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应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与用川芎嗪治疗42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7.285,P<0.01)。结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 1999~ 2 0 0 2年用中药治疗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3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全部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5 0~ 5 9岁者 2 2例 ,≥ 6 0岁者 14例 ;病程 2个月~ 3年。本组患者在作卧位转换体位或坐位将头颈过度转动或前屈后仰试验中 ,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眩晕。2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基本方 :黄芪 30g ,赤芍 15g ,丹参 30g ,当归 10g ,川芎 15g ,红花 10g ,水蛭 10g ,胆南星 30g ,姜半夏 10g ,地龙15g ,牛膝 10g ,甘草 6g。辨证加减 :气虚较甚者…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8.30%,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80.00%。2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较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消除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 6 0 %以上[1]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显示了可喜的前景。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籍论述颇多 ,不少医家都从《内经》“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与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的角度考虑或入手 ,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在于肝肾 ,标实以风、…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辨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症状经常发生的患者中,60%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泽泻汤化裁辨治此病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眩晕为主症。自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笔者运用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42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6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2周。两组病人均参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眩晕诊断标准作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且排除内耳性眩晕、肿瘤、… 相似文献
9.
赵立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91-39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赵立军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4):391-39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万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691-69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及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我们运用益气活血方法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祛邪扶正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祛邪扶正、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为法,随证加减,治疗53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疗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62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0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川芎嗪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36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具有典型的发作性眩晕症状,经头颅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存在。其中男性60例,女性76例,年龄42~68岁,平均53岁,患者常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82例,恶心呕吐65例,耳鸣71例,胸闷胸痛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8例;摄颈椎X片122例,正常41例,头部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单侧病变82例,双侧54例;伴动脉硬化者62例,颅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30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川芎嗪注射液200ml静点,每日1次,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学的变化TCD),结果与同龄组健康人比较,基底动脉、双椎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脉动指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益气补肾活血化痰疗法,治疗后复查TCD,结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活血祛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以活血祛瘀为治法,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为1995年7月~1998年7月本科收治患者。其中女30例,男2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0岁,平均62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相似文献
18.
砭石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砭石疗法治疗VBI眩晕患者14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六味地黄汤治疗眩晕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眩晕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并设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32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24倒,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