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德纯  张志明 《四川医学》1989,10(3):153-154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急性创伤的严重合并症。病情变化急剧,若处理不当,可致肢体严重残废,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应及时施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但减压后对骨折是否采取内固定,仍是有待探索的问题。我们自1976年以来,对7例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筋膜室切开减压,并同时行内固定术,木后用5%NaHCO_3持续冲洗伤口,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8例,其中13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5—67岁,平均37岁,进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胭窝筋膜切开和骨折固定治疗。结果:7例先进行小腿筋膜室减压,胫骨平台骨折未作处理,术后发现小腿肿胀减退不明显,肌肉外翻张力仍高,分别在术后8—24h内进行二次手术胭窝筋膜切开减压,胭动脉探查,骨折固定。1例小腿缺血改变严重,坏死并行股骨髁上截肢,1例小腿肌肉坏死,3例足部皮肤溃烂,2例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5例小腿筋膜室减压同时行胭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预后良好,功能正常。1例拒绝手术治疗导致截肢。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胭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在减压的同时应松解胭窝部的动静脉压迫,从根本上解决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一个因素,获得满意疗效,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回顾足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足部疼痛、麻木感、轻触觉、针刺痛觉、被动活动、两点辨别觉、动脉搏动进行检查,用Whiteside法测足部骨筋膜间室内压。其中6例行背侧筋膜切开减压,3例行内筋膜切开减压,骨折脱位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创面均开放,二期缝合或游离植皮闭合创面。结果:所有患者骨筋膜室压均大于30mmHg,急诊行筋膜切开减压后足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感染病例,无足坏死、截肢病例,手术创面愈合良好。4例术后足背麻木,其中3例8~12周逐渐消失,1例残留少许麻木。无足部肌肉挛缩、僵硬、畸形。结论:严重暴力引起的足部骨折脱位、肿胀、挫伤,早期应严密注意足骨筋膜室综合征,室间压测定为诊断的金指标。根据骨折情况选背侧切口或内侧切口进行筋膜室切开彻底减压,骨折脱、移位明显者可同时行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合并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1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筋膜室综合征24例(发生率11.2%),均在1h内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常规引流处理。手术切口愈合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4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内外翻和挛缩畸形,肌力正常,运动正常,无僵硬等症状。仅有2例患者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足部有轻微疼痛。结论:跟骨骨折后要严密观察足部变化情况和测量筋膜室内压力,确诊筋膜室综合征后,应立即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创伤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方法:早期诊断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行筋膜切开减压术。结果:本组各性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4例由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疗效满意,治愈率达80%.结论:对小腿及前臂不稳定骨折患者不应过度多次反复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不易太紧;需要手术者筋膜缝合不要太紧.一旦确诊,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6.
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应采用早期诊断 ,预防处理 ,密切监护。对合并胫腓骨骨折的病例施行骨折内固定 ,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方式 ,同时应用甘露醇 激素消肿抗自由基治疗。其治疗 16例均疗效满意 ,无合并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应采早期诊断,预防处理,密切监护。对合并胫腓骨骨折的病例施行骨折内固定,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方式,同时应用甘露醇+激素消肿抗自由基治疗。其治疗16例均疗效满意,无合并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葛建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206-207
目的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46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缓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采用小腿取皮肤双切口骨筋膜间室切开减压35例。筋膜切开后,若间区内肌肉膨出,肌膜肥厚给予切开,彻底减压后油纱条填塞,敷料覆盖轻松包扎,伤口换药,静脉给予药物治疗,Ⅱ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清创植皮。34例无后遗症,1例因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结论①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可采用脱水治疗,若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应尽早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②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的指征不应以肢体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为标准,当组织压升高到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只有10~20 mm Hg(1mm Hg=0.133 kpa)时,已有切开骨筋膜室的指征;③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应该彻底,切口应大,深筋膜及肌间隔,甚至肌膜都切开;④积极抗感染、扩血管及抗血管痉挛治疗;⑤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严密观察尿量,尤其对缺血时间长,肌肉发达的患者,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创伤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方法:早期诊断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行筋膜切开减压术。结果:本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4例由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疗效满意,治愈率达80%,结论:对小腿及前臂不稳定骨折患者不应过度多次反复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不易太紧;需要手术者筋膜缝合不要太紧,一旦确诊,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方法:对18例骨筋膜室高压患者进行切开减压后,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人工皮肤)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持续负压吸引,1周后去除敷料,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同时进行减压切口清创后逢合术。结果:12例患者减压效果良好,减压术后7—10d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减压切口创面新鲜,切口缝合成功,术后无再发筋膜室压力增高、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骨筋膜室高压减压后即行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减轻组织肿胀、防止创面感染和创面闭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手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6例,早期无水泡或少量水泡形成者手背侧采用网状切口,纵向切开深筋膜,清除血肿。合并掌骨骨折和在大量水泡形成者采用手背、手掌侧大切口。合并腕骨骨折脱位且损伤重肿胀明显者,选择掌侧沿鱼际纹切口,纵向切开腕横韧带及掌腱膜,清除血肿,松解正中神经。结果:单纯切开减压6例,切开减压同时掌骨骨折内固定8例,切开减压同时腕骨骨折复位内固定2例。8周后拍片见骨折愈合均良好,无移位情况。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感觉活动正常14例,手指感觉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16小时患者,但活动无明显障碍。明显手指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25小时患者,内在肌挛缩,爪形手畸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是治疗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薛文 《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66-166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诊断即时行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骨筋膜室的治疗强调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切开深筋膜,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了解其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70岁,平均37.2岁.采用急诊小腿外侧切口切开筋膜间室减压、二期切开复位钢板或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同时自体骨植骨治疗,术后CPM功能锻炼;根据Rasruussru标准进行膝功能评定,并对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及随访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月,平均11月.优3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75%.并发症4例;1例皮肤感染坏死钢板外露,行皮瓣转移治愈;2例关节僵硬;1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关节面塌陷.结论 早期筋膜间室切开减压、二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治疗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临床疗效满意,但存在关节疼痛、僵硬和切口并发症,合理手术时机、自体骨有效植骨、理想复位固定及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1997年2月~2006年9月,收治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28例,施行切开减压、骨折固定并联合用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年,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彻底减压引流,骨折固定,并联合用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骨筋膜室综合征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经验。方法:24例中8例保守治疗,16例在伤后2~48小时内筋膜切开减压,切开同时行钢板内固定10例,克氏针内固定2例,应用外固定架4例。结果:保守治疗中5例痊愈,16例切开减压,其中14例恢复正常,1例功能障碍,1例留有轻度挛缩畸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确诊,应早期切开筋膜减压,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急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3年9月急诊收治的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积极地脱水并筋膜室切开减压,清除坏死失活组织,合并骨折者分别给予内、外固定,术后抗炎、脱水、高压氧等对症治疗,二期闭合切口。结果,16例中除1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致腓深神经损伤严重不能恢复出现足下垂,1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外,其余病例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急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应予早期诊断、及早彻底筋膜室切开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切开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及时行高压氧结合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与非高压氧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30例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为93.33%,而非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仅为84.38%,其中显效仅为65.63%;无论减压时间长短,只要结合高压氧治疗都会取得明显的疗效.结论 早期骨筋膜室减压是治疗的关键,强调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切开深筋膜,有条件者结合高压氧综合治疗,疗效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君 《吉林医学》2009,30(21):2633-2634
目的:观察筋膜切开减压术在创伤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肌肉筋膜切开和肌间隔切开使筋膜腔减压。结果:共治疗18例因不同外伤所致不同部位的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筋膜切开减压是抢救和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确切有效的方法,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6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采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 d,肿消后缝合减压口,对于未能直接缝合者,植皮后重新用VSD敷料覆盖加压包扎,12天后去除VSD敷料。结果对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患者肢体肿胀7~10 d消退,14例减张口直接缝合,2例游离植皮后再次使用VSD敷料覆盖,植皮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减压口感染。结论 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效果可靠、优越,有效降低传统减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6 年3 月—2018 年3 月在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治疗的56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 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筋膜室减压后同期内固定组(A 组25 例)和筋膜室减压后二期内固定组(B 组 31 例)。术后随访24 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关节功能Lysholm 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B 组比较,A 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 用减少(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B 组术前及术后3、6、 12 和24 个月的Lysholm 评分、EQ-5D 评分比较,在不同时间和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不同组间无 差异(P >0.05)。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筋膜室减压后同 期内固定与二期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 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对肢体尚未出现明显缺血 症状的患者可采用筋膜室减压后同期内固定治疗;而对肢体出现严重缺血症状,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骨折一期 复位的患者,采用筋膜室减压后二期内固定治疗更为合适。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