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88例近期结果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01/2005-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收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88例。早期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215;10^6个。后改为在双侧大脑放射冠处各注射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2&;#215;10^6个。术前和术后近期(2-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和肌电图检查。神经功能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ALSFRS)。结果:8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前ALSFRS(20.69&;#177;9.32)分与术后2-4周(23.96&;#177;9.06)分比较,72例患者(81.8%)的神经功能呈稳定或改善(P〈0.001)。63例(71.6%)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能阻止或逆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髓鞘修复的意义。方法:培养、纯化OECs后,移植组将OECs悬液注入EAE大鼠的侧脑室;假手术组按以上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二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神经元细胞凋亡表达情况。结果:OECs移植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织病理切片可见嗅鞘细胞移植组髓鞘修复明显优于假手术组:OECs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OECs移植可以促进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髓鞘修复,改善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程度,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额颞叶痴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04-04于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西山医院暨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就诊患者1例,男性,57岁,因“行为异常,性格及言语改变2年4个月”入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查体双侧Hoffmann征可疑阳性,双侧Babinski征未引出。头颅MRI示双侧额颞叶脑沟、侧裂池增宽,脑实质萎缩明显,诊断为额颞叶痴呆。局麻下对患者进行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于双侧额叶放射冠位置分别注射人胚胎嗅鞘细胞约100万个。移植前后使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量表包括吃饭、穿衣、购物等20个日常行为活动项目。评分分4级:1级-可由自己完成,无困难;2级-完成有些困难;3级,需要帮助;4级-能力丧失,根本无法完成;如受试者从未做过的项目或无从了解的项目,则记为9,不计入总分。总分20分为正常;>20分为功能低下。结果: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移植术后3周患者情感、认知方面有所改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与术前比较,分数由43分下降至32分。术后6周电子邮件随访,神经功能继续改善。结论: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近期可部分改善额颞叶痴呆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恢复机制和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后,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因素b。方法:①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12-17d待用。②选择2001—11/2004—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西山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志愿接受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300例。其中完全性损伤222例。不完全性损伤78例。病程0.5-31年,平均3.1年。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③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2-8周按ASIA标准评价和随访,比较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①按ASI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有部分功能快速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39.1&;#177;20.6)分提高到(45.9&;#177;20.3)分(P〈0.001)。轻触觉由术前(51.7&;#177;24.9)分提高到(63.4&;#177;23.0)分(P〈0.001),痛觉由术前(53.0&;#177;24.21分提高到(65.3&;#177;22.7)分(P〈0.001)。②手术前ASIA级别为A级者222例。术后38例改善为B级。46例为C级。(萤除损伤水平中颈段运动和轻触觉分数高于胸段外,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等因素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快速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但除损伤水平中颈段运动和轻触觉分数高于胸段外,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并不是影响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开展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探讨其对神经功能的继续改善效果。方法:①患者男性,27岁,哈萨克斯坦籍,2001年9月20日遭霰弹枪击急诊手术后,双下肢不能运动及感觉消失,尿便失禁,右下肢阵发性钝痛。诊断为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T1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脊髓功能分级为A级。2002年9月30日第1次行脊髓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2007年2月5日行第2次脊髓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方案患者知情同意。②取4个月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细胞浓度约2×1010L-1。于患者相应脊髓损伤上端(平T11椎体)做1个锁孔,直径约3cm,在脊髓损伤部位与正常脊髓交界处沿中线于无血管区,分两点用4.5号细针共注入100μL(第1次手术)、50μL(第2次手术)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均为1×106个。第2次移植术前进行供、受体细胞HLA配型,术后口服FK506胶囊2mg,2次/d,共42d。结果:①第1次术后3个月,排尿能控制6h,双足运动功能改善,性功能改善,阴茎勃起功能改善,疼痛减轻。②第2次术后10d,双下肢双足皮肤泌汗功能改善,右下肢疼痛减轻,腹部皮肤感觉稍有好转,针刺觉左侧由术前T10皮节消失好转至T10减退。较第2次移植前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所改善,双侧椎旁电位从T10下降到T12。结论:胚胎嗅鞘细胞二次移植能继续改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移植的细胞数量、容积、注射点位置等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慧军  陈琳 《护理研究》2006,20(1):223-22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ls,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的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由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和额叶皮质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所致。立体定向微创颅内穿刺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是治疗ALS的最新方法。通过对88倒病人行嗅鞘细胞脑内移植的护理分析。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加强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消除病人过度期盼、紧张的心理,增强自信心,使病人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及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后,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①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12~17d待用。②选择2001-11/2004-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西山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志愿接受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300例,其中完全性损伤222例,不完全性损伤78例。病程0.5~31年,平均3.1年。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③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2~8周按ASIA标准评价和随访,比较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①按ASI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有部分功能快速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39.1±20.6)分提高到(45.9±20.3)分(P<0.001),轻触觉由术前(51.7±24.9)分提高到(63.4±23.0)分(P<0.001),痛觉由术前(53.0±24.2)分提高到(65.3±22.7)分(P<0.001)。②手术前ASIA级别为A级者222例,术后38例改善为B级,46例为C级。③除损伤水平中颈段运动和轻触觉分数高于胸段外,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等因素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快速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但除损伤水平中颈段运动和轻触觉分数高于胸段外,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并不是影响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2005/2006年对5例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患者行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人胚胎嗅鞘细胞为流产胚胎培养,获赠者知情同意。5例患者病程8~60个月,2例曾接受分流手术,5例接受系统康复治疗,均无效。在局麻下于患者双侧额叶放射冠位置分别注射人胚胎嗅鞘细胞约100万个,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移植后3周,采用持续植物状态评估量表评价神经功能,与术前比较4例分数升高,神经功能有所改善,1例无变化;4例予以残疾等级量表评估,3例分数下降残疾程度育所减轻,1例无变化;3例进行ISONOVS植物状态量表评估,2例分数升高植物状态有所好转,1例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脑卒中后疼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的嗅球,孕妇及其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供、受体细胞HLA配型后行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1例72岁男性患者冈"右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伴疼痛8年"入院.入院后诊断:①脑出血后遗症.②原发性高血压.于入院后第4天在局麻下采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细胞植入到脑出血侧放射冠处,注射细胞数约1×1010L-1.移植前后2~4周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Barthel Index评定量表评定标准: 60分以上提示被检查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患者无发热、血小板变化等血液相容性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术后第1天,患者自诉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70%,肌张力较以前有所减轻,右手活动较以前灵活.腰部肌力较以前增加.术后第2天,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80%,右手及脚趾活动较以前灵活.术后第5天,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90%,肌张力继续降低.术后3周患者病情平稳出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由12分增至14分;Barthel Index评分前后无变化为85分.结论: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卒中后疼痛近期效果理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0.
背景:动物实验研究已证实,采用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注入或移植等方法可改变损伤脊髓局部环境,促使损伤脊髓恢复部分功能。目的: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炎后遗症的临床实验,观察其对脊髓损伤的恢复作用。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二科病房。对象:选择2004-06/2007-07来源于全国各地的陈旧性脊髓炎患者32例,伤后时间为0.5~7年。患者经各种传统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并遗留各种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男21例,女11例,年龄5~48岁,急性病毒性脊髓炎18例,急性化脓性脊髓炎8例,结核性脊髓炎6例,发病后均曾给予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及各种神经营养药物治疗。26例临床表现均为完全性损伤。6例为不完全性损伤,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胚胎嗅球来自流产胚胎,由患者或家属自愿捐献。方法:取胚胎嗅球,经细胞分离、培养、纯化7~14 d,最后消化成单细胞混悬液,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移植到患者损伤脊髓区域的上下方。术后2周~2个月,采用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ASIA评分标准进行术后评定,并进行手术前后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感觉功能变化。②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嗅鞘细胞移植术后0.5-2年,32例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51.53±13.41,55.72±10.50;轻触觉:63.06±15.98,69.53±11.68;疼痛觉:64.03±15.01,69.50±12.20,P均<0.01)。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有助于脊髓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88例近期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01/2005-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收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88例。早期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10个。后改为在双侧大脑放射冠处各注射50μL嗅鞘细胞6悬液,细胞数共约2×10个。术前和术后近期(2~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6定和肌电图检查。神经功能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ALSFRS)。结果:8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前ALSFRS(20.69±9.32)分与术后2~4周(23.96±9.06)分比较,72例患者(81.8%)的神经功能呈稳定或改善(P<0.001)。63例(71.6%)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能阻止或逆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2.
嗅鞘细胞移植术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神经功能评估标准是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ASIA标准.通过实践作者发现ASIA标准主要偏重于神经学检查的评估,对于植物神经功能如大小便功能、出汗及皮肤营养等功能性的情况不能很好的评估.作者也曾经制定了ASIA标准的功能观察补充表,虽然此表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但是必须要和ASIA标准同时使用,互为补充,使用较为繁琐.观察北京西山脊髓功能量表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07/11来源于全国各地的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8~54岁,损伤时间0.5~18年.受伤原因:创伤性脊髓损伤17例,手术创伤1例,生物源性损伤即脊髓炎3例.损伤节段:颈段8例,胸腰段13例.脊髓损伤程度:14例为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3例曾行脊髓减压手术治疗.21例均接受过不同种类的神经营养因子等治疗.患者自愿接受细胞移植治疗并签自愿接受协议书.4~6个月中期引产胚胎由家属自愿捐献,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胚胎嗅球,经细胞分离、培养、纯化7~14 d,最后消化成单细胞混悬液,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移植到患者损伤脊髓区域的上下方.术后1~2个月,采用北京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进行术前和术后评定对比,该量表共9大项16小项,采用4分制,正常3分,最差为0分,总分0~48分,0~16分为重度残障,17~32分为中度残障,33~47分为轻度残障,48分正常,能全面地体现患者的功能变化,不仅包括运动感觉的变化,还包括了膀胱、直肠、肌张力、皮肤营养状况、泌汗、性功能、疼痛、生存和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嗅鞘细胞移植术后1~2个月,21例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分都有明显提高(术前:21.33±10.29,术后:25.19±11.16,P < 0.01)结论:西山医院脊髓功能量表能较全面的反映出术后脊髓患者功能的变化,使用较简便.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来源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嗅鞘细胞是目前已知用于移植细胞中惟一可以跨越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的细胞.在众多的国内外文献中,大多以嗅球来源嗅鞘细胞作为观察对象;但采用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具有来源方便、损伤小、可自体取材等优势.目的:比较嗅球来源嗅鞘细胞和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作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免疫组织化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7-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各10只.方法:分别获取人鼻中隔黏膜、人胚嗅球,进行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取培养10 d的细胞用作细胞移植.取SD大鼠制备尾状核出血模型.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各取10 μL细胞悬液在立体定向下引导微量注射器向大鼠脑组织内匀速注射(1 μL/min),对照组注入等量培养基,注射点为右侧尾状核.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来源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情况.嗅鞘细胞移植后对动物行定期行为学评定,功能损伤越重,得分越高;并观察组织切片靶区域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结果:从体外培养结果看,无论在形态上还是表型上,两者无明显区别.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onga 5分制法及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在移植后第14,28,5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组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于移植修复神经功能的两种嗅鞘细胞在细胞特性、移植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的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采用客观的电生理检查手段评价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2/2005-01北京市西山医院暨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99例,男164例,女35例,平均年龄(34.7±11.3)岁,平均病程(4.7±5.5)年;受伤节段:颈段99例,胸段89例,胸腰段11例;受伤原因:车祸、摔伤、医源性损伤、机器挤压伤等。4个月流产胚胎由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协作医院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方法:取人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199例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接受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在全麻下行脊髓损伤节段后方入路,切开硬膜,显露出病变脊髓。分上下两点各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106个。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处理,未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③评估:移植前后分别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肌电图和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每例患者检查2次,时间一致,且由同一医生操作。肌电图即检查患者大力收缩时的肌肉情况,以观察运动单位电位的数量、波幅及持续放电能力。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于中线旁开2cm处两侧同时给予刺激,刺激强度以引起可见的肌肉抽动为准,在头皮上记录电位。方波刺激频率3Hz,强度20~40mA,时限0.2ms,观察感觉平面下降情况。结果:199例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肌电图检查:93例(46.7%)显示部分受累肌肉大力收缩时募集波型改善,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增加;105例(52.8%)无变化,1例(0.5%)比术前差。②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90例(45.2%)显示感觉平面下降,其中左侧平均下降(1.9±1.2)个节段,右侧平均下降(2.0±1.2)个节段;107例(53.8%)无变化,2例(1.0%)双侧感觉平面上升。结论:对于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肌电图和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这两种电生理检查能较为客观的反映脊髓术后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5.
背景嗅鞘细胞被证明有修复损伤脊髓的作用,但对其移植后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多.目的观察移植的嗅鞘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方式.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材料2个月雄性SD大鼠38只,体质量(350±20)g.方法实验于2004-02/05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取SD大鼠2只用于嗅鞘细胞提取,将嗅鞘细胞用双苯亚甲胺染色.②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近端组,远端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近端、远端组建立大鼠胸髓损伤模型.分别于脊髓损伤近端、远端注入嗅鞘细胞悬液;对照组不损伤胸髓,仅注射嗅鞘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4,6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脊髓中嗅鞘细胞的分布.结果36只大鼠,分为3组,术后近端组死亡1只;远端、对照组各死亡2只.进入结果分析29只.各组大鼠脊髓中嗅鞘细胞分布术后2,4,6周,近端组和远端组的嗅鞘细胞进一步沿着脊髓长轴纵向迁移,最远达8 mm,能够穿过瘢痕,到达断端对侧的细胞数量很少;对照组嗅鞘细胞只是局部的扩散,没有迁移.结论嗅鞘细胞的迁移主要沿着轴突进行,向头端和尾端迁移的数量和速度都没有明显区别,嗅鞘细胞只在损伤的脊髓中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16.
背景:嗅鞘细胞被证明有修复损伤脊髓的作用,但对其移植后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多.目的:观察移植的嗅鞘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方式.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材料:2个月雄性SD大鼠38只,体质量(350&;#177;20)g.方法:实验于2004-02/05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取SD大鼠2只用于嗅鞘细胞提取,将嗅鞘细胞用双苯亚甲胺染色.②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近端组,远端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近端、远端组建立大鼠胸髓损伤模型.分别于脊髓损伤近端、远端注入嗅鞘细胞悬液;对照组不损伤胸髓,仅注射嗅鞘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4,6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脊髓中嗅鞘细胞的分布.结果:36只大鼠,分为3组,术后近端组死亡1只;远端、对照组各死亡2只.进入结果分析29只.各组大鼠脊髓中嗅鞘细胞分布:术后2,4,6周,近端组和远端组的嗅鞘细胞进一步沿着脊髓长轴纵向迁移,最远达8 mm,能够穿过瘢痕,到达断端对侧的细胞数量很少;对照组嗅鞘细胞只是局部的扩散,没有迁移.结论:嗅鞘细胞的迁移主要沿着轴突进行,向头端和尾端迁移的数量和速度都没有明显区别,嗅鞘细胞只在损伤的脊髓中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17.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可受多种影响因素如受伤的时间、节段、性别等的影响,而患者受伤后应在哪个时间段进行嗅鞘细胞移植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关注嗅鞘细胞移植时间窗的选择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泰安荣军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2004-06/2007-06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其中男121例,女14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脊髓损伤时间:0~6个月21例,7个月~2年71例,2年以上43例.纳入患者或其(未成年)父母了解这一临床试验的特殊性和可能结果;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接受细胞移植治疗并签自愿接受协议书;实验和治疗方案符合中国卫生部(91-006)文件规定,经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将流产胚胎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7~15 d待用.产妇同意提供流产胚胎用于实验,此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全身麻醉后,借助显微镜将已培养好的嗅鞘细胞悬液采用多靶点注射的方法分别移植到相应的区域内.靶点的选择据损伤情况而定,一般位于损伤区域的上下两端及左右侧正常脊髓处.据损伤区域的大小决定靶点的多少,每个靶点注射细胞量约100万单位,悬液约50 μL,含量大约2×1010 L-1,一般为2~5个靶点.③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8周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估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分.结果: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不同移植时间窗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不同移植时间窗患者移植后运动和感觉功能分数及分数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存在移植时间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于脊髓损伤,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对策,近年来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在缓解损伤脊髓的病理反应和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嗅鞘胞移植组和DF12组,每组15只.空白组:仅切开T_(10)全椎板及T_9,T_(11)部分椎板,对脊髓未作其他处理,明胶海绵轻柔压迫止血;模型组:仅切断脊髓,未作特殊处理;嗅鞘细胞移植组和DF12组:切断脊髓后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注射嗅鞘细胞和DF12培养液,随后缝合切口.脊髓损伤后1,3,7,14,28,42,56 d每组麻醉2只受检大鼠,取材做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单纯脊髓横切损伤后,发生了出血、水肿、变性、坏死以及囊腔形成,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纤维再生.嗅鞘细胞移植后,明显减轻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坏死变性程度,减轻病理反应,并能对损伤神经元实施保护;防止了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瘢痕屏障,明显增加了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提示嗅鞘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具有减轻病理反应和促进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