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建立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交接班指引表在手术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取常规交接模式期间于本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56例及同期护理人员38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SBAR交接班指引表交接期间于本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56例及同期护理人员38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交接时间、交接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交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交接质量中信息全面性、交接班重点、交接效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满意度中交接班认可度、保证患者安全、确保高效沟通和预防安全隐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SBAR交接班指引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交接时间,提高交接质量,减少不良事件,促进护理人员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2.
3.
综述了SBAR沟通模式产生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应用于当前国内外转运交接的现状、研究评价指标以及其局限性等,旨在为国内社区医院——120救护车——其他医疗机构的临床转运交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总结SBAR交流模式在外科护理单元间交接及汇报病情中的应用体会.设计SBAR部门间交接表,制定并实施护理交接流程,按SBAR模式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由于SBAR交流模式规范了患者交接内容,使护理记录更具真实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SBAR模式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7—9月104例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单进行转运交接;将2021年1—3月106例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患者设为SBAR组,采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2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交接时间、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交接时间、交接双方护士的满意度、转运交接缺陷发生率。结果 SBAR组患者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交接时间、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交接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R模式转运记录单使用后的护士满意度较使用前明显提高(P<0.05);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后交接缺陷发生率较使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模式指导下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转运交接,可规范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能有效降低转运交接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量化工作管理在手术室与供应室内镜器械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0日手术室和供应室交接内镜器械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工作管理,实验组采用量化工作管理;同时选取手术室与供应室的40名工作人员;比较两组器械的损坏率、使用率、器械包内器械型号不符情况、器械包内物品数目不符情况、精密器械未进行分类情况、特殊器械未及时交接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器械损坏率、器械包内器械型号不符发生率、器械包内物品数目不符发生率、精密器械未进行分类发生率、特殊器械未及时交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器械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工作人员管理知识掌握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医生在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病房管理、医护合作4个方面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量化工作管理在手术室与供应室内镜器械交接中应用效果满意,不仅能提升器械使用率、工作人员满意度及管理知识总掌握率,还能避免器械交接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SBAR交班模型改良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急诊危重患者102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交班模式,干预组给予患者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事件、满意度及交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心血管科重症监护病房( CCU )转出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由CCU转至普通病房的2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照转出序列编号,其中尾数为单号者分入研究组,尾数为双号者分入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交接,研究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利用科室自制的“病区交接记录单”,执行规范的交接流程。比较两组交接工作的连续性、问题发生率、所耗时间及患者和交接双方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顺利交接者95例,交接不畅者29例,未顺利交接者10例,对照组分别为70,39,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358, P<0.01)。研究组使用记录单后管道交接不清者4例、检查标本遗漏者12例、用药错误者20例,护理漏项者18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6,34,37,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7,12.70,6.44,4.82;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13.20±3.69) min,研究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8.35±2.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研究组使用SBAR沟通方式后,患者及接收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8,14.83;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规范的交接,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内涵及核心内容,综述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有效性及局限性,为我国医护人员结合多学科知识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沟通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构建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儿科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并评价其在普通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0月开始构建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儿科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并选取2019年7-9月的29名护士共131人次的交接班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0-12月的27名护士共138人次的交接班为观察组。通过交接班质量及护士对该护理交接班满意度来评价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 护士在背景和评估2方面的交班质量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现状与建设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除了“在交接班过程中我有机会讨论有关工作量的问题”这一条目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条目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儿科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普通病房的护理交接班质量及护士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医学会1999年估算,每年有多达98 000人死于医院可防范的医疗差错~([1])。2004年,美国联合委员会报告,造成婴儿死亡和损伤的根源72%与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交流沟通障碍有关~([2]);2006年报告,65%的医疗警讯事件是由沟通障碍所致~([3])。沟通障碍可导致差错并影响到患者安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  相似文献   

14.
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手术室护理操作存在着一些高风险的行为,轻者影响护理服务质量,重者可导致死亡、伤残或功能损害,给患者及家属的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医院、科室和个人带来严重损失和压力。为了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我院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干预,增强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预警风险评分(MEWS)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院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治的200例院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交接模式,观察组采取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及转运交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院内护士满意度、病人满意度相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院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护士救治能力,提升院内护士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江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7):994-995,1008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与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接受心胸外科手术后转入心胸外科ICU的患者共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法开展交接,观察组依据SBAR沟通模式开展交接,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转出交接所用时间、交接问题的发生情况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转出交接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转接问题的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利用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与心胸外科ICU开展交接,能缩短转出交接所用时间,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EWS联合SBAR沟通方式在急诊科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3月,对经急救后需要住院的178例急诊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MEWS评分及SBAR沟通方式,即做好转运前的评分,做好相应的对策,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制订患者转运交接单、标准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危重患者的转出交接过程。结果运用MEWS评分及SBAR沟通方式后,危重患者转出交接的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29.7%降至6.7%,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原来的79.7%提高到94.9%,接受患者科室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7.5%提高到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500例手术患者分为前馈控制前和后各250例,前馈控制前按照传统的手术室术前术后患者转运交接方法进行转运交接,前馈控制后将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患者转运交接中,观察比较两组护士核对手术患者情况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前馈控制后护士核对手术患者情况评分优于前馈控制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和发生率低于前馈控制前,前馈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构建区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佛山市某三甲医院内、外、妇儿、危重症科室护理人员30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按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和病情汇报;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交班满意度[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情况、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观察组在了解并掌握患者护理计划、了解并掌握患者情况、突出专科性、交班中团队协作较好、增加监督、确保高效沟通、促进有效沟通、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利于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士在循证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评议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各科室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内容,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