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于2001-04/05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患儿(年龄9~12岁)3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h后,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胸闷、出汗、站立不稳、晕厥等主诉,检查无异常体征,符合儿童转换型癔症的诊断标准。因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对儿童癔症症状表现出过分关心和紧张。采取的干预措施为:①采取心理暗示疗法。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心理暗示治疗的次数和时间不同。每天1~3次不等,每次3~5分。②对家长采取教育的方法。向家长讲解疫苗接种的科学道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向家长讲明儿童癔症的特点及病因,以消除由家长所致癔症再次发作的这一诱因。③院方取消免费,补足以前欠费。主要观察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后发作的次数。结果:32例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治疗前1周发作5次以上者7人,三四次者17人,一两次者8人;心理治疗后1周发作两三次者6人,2次以下23人,3人因提前出院未统计。所有患儿经治疗10d后陆续出院,未随访。结论:32例儿童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存在患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存在亲子间情绪互动,还有家长间不良信息交流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再影响等。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角色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于2001—04/05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息儿(年龄9~12岁)3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h后,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胸闷、出汗、站立不稳、晕厥等主诉,检查无异常体征,符合儿童转换型癔症的诊断标准。因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对儿童癔症症状表现出过分关心和紧张。采取的干预措施为:(1)采取心理暗示疗法。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心理暗示治疗的次数和时间不同。每天1-3次不等,每次3-5分。(2)对家长采取教育的方法。向家长讲解疫苗接种的科学道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向家长讲明儿童癔症的特点及病因。以消除由家长所致瘸症再次发作的这一诱因。(3)院方取消免费,补足以前欠费。主要观察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后发作的次数。 结果:32例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治疗前1周发作5次以上者7人,三四次者17人,一两次者8人;心理治疗后1周发作两三次者6人,2次以下23人,3人因提前出院未统计。所有患儿经治疗10d后陆续出院。未随访。 结论:32例儿童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存在患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存在亲子间情绪互动,还有家长间不良信息交流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再影响等。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角色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生癔症发病情况,提高校医院对癔症急诊的医疗技术水平。方法 对江西财经大学40例癔症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癔症患者发病均与受到各种精神刺激有关,主要由人际关系(15例)、学习就业(11例)、情感(9例)、家庭重大变故(4例)及其他(1例)问题诱发;患者发病形式多样,其中抽搐和痉挛15例,植物神经系统和内脏机能障碍13例,肢体瘫痪5例,情感暴发4例,感觉障碍2例,听觉障碍1例。对患者给予安慰、暗示、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在1 d内消失。结论 各种精神因素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耐心的心理支持与安慰及暗示疗法配合对症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按摩暗示治疗对癔症性瘫痪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癔症性瘫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按摩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暗示疗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优于常规暗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按摩暗示治疗对癔症性瘫痪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癔症性瘫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按摩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暗示疗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优于常规暗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训练性癔症的暗示疗法与护理对策。方法对5例癔症患者的暗示疗法进行分析,在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结果5例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通过暗示疗法,给予心理支持,可改善癔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疾病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
癔症是由心理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病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有人认为可以模拟一切躯体、神经、精神症状,共同特点是暗示治疗有效。本院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51例癔症患者进行电针暗示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郑小雅  余元明  方英 《护理学报》2010,17(14):70-71
回顾性调查分析5例年轻宫颈癌患者并发癔症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认为癔症是性格特征、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本组患者中4例性格属敏感、任性、偏激或内向,伴有慢性躯体疼痛和/或躯体功能减退而引起心理障碍;1例患者家庭社会支持不良引起心理障碍。认为医护人员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关心患者所面临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暗示及行为干预、提高认知能力、动员社会支持力量。  相似文献   

9.
单元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元按摩暗示治疗对癔症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癔症性瘫痪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单元按摩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暗示疗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以及费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达97.22%,对照组治愈率为77.78%,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单元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效果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暗示在癔症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癔症是一种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来治疗的疾病。暗示对癔症病人的生理、心理都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