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最佳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我们采用带缝匠肌骨膜瓣移植治疗股骨中上段骨不连,采用股骨内侧髁骨膜瓣移植治疗股骨下段骨不连,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骨膜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结果临床应用15例,经6个月-3年2个月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疗效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治疗骨不连 19例 ,其中胫骨骨不连 8例 ,尺骨近段骨不连 5例 ,肱骨远段骨不连 3例 ,桡骨远段骨不连 2例 ,股骨骨不连 1例。 结果  19例病人经过一年以上随访 ,其中术后 12~ 18周愈合 17例 ,术后 2 3周愈合 2例。 结论 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由骨膜和骨皮质组成 ,能够促进骨不连愈合 ,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抗原性差。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移植后塑形方便 ,一个切口内完成手术 ,适用于骨不连和小范围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折不愈合新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1年6月至2005年12月以膝降血管为蒂股骨内侧髁薄层皮质骨-骨膜瓣移植治疗骨不连13 例.结果 经术后3个月(平均7个月)以上的随访,骨不连患者全部愈合,并获得满意效果,未见并发症.结论 应用膝降血管为蒂股骨内侧髁薄层皮质骨-骨膜瓣移植是治疗骨不连的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吻合血管的双腓骨并联移植修复长段股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股骨干长段缺损的修复较为困难,过去有采用吻合血管的单根腓骨移植、双腓骨折叠移植以及组合移植等方法。1995年12月,采用了吻合血管的自体双腓骨并联移植,将双侧腓骨滋养血管的对侧缘剥离部分骨膜袖,使双腓骨裸露骨面对合后,缝合骨膜袖,重建并联后的腓骨血循环,修复一例4岁儿童股骨缺损8cm。术后随访1年10个月,并联腓骨融合成为一根直径与自体股骨相当的新骨,骨髓腔与股骨相通。这种技术可用于修复肱骨、胫骨、股骨干及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长段缺损。  相似文献   

5.
带血管蒂股骨外侧髁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修复股骨中、下段提供一新的骨膜( 骨)供区。方法 在40 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骨外侧髁和股骨下段前面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和吻合情况。结果 膝外上动脉起自月国动脉,经外侧髁上方穿股二头肌腱与股外侧肌间隔至骨面发骨膜支分布于外侧髁的外侧面并参与股骨前面骨膜血管网。股动脉直接骨膜支约在股骨中下1/3 交界处,发自股动脉,斜向外下行分布于股骨下段前面。结论 以膝外上动脉为蒂的股骨外髁骨膜( 骨) 瓣移位可修复股骨髁上部;以股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蒂可修复股骨中段。  相似文献   

6.
带筋膜血管蒂骨膜瓣移位治疗胫骨骨不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胫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多见,由于滋养动脉的损伤,胫骨中下段骨折易发生骨不连.以往采取骨折端清理固定后,周围植入足量的松质骨.已有报道应用吻合血管的髂骨骨膜皮质骨瓣移植修复胫骨骨不连,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亦有应用带胫前血管的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1]、应用筋膜骨膜瓣移位及节段血供胫骨骨膜支骨膜瓣移位修复 [2].作者自 1997年 4月以来应用小腿前外侧带筋膜血管蒂骨膜瓣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粗骨长段缺损与皮肤缺损同时修复的可行方法。方法 将腓血管制成1个或2个血管襻,该血管襻携带皮瓣,再将多段腓骨于骨膜内组合在一起,使成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与皮肤缺损。有丰富血运的骨膜,其骨膜下新生骨活跃,该新生骨充填骨膜内与腓骨段问隙、包绕腓骨,使移植腓骨增粗。结果 临床应用30例,所携带的皮瓣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年后骨折愈合,2年后移植骨增粗,能负重行走,移植骨无骨折。供腓骨侧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是修复粗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修复骨与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下肢粗骨长段缺损与皮肤缺损同时修复的可行方法。方法 将腓血管制成1个或2个血管襻,该血管襻携带皮瓣,再将多段腓骨于骨膜内组合在一起,他成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与皮肤缺损。有丰富血运的骨膜,其骨膜下新生骨活跃,该新生骨充填骨膜内与腓骨段间隙、包绕腓骨,使移植腓骨增粗。结果 临床应用5例,所携带的皮瓣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年后骨折愈合,2年后移植骨增粗,能负重行走,移植骨无骨折。供腓骨侧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是修复粗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胫骨及皮肤缺损同时修复的临床方法。方法将腓血管制成1个或2个血管襻,该血管襻携带皮瓣,再将多段腓骨于骨膜内复合在一起,使成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胫骨与皮肤缺损。有丰富血运的骨膜,其骨膜下新生骨活跃,该新生骨充填骨膜内与腓骨段间隙、包绕腓骨,使移植腓骨增粗。结果3例胫骨缺损均获得良好骨愈合,移植骨无折断,皮瓣成活良好。供腓骨侧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骨膜内双段腓骨复合小腿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胫骨与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交锁髓内钉联合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24例。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年。其中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15例;带血管蒂腓骨转移2例;带血管髂骨瓣3例;带血管股骨内髁骨瓣移植1例;带血管腓骨骨膜移植4例;带血管胫骨骨膜瓣转移1例。结果 24例患者全部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髓内主钉及锁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膜带血管的自体骨改善股骨上段异体骨固定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膜带血管自体骨对促进异体骨固定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13例膜带血管自体骨促进异体骨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因人工关节翻修手术造成股骨上段骨缺损经骨膜带血管的自体骨促进异体骨固定的治疗,术后10例随访1-4.5年,效果满意。结论:股骨上段骨缺损的病例较少,但治疗困难。除应用定制的长柄假体外,采用异体骨移植同时应用骨膜带血管的自体骨促进其固定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 2 4例。全部患者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 6年。其中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 1 5例 ;带血管蒂腓骨转移 2例 ;带血管髂骨瓣 3例 ;带血管股骨内髁骨瓣移植 1例 ;带血管腓骨骨膜移植 4例 ;带血管胫骨骨膜瓣转移 1例。结果  2 4例患者全部临床愈合 ,未出现感染、髓内主钉及锁钉断裂等并发症 ,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骨不连、骨缺损、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新方法。方法 根据股骨前侧血供分布特点设计相应的骨膜(骨)瓣,对29例股骨骨折骨不连、股骨骨缺损、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均经过随访,时间为3月至1.2年。1例股骨中段骨不连未愈,1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余均愈合或有大量骨痂形成。结论 可用节段骨膜血管支为蒂设计股骨前面骨膜(骨)瓣,以修复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骨缺损、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14.
为修复股骨中,下段提供一新的骨膜供区。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骨外侧髁和股骨下段前面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和吻合情况。结果膝外上动脉起自Gou动脉,经外侧髁上方穿股二头肌腱与股外侧肌间隔至骨面发骨膜支分布于外侧髁的外侧面并参与股骨前面骨膜血管网。  相似文献   

15.
成人双腓骨游离移植修复股骨远端巨大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所致股骨远端巨大骨缺损的治疗手段及疗效. 方法 1998年2月~2002年12月对6例患者(年龄19~37岁)股骨下端骨肿瘤切除术后、骨髓炎及外伤性骨缺损,采用吻合血管的双腓骨移植,在股骨远端及胫骨关节面切除后植骨,以螺钉固定,两腓骨相对侧骨膜切开,骨皮质紧贴并缝合骨膜. 结果术后获随访13个月~5年7个月,平均3年4个月,移植骨生长良好,能完全负重,其中1例随访至5年7个月时X线片见双腓骨骨皮质之间完全愈合,并显示双腓骨出现髓腔再通,融为一个髓腔,且负重能力更强. 结论股骨下端骨缺损用双腓骨移植治疗,增强了骨的稳定性,但膝关节融合,丧失了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大段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1995年5月至2003年8月,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14~40岁(平均25.5岁).胫骨干2例,股骨干4例.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长度为15~22 cm.移植双腓骨段长度17~24 cm.均从双侧切取带腓血管的腓骨,在一端将腓血管吻合,使成一条腓血管相连的双段腓骨.将双段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向两侧剥离至骨嵴.双段腓骨折叠,其前内侧面相对,两断端同定,将相对缘游离的骨膜纵行缝合,使其组合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将与双段腓骨相连的腓血管襻在移植体一端制成"U"形,勿形成锐角.能保证血管供血不受影响.解剖出受区血管.将组合的腓骨插入骨折两断端间,如不稳定,加用钢丝或螺钉固定.精确无误地将腓血管与受区血管进行吻合,通过移植体骨膜出血情况判断血管吻合口情况.结果 随访6~10年,平均7.4年.1年后骨性愈合;5年后5例移植骨髓腔再通.移植的双腓骨未发生肿瘤,X线片显示为正常骨骼;1例股骨干于正常骨干远段复发,但移植骨部分未复发.骨移植体愈合好,无发生骨不连、骨感染等并发症.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正常,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与工作.结论 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足修复下肢长骨大段缺损的良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股外侧肌上端肌支股骨骨(膜)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外侧肌上端血管肌支的分支分布情况,设计以股外侧肌支为蒂的股骨骨(膜)瓣移位术,并进行了摹拟手术。1989年2月~1999年2月,以股外侧肌支为蒂切取股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骨缺损7例。结果股外侧肌上端肌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肌支在大转子尖下(16.8±3.0)cm发出肌骨膜支和骨膜支,肌骨膜支外径1.4~1.7mm,长度2.7~5.6cm,骨膜支外径0.4~0.6mm,长度1.2~1.5cm。骨膜血管向下或水平走行,达骨膜后发出吻合支,参与形成股骨血管网,分布于股骨上段。临床应用的7例,术后经18~42个月的随访,骨折于术后10~18周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度在180°者4例,120°者2例,65°者1例。供区愈合良好,无不适。结论以股外侧肌上端肌支为蒂的股骨骨(膜)瓣,可用于修复股骨中上段的骨不连、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评价带血运单腓骨移植、骨膜外腓骨组合移植及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的能力差异,为临床长段粗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有效术式及理论依据.方法7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胫骨中上段10mm骨缺损模型,用1.2mm双克氏针内固定.实验组截取腓骨24mm,保护附着的肌肉和腓血管制成带血管蒂的腓骨瓣,在腓骨前内侧纵行切开骨膜并剥离至周径的1/3,截断形成两段各为12mm的腓骨,将腓骨折叠,缝合骨膜两游离缘形成一完整骨膜包裹的双腓骨,两腓骨相对面无骨膜,骨皮质直接对合,两骨端用5-0丝线捆扎,向内侧移位至胫骨缺损处,腓骨远近端插入胫骨髓腔内.对照Ⅰ组将截取带骨膜的腓骨12mm向近端游离,向内侧移位至胫骨缺损处,腓骨远近端插入胫骨髓腔内.对照Ⅱ组截取腓骨24mm,截断形成两段各为12mm的腓骨,将带骨膜的双段腓骨折叠,腓骨折叠后相邻面腓骨骨膜保持完整,两骨端用5-0丝线捆扎,对照组内固定同实验组.术后石膏外固定于屈膝屈踝90°位.于术后2、4、8、12、16周每组取4只,分别摄X线片;测定骨密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通过观测指标对比三种术式修复骨缺损的差异.结果本试验中对照Ⅰ组4只出现骨折,对照Ⅱ组2只出现骨折,实验组未发生骨折.X线片示实验组骨小梁排列整齐,腓骨明显增粗,骨髓腔再通.骨密度实验组均大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力学测试,移植骨平均最大载荷、最大扭矩及剪切应力,实验组均大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较单腓骨移植、骨膜外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更符合骨生物力学要求.该术式通过骨膜相连后骨膜内成骨及力学应力刺激使移植腓骨明显增粗,可有效预防移植骨再骨折的发生,是治疗长段粗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一种新的股骨内侧髁和髁上区的骨膜骨瓣。这种骨膜薄骨瓣是由膝降动脉和静脉的关节支以及带有骨膜和很薄(0.5—1mm)的骨皮质所组成。股骨内侧髁和髁上区骨膜的血供有两个来源:膝降血管分支和胭血管内上方的关节支。该骨膜骨瓣可以其中一种血管分支为蒂。膝降血管起于内收肌管近侧的股动脉。腘窝内上方膝血管起于腘血管  相似文献   

20.
以膝降血管为蒂的肌骨内侧髁骨膜(骨)瓣移位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股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疗法。方法:应用膝降血管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移位术予以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1例,效果满意。结论:本骨膜(骨)瓣移位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和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