用部位、临床及市场流通使用情况,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本草文献考证针对佐摸兴基原、药用部位及制剂等进行梳理;对四川、青海、西藏、云南4省区、41个市县、21家藏医院、13个制药厂及药材公司、6位藏医药专家进行了基原及药用情况调查,并结合所收集的药材鉴定结果推导出相应基原使用情况。结果 文献考证显示佐摸兴涉及10个基原,药用木质部心材、煎膏、叶、花等。调研结果显示最广泛认可的佐摸兴基原为昌都锦鸡儿Caragana changduensis Y. X. Liou,其次是鬼箭锦鸡儿C.jubata(Pall.) Poir.,主要以昌都锦鸡儿红色心材入药,质量最佳,其他颜色鬼箭锦鸡儿心材使用较少,效果稍差。市场上流通佐摸兴药材以昌都锦鸡儿为主,少数藏医院使用鬼箭锦鸡儿。文献考证和调查总计涉及成方制剂20个,佐摸兴在制剂中常用的功效主要为降压、清血热、化血瘀,并可治疗多血症。结论 明确了藏药佐摸兴药材的主要来源为昌都锦鸡儿的红色心材,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萜类代谢物及其转录组数据信息, 探讨2种化学型黄花蒿差异代谢物及其可能形成原因。  方法  采集江苏盱眙县、河南中牟县两地黄花蒿种子于同一条件下种植, 通过顶空-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S-GC-QQQ-MS/MS)分析黄花蒿的挥发性成分, 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Triple TOF-MS/MS)非靶向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的代谢物, 并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挥发性成分相关萜类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  结果  依据挥发性主成分类别分型, 江苏盱眙县种源黄花蒿为蒿酮型, 河南中牟县种源黄花蒿为樟脑型。UFLC-Triple TOF-MS/MS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可知蒿酮型和樟脑型黄花蒿分别在倍半萜、三萜生物合成和二萜生物合成路径显著上调。转录组数据中通向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的甲基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和甲羟戊酸(MVA)途径注释到11个关键酶的23个候选基因具有显著差异。单萜合成路径中, 1, 8-桉树脑合酶(TPS-Cin)共检测到10个候选基因。此外, 还发现2个冰片脱氢酶候选基因在樟脑型黄花蒿中高表达, 3个黄花蒿醇脱氢酶2(ADH2)候选基因在蒿酮型黄花蒿中高表达。  结论  该研究为揭示黄花蒿化学型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产地黄芪的化学成分差异,制备了甘肃和内蒙古2个产地共15批黄芪药材的水煎液,利用超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仪(UFLC-IT-TOF/MS)采集15批黄芪药材水煎液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而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统计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统计学差异小于0.05以及倍数变化大于1.5为阈值,筛选并鉴定其差异成分。结果发现,不同产地的黄芪水煎液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亚油酸等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涉及木脂素、黄酮、脂肪酸等4种类别。本研究为黄芪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准确区分产地以及合理种植栽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唾液微生态组成与其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纳入的健康人群根据TSH水平分为TSH高组(n=22,TSH 3.00~4.20 mIU/L)和TSH低组(n=24,TSH 0.60~1.80 mIU/L),通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对相关的临床和生化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分别对两类人群的唾液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TSH高组和TSH低组的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较高的个体的唾液微生物组具有较高的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显示TSH高组和TSH低组的唾液微生态组β多样性的差异(Adonis,P=0.0460)。Wilcoxon秩和检验和LEFSe分析发现梭杆菌属的丰度在TSH高组和TSH低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健康人群中高TSH和低TSH水平受试者存在不同的唾液微生态组成,其中梭杆菌属在TSH高组和TSH低组中差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探针和抗线粒体蛋白抗体标记细胞及组织中线粒体的效果,为相关研究选取适合的标记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在经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的HepG2细胞中,分别使用10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和抗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在经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的HeLa细胞中,分别使用75 nmol/L、10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和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取人肝组织冰冻切片,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分别使用15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和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标记细胞线粒体的效果不如抗Grp75抗体标记清晰,且在HeLa细胞中有非特异性染色,抗体标记可更清楚地反映线粒体的点状和管状分布;在组织中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标记的单个细胞更均匀,标记线粒体的特异性更高,效果优于抗体染色。  结论  在细胞中使用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效果更好,能直观反映线粒体的分裂融合状态;在组织中使用MitoTracker Deep Red染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苏木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部位对人工脱矿釉质龋的作用。  方法  将牛切牙制成人工脱矿釉质龋后,测定苏木乙醇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位对牛切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实验组对釉质龋表面形态的影响。  结果  乙醇提取物和各萃取部位都有提高釉质龋表面硬度的作用,其中水萃取部位对釉质硬度恢复效果最好,硬度恢复率达到66.9% (P < 0.05)。扫描电镜观察到各实验组的釉质龋表面覆盖有大量颗粒状沉积物。  结论  苏木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部位对人工脱矿釉质龋均有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评价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本系统评价遵循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报告规范,通过计算机检索了自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12月的中英文文献。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到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1篇RCT文献,总计1 045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总有效率(RR=1.43,95% CI: 1.11~1.83)、便秘发生率(RR=0.36,95% CI: 0.25~0.53)、第2天排便次数(RR=1.98,95% CI: 1.30~3.70)、第3天排便次数(RR=2.27,95% CI: 1.49~3.47)方面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按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降低中风后便秘的发生率,但还需要多中心、高质量、长期的随机临床研究用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青海省多地5~18岁儿童脊柱侧弯发生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在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各简单随机抽样3个区,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各区抽取2所小学(部分含学前班)、2所初中,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共抽取24所学校,3 582名符合要求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脊柱侧弯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  脊柱侧弯筛查阳性率为5.6%(201/3 582),其中≥10岁为9.2%(143/1 549),<10岁为2.9%(58/2 0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户口、家庭年收入、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出生季节及胎次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体重增长,父亲职业(对比农民)为牧民,母亲职业(对比农民)为牧民、个体户、自由职业为危险因素;而身高、BMI增大,二胎及以上,秋季出生,城镇户口,母亲高学历为保护因素。  结论  青海省儿童因父母职业的特殊性(牧民)、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较低及农村户口,更易患脊柱侧弯。青春期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了解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脊柱畸形,制定有效措施培养健康用脊习惯,积极预防侧弯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在不同类型手足口病(HFMD)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随机选择安徽省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HFMD患儿21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普通型HFMD患儿145例,重症HFMD患儿71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进行1∶ 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入院后采血时间、是否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粪便中肠道病毒71(EV-A71)RNA,观察EV-A71在HFMD患儿中的分布。观察不同类型HFMD患儿静脉血SAA、IL-6表达的差异。  结果  重症型HFMD、普通型HFMD患者SAA、IL-6表达分别为[(162.50±11.23)mg/L vs.(10.28±2.06)mg/L;(49.96±6.85)pg/mL vs.(23.11±4.98)pg/mL],重症HFMD组患儿血清SAA、IL-6表达水平均高于普通型HFMD(均P<0.01)。重症型HFMD组中EV-A71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组(χ2=9.100,P=0.003)。重症型、普通型HFMD组中EV-A71阳性患儿的IL-6、SA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EV-A71阴性患儿(均P<0.01)。EV-A71阳性、EV-A71阴性HFMD患儿SAA、IL-6表达分别为[(93.65±6.71)mg/L vs.(80.40±5.83)mg/L、(45.57±5.88)pg/mL vs.(28.37±3.15)pg/mL], EV-A71阳性HFMD组患儿血清SAA、IL-6表达水平均高于EV-A71阴性HFMD组(均P<0.001)。  结论  SAA、IL-6参与了HFMD的发病过程,并且和HFMD分型、EV-A71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