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疾病.根据2017 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统计,全球20~79岁年龄段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 8% [1].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心脏、肾脏等脏器损伤、功能障碍.糖尿病肾脏疾病( DKD)是指由1 型和2 型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黄芪甲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肝脏代谢的调控作用,分析黄芪甲苷抗AS的代谢途径。方法:ApoE-/-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建立AS模型,造模14周,同周龄C57BL/6Cnc小鼠作空白组进行对照。造模成功后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甲苷组(4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12周。给药结束后对小鼠肝脏组织样本中内源性物质进行相对含量测定,总体分析黄芪甲苷对AS小鼠肝脏的代谢调控机制。结果:PCA、OPLS-DA分析结果均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显著分离,黄芪甲苷组与模型组之间显著分离,与AS小鼠比较,经AsⅣ治疗后有8个差异代谢物水平逆转,分别是甘油-3-磷酸、十二烷酸、DL-2-氨基己二酸、亚油酸乙醇胺、5,2’-O-甲基胞苷、3-丁酸、β-高脯氨酸、α-胍基戊二酸,其中富集的脂质代谢中甘油脂代谢(甘油-3-磷酸),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十二烷酸),氨基酸类代谢中的赖氨酸生物合成代谢(DL-2-氨基己二酸)与AS密切相关。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调控AS小鼠甘油脂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及赖氨酸...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是由心血管内稳态失衡所致,而心血管内稳态依赖于基因表达的严格调控,并受到多种类型的RNA分子控制。非编码基因组在遗传编程和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以及健康和心血管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一些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称为非编码RNA。非编码RNA在RNA水平发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非编码RNA调控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归纳总结了中医药通过干预非编码RNA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功能,以lncRNA为靶点的中药研究主要涉及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用于探讨中药作用机制、中医证候或体质的差异性等。lncRNA在中医药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研究lncRNA或可为现代中医药研究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芪甲苷对miR-17-5p及其下游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lisin/kexin type 9,PCSK9)/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VLDL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索黄芪甲苷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可能作用机制。在细胞实验中通过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细胞分为模型组、miR-17-5p抑制剂组、空白血清组、黄芪甲苷含药血清组;干预后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细胞miR-17-5p、VLDLR和PCSK9 mRNA及蛋白表达。在动物实验中将15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将45只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miR-17-5p抑制剂组、黄芪甲苷组,每组15只;干预8周后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小鼠主动脉miR-17-5p、VLDLR和PCSK9 mRNA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小鼠病理学改变。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miR-17-5p抑制剂组、黄芪甲苷含药血清组VSMC细胞活性均明显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17-5p抑制剂组、黄芪甲苷含药血清组VSMC细胞的miR-17-5p和VLDL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VSMC细胞的PCSK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miR-17-5p抑制剂组和黄芪甲苷组外周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17-5p抑制剂组、黄芪甲苷组主动脉miR-17-5p和VLDLR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CSK9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miR-17-5p抑制剂组和黄芪甲苷组AS程度降轻。综上所述,黄芪甲苷能够防治AS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7-5p影响PCSK9/VLDLR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炎性反应,减轻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针灸在治疗IBD上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但其作用机制需深入研究和探讨。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s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尤其是可通过基因调控介导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与包括IBD在内的多种免疫性疾病都有密切关系。IBD发生时有多种差异表达的lncRNAs,其表达和功能的异常可在IBD炎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文章就lncRNA的功能及与IBD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基于针灸对IBD的治疗作用,以期研究针灸能否通过调控相关lncRNA起到对IBD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从而为针灸治疗IBD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寻找可以指征川楝子急性肝毒性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C57BL/6小鼠给药川楝素(10 mg/kg),给药6 h、12 h后取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力,取肝组织观察病理切片变化,分析药物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利用高通量LncRNA基因芯片检测动物血清中LncRNA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验证显著变化LncRNA变化,得到候选血清LncRNA生物标志物。通过ROC曲线分析候选LncRNA的诊断价值。结果川楝素(10 mg/kg)在单次给药12 h后能明显升高小鼠血清中ALT与AST酶的活力,病理结果显示其能造成显著肝毒性。6 h组能够显著提高血清AST活力。通过LncRNA基因芯片筛选出显著变化超过15 倍的LncRNA 13个。RT-PCR实验发现AK017411、AK003718、XLOC_019815这3个LncRNA的变化与基因芯片一致、呈时效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且其在ROC曲线分析中显示出不逊色于ALT、AST的诊断价值。结论 AK017411、AK003718、XLOC_019815可以作为指征川楝子诱导急性肝毒性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目前临床以他汀类等降脂药物治疗为主,但安全性备受争议。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是现阶段研究AS的主要任务。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AS的功效,并且具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然而,现阶段研究大多集中在黄芪单个有效成分抗AS的机制。因此,笔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总结黄芪有效成分抗AS的作用机制,以参与AS病理过程的主要细胞为主线,发现黄芪有效成分可以从保护内皮细胞、阻止巨噬细胞自噬、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抗血小板聚集4个方面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了固相萃取HPLC测定大鼠血清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比较黄芪总苷(AST)、黄芪甲苷(AST-Ⅳ)在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后相同时间大鼠血清中AST-Ⅳ的含量.方法 分别以AST、AST-Ⅳ(按AST-Ⅳ计20 mg/kg相等剂量)二种药物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后30,60,75,90,105,120 min测定大鼠血清中AST-Ⅳ的含量,并对两种药物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大鼠腹腔注射等量AST-Ⅳ,测得AST、AST-Ⅳ两种药物各时点血清中AST-Ⅳ浓度前者均是后者3倍以上,且最高浓度前者是后者的3.5倍.结论 以AST-Ⅳ血药浓度为指标,AST较AST-Ⅳ更易于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AP3K8介导的细胞焦亡及巨噬细胞极化的交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及黄芪甲苷干预作用。方法:10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普通饲料饲养,4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复制AS模型,并随机分成模型组,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低、高剂量组)及MAP3K8抑制剂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喂养12周后,各组小鼠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进行干预,4周后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后,剥离主动脉组织,采用HE法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扫描电镜法观察主动脉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巨噬细胞焦亡及极化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斑块明显,肌层结构紊乱,细胞焦亡水平显著升高,MAP3K8、p-NF-κB p65、p-JNK、NLRP3、ASC、AIM2、IL-18、IL-1β、Caspase-1、Gasdermin D(GSDMD)蛋白表达水平及TNF-α、MIP1α、IL-18、IL-1β、STA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TGF-β、IL-4、IL-10、Arg-1、STA...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辐射之火热毒邪袭肺,导致热毒内盛,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气机失调。其中热毒内盛,气机失调是核心病机。花宝金教授基于调气解毒理论,灵活运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调畅气机等治法,同时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证辨病相结合,在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期未病先防,急性期既病防变,恢复期瘥后防复,为防治放射性肺炎提供了新的临证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雷公藤多苷连续灌胃5周所致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1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多苷+逍遥散组(治疗组)、雷公藤多苷+逍遥散提前用药1周组(防治组)。雷公藤多苷按37.5 mg·kg~(-1)灌胃给药,逍遥散(水煎剂)按19.270 g·kg~(-1)灌胃给药。首先防治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逍遥散,其他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周后,雷公藤多苷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治疗组和防治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逍遥散,2 h后再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给药持续5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化学法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微量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肝组织IL-6,IL-1β,TNF-α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肝血窦受挤压变窄,肝板变宽,肝细胞出现明显坏死,血清IL-1β,IL-6,TNF-α,ALT,AST,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Px,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肝组织IL-6,TNF-α,IL-1β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治疗组与防治组大鼠肝组织少部分炎细胞浸润,水肿减轻,部分细胞紊乱,血清IL-1β,IL-6,TNF-α,ALT,AST,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GSH-Px,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IL-6,TNF-α,IL-1β阳性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且防治组疗效更好。结论:逍遥散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缓解雷公藤多苷所致长期肝毒性,且提前预防性给药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近年来对亚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中医体质学说与亚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产生亚健康的基础是病理体质,针灸在调整病理体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通过选择不同的经络腧穴、操作方法调整形态、生理、心理三方面的差异防治亚健康。  相似文献   

14.
哮喘缓解期从肾论治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缓解期多以肾虚为主,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是哮喘的夙根,同时可伴有肾虚水泛、痰饮留伏、肾气亏损、肾不纳气。补肾法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故在哮喘缓解期治疗应以补肾为其根本。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艾灸温经散寒、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的作用以及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受损脏器、降低药物副作用的现代机制,探讨其对预防并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理,为COVID-19的艾灸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分子生物技术开展以来 ,中医药治疗各种肝脏疾病的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现综述如下。中医药防治肝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 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 吴万垠等( 1) 用莪术油进行小鼠肝癌HepA抑制实验 ,以病理细胞图像分析仪分析莪术油对小鼠细胞DNA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理入手,对何首乌的机制研究进行阐述及评价,指出何首乌能通过多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肝癌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不易被早期诊断并且病情进程快,仍然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中国亦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发病人数较多且呈上升趋势,防治形势相当严峻。目前,西医对于肝癌复杂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思路尚不清晰,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中医药在治疗肝癌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讲究整体观念,对于肝癌的治疗功效独特、副作用相对较小;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中医药方剂治疗肝癌的研究吸引了无数临床工作者和科研学者们的目光。但是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发挥药效机制网络庞大,极大地限制了学者们对其的深入研究与临床用药开发。近年来,中药复方在抗肝癌的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复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作用、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调节免疫功能、增效减毒和逆转耐药性等方面。该文对中药复方抗肝癌上述药效与作用机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现就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为今后中药复方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肾乐和法安明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肾乐和法安明(达肝素钠)对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中Ⅳ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组织金属蛋白梅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两种药物对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系MMP-9/TIMP-1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示其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方法:用5/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并给予肾乐(4g·kg^-1·d^-1)及法安明(1000IU·kg^-1·d^-1)治疗20周,观察大鼠血压、蛋白尿、血肌肝、血脂和残余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以及残肾组织Ⅳ型胶原、MMP-9的沉积和TIMP-1基因的表达。结果:肾乐及法安明治疗组显著降低5/6肾切除大鼠血压、蛋白尿、血肌肝、血脂和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并且显著减少残肾组织中Ⅳ型胶原、MMP-9沉积以及下调Ⅳ型胶原、MMP-9/TIMP-1的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5/6Nx组比较,肾乐组和法安明组MMP-9的表达量分析下调了30.0%、28.5%TIMP-1的表达量分别下调了59.3%、55.0%。结论:肾乐和法安明可能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基因表达,减轻肾小球重塑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异常代谢和积聚,促进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这可能是肾乐和法安明防治肾小球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透骨消痛颗粒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骨消痛颗粒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关节液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血清MDA、NO吸光度及关节滑膜SOD活性。结果各实验组8周、16周关节液中IL-1、IL-6、TNF-α、MMP-3,血清NO、MDA均呈高表达,16周时关节滑膜中SOD含量呈低表达状态,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8周后IL-1、TNF-α,MMP-3、NO、MDA含量,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后IL-6含量,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6周后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透骨消痛颗粒通过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的生物效应来延缓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