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病人自控镇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临床工作中 ,麻醉医生面对的病人由于对手术麻醉的恐惧或在局麻、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下行手术时的不适及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感 ,将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需辅助一些镇静药物来消除 ,传统的方法是由麻醉医生根据病人情况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 ,即 (anesthetist controlledsedation ,ACS) ,因ACS不能根据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用药 ,常出现镇静不足或镇静过度 ,不能满足病人需求或引起呼吸循环抑制。自 1989年Galletly将PCA泵用来给予安定控制焦虑 ,并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中,比较病人自控镇静技术(PCS)与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AC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择期整形个科手术,采用局部麻醉辅助镇静技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即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镇静镇痛药,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05μg/kg和氯胺酮0.3mg/kg;根据镇静深度,按需逐步减量法间断使用上述三种药物。P组采用病人自控镇静技术,镇静药配方包括咪达唑仑、芬太尼和氯胺酮;负荷量1ml(含咪达唑仑0.4mg,芬太尼4μg和氯胺酮2mg),泵输速度200ml/h,病人自己按组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初始锁定时间为0,待咪达唑仑用量达0.1mg/kg后,锁定时间设为2min。术中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有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用药量基本相同。P组用药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组次数在3-438次之间。术中P组的镇静深度平均为3.5分,A组平均为4.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结论:PCS与ACS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PCS能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可有效减少和避免术中镇静过量或不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给药模式。  相似文献   

4.
病人自控镇静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自控镇静术(PCS)是继病人自控镇痛术(PCA)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术中镇静技术,其目的是探索一种安全、有效,能满足在局麻、各种阻滞麻醉下手术的病人对不同程度镇静要求的镇静方法。本文就PCS的起源、药物选择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药物用于局麻病人自控镇静(PCS)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5例局麻下行上颌窦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5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给予异丙酚,咪唑安定,氟哌利多加芬太尼行PCS。结果:镇静效果均满意,其中A组起效最快(平均86.4s),B组次之(平均149.8s),C组起效最慢(平均169.6s);A组与B,C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术中,术毕,术后30min记忆缺失状况,术中B组较A,C组差(均P<0.01),术毕及术后30minC组较A,B组差(P<0.01,P<0.05),结论:A组(异丙酚)镇静效果好,恢复快,最适用于PCS。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用于病人自控镇静术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病人自控镇静术和医生控制镇静术在硬膜我麻醉中的实用性及优缺点。方法:40例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S组病人应用Graseby PCA注射泵自我控制用药,PCS单次用药量为异丙酚20mg加芬太尼10μg;DCS组病人微量泵连续静注异丙酚3.6mg.kg^-1.h^-1和芬太尼1.8μg.kg^-1,h^-1。  相似文献   

7.
8.
异丙酚病人自控镇静用于口腔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丙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在局部或区域麻醉时应用异丙酚镇静可取得安全而有效的镇静效果[1,2 ] 。本文应用异丙酚自控镇静术 (patient controlledsedation ,PCS)对口腔短小手术的镇静效果进行观察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例ASAⅠ~Ⅱ级口腔科短小手术病人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1~ 82岁 ,体重 44~ 72kg。随机均分为两组 :Ⅰ组 (PCS组 )和Ⅱ组 (对照组 )。方法 术前 30分钟肌注阿托品 0 5mg或东莨菪碱0 3mg。Ⅰ组于手术开始前于静脉输液三通处接上佳士比330 0泵 ,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择期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5例,ASA Ⅰ或Ⅱ级,测定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停药后(T3)各5 min的HR、MAP、BIS、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和散点图短轴(SDl)变化.结果 T1时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T2时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T0时(P<0.01);T3时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2时(P<0.01).T1~T3时RMSSD、HF、SD1和BIS明显低于T0时,且T2时降低更为明显,而T3时明显高于T2时(P<0.01).结论 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HRV指标RMSSD、HF、SD1与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近似熵分析法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全身麻醉病人测定麻醉前(T1)、诱导插管(T2)、术中(T3)、苏醒(T4)4个时间点各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近似熵(ApEn)变化。结果:HR在T2、T3和T4均较T1值升高(P0.01~0.05)。MAP在T2时较T1值降低(P0.05),T3、T4较T1值升高(P0.05),而T4比T3明显升高(P0.01)。BIS值在麻醉后各时点均较T1值下降明显(P0.01),其中T4也较T1下降(P0.05),T3与T2时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T4较T3明显升高(P0.01)。近似熵值的T1值均大于其他各时点(P0.01~0.05),其T4较T3时点升高(P0.01),T3较T2时点降低(P0.05)。结论:作为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指标的近似熵分析法,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但其与BIS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心内直视术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麻醉和手术创伤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2 0例心内直视术病人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麻醉诱导药为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阿曲库铵和琥珀胆硷。麻醉维持用 ( 0 .5~ 1.0 ) %异氟醚吸入 ,辅以芬太尼、阿曲库铵间断静注。手术过程中采用体外循环控制性降温 ,手术时间 ( 2 4 0± 5 0 )分 ,体外转流 ( 95± 4 3 )分 ,主动脉阻断 ( 72± 3 9)分 ,最低温度 ( 2 7± 2 .5 )℃。结果 未发现依托咪酯、芬太尼和异氟醚等麻醉药物对心率变异性造成的明显影响。体外转流开始后 ,L F、HF和TP明显下降 ,伴随体温降低 ,L F、HF和 TP进一步下降。升温复跳后 L F、HF和 TP下降更为明显 ,并持续至术毕 ,而 L F/HF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心脏手术中 ,体外循环、低温、主动脉阻断及药物等因素可导致心率变异性下降 ,而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可以降低麻醉药物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复杂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探讨复杂度和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30例全身麻醉病人,测定麻醉前(T1)、诱导插管(T2)、术中(T3)、苏醒(T4)4个时间点各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复杂度变化。结果:HR在T2、T3和T4较T1值升高(P〈0.01或0.05)。MAP在T2时较T1值降低(P〈0.05),T3和T4较T1值升高(P〈0.05),而T3和T4相比变化较大(P〈0.01)。BIS值在各时点较T1值下降明显(P〈0.01),其中T4较T1略下降(P〈0.05),T3与T2时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T4较T3明显升高(P〈0.01)。复杂度值的T1值均大于各个点(P〈0.01或0.05),其T4较T2和T3时升高(P〈0.05),T3较T2时升高(P〈0.05)。结论:作为心率变异性非线性指标的复杂度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但其与BIS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 (BIS)作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  4 0例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反馈靶控输注组 (反馈组 )和靶控输注组 (靶控组 ) ,每组 2 0例。BIS作为反馈控制变量设定为 80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 1 7μg/ml,记录并比较两组间的实时BIS值、术中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术中回忆情况、镇静的满意度以及丙泊酚单位标准化使用剂量。结果 反馈组丙泊酚单位标准化使用剂量明显低于靶控组 (P <0 0 1) ;两组间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术中回忆的发生率及镇静的满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IS作为反馈控制变量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病人的清醒镇静是可行的 ,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节约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在小儿先心体外转流手术中 ,通过不同麻醉药的运用 ,来观察小儿的镇静程度及麻醉和手术操作对小儿血压心率的影响 ,以寻求较合理的小儿先心手术的麻醉用药。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0例 7岁以下小儿先心VSD或ASD患者 ,心功能为Ⅰ~Ⅱ级 ,分成芬太尼组 (n =15 )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17月~ 7岁 (5 2 4± 1 5 7)岁 ,体重 8 5~ 2 3(15 9±3 4 3)kg ;丙泊酚组 (n =15 ) ;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2 0月~ 7岁 (5 93± 2 5 8)岁 ,体重 9~ 2 4 (16 83± 3 95 )kg。麻醉方法 术前 15min肌注地西泮 0 2mg/kg、阿托品0 0 1mg/kg。进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反馈靶控输注(TCI)和病人自控镇静(PCS)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年龄18~70岁的妇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T组(TCI)和P组(PCS),每组25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使麻醉平面维持在T6以下,同时连接TCI系统和PCS系统并设置参数。切皮前5min开始系统给药,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给药,持续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频谱边界频率(SEF)、高频(HF)、低频(LF)的变化,并评定镇静深度(OAA/S评分法)。术毕记录丙泊酚的总用量及按压次数、苏醒时间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1),而各时间点MAP、BIS、SEF、HF、LF、LF/HF、HRV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一致(P>0.05)。结论 PCS和反馈TCI是两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散点图分析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探讨散点图分析和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28例,测定手术前一天(T1)、麻醉诱导前(T2)、诱导插管(T3)、手术开始1h(T4)、苏醒时(T5)、术后1d (T6)6个时点各5 min的HR、MAP、散点图的短轴(SD1)、长轴(SD2)的变化以及T2~T5时BIS变化.结果 与T1时比较,T6时MAP、SD2明显下降(P<0.05).与T2时比较,T3时HR明显增快、MAP、SD2明显升高(P<0.01);T4、T5时MAP、SD2明显下降(P<0.05或P<0.01);T3~T5时BIS、SD1明显下降(P<0.01).结论 心率变异性非线性分析SD1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与反应麻醉镇静程度的BIS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眼科手术患者不同病人自控镇静镇痛术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病人自控镇静镇痛术(PCSA)在术中的应用不断增多。眼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精细复杂、历时长、手术刺激大,局麻下应用PCSA比传统的医生管理用药能更好地满足病人个体化的需求;同时与全身麻醉比较,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恢复快,术后即刻病人能按要求保持内眼注气或注油后的特殊体位。本研究通过选择不同的镇静、镇痛药物及配伍组合,探讨PCSA在此类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中 ,麻醉、头高位及CO2气腹对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的影响。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ocystectormy ,LC) 2 0例 ,异氟醚维持麻醉。腹腔充CO2 气体 ,维持腹内压 11mmHg~13mmHg。分别在清醒平仰位及头高位 15°~ 2 0°、麻醉平稳后平仰位及头高位、充气后 10分钟、2 0分钟测定HRV。采用频域分析法 ,得出心率功率谱图。HRV总功率 (TP)频段范围是 0Hz~ 0 5Hz ,其中低频(LF) 0 0 3Hz~ 0 15Hz,高频 (HF) 0 15Hz~ 0 35Hz。 结果 头高位对HRV无明显影响 ,麻醉使HF、LF、TP均明显下降。腹腔内充入CO2 后 ,LF、LF标准化值 (Normalizedunit,nuLF)及LF HF明显上升 ,其中LF HF由 2 15± 1 16上升至 4 6 1± 2 0 4 (q =4 4 91,P <0 0 1) ,nuLF由 39 36 %± 9 6 3%上升至 6 1 82 %±10 81% (q =5 180 ,P <0 0 1)。气腹后HF和TP无明显改变 ,nuHF在各观察点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CO2 气腹后代表交感活性的nuLF及LF HF上升 ,表明CO2 气腹使心交感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脑功率谱和心率变异性联合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联合应用脑功率谱和心率变异性监测异丙酚、咪唑安定及其复合诱导时的麻醉浓度观察伤害刺激对脑功率谱和HRV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成年病人30例,按诱导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组Ⅰ异丙分配2mg/kg,组Ⅱ咪唑安定0.05mg/kg加异丙酚1.5mg/kg,组Ⅲ发定0.2mg/kg。按各组用经 药前后合用,1分钟后静注芬太尼,然后给予挤捏斜方肌痛刺激并静注琥珀胆碱作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20.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是一类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临床研究已证实对中枢和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且对心肌M2受体作用不明显。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手术前应用长托宁对麻醉诱导时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影响,探讨其能否有助于心脏手术的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诱导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