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品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水平与态度、行为,进一步探讨对他们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2010年4月,对夏津县全部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和医疗机构药剂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561人,70.41%知道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67.20%知道紫外线不能杀灭艾滋病病毒(HIV),8.91%知道60%酒精可杀灭HIV,15.33%知道对妇科检查器械做不到一用一消毒可传播艾滋病,10.52%不愿意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提供药品销售服务。[结论]夏津县药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某些问题的认识缺乏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出国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方法]2000年4~5月间对147名赴泰国旅游者用断面现场调查的方法.[结果]对艾滋病病原的认识有76.87%的人回答确,19.73%的人误认为是细菌,3.40%的人不清楚;对传播途径的认识有96.60%的人知道性传播途径,10.20%的人知道血液、血制品传播途径,知道母婴传播途径仅有1.36%,0.68%的人认为一般生活接触可以传播HIV;对使用避孕套是否可以防止HIV传播,有97.28%的人是肯定的,2.72%认为不能防止传播;获得艾滋病知识来源6.39%的人从广播、电视、报刊得到;有关对艾滋病的态度、信念89.12%的人认为有必要对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进行保密,100%的人表示需要掌握更多的有关艾滋病知识.66.67%的人愿意接受HIV检测.95.65%的人害怕、恐惧此病.[结论]不同年龄的人都需要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应重视利用大众传媒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加强对出入境人员防病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5月,分层整群抽取昆明医学院学生864人、云南民族大学学生84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HIV可以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无保护性行为传播,与多人发生性关系可以增加感染HIV风险的知晓率超过90%,对与HIV感染者一起玩或工作、使用公用马桶不可能感染HIV的知晓率较低。多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P<0.01或<0.05)。[结论]大学生已掌握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但非医学生的知识水平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艾滋病预防与反歧视现状,为在医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艾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南京市某高校医学院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72份,回收问卷167份,回收率为97.09%。结果 92.2%的医学生认为其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防艾责任。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大部分医学生对待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是平等关怀的,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医生有更高的感染艾滋病风险,并倾向于不直接接诊艾滋病病人。结论应更多地发挥医学生的专业特性,加强医学生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减少其对艾滋病的恐慌,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平等的心态对待HIV感染者/AIDS患者。  相似文献   

5.
2007年潍坊某医学院部分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状况,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2007年,在某医学院整群抽取1~4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949人,95%以上知道艾滋病的准确命名、病原体、攻击系统及主要传播途径,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92.73%认为应关心同情艾滋病病人,只有31.14%表示还会和感染了艾滋病的舍友同宿;60%左右未形成对艾滋病病人的正确行为。大部分学生愿意参加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结论]医学院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及态度较好,医学专业学生好于非医学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2130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一717名,大二533名,大三880名。结果医学本科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6.7%和54.3%。医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有79.9%的医学生不愿到艾滋病感染者处购物,76.4%的医学生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与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却相对较差。结论当今医学生对HIV/AIDS的认识与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提示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中生艾滋病知识与其对待AIDS/HIV感染者态度,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辖区内2所中学高中1~3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755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690份。艾滋病知识得分均值为(71.56±13.16)分。其中,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得分高于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P<0.01),城镇学生知识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1)。在生活中认为AIDS/HIV感染者享有平等权利的1~3年级的学生分别为87.5%、88.3%、88.9%,愿意直接帮助关心AIDS/HIV感染者的1~3年级的学生分别为67.7%、68.4%、67.7%。愿意间接帮助AIDS/HIV感染者的1~3年级学生的分别为82.1%、83.1%、84.7%。认为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的1~3年级的学生分别为95.8%、94.3%、91.5%,认为AIDS/HIV感染者与性乱、吸毒、卖淫嫖娼有关的1~3年级学生分别为85.5%、82.2%、78.2%。[结论]高中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高中生对AIDS/HIV感染者有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在高中生中开展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某医科院校学生艾滋病KAP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医科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三、四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共4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总体上医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普遍知晓,但对三大传播途径具体细节问题的答对率相对较低;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预防艾滋病具体方法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昆虫叮咬"、与HIV感染者"共用浴池"和"共用坐式马桶"会感染HIV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7.8%、38.8%和36.3%;认为"锻炼身体"、"吃保健品和营养品"能预防艾滋病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5.7%和20.1%;学生对HIV感染者普遍存有歧视;预防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好于临床和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医科院校应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其医学教育资源可及性好的特点,重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富顺县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富顺县2003~2010年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0年富顺县合计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3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84例,死亡63例,男性占74.60%,女性占25.40%;20~29岁占22.36%,30~39岁占42.62%;初中文化占55.77%,小学占44.23%;农民占37.13%,待业人员占25.32%,工人占14.77%;全县26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富世镇等6个经济相对发达的镇占65.82%;性接触感染占57.38%(其中异性传播115例,同性传播21例),吸毒感染占34.17%,输血感染占1.27%。医疗机构就诊发现占74.26%,高危人群筛查占10.55%。[结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呈上升趋势,青壮年是艾滋病感染主要人群,传播途径均以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新县不同年级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大新县3所高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共2 018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 93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6.87%,其中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96.75%,非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66.27%。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中一年级学生为62.64%,高中二年级学生为75.64%,高中三年级学生为92.32%(P<0.01)。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为37.18%。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是互联网及电视的占65.50%,是书报杂志的占59.26%,是学校教育的占51.42%,是社会宣传的占50.49%。[结论]大新县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认同率很低,提示应加强对高中学生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方法]在武汉地区的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分层整群抽样,对调查对象进行无记名的自填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了985名女大学生,她们对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均在95%以上,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1%以上。除了对同性恋知晓率较低外,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的知晓率均在85%以上。但有6.90%的学生错误地把蚊子叮咬等当作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道"100%安全套行动"的人仅有1.50%,知道"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也仅有27.00%。[结论]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生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某医学院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一~四年级46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85.2%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68.8%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收治艾滋病病人的科室工作;23.1%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有6.6%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的认知、害怕心理以及护理意愿,为开展进一步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2月,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实习护生11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14人,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3.94%,其中本科生为67.38%,专科生为59.83%(P<0.05);在给出假想的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日常接触9种情况下,99.12%的人至少有1项回答害怕,对9项问题的平均惧怕率,本科生为49.46%,专科生为39.74%;如果有手外伤的艾滋病感染者,64.91%表示看情况再作决定是否帮他处理,有1.75%表示拒绝。[结论]实习护生AIDS相关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不高,对日常接触传染艾滋病存在害怕心理,护理意愿低。  相似文献   

14.
郭秀伟  周丽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05-2708
目的了解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聊城市几家大企业抽取外来务工人员406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9.06%)的一个群体,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了解不高,对艾滋病是性病的正确回答率只有51.06%;对艾滋病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在70%以上,而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与感染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正确回答率仅为13.55%;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其中有87.78%的人认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减少艾滋病传播;对非婚性行为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16.41%;对AIDS/HIV有歧视、偏见的占少数,仅有2.31%的认为不应得到任何帮助和支持;未有人检出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非传播途径存在较多误解,今后,应采取多种渠道,加强部门联合,强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学生人群中艾滋病及相关问题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情况,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本校医疗系和护理系大一、大二21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111例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对中国目前艾滋病感染人数的正确回答率为10.6%;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91.7%、92.8%、87.6%,但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接吻有56.3%的人认为可传染;68.4%和40.6%的学生认为发放安全套、提供一次性针具能预防和减少艾滋病的发生,艾滋病的治疗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6.9%;在公共场所遇到艾滋病感染者62.4%的学生可以保持正确的态度,但仅有37.8%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共事,而不愿意共事的因为34.4%是害怕被传染.结论 医学生人群中艾滋病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够全面,认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鹰潭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和态度。方法2004年9—12月,选择江西师大鹰潭分院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18个班学生计1012人,采取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性交传播,知晓率最高,为96%;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知晓率最低,为28.9%;51%的大学生认为讲授艾滋病知识非常重要,62%的学生能和艾滋病患者在同一教室上课。结论在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非常重要,健康教育课中,要系统地讲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正确性行为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武汉地区女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汉地区的高校中,分层整群抽取2365名女大学生,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对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均在60%以上,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8.33%。除对同性恋知晓率较低外,女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的知晓率为72.18%。有33.49%的女生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知道“100%安全套行动”的仅占0.89%,知道“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也仅占26.72%。结论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全小青 《中国校医》2010,24(5):390-391,393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及防制艾滋病态度,为更有效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2种研究方法。调查了南华大学1528名本科生,并对10名学生进行进行访谈。结果高校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98.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但只有38.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中文全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艾滋病的3种主要传播途径,但56.1%的大学生认为共同进餐可以传播艾滋病,而错误的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的学生为65%,大学生在防"艾"方面表现积极,但50%的大学生不愿意与感染的朋友继续交往。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待加强,各方需进一步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662名大学生通过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到81.2%。57.1%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9.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9.5%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分析两者关系,为有效开展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建筑工地,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建筑工地农民工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结果调查的818名建筑工地农民工以18~25岁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在38.3%~91.3%之间,对艾滋病患者态度的认同率在27.0%~66.6%。结论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对艾滋病的歧视严重影响各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和反歧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