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秀红  李长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41-1941
85%~90%围绝经期妇女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即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1].  相似文献   

2.
绝经是妇女一生中所必须经历的正常生理过程。妇女绝经年龄约为40-58岁,WHO将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称为围绝经期。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引起妇女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文献显示大约85%-90%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潮热多汗、头晕、心悸、易怒、失眠、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泌尿生殖系统萎缩、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工作、生活及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停止,组织学退化,会引起妇女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的变化,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现代医学将这类综合征候群称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种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卵巢衰退是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因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失调,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系统失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诸多心身症状。中医学中的“身心互动”理论认为人的躯体与精神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综合心身疗法诊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和疗法主要是:平衡肾之阴阳为其根本;治肝之法贯穿始终;宁脑安神攸关重要;心理干预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是围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健康问题,大约2/3的妇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使其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治疗,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缪辉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78-379
围绝经期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阶段,是以生育功能旺盛走向哀退的过渡时期.许多资料表明,围绝经期的妇女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WHO提出放弃使用"更年期"推荐采用"围绝经期"后,因此医学书籍报刊随之更名).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指女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这一时期的妇女经常出现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生殖泌尿道变化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抑郁、焦虑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精神方面的症状,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女性心理精神卫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对194名围绝经期门诊初诊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随着围绝经期妇女的内分泌改变,此期妇女可能会在身体及心理上出现很多变化,临床上出现各种症状,包括神经精神症状、月经改变、血管舒缩症状、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有时会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工作、健康和生活质量。出现症状的年龄可能在35岁、40岁或45岁,也有可能没有任何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内分泌和免疫等功能的异常及其外在症状表现。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期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时期,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我国城市妇女绝经的中位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1]。围绝经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约有1/3的围绝经期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即无自觉征状;2/3的妇女则可出现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症状,如月经紊乱、潮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妇女约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  相似文献   

11.
冯少华 《吉林医学》2004,25(3):88-8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有些妇女易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多疑不能自我控制。我科对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更年期综合征也称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期内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约有85%的更年期妇女会出现症状,25%的更年期妇女症状较为严重,显著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下的护理工作,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注重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健康指导,使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进行自我调理,保持心理平衡,不因客观环境和工作、生活能力下降而致心理痛苦,从而减轻围绝经期症状,较快地平安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4.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功血是妇女更年期的内分泌变化,妇女的衰老变化首先表现为卵巢衰竭,然后才是丘脑下部和垂体功能的退化。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广大妇女导致围绝经期功血都有一定影响。我院用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已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至绝经1年内的时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激素替代疗法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方法,对于治疗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改善生存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直至绝经1年内。此阶段妇女的全身各个系统均会出现极大的改变,部分妇女会引发许多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严重时会造成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因此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积极采取多层次的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对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预防围绝经期疾病,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更年期综合征也称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期内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约有85%的更年期妇女会出现症状,25%的更年期妇女症状较为严重,显著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早在《黄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有些妇女易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多疑不能自我控制.我科对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侯群[1].围绝经期综合征除儿科外,临床各科均会出现症状,只是或多或少[1],循环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