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肝移植特别是活体肝移植技术以及腔镜外科的发展,肝脏外科逐渐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精细肝脏外科.这一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术前精确评估和手术规划、术中精确解剖、精细止血和精心维护肝脏组织[1],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而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的理念[2],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目前,FTS在胃肠道、胆道等学科已成功开展和推广.而在肝脏外科领域,将精细肝脏外科和FTS两种理念相结合运用到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中已逐渐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肝脏解剖和肝脏手术切除术统一名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对肝脏解剖的认识必然更加深化且有所更新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解剖和手术命名 ,再加上和国外交流的增多 ,有些名称需要和国际一致或接轨。有鉴于此 ,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教授 ,以 2 0 0 0年 5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世界肝胆胰大会宣布的“2 0 0 0年布里斯班肝脏解剖和切除手术的命名”为蓝本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经过国内部分肝脏外科专家的研究和讨论 ,翻译了这一组新的命名 ,即“肝脏解剖和切除手术统一名称”。今在本刊发表 ,供外科同道借鉴和参考 ,并希望提出意见 ,以期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在外科领域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主要是为了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的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 ,如胸腔感染、腹腔感染、脓肿形成等。此类感染约占医院全部感染的 1 4 %~ 1 6 % ,占外科患者感染的 38% [1 ]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2 ]抗生素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作用确定无疑 ,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用抗生素 ,如头颈部手术、乳房手术、一般肢体手术、疝修补术、无急性炎症的阑尾或胆囊切除术 ,都不必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是 :①患者有感染高危…  相似文献   

4.
肝脏外科中的虚拟手术方案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二维可视化及虚拟手术技术应用于肝脏外科的准确性及实际意义。方法利用灌注成像HCT扫描法对35例肝脏标本及其肝内主要管道系统进行扫描,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利用3D MED软件对二维图像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对重建肝脏模型的体积与肝脏标本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在准确蓖建的二维模型上使用虚拟手术工具对其进行模拟手术分割,并按照虚拟分割层面,对相应肝脏标本进行实际分割。结果重建后的肝脏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立体感强,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能够显示肝内各主要管道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较准确地反映肝脏体积及肝内管道系统的真实情况。虚拟手术系统对重建的肝脏模型可进行任意曲面切割,断面能显示所遇到之管道结构,并与实际肝脏标本的切割断面情况相符。结论三维可视化重建基础上的虚拟手术技术是肝脏外科有效的辅助工具;对制定合理的手术预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及虚拟手术技术应用于肝脏外科的准确性及实际意义。方法利用灌注成像HCT扫描法对35例肝脏标本及其肝内主要管道系统进行扫描,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利用3DMED软件对二维图像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对重建肝脏模型的体积与肝脏标本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在准确重建的三维模型上使用虚拟手术工具对其进行模拟手术分割,并按照虚拟分割层面,对相应肝脏标本进行实际分割。结果重建后的肝脏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立体感强,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能够显示肝内各主要管道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较准确地反映肝脏体积及肝内管道系统的真实情况。虚拟手术系统对重建的肝脏模型可进行任意曲面切割,断面能显示所遇到之管道结构,并与实际肝脏标本的切割断面情况相符。结论三维可视化重建基础上的虚拟手术技术是肝脏外科有效的辅助工具;对制定合理的手术预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时代的肝脏外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 X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9):580-583
肝脏外科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学科。早在1888年,德国医生Langenbuch就成功地施行了肝左叶切除手术。从那时起至今,肝脏外科不断发展,日趋完善,始终充满活力。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麻醉学、围术期处理的进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肝脏解剖研究的深入,推动了肝脏外科突飞猛进地发展。而在所有的重大进展中,肝移植的出现对肝脏外科产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7.
�������ֲ�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肝脏外科的历史上,活体肝移植出现以前,从来没有健康的人为他人接受肝脏手术的记录.与肾脏捐赠手术相比,肝脏捐赠手术更为复杂和危险.  相似文献   

8.
精准、微创、有效是21世纪肝脏外科的发展方向,建立肝脏外科无痛病房,实施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是快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内容,也是精准肝脏外科研究的核心内涵之一.开展医护人员培训、重视疼痛的健康宣教、选择合理的疼痛评估策略、围手术期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联合使用以及注重个体化镇痛是肝脏外科无痛病房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无痛病房建设的临床路径和围手术期镇痛模式是肝脏外科无痛病房建设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1888年,德国Langerbuch成功完成的世界首例择期肝脏切除术,标志着现代肝脏外科学的诞生.肝脏手术的发展在早期得益于对肝脏解剖和功能不断深入认知,而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则更多和技术设备的创新密切相关。如今,以“精准”为核心的活体肝移植技术和以“微创”为核心的腹腔镜技术都给肝切除手术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推进了传统肝脏外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肝切除目前是治疗肝脏外科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为了减少肝脏手术中出血和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我们应用数控气压式血流阻断技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达芬奇外科系统肝脏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普外科2010年3月30日至2013年8月15日期间进行的21例达芬奇外科系统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l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肝癌13例,肝脏再生结节1例,转移性腺癌2例,肝脏平滑肌肉瘤2例,肝脏血管瘤3例。2l例达芬奇外科系统肝脏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为(156.67±92.19)min(60~480rain);术中出血量为(585.71±l076.12)mL(50-5000mL);术中输血4例(19.05%);中转手术共3例(14.29%),其中1例中转开腹(4.76%),2例中转为手助式腹腔镜(9.52%)。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胆瘘、腹腔感染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进餐时间为(3.23±1.26)d(2~6d);术后住院时间为(10.10±9.02)d(5~47d)。无二次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本研究人组的患者肿瘤类型多样,肿瘤位置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其结果提示达芬奇外科系统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是安全、可靠的,且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肝脏外科解剖现代概念的确立及外科技术的进展,肝脏已不存在“手术禁区”,肝切除术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年,以腹腔镜胆囊切除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兴起和迅速发展,“微创外科技术”与“微创外科观念”对整个外科,尤其是肝外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肝  相似文献   

13.
微创外科技术现今已广泛应用于外科各领域,其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相对于传统外科技术,它更强调精细操作,减少损伤和出血。但两者绝非是对立的。肝脏外科发展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随着人们对肝脏解剖的认识不断深入,各种手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肝脏的部分切除乃至全肝移植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就外科手术而言,肝脏已无禁区。肝切除的围术期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在部分肝外科中心已可达到连续多年无手术死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创理念指导下的精细和微创技术的应用。由于肝脏外科病人中多数为恶性肿瘤,所以,我们应在坚持肿瘤外科手术原则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微创技术,在微创理念指导下实施传统肝切除术。其目的是在达到根治性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健康肝组织,并使手术创伤降至最低。在技术上则主要表现在如何减少术中失血和输血,缩短因阻断肝门而导致肝脏缺血的时问,这两个因素将显著影响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恢复。要在传统肝叶切除术中做到“微创”则应重视以下问题:如何准确定位切除范围,如何解决术中出血与阻断入肝血流这对矛盾,如何掌握既快又细的断肝技术以及如何保护残肝良好的入肝和出肝血流。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外科手术仍是肝脏肿瘤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1],但由于肝脏内部脉管系统繁多、血供丰富、解剖结构复杂,使得肝脏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风险高。术中出血若处理不当或控制不及时,会造成机体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增加围手术期输血量,甚至被动地改变手术方式。这不仅会增加术后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严重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2-3]。控制术中出血量的措施众多,包括不同肝脏切除手术方式、肝脏血流阻断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止血器械、止血材料等的选用,各有其特点。但是,部分措施的选择目前仍有分歧。为指导术中规范、有效地止血,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的部分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最新临床实践经验,采用德尔菲法,经过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制定本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5.
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切除术中应用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但相关研究只是沿袭ERAS在结直肠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策略,并没有涉及肝脏基础疾病的临床处理,更没有突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对ERAS的影响.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传承ERAS在结直肠手术中临床策略的基础上,聚焦于肝脏基础疾病和特征,经过系统临床探索,提出精准肝脏外科时代ERAS的临床策略.通过多学科团队和医护患的共同努力,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可能是建立精准肝脏外科时代ERAS临床策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重视肝外科罕少见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外科常见病为肝细胞癌和海绵状血管瘤,其它良恶性肿瘤很少见。但临床上对一些罕少见的肝脏肿瘤诊治不当的病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常常与经验诊断。按常规处理以及对罕少见肝肿瘤认识不足有关。目前很多肝脏外科医师认为,肝切除技术已发展到极致,只要病人肝储备功能许可,局限于肝脏任何部位的肿瘤均可完整切除,但凡事均有例外,对一些特殊部位和特大肝肿瘤,手术切除仍存在解剖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并有较高的手术死亡率,同时我们对一些罕少见或有特殊表现的肝脏肿瘤还需进一步细致研究,努力提高术前诊断水平,仔细确定手术方案。以避免不当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腹部外科》2011,(3):163-163
第1期:腹部外科再手术+并发症。第2期:微创技术在肝脏外科中应用+血管外科。第3期:肝脏良性疾病。第4期: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第5期;胆道损伤+内分泌外科。第6期:腹部外科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肝脏外科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肝脏外科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将其中几个主要方面的临床进展介绍如下。一、微创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近十年来,微创技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和各种经皮或经肝的治疗技术。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微创外科技术与肝脏外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并显著提高了肝脏外科的治疗水平。腹腔镜应用于肝脏外科是从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开始的,现在其已成为手术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成功地用于治疗肝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的报道越来越多。现一般认…  相似文献   

19.
术中超声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术中超声已成为肝脏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检测潜藏的病变方面,术中超声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具有术前影像学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术中超声亦可对多种手术操作予以实时指导和辅助。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对术中超声的发生发展,在肝肿瘤、肝移植及肝脏外科其它领域的应用和对肝脏外科的影响做一综述。术中超声具有快速、安全、精确及功用多的特点,其对建立正确的术中决策和改进手术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科引流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近十年来收治各类肝脏外科手术病例97例,其中肝癌57例,肝外伤破裂26例,肝血管瘤5例,结肠癌肝转移7例,巨大肝囊肿2例。术中常规于膈下、肝下和(/或)盆腔放置多侧孔硅胶引流管或橡皮引流管,术后经引流管观察有无出血、胆漏、感染等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大出血3例,经再次手术后止血2例,死亡1例;胆漏5例,4例引流1—4个月自愈,1例死于感染并全身衰竭;并发脱下感染3例,2例经局部冲洗、引流后治愈,1例再次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盆腔及肠腔间积液、积脓各1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外科引流在肝脏外科术后具有重要价值,对及时发现术后大出血、胆漏及预防膈下、肝下、肠腔及盆腔积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