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Luminex技术检测受者体内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水平在预测肾移植受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解放军第181医院拟行肾移植患者1 105例(其中354例成功接受肾移植手术),收集肾移植术前、术后血清标本共1 923例次。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术前和术后的抗HLA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荧光强度,同时并对移植受者进行移植肾功能检测。结果  术前抗HLA抗体阳性血清样本占总数的51.0%(546/1 071),其中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占26.0%(279/1 071),抗HLA Ⅱ类抗体阳性占24.9%(267/1 071),其中抗HLA抗体Ⅰ、Ⅱ类均为阳性占11.4%(122/1 071)。354例肾移植患者中,术后出现抗HLA抗体者占17%(59/354),其中单独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者25例(术后新发阳性4例),单独抗HLA Ⅱ类抗体阳性者占15例(术后新发阳性1例),两者皆阳性者19例(术后新发阳性4例)。随访期间,术后抗HLA Ⅰ类、Ⅱ类及两种抗体均阳性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异常者分别为13例、5例和11例,其中术后抗体新发阳性者均出现移植肾功能异常。结论  Luminex技术可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受者抗HLA抗体水平,而抗HLA抗体阳性对预测肾移植受者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受者术前测定抗HLA-IgG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抗HLA IgG抗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84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抗HLA IgG抗体水平。分析抗HLA IgGI类抗体、Ⅱ类抗体阳性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前抗HLA IgG抗体阴性者 15 5例 ,其中18例发生排斥反应 ,发生率 11.6 % ;抗HLA IgGⅠ类抗体阳性者 7例 ,2例发生排斥反应 ,发生率2 8.5 7% ;抗HLA IgGⅡ类抗体阳性者 9例 ,4例发生排斥反应 ,发生率4 4 .4 4 % ;Ⅰ类抗体、Ⅱ类抗体均阳性者 13例 ,8例发生排斥反应 ,发生率 6 1.5 3%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前抗HLA IgG抗体阳性与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密切相关 ,提示术前检测抗HLA IgG抗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以预测排斥反应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HLA与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的表达对移植肾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的预示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流式液相芯片技术检测41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的抗HLA和抗MICA抗体,其中37例接受了1、3、6个月及1、2、3年的动态随访.分析抗HLA和抗MICA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与血清肌酐和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移植前共有9例(22.0%,9/41)预存抗HLA或(和)抗MICA抗体,其巾抗HLA抗体阳性2例(4.9%,2/41),抗MICA抗体阳性6例(14.6%,6/41),抗HLA和抗MICA抗体均阳性1例(2.4%,1/41).另外有5例抗MICA抗体可疑阳性.除1例的抗MICA抗体为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外,其余均为非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37例随访者中,6例新生抗HLA抗体(16.2%),3例新生抗MICA抗体(8.1%),新生抗HLA抗体者的抗体滴度在随访3年中呈现上升趋势.9例预存抗体的受者,有4例(44.4%,4/9)发生排斥反应;6例新生抗HLA抗体的受者中,有3例(50.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而3例新生抗MICA抗体的受者均无排斥反应发生,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抗HLA抗体产生较早(术后3 d和7 d)的2例受者均检测到抗HLAⅡ类DSA,其移植肾均因排斥反应而切除.预存抗MICA抗体,且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者在随访的每个时间点上的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预存抗MICA抗体但无排斥反应者(P<0.05);移植前抗HLA和抗MICA抗体均阴性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在随访的每个时间点上的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抗体阴性且无排斥反应者(P<0.01);无论是新生抗HLA抗体还是抗MICA抗体,移植后1个月发生排斥反应者的血肌酐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且无排斥反应者(P<0.01).结论 预存和新生抗HLA抗体是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而供、受者HLA和MICA基因错配是产生新生抗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升高对移植肾功能的慢性损害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液相芯片技术检测57例肾移植术后半年以上受者的抗HLA抗体水平,根据抗HLA抗体水平的不同,将受者分为抗HIA抗体(≥10%)阳性组和抗HLA抗体(<10%)阴性组.再根据阳性组中抗HLA抗体类别的不同,将受者分为抗HLA-Ⅰ类抗体阳性、Ⅱ类抗体阴性(Ⅰ+Ⅱ+)组,抗HLA-Ⅰ类、Ⅱ类抗体均阳性(Ⅰ+Ⅱ+)组和抗HLA-Ⅰ类抗体阴性、Ⅱ类抗体阳性(Ⅰ-Ⅱ+)组.观察和比较各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和血肌酐(C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受者中,抗HLA抗体阴性组41例(71.9%),阳性组16例(28.1%);阳性组中,Ⅰ+Ⅱ-组和Ⅰ+Ⅱ+组受者各3例,I-II'组10例.抗HLA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受者的肾移植术后时间分别为(4.55±3.16)年和(6.64±3.66)年(P<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抗HLA抗体阳性者呈上升趋势.抗HLA抗体阴性组有13例(31.7%)血Cr异常,平均血Cr水平为(92.12±27.52)μmol/L;阳性组有13例(81.3%)血Cr异常,平均血Cr水平为(191.1±119.95)μmaol/L,其中又以Ⅰ+Ⅱ+组的受者血Cr水平最高,为(213.00±165.38)μmol/L,与抗HLA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HLA抗体升高是影响肾移植预后的重要标志物;尤其是抗HLA-Ⅱ类抗体升高对移植肾功能有慢性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后抗HLA抗体水平,探讨新生的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38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了抗HLA抗体的监测,监测时间3~96个月,所有受者术前的抗HLA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使用莱姆德抗原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LA抗体,抗HLA抗体水平>10%为阳性.对术后抗HLA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间移植肾功能进行比较,观察新生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术后抗HLA抗体阴性者318例(82.8%);阳性者66例(17.2%),其中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者3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者61例,抗HLA Ⅰ类和Ⅱ类抗体均为阳性者2例.HLA-DR位点0个抗原错配者92例受者中有7例新生抗HLA抗体,1~2个抗原错配者292例中有59例新生抗HLA抗体,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抗HLA抗体阴性者中移植肾功能良好者占87.4%(278/318),抗HLA抗体阳性者中移植肾功能良好者占65.2%(43/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位点的抗原错配与肾移植后抗HLA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而新生抗HLA抗体会造成移植肾功能下降,从而降低移植存活率,肾移植术后监测抗HLA抗体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de novo development of anti-HLA antibodie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e on graft function. Methods 384 kidney recipients,who were negative for anti-HLA antibody before transplantation, were monitored for anti-HLA antibodies over a period of 3-96 months, and a sens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anti-HLA antibodies. HLA antibody >10 % was defined as positive levels. Results Among 384 recipients tested, 318 recipients (82. 8 %) were negative for anti-HLA antibody after transplantation; 66 recipients (17. 2 %) developed de novo HLA antibodies, 3 recipients with HLA class Ⅰ, 61 with HLA class Ⅱ, 2 with both HLA class Ⅰ and Ⅱ. According to amino acid residue matching, 7 cases developed de novo antibodies among 92 recipients with 0 HLA-DR mismatches,compared with 59 cases among 292 recipients with 1-2 mismatches,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 01 ). 87. 4 % (278/318) recipients negative for HLA antibodi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chieved good graft fun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65. 2 % (43/66) recipients positive for HLA antibodies (P<0. 05). Conclusion De novo production of HLA antibodies posttransplantation may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LA-DR mismatch. De novo HLA antibodies posttransplantation might damage graft function and reduce graft survival rate. The detection of de novo development of anti-HLA antibodie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assessing renal allograft func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分子A(MICA)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78例可追踪到的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于2014年10月检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MICA抗体。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 78例肾移植患者中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阳性的患者62例,其中肾功能正常患者14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48例;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阴性患者16例,其中肾功能正常患者5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11例。结论抗HLA和MICA抗体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抗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MI-CA)抗体在移植肾功能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流式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35例等待肾移植患者中的抗HLA和抗MICA抗体,其中33例.肾移植患者接受了2年的动态随访;采用PCR-SSOP方法 进行HLA和MICA基因分型并鉴定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和非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结合血清肌酐水平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1%等待肾移植患者(46/135)预存抗HLA和抗MICA抗体.动态随访33例肾移植患者:20例患者移植前后抗体均阴性;10例患者移植前后抗体阳性且类型未改变;3例患者移植6个月后产生新生抗体(9.1%).2例移植前抗体阴性,移植后6个月新生A33、A31和DQ7、DR17、DR18为NDSA抗体,移植后1、2年新生DR12和DR11为DSA抗体;1例移植后1年新增MICA27和MICA02特异性抗体的同时新生HLA-B41、A32抗体.在33例肾移植患者中,抗体阳性组患者与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A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无论肾移植前患者是否预存抗HLA和抗MICA抗体,移植后动态监测抗HLA和抗MICA特异性抗体的变化,对预警排斥反应的发生和指导临床治疗来防止移植肾功能减退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assay,ELISA)的莱姆德抗原板(LAT1240)与单一抗原检测板(LAT1HD)在肾移植受者抗HLAⅠ类抗体检测中的异同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于ELISA的用LAT1240与LAT1HD分别检测73例已经莱姆德酶标混合抗原板(LATM)确定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的等待肾移植的患者血清样本。比较两种抗原板的平均阳性反应强度、阳性率、抗体特异性分析等方面的异同。结果两种抗原板的平均阳性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1HD所测出的抗HLA抗体阳性率较LAT12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抗原板分辨出的抗HLA抗体特异性完全相同18例(25%),1例完全不同,其余54例结果存在部分差异。5例样本用LAT1240分辨出包含抗Cw抗原的抗体,而用LAT1HD分辨出用LAT1240未能检出的抗HLA-A或B抗体。用LAT1240检测为高度致敏(群体反应性抗体60%)的样本中,有9例经群体反应性抗体分析软件不能分析出抗HLA抗体的特异性,但可以由LAT1HD分辨出来。共有21例致敏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随访1年以上,人/肾存活率达100%。其中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例受者逆转,1例效果不佳。结论与使用LAT1240检测的结果比较,用LAT1HD检测出的特异性抗体更为准确,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功能移植肾切除对致敏受者的抗HLA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Lambda公司生产的抗原板(LAT)、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1例致敏患者无功能移植肾切除前后外周血中特异性抗HLAⅠ类和Ⅱ类抗体水平,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移植肾切除前单纯抗Ⅰ类抗体升高者15例(29.4%),其抗HLAⅠ类抗体水平在术后12个月时由切除前的(49.97±27.07)%下降至(31.01±2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轻度升高者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中度以上升高者(P<0.05);移植肾切除前单纯抗Ⅱ类抗体升高者12例(23.5%),术后3个月时抗HLAⅠ类和Ⅱ类抗体分别由(4.18±1.36)%和(58.34±21.04)%升高至(13.38±13.11)%和(79.56±1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没有一例患者的抗HLAⅡ类抗体能降至正常水平;移植肾切除前抗Ⅰ类和Ⅱ类抗体均升高者24例(47.1%),术后6个月时两类抗体的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此后抗HLAⅠ类抗体水平升高,而抗HLAⅡ类抗体则继续下降,但多数患者的两类抗体水平仍>30%。结论单项抗HLAⅠ类抗体升高,且抗体水平≤30%的致敏受者适合切除功能丧失的移植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致敏受者与非致敏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别,以及移植肾功能与抗HLA抗体变化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0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行肾移植后资料完整受者1309例。根据受者术前ELISA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结果将受者分为50%≤PRA≤100%组(n=35)、10%≤PRA〈50%组(n=47)和PRA〈10%组(n=1227)。所有供受者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HLA分型。运用标准HLA配型和氨基酸残基配型。采用Kaplan-Meier法对3组受者术后存活率进行组间生存分析。分析肾移植后抗HLA抗体的变化及其与移植肾功能和HLA错配的关系。结果随着随访时间增加,3组移植肾累积存活率均有下降。在术后3年内3组移植肾存活率差异较小(P〉0.05),3年后3组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PRA≤100%受者移植肾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PRA〈10%受者(P〈0.05),50%≤PRA≤100%受者移植肾累积存活率也显著低于10%≤PRA〈50%受者(P〈0.05)。12例移植肾失功的受者中7例(58.3%)出现抗体增强,62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受者中仅8例(12.9%)出现抗体增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新生抗体的受者抗体谱中,大多数包含有针对错配抗原的抗HLA抗体。结论无论是供者特异性还是非供者特异性抗体,抗HLA抗体的存在及其效价都会影响移植肾的存活。术后抗HLA抗体的变化与移植肾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Luminex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结果差异及其与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 以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的34例受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集受者血清,同时应用Luminex技术与ELISA方法进行抗HLA-Ⅰ类、Ⅱ类抗体检测,并且记录术后早期AR发生情况.结果 用Luminex技术检测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率为41.2%(14/34),检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为38.2%(13/34);用ELISA方法检测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率为2.9%(1/34),检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为8.8%(3/34);两种方法检测抗HLA-Ⅰ类、Ⅱ类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6,P<0.05;x2 =8.17,P<0.05).用Luminex技术检测18例术前抗体阳性者中有8例术后早期发生AR(占44.4%);16例术前抗体阴性者中,有2例术后早期发生AR(占12.5%).用ELISA方法检测4例术前抗体阳性者中,有3例术后早期发生AR(占75.0%);30例术前抗体阴性者中,有7例术后早期发生AR(占23.3%).结论 Luminex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检出阳性率高于ELISA方法,对于移植后早期AR的监测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ELISA法和LABScreen法检测HLA抗体结果的差异性,并分析两者对移植肾排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本科做肾移植和随访发现肌酐异常并且有肾穿记录怀疑移植肾排斥或者临界改变的患者,用莱姆德抗原板(LAT)和混合抗原板(LAT-MIX)通过ELISA方法检测HLA抗体,并与LABScreen技术检测的HLA抗体结果比较,研究两种方法对肾移植排斥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共277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新移植230例,随访47例,术前HLA抗体阳性病例ELISA法为27例(9.7%),LABScreen法为145例(52.3%).其中ELISA法阴性而LABScreen法阳性的病例为118例(42.6%),ELISA法阳性的病例LABScreen法均阳性.未出现LABScreen法阴性而ELISA法阳性的病例,LABScreen法阳性而ELISA阴性的118个病例中,术后出现移植肾排斥的病例为41例(34.7%).两者均阴性的132个病例中,出现术后移植肾排斥的病例为24例(18.2%)(P=0.003).排斥组术后两周HLA抗体荧光强度不低于术前的占31%,而在非排斥组,术后两周HLA抗体荧光强度不低于术前的比例仅占12.8% (P< 0.01).结论 LABScreen法在对HLA抗体检出率及敏感性上远高于ELISA法,并与移植肾排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与肾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H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检测了非HLA抗体水平的40例肾移植受者资料, 选取活检证实发生HR, 并且发生HR时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或者弱阳的受者入组HR组(11例), 选取术后2周至检测非HLA抗体时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入组稳定组(29例)。采用Luminex单抗原微珠法检测HLA抗体、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32种非HLA抗体的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抗体水平。分析两组受者非HLA抗体阳性率和阳性非HLA抗体数量的差异。结果 24例受者具有阳性非HLA抗体, 剩余16例受者的非HLA抗体全为阴性。HR组分别有3例受者的肌动蛋白(ACTIN)抗体、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抗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θ1(GSTT1)抗体和γ干扰素(IFN-γ)抗体阳性, 而稳定受者的这4种非HLA抗体都是阴性,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4例HR受者的Collagen Ⅱ...  相似文献   

14.
免疫球蛋白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存抗HLA抗体对移植器官的功能和存活有不利的影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消除高致敏受者抗HLA抗体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组成、免疫学机制、与抗HLA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预存抗HLA抗体对移植器官的功能和存活有不利的影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消除高致敏受者抗HLA抗体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组成、免疫学机制、与抗HLA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HL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并于2007年检测抗HLA抗体为阳性的143例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均于2010至2011年再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观察肾功能和存活情况。结果 143例受者中,抗HLA-Ⅰ类抗体阳性13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107例,抗HLA-Ⅰ+Ⅱ类抗体阳性23例。截至2014年10月,上述3组抗体阳性受者中,移植肾失功和肾功能下降受者比例分别为61.5%(8/13)、42.0%(45/107)和87.0%(20/23)。3种类型抗体阳性受者发生肾功能异常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抗HLA-Ⅱ类抗体阳性受者中肾功能异常比例低于抗HLA-Ⅰ+Ⅱ类抗体阳性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P0.017)。结论抗HLA-Ⅰ+Ⅱ类抗体对长期存活受者的移植肾功能影响大于抗HLA-Ⅱ类抗体。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肾移植受者接种流感疫苗可能会导致其产生抗HLA抗体或提高抗HLA抗体的效价.为了评估肾移植受者接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法国研究者在2005~2006年流感季节选择了66例稳定的肾移植受者和19位健康自愿者接种流感疫苗,分别测定接种疫苗当天和30 d以后受试者体内抗HLA抗体的水平,同时测定流感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评估T细胞免疫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患者预存抗体与供者HLA位点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者体内预存的抗 HLA抗体是肾移植术后引起急、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诱因,以往曾被认为是肾移植的禁忌证[1,2]。随着肾移植群体数量的增加,特别是部分 2 次以上移植和有过多次妊娠、输血史的患者,体内产生抗HLA预存抗体的病例也相应增多。因此,系统地了解受者体内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毋庸置疑,补体依赖的抗-HLA抗体是介导尸体器官移植后严重排斥(超急或加速排斥)反应的元凶。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ve antibody,PRA)是患者HLA抗原致敏的结果,临床上常因怀孕、输血或接受器官移植而产生,它与移植物排斥反应及存活率密切相关。PRA分析是反映移植受者体内抗-HLA抗体水平的实验方法,借助对受者预致敏状态的分析可识别受者不能接受的HLA基因。近年来的一些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这些PRA既有IgG抗体、Ign抗体和IgA抗体,也存在自身抗体,而自身抗体的存在不仅不会增加移植失败的危险,还会提高移植物存活率,所以真正对移植物存活和排斥反应有影响的抗体只有IgG。这就要求PRA检测技术既要有较高的灵敏度,又能够排除非IgG抗体的干扰。因此,对PRA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特异性等要求就相当高。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中针对HLA抗体的检测和处理经验.方法 肾移植受者15例,术前行HLA分型、交叉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15例于肾移植后1~14 d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00 mg/d,使用5 d)治疗,或将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当PRA明显升高,且血清中出现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时,即行血浆置换(PP),共行1~5次,每次PP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100~150 mg/kg,最后1次PP后给予WIG 200~500mg/kg.结果 术后出现抗供者特异性HLA Ⅰ类抗体者9例,抗HLAⅡ类抗体者4例,同时出现抗Ⅰ、Ⅱ类抗体者2例.14例的AMR逆转,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显示移植肾血流灌注差,于术后第10天切除移植肾.并行二行肾移植.2例AMR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透析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抗排斥反应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随访12~52个月,1例因慢性移植肾肾病恢复血液透析治疗,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 将ATG、PP和IVIG联合应用能有效逆转A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