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对应资料进行分析,显著性标准α=0.05。结果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均高于无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在VEGF阳性表达的大肠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织,且MVD值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细胞粘附蛋白与大肠癌的关系 ,以了解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的机理。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 80例 ,其中结肠癌 34例 ,直肠癌 46例 ;男性 44例 ,女性 36例。平均年龄 5 1 2岁(32~ 75岁 )。采用目前国内分型标准 ,按大体分型分为隆起型 35例 ,溃疡型 37例 ,浸润硬化型 8例。按组织学分类分为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 (高、中分化 ) 38例 ,低分化腺癌37例 ,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 5例。二、方法 :石蜡切片经脱蜡水化后 ,微波抗原修复 ,常规S P法 ,DAB显色、苏木精复染。以正常大肠粘膜为阳性对照 ,用PBS替代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34例大肠癌及正常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大肠癌VEGF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两者均与大肠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性别无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形成有关,VEGF和MVD均与大肠癌的生长转移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抗肿瘤转移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刺激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膜受体即VEGF受体介导实现的。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的基因和蛋白结构、生物学作用、信号转导通路及在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许建林  谢朝 《首都医药》2004,11(20):20-2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和血管生成与不同部位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KDR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KDR表达、MVD计数在左半大肠癌明显比右半大肠癌高,(P<0.05,P<0.01),而且KDR表达、MVD计数与大肠癌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左:P<0.01,P<0.05,右:P<0.05,P<0.05)。结论KDR表达、MVD计数在不同部分大肠癌中差异明显,与肝转移明显相关,可作为一个大肠癌的有重要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KDR和大肠癌间质新生血管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监测86例大肠癌组织VEGF及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鄄crovesseldensity,MVD),分析VEGF、KDR和MVD及其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及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KDR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结论KDR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有促进作用。KDR、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任何细胞的生长、增殖及组织的扩大都需要血管提供氧和营养。没有血管生成,就不会有肿瘤,更谈不上转移和播散。血管生成是受众多刺激性和抑制性血管生成因子来调节的,其中最重要的刺激血管生成的因子之一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 最早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HL60中发现的,但当时它与造血系肿瘤的关系并未受到较多关注,而大量研究揭示了VEGF 在实体肿瘤血管生成及生物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大量研究证实,同实体肿瘤一样,造血系肿瘤骨髓或浸润的组织中也存在血管生成增加,VEGF 与造血肿瘤的关系成了近年血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从而为进  相似文献   

8.
血管新生是实体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阻断VEGF的生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谢忠美  范伟 《江苏医药》2006,32(6):573-574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与大肠癌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夹心法测定43例大肠癌、28例结肠良性病变(腺瘤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含量。结果 大肠癌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结肠良性病变组,大肠癌组血清VEGF浓度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或P〈0.05);良性病变组血清VEGF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术后7d大肠癌组血清VEGF浓度与良性病变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0d趋于正常水平。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反映了大肠癌的生物学特征,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和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分析,对大肠癌各期病变进行细胞外基质成分检测,结果表明:I型胶原在癌旁交界处的表达增加,Ⅳ型胶原和LN在肿瘤浸润期中表达增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在肿瘤浸润的Ⅱ、Ⅲ级中表达增强;DukesB期病例的细胞外基质含量低于C加D期病例。说明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可抑制和促进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提示抑制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可阻止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的程度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垂体腺瘤(侵袭性25例、非侵袭性22例)病理标本和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组化染色行微血管记数(MVC)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表达及MVC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C两者在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中呈正相关(r=0.7625,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的VEGF的异常表达和MVC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程度与腺瘤侵袭密切相关,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提供生物学上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VEGF—C、VEGFRG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67.4%(60/89)、55.1%(49/89)和66.3%(59/89),癌旁组织:22.6%(12/53)、20.8%(11/53)、11.3%(6/53),正常组织:13.2%(7/53)、11.3%(6/53)、0,P〈0.05]。DukesB、C和D期的大肠癌P53阳性率[分别为:61.1%(11/18)、76.2%(16/21)、87.1%(27/31)]均高于DukesA期[26.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ukesD期高于DukesB期(P〈0.05)。大肠高分化腺癌P53阳性率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7%(16/35)比78.3%(18/23)、81.1%(25/31),P〈0.05],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P53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大肠癌中60例有淋巴结转移,VEGF—C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6.7%(46例)和63.3%(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9例,VEGF-C和VEGFRG阳性率分别为48.3%(14例)和37.9%(11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VEGF—C和VEGFR-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VEGF—C在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2/24)、67.6%(25/37)和82.1%(23/28),黏膜下层阳性率与浆膜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的阳性率分别为29.2%(7/24)、54.1%(20/37)和78.6%(22/28),浆膜层阳性表达率高于黏膜下层和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低、中、高分化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69.6%(16/23)、51.4%(18/35),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7.4%(24/31)、56.5%(13/23)、34.3%(12/35),VEGF-C和VEGFR-3在低分化程度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P53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预后、评价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卫昌  刘强  李锐  康苏娅 《江苏医药》2002,28(7):489-49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 ,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 5 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MVD、VEGF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MVD(2 0 73± 10 16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 (8 5 3± 2 33)和正常肠粘膜组织 (3 5 0± 0 82 ) (P <0 0 1) ,结直肠腺瘤亦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 (P <0 0 5 ) ;MVD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 ,而与其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2 )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5 4% (34/ 5 2例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粘膜组织 ,后者分别为 30 % (3/ 10例 )、12 5 % (1/ 8例 ) ,P <0 0 1;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犯 (P <0 0 5 )、浆膜浸润、远外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关。随肿瘤Duke分期进展 ,VEGF表达逐渐升高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P <0 0 5 )。 (3)相关分析表明 ,MVD与VEGF呈正相关 (γ =0 5 34,P <0 0 5 )。结论 MVD、VEGF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VEGF表达与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结直肠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Rank时序检验VEGF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为14例和38例,MVD低于和高于平均值者各有26例,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x2=6.25,P<0.05);VEGF的表达与Dukes分期(x2=11.46,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x2=7.58,P<0.01)显著相关.3年生存率为49.10%;而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7.80%和13.59%(x2=17.56,P<0.01).结论 VEGF的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血管形成促进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这为结直肠癌抗血管形成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琦  李萍  雷劲 《贵州医药》2004,28(2):112-113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VEGF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尹岩伟 《江西医药》2006,41(7):457-45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采用EUSA法于放疗前后检测40例肺癌患者VEGF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Ⅲ期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放疗后2周和放疗后1月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放疗前和放疗后NR+PR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高于CR+PR组,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比放疗前下降,但NR+PD组VEGF水平下降不明显。结论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处于低水平患者。近期疗效好,血清VEGF水平处于高水平患者具有潜在复发和转移,近期疗效差。检测血清VEGF水平动态变化.有助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病情检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SP70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HSP70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以HSP70的表达水平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取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具有完整内分泌资料的患者50例,根据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结合病理活检判断其肿瘤侵袭性,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每例肿瘤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50例病人中HSP70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6.0%(43/50),PRL腺瘤和无功能腺瘤之间的HSP70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HSP70蛋白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在统计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SP70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肾病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阿霉素肾病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病综合征组(NS)。于7d、14d、28d检测血、尿、肾组织VEGF的含量。结果:N S组VEGF在血、尿、肾组织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均与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775;0.807;0.629;P<0.01)。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尿、肾组织VEGF的表达与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提示VEGF参与了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分别于12、14、17、21 d龄随机抽取2组幼鼠各6只,一侧眼球测定视网膜VEGF水平,另一侧眼球进行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考察其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12 d龄小鼠血管迂曲、扩张、变形,随时间延长血管变形加重,17 d时最严重,且视乳头周围出现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周边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到21 d时模型开始恢复。视网膜VEGF测定结果显示,12 d龄模型小鼠VEGF开始升高,17 d达峰值,以后下降。结论视网膜VEGF变化和视网膜血管形态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17 d时新生血管形成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