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孙丽丽  王欣  张丰聪 《中医杂志》2012,53(12):1051-1054
目的 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1年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纳入文献192篇,用穴112个.常用穴位为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太冲;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分部取穴主要以头颈部和下肢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其次是原穴和背俞穴;以多穴处方为主,双穴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注重头部选穴.结论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取穴注重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颈部和下肢,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核心穴位及配伍穴相关性,并对电针波型进行探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数据库(VIP)中从1954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中文文献,利用Excel表格工具建立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数据库,利用Matlab2014a软件进行节点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Gephi0.9.1软件制作复杂网络示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描述和展示,利用Excel表格工具制作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不同波形比例饼状图并分析其规律。结果选定43条电针处方: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主穴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膻中穴、足三里、肩井穴;配伍穴位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太冲穴、太溪穴、脾俞穴;经络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少阳胆经。配伍穴位相关性分析中,相关性频度前三位组合依次为太冲穴-太溪穴、太冲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电针波形中以连续波与疏密波常见,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处方以足阳明胃经为最多,其次为任脉;电针波型以连续波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筛选2007年至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上的关于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选穴规律和特点。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6篇,选用经络8条,穴位19个,选穴频次201次;最终得出选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足三里、曲池、血海、肺俞、膈俞,每条经络的选穴比例以手阳明大肠经最高,其次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最常用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筛选2007年~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上的关于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选穴规律和特点。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6篇,选用经络8条,穴位19个,选穴频次201次。结论:最终得出选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足三里、曲池、血海、肺俞、膈俞,每条经络的选穴比例以手阳明大肠经最高,其次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最常用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相似文献   

5.
朱现民  刘小庆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90-1791,1816
<正>针灸穴位中的"行间"功专疏闭祛瘀,使气血流行而百病皆愈;而"太冲"为经气盛大冲突之处,能通调全身气血,两穴功效相近。行间为肝经"荥穴",以清肝热、息肝火、平肝风、泻肝实为用;太冲同为肝经"输穴"和"原穴",以疏肝郁、理肝气、通肝经、益肝虚为用。两穴既能用于足厥阴经脉循行部位之病证,又能用于肝脏胆腑之病证,既可调补以治虚,又可泻邪以治实。行间、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腧穴配伍。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相关临床文献;提取针刺处方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 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文献128篇,涉及腧穴111个。针灸治疗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选取腧穴的总频次为949,使用频次≥30的腧穴共10个,频次前三的穴位依次为阳陵泉穴(93次)、足三里穴(70次)、照海穴(63次),均分布于人体下肢部位。选取腧穴包含十二条经脉、任脉、督脉以及经外奇穴,频次排名前3的经络依次是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而足太阳膀胱经选择穴位种类最多,共21个腧穴。经络选取以足三阳三阴经脉为主,其中胆经使用率最高。特定穴重视五腧穴及交会穴应用,常用的腧穴组合是阳陵泉穴-足三里穴。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以局部腧穴为主,重视阳经的选择,同时辅以阴经,多使用特定穴以疏通气血,以期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中古代针灸治疗阳痿的选穴组方规律。以阳痿、阴痿等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数据库并筛选和提取阳痿的处方条文、穴位及频次等相关信息,使用Microsoft Excel、Weka3.8.4等软件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阳痿的选穴及组方规律。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5条穴位处方条文,其中复方17个,余为单穴方,共涉及24个腧穴。治疗阳痿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腧穴为阴谷、曲泉、气冲、太冲、然谷;聚类分析发现阴谷、曲泉-气冲、太冲-然谷-行间、命门-中封-鱼际-阳谷各趋于一组;多层关联分析发现较常使用的经脉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较常使用的部位为下肢部、腹部及上肢部,特定穴以五输穴、交会穴使用较多;复方分析发现3组穴位配伍模式:以阴谷、然谷、中封为中心进行组方配穴,以肾俞、阳谷为中心进行组方配穴,太冲、行间、内庭、陷谷4穴相对固定的搭配;复方分析发现3组较常用的经络配伍:以肾经为主要经络进行配伍,肝经-胃经、小肠经-肺经相对固定的搭配。  相似文献   

8.
<正>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对中医基本理论和内、妇科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针灸疗法也有不少论述,本人就有关条文进行初步探讨。太阳病 1、防太阳病传变《伤寒论》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条文说明太阳将传阳明,可针足阳明经俞穴,防止邪传阳明,古人认为针足阳明经可用三个穴位:趺阳(周禹载)、足三里(陈修园)、睛明(柯韵伯)。趺阳是冲阳穴的别名,它是足阳明经原穴,是脏腑原气所经过和留止之处,针刺后可使足阳明经脉气盛,能健脾化湿,使中气充足,增强体质,抵抗外邪;足三里是阳明经合穴,为阳明经脉气汇合之处,具有理脾胃、调中气、通调经络气血、祛邪防病作用;睛明是足太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现代统计学相结合,查阅古今文献,总结和分析穴位贴敷技术临床治疗泄泻的"同功穴"规律。方法现代文献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WF、VIP和CBM中相关文献,古代文献应用计算机检索第五版《中华医典》。通过梳理后得到现代文献189篇,古代文献33篇。结果古今文献中穴位贴敷治疗泄泻最常用的腧穴均为神阙穴,选穴所属部位均集中在胸腹部与背腰部。现代文献中"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在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古代文献中选穴主要集中在任脉、足少阴肾经和督脉。"同功穴"所属特定穴主要为募穴和背俞穴。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泄泻的"同功穴"规律古今相似,具有病变局部选穴、循经选穴、特定穴选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文献中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穴位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文献中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所使用的穴位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取经、选穴和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应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为球后、睛明、太阳、足三里、合谷;奇穴选用频次最高,经脉选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取穴部位以头颈部选取最多;其次为下肢部和上肢部。结论: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核心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核心组穴为球后、睛明及太阳,配以足三里、合谷、光明、三阴交等穴,其取穴规律以局部取穴以及邻近取穴直达病所为主,远端取穴以足三里、合谷等辅以调理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11.
介绍殷克敬教授针刺诊治乳癖(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肝郁气滞、经脉阻滞、气血壅瘀乳房;临床善用经络诊查法及九宫八卦手诊法进行触诊、望诊;辨经选穴多基于"经络别通"理论,以手足厥阴经、足阳明经穴位为常用;立法施针时,强调治乳先调气,治痰先理脾。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得出临床上使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两穴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年限为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应用合谷穴、太冲穴相配伍治疗疾病的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法分析等分析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规律。结果 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临床运用合谷穴、太冲穴或者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可治疗74种疾病,优势病种分别是面瘫、头痛、郁证等。病种涉及多个系统,频次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妇科疾病等。对配伍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临床上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等。配穴归经前3位分别是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对穴位刺激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毫针针刺、电针及针药结合为主。结论 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或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配伍其他腧穴治疗优势病种为面瘫、头痛、郁证等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中古代针灸治疗抑郁症的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以“百合病、脏躁、郁病、郁证”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数据库,筛选、提取处方、穴位等信息,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R studio、spss modelerclient等软件分析古代针灸治疗抑郁症的选穴及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38条处方,其中涉及腧穴90个,总频次255次。治疗抑郁症腧穴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腧穴为太冲穴、期门穴、百会穴;选取经络为足厥阴肝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选取部位为下肢、胸腹、上肢;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穴组为章门穴-期门穴;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穴组为期门穴-太冲穴;聚类分析中有5类具有合理性的穴组。结论:古代针灸治疗抑郁症以肝脾为中心、重视心主神志、辨证选穴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瑞瑞  李佩芳 《河南中医》2022,(9):1415-14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22年1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Medline等数据库,筛选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对纳入的针灸选穴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3.0对纳入的针刺处方进行穴位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1篇文献,涉及71个穴位,共计926次。其中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穴位分别是太阳、风池、率谷、合谷、百会、太冲、头维、阿是穴、中渚、外关等;选穴部位以面部、上肢肘部为主,共涉及包括足少阳经、经外奇穴、手少阳经、督脉及手阳明大肠经等14条经脉。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太阳-中渚-头维,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太阳-率谷;对使用频次位于前13位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穴位组合是太阳-风池-率谷,足少阳胆经为常用经脉,临证时根据具体情况配伍太冲、侠溪、列缺等穴位。  相似文献   

15.
经络系统由经脉、经别、经筋、络脉等组成,头部各个部位都不只有一条经脉走行亦是确定不疑的.根据针灸临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的选穴治疗规律,笔者在临床治疗头痛时发现循经取穴治疗头痛,如足太阳膀胱经之至阴或与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配对合用治疗头顶痛,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足少阳胆经之悬钟、头临泣透目窗治疗前额痛,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治疗侧头部的太阳穴处疼痛,足少阳胆经之风池、悬钟治疗后头痛等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压敏穴在体表的分布规律,为针灸临床诊治耳鸣提供辨证选穴、局部远端配穴治疗依据。方法:运用经络循诊法,在63例耳鸣患者头顶及颈项部、侧头及耳周部、背腰部和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体表经脉进行循经按压,记录出现压敏穴位,对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穴位采用Excel 2010进行排序。结果:63例耳鸣患者体表经脉出现压敏穴共131穴,其中频次在10次以上41穴的分布规律如下:⑴出现压敏穴较多的经脉排名前三依次为: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太阴脾经;⑵出现压敏穴较多的区域依次为:膝关节以下、侧头及耳周部、肘关节以下、背腰部;⑶压敏穴数排名前十的穴位依次为:完骨、翳风、外关、曲池、三阴交、阳陵泉、风池、太冲、手三里、足临泣。结论:耳鸣患者压敏穴分布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分布最多的区域在膝关节以下,最敏感的穴位是完骨、翳风,客观反应了古典经络理论中与耳相关经脉、穴位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10年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规律。方法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针灸""选穴规律"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来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将所纳入文献所选用的腧穴进行统计,计算出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频次,进一步分析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太冲、上巨虚、阴陵泉、下巨虚,经脉主要集中于任脉及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本病处方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及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为主,辅以背俞穴及胃肠下合穴,穴位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四肢部和胸腹部。  相似文献   

18.
以"针刺"、"针灸"、"紧张型头痛"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有关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文献共64篇。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将纳入文献所选用的腧穴进行统计,计算出主穴、配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频次,进一步分析选穴规律。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选用频次较高的穴位是百会、风池、太阳、太冲、头维、印堂及合谷等,经脉主要集中于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头项部和四肢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穴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2001年1月—2021年6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选用频次最高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治疗部位多选用四肢部穴位;最佳腧穴配伍为足三里-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据患者证型辨证取穴,推荐处方为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肝肾亏虚型取:肾俞、脾俞、肝俞、胃脘下俞、关元、气海、涌泉、阴陵泉及解溪;肺热津伤型取:太冲、内关、曲池、合谷、阳陵泉及外关;脾胃湿热型取:太溪、血海与丰隆。结论: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腧穴选择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穴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全文数据库,筛选关于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报告。使用Excel软件统计文献中卒中后抑郁针刺处方的数据,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使用Gephi软件分析数据复杂网络,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分析关联规则,最后使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观察文献经描述性分析统计为106篇,腧穴共计115个,腧穴统计总频次为998次。高频穴位依次为百会穴、内关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四神聪穴等;使用腧穴归属经脉前5名依次为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复杂网络分析可以得出核心处方中穴位为太冲穴、百会穴、合谷穴等;关联规则分析可得出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穴-内关穴”(支持度为54.72%),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穴→神庭穴-内关穴”(置信度为100.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有效组群分为5个。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穴位以百会穴、内关穴、太冲穴为主;以重点穴组为君、辨证穴组为臣,通过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