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按照病理类型分类可分为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与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按照临床过程分可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类与临床分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临床诊断为SAP的病人多存在大面积的胰腺坏死。胰腺坏死是决定SAP发生与进展最为关键的病理基础,在SAP发病前期,胰腺的坏死引发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可能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与衰竭;在发病后期,坏死组织的感染与腐蚀是造成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的最关键因素。因此,胰腺坏死的处理一直是SAP临床诊治中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41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1例SAP病例资料,按病程分为三期.结果:早期死亡的21例以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为主,发病72 h后即发生了休克和器官功能不全.中期9例和后期11例以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为主,大多死于胰腺继发性感染.结论:早期死亡病人病情多较危重,中、后期死亡病人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治疗应以个体化方案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是以胰腺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急症。临床上约80%的急性胰腺炎为轻症或水肿性,一般可在l周内痊愈;其余20%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可合并全身或局部并发症,病死率达10%~30%。SAP病人早期的主要死因为炎症因子释放引起的休克、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  相似文献   

4.
熊光苏 《腹部外科》2007,20(4):210-21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科急症,其发病率近年有增高的趋势。其中,约20%的病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死亡率较高。AP系活化的胰酶逸入胰腺间质致使胰腺自身消化的疾病,属无菌性炎症。但在病程中如并发细菌感染,则致病情加重。约8%~10%的AP及40%~70%的SAP有胰腺继发感染。AP死亡病例中,约80%与胰腺或胰周的继发性肠源性细菌感染有关。因此,及时、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对预后极为重要。对于已经发生的胰腺或胰外器官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经验选择使用抗生素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有15%~20%的急腹症病人病程进展迅速且病情凶险,多发展为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此类病人即为SAP[1]。研究显示,SAP的死亡率高达8.9%~16.5%[2],且50%以上的病人死亡发生在病程早期14 d内[3],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在SAP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在SAP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胰腺腺泡细胞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不仅是胰酶激活和胰腺自身消化的被动受害者,且作为一类消化道上皮细胞,胰腺腺泡细  相似文献   

6.
秦仁义  高军 《腹部外科》2004,17(4):205-206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病情危重、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其诊治也非常复杂。SAP常伴有局部和全身性并发症 ,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SIRS和MODS均使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 ,静息能量消耗 (REE)和蛋白质分解增加而导致病人严重的营养不良。虽然营养治疗不能改变炎性胰腺本身的病理发展 ,但其可维持机体的氮平衡和能量平衡 ,维持细胞代谢 ,保持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调节免疫和内分泌功能 ,防止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等。因此 ,营养治疗在SAP的…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仍是临床凶险的腹部急症之一,后者通常伴有胰腺和胰周组织的坏死和(或)器官功能衰竭,其病死率达10%~3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的若干领域,如抗生素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干预时机和方式、SAP合并胰腺及胰周感染的诊断以及手术干预时机、手术方式等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发病急骤 ,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 ,SAP可引起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病变与障碍 ,由于胃肠道与胰腺同属消化系统 ,且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紧邻胰腺 ,因此胃肠道往往是SAP首先受影响的器官之一。肠梗阻是SAP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SAP的各个时期 ,导致肠梗阻的原因与处理方式都各不相同。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 ,首先是在发病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内胰腺组织受损坏死 ,大量富含细胞因子的毒性液体如 :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 1或 2、内毒素等渗出 ,加上缺氧及局部炎症反应 ,使消化道组织水肿、平…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数AP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15%~20%的病人病情可能恶化并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或局部并发症(如坏死、假性囊肿、脓肿等)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临床表现凶险,文献报道病死率可达20%~30%[1,2].对于SAP病人来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对预后产生很大影响.自从Chiari 1896年提出,早期发生的肠道外酶前体激活导致了AP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虽然A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异常的酶激活导致胰腺的自身消化是AP主要的致病因素.在这个酶的激活过程中,胰蛋白酶原发挥着主导作用[3].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细化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的几个重要方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胰腺外科学组制定《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到2000年杭州会议修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1]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逐步形成,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目前,SAP的临床疗效已有很大改善,在有胰腺专业组的大型综合性医院,SAP的死亡率已降至10%以下。但由于SAP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及病情转归的多样性,尤其出现一些特殊类型的合并症时,广大基层医院的医生在治疗抉择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4年(威海会议)对该《草案》进行了再次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液浓缩能否作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早期预测指标.方法1997~2000年住院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分轻重两型进行比较.胰腺坏死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增强CT扫描或术中典型改变.结果符合要求者115例,48例为重症,Logistic回归确定,入院时对红细胞压积(HCT)≥43%和(或)入院至24h未见下降可作为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最好指标.入院时,坏死型胰腺炎病人HCT≥43%的比例显著高于间质型胰腺炎(36/48∶11/67;P<0.001).9例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者中7例HCT≥43%,而106例未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者中有40例HCT≥43%(P<0.05).24h两指标预测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79.1%和78.5%.结论入院HCT≥43%或入院至24hHCT持续不降是发生胰腺坏死及MOD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不全的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肝功能不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人病情转归,给SAP其他并发症的处理带来很大困难。选择性手术的病人,术前检查尚可对肝脏储备功能,肝功代偿能力状况较充分了船,但急性胰腺炎因起病急,发病时肝功能储备和代偿能力一时难以估计。另外,SAP并发肝功能不全个体差异很大,多与原有肝脏疾病,肝功能储备,病因及病情程度有关,临床应做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胰腺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大鼠急性胰腺炎外周血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过程中脾脏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只,胰管内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建立实验组胰腺炎模型,两组分别在3、6、12h分3批处死,每批12只.每只大鼠取胰腺组织观察病理改变,取股殂脉血2ml及脾脏2g制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结果:在胰腺组织炎性水肿阶段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在出血坏死阶段外周血CD3、CD4降低、CD8轻度升高、CD4/CD8明显降低;脾脏细胞与外周血相比,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脾脏呈负性免疫状态,且随着炎症的加重变化更加明显.结论:脾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可能起负性免疫作用,加重SAP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特点包括胰腺坏死、炎症因子激活、SIRS及MODS[1]。在AP早期发病过程中,胰腺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坏死的发生,触发AP后续系列病理改变。研究证实,胰腺局部灌注降低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在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针对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有可能减少AP组织坏死的发生及降低病人病死率。本文就微循环系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做一介绍。1胰腺的微循环解剖胰腺具有丰富的血供,动脉系统包括直接发出于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血管,动脉终末分支对胰腺血供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SAP自发病至2周左右为急性反应期[1],以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为特点,构成临床第一个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保守治疗期间胰腺继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将其分为胰腺继发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26例)并对两组间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未感染组病人住院死亡率和平均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人院时的APACHEII评分、Ranson评分、人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发病距入ICU时间、患者入ICU时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行空肠营养距发病时间及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时间等与SAP继发胰腺感染相关。多变量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人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和发病距入ICU时间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AP保守治疗期间继发胰腺感染将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入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和发病距入ICU时间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7年颁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对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治的规范化及疗效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对其诊治的很多重要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为此,学组对之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参照国际最新进展,急性胰腺炎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MSAP与SAP的主要区别在于器官功能衰竭持续的时间不同,MSAP为短暂性(≤48 h),SAP为持续性(>48 h)。按照国内的临床经验,病程分为3期。早期(急性期):发病1~2周,此期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此期构成第一个死亡高峰。中期(演进期):急性期过后,以胰周液体积聚、坏死性液体积聚或包裹性坏死为主要表现。后期(感染期):发病4周以后,可发生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合并感染,此期构成MSAP/SAP病人的第二个死亡高峰。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NC)、包裹性坏死(WON)及胰腺假性囊肿。外科治疗的指征主要是胰腺局部并发症继发感染或产生压迫症状。无菌性坏死积液无症状者无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遵循延期原则。感染性坏死可先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及B超或CT导向下经皮穿刺引流(PCD)。胰腺感染性坏死的手术方式可分为PCD、内镜、微创手术(主要包括小切口手术、视频辅助手术)及开放手术(包括经腹或经腹膜后途径的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并置管引流)。胰腺感染性坏死病情复杂多样,各种手术方式可遵循个体化原则单独或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中20%~25%的病人临床上病情重,可出现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这两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ereatitis,SAP)十分凶险,占急性胰腺炎的20%~30%,其病死率在20%左右。目前,营养支持在治疗SAP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完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使肠道功能无法维持,将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损害,出现肠道细菌移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而适时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能够减少细菌移位和胰腺继发感染发生率引。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涉及多学科、多系统的复杂疾病,关于其治疗方案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论。随着重症医学及SAP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治疗的天平不断偏向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多的SAP病人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虽然如此,但在胆源性胰腺炎、暴发性胰腺炎等特定类型的胰腺炎及坏死感染、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出血等并发症的治疗中,外科手术仍然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握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提高SAP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