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对断肢(指)功能再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功能再植是断肢(指)再植的最终目的。方法总结1994~2001年间160例196肢(指)断肢(指)再植成活的病例,分析术后功能与术前判断、术中操作、术后锻炼的关系。结果经3.8a的随访、级功能159肢(指)(81.22%),、级功能37肢(指)(18.88%),均与上述三条掌握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严格适应证及术中操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二次功能重建手术是最大程度恢复再植肢(指)功能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老年人断指(肢)再植的适应症,找出其有别于年轻人再植的规律及手术特点,分析其再植的不利因素以及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特点及要求,方法:总结1991-2000年8月间50-69岁断指(肢)再植病79例94指(肢),随访时间6-36个月。结果:94指(肢)病例中再植成功72指(肢),成功率为76.60%,其中获得Ⅰ,Ⅱ级功能39指(肢),仅占再植成功的54.17%,结论:掌握老年人再植的特点及要求,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再植成功率及患指(肢)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断指(肢)再植成功后远期效果远比假肢效果好,断指(肢)再植仅有一次急诊手术的机会,因此我们对于一切有再植机会的指(肢)体,都应该积极再植~([1])。2013年8月我院为1例右手5指完全离断患者成功实施再植手术,再植拇指及手指全部成活,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5岁,电锯伤致右手拇指及2-5指完全离断。查体:右手拇指约于近节指骨干中部水平,  相似文献   

4.
核素显像在断指(肢)再植及手外伤血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核素显像动态观察断指(肢)再植及手外伤术后血运重建状况,探讨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两组(1)对断指(肢)再植及手外伤的病例分别于术后24~48h、3d及1周进行核素血池显像,根据再植指(肢)的放射性聚集多少将显像结果分为Ⅱ、Ⅰ和0级计算再植指(肢)和正常指(肢)对应部位感兴趣区内的放射性计数.(2)于术后72h进行静脉回流肝脏动态显像,依据肝脏放射性聚集程度和快慢,将影像分为Ⅱ、Ⅰ和0级了解远端回流情况.结果52例共计67个指(肢)中,血池显像肉眼分级显示0级12指(肢),Ⅰ级19指(肢),Ⅱ级36指(肢),相互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发现术后48h显像为0、Ⅰ和Ⅱ级影像的再植指(肢)发生坏死或需再次手术的概率分别为58.33%、10.53%和0.肝脏动态显像表明93.5%的患指(肢)肝影分级与血池平面显像相吻合,提示绝大多数病例动脉血流灌注与静脉回流变化一致.结论核素的血池显像和静脉回流肝脏显像能较好的评价与监测再植指(肢)术后的血运状况,对于指导临床进一步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连续臂丛阻滞在断指(肢)再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指(肢)再植手术时间长,麻醉平稳及术后镇痛完善、防止术后患肢血管痉挛是确保再植指(肢)成活的关键。2004年6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麻醉行断指(肢)再植,取得了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急诊断指(肢)再植手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15~52岁,体重33~65kg。均因锐器伤而致指(肢)体离断。其中1~2指离断41例,3~4指离断31例,5指离断4例,腕部离断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B组:高位硬膜外麻醉。术中两组患者均常规鼻导管吸氧1~2L/min,留置导管。手术时间4~25h。麻醉与…  相似文献   

6.
腕掌侧静脉移植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断指再植中,血管必须在无张力下进行吻合,才能保证再植手术的成功。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6年4月,采用患肢腕掌侧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指动静脉缺损83例97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完全离断指断指再植术后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完全离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护理经验,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对100例(127指)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结果手术100例(127指),直接成活93例(118指),另外7例9指因受伤严重、疼痛、情绪悲观焦虑,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抢救成活5例(6指),坏死清创2例(3指)。结论合理、有效的断指再植术后护理和观察对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是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在断肢(指)再植术后肢(指)体延长矫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断肢(指)再植成功后合并肢(指)体短缩的病例,术后3个月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进行肢(指)体延长术。[结果]术后6个月,骨折完全愈合,肢(指)体延长满意,恢复等长,经过2年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肢(指)体离断造成的骨缺损,Ilizarov外固定器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肢(指)体延长方法。  相似文献   

9.
肢(指)体多平面离断再植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肢(指)体多平面离断再植和功能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4例肢(指)体多平面离断者进行再植,在再植术前及术中进行了康复预防措施,术后进行系统功能康复,特别强调术后感觉再教育的重要性,治疗时间为6个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14例中,优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78.6%。结论 恰当地选择再植适应证、高质量地吻合血管是多平面离断肢(指)体再植成功的关键,重视术前和术中康复预防措施及术后功能锻炼是患肢(指)获得优良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1959年, Douglas报道完全离断指尖原位缝合-复合移植成活;1960年代初, Jacobson、Buncke分别行口径1.4 mm、0.8 mm实验性显微血管缝合及猴断指再植成功;1962年, Kleinert不完全离断拇指显微血管缝合再植成功;1965年, Tamai完全离断拇指显微再植成功;1967年, 陈中伟首次英文报道断指再植成功20例;1972年10月, O’’Brien访华并报道中国断(指)肢再植技术、经验;1972年11月召开的广州断肢再植经验交流会上, 总结完全断指260例398指, 再植成功179指(占44.9%);1973年5月, 北美断肢再植医师代表团访华并发布访华报道, 中国断肢(指)再植技术与原则被国际同行认可。1974年1月, 陈中伟率中国显微外科代表团访美, 被邀作断肢(指)再植创始者报道, 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断肢(指)再植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指挤压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的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8月~2005年8月,对多指挤压旋转撕脱性离断采用不同方法再植11例22指,其中A组应用自体小静脉移植7例14指,B组采用掌(指)固有动脉移位4例8指.结果自体小静脉移植组成活13指;掌(指)固有动脉移位组全部成活.两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5.5个月(4~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两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4.6%、87.5%.两组再植指成活率无明显差异(x2=0.08,P>0.05),术后功能优良率也无明显差异(x2=0.14,P>0.05).结论多指挤压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各异,正确判断伤情,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是再植成功的关键.自体小静脉移植和掌(指)固有动脉移位再植,是两种实用有效的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善再植后肢( 指) 的僵直,恢复重建肢( 指) 的功能。方法:肢( 指) 再植50 例,通过4 种手术方法,重建手部功能:(1) 手指移位于尺骨或桡骨残端,重建手的功能。(2) 拇指毁损伤行拇指再造。(3) 同种异体和自体足趾关节移植。(4) 假关节形成和肌腱松解。结果:术后随访3 个月~1 年半,90 % 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根据不同的伤情达到不同的手术方法。恢复再植肢( 指) 的功能是手术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3.
功能再植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功能再植才是断肢( 指) 再植的最终目的。方法:总结1991 ~1998 年间120 例147 肢( 指) 断肢( 指) 再植成活的病例,分析术后功能与术前判断、术中操作、术后锻炼的关系。结果:经3-8 年的随访,Ⅰ、Ⅱ级功能119例(80-95 % ) ,Ⅲ、Ⅳ级功能28 例(19-05 % ) ,均与上述3 条掌握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严格适应证及术中操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二次功能重建手术是最大限度恢复再植肢( 指) 功能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在外科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世纪80年代首次将高压氧(HBO)用于治疗临床疾病以来,通过反复实践,不断认识,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近年来,各地已将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应用于外科创伤,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将有关方面的资料综述如下。1在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断肢(指)再植是一种复杂、精细手术。再植成功与否涉及到肢(指)体受损情况、手术操作以及术后处理等诸多因素,其中术后血管危象是导致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高压氧在断肢(指)再植术后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业已得到承认。目前认为断指再植术后出现的微循环障…  相似文献   

15.
断指再植术后连续臂丛阻滞镇痛对再植指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自控镇痛(PCA)对断指再植指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手术Ⅰ~Ⅱ级经肌间沟进行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断指再植40例共53指,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留管连接电子镇痛泵作连续臂丛PCA。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4mg加布比卡因400mg加生理盐水至150ml,术后第3天拔除导管;B组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评分、再植指的血运状况、血管栓塞率、再植指成活率。结果A组镇痛时间平均为(63.25±0.85)h,镇痛效果全部为Ⅰ~Ⅱ级,手术成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100%;B组镇痛效果Ⅰ~Ⅱ级12例占57%,手术成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84%。结论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术后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明显提高了再植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10指离断再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63年陈中伟等[1]在国际上首先报告断肢再植及1965年Komatsn、Tamai相继获得断指再植成功以来,世界很多地区都已成功地开展了断肢(指)再植的工作,断肢(指)再植术已经历了35年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历程。虽然断肢(指)再植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10指离断由于其特殊性,全植全活的成功报道仍十分少见。10指离断再植不同于一般断指再植,其损伤部位多、创伤重、离断指体缺血时间长、手术规模大、参加手术人员多、手术时间长、常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若不予再植或处理不妥,可导致严重的残疾。故对10指离断再植要力争全植全活,最大限度地恢复双手的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成活率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11月,收集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27例(34指),针对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与患者的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行断指再植术的手指共34指,成活31指,坏死3指,断指再植的成活率91.1%。术后8h内出现静脉危象7指,4指经抗凝、舒张血管、抗感染、镇静等综合治疗成活,3指经手术探查后全部成活。结论要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活率,首先要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加强术后管理,如出现血管危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及时有效地采取必要和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特殊类型断肢(指)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探讨特殊类型断肢(指)的再植方法。方法:对468例9种特殊类型的断肢(指),采用原位、移位、缩短再植;胫后动脉皮瓣桥接肱动脉再植;邻指血管神经肌腱转移替代再植;无血再植;吻合离断关节复合组织体及其与肢体近远端离断的血管、神经等方法进行再植。结果:再植成功率达93%,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6%。结论:通过临床应用上述再植方法,扩大了肢(指)体毁损性离断伤,多指多平面离断伤,关节复合组织体离断伤,小儿及老年人肢(指)体离断伤等的再植指征。探索出对特殊类型断肢(指)再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6例断指(肢)再植术成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2004年11日开展断指(肢)再植手术以来,已成功再植20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秀清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7):1075-1076
断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指体,通过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断指再植是一项精细的综合性创伤手术,护理难度较大,护理不当易造成手术失败,故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断指再植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