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整理、归纳2009—2013年有关脾虚或脾实相关证型的文献,对病位、病种、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5篇文献中呈逐年递增趋势,以胃肠道、内分泌和代谢、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为主,412种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指标的变化可能与NEI网络,物质代谢,凝血因子与微循环,胰脏,线粒体对物质转运、能量转换和信号转导等整合调控对脾脏象的影响有关。结论:通过现代文献研究,中医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已纳入现代医学的研究序列,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脏象本质研究对中医的发展和提高临床疗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系统生物学已成为揭示中医脾藏象科学内涵的有力工具,其主要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4个方面。通过梳理目前中医脾藏象系统生物学研究文献,发现基因组学可以阐释中医脾藏象的生物学基础,转录组学可以揭示中医脾藏象的内在调控机制,蛋白质组学可以解析中医脾藏象的物质基础和内在联系,代谢组学可以解释中医脾藏象的代谢机制。系统生物学为构建脾藏象学术发展体系从而实现脾藏象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了可能,但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对病和证的混合差异、对脾虚证本质研究缺乏特异性、忽略没有差异表达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学信息、相关组学临床数据的分析相对匮乏、“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分离”等。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在中医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良  胡庆禧  李剑  周怡 《河南中医》2015,35(1):204-206
代谢组学采用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中医系统理论相一致,其从代谢网络的终端代谢产物来反映生物机体的功能,以了解各种干预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代谢变化,可以识别"证"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以揭示"证"的本质和相关中药的作用机制,这与中医的整体理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脾与西医线粒体相关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探析中医"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现代生物学本质,丰富脏象理论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病证效"结合的临床模式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趋势,该模式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疗效评价,能够凸显中医临床诊疗的优势。机体在病证状态和药物作用下,引起全身水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网络变化。运用代谢组学技术考察和分析这些代谢的变化,可以探究病证本质,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病证效"结合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将代谢组学运用到"病证效"结合研究中,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采用高通量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定量分析机体受到内外环境扰动引起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水平,整体描述机体病理生理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本质。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中医药研究,有助于解决中药成分复杂、有效物质不明、中医药治疗疾病作用机制不清等问题,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对代谢组学在中医体质研究、证候研究、中药复方研究、中药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系统研究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尤其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谢指纹图谱分析(metabolic finger printing analysis)是对所有代谢物整体进行高通量的代谢分析的方法,研究药物本身、机体本身及药物引起的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找出与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可以更直接地反映体内状态的动态变化,阐明药物及疾病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目前用于代谢指纹图谱的一些新的分析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阐述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其与中医药研究相结合,有望促进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新方法和新途径产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整体性评价中药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将探索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15例RNS脾肾阳虚证(试验组)患者和1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尿液样本,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代谢图情况,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模式判别和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2组尿液代谢物谱明显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水平上调,琥珀酸、马尿酸水平下调。结论 RNS脾肾阳虚证患者尿液代谢图谱发生改变,发生改变的5种代谢物可能为该病证的生物标志物,差异代谢物提示机体出现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紊乱及肝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01-1605
目的:探讨"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整理归纳2009—2013年有关脾脏象理论相关文献,对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指标、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因子分析将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高频指标归为1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将指标聚为4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7条疾病与相关指标规则。结论: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揭示脾脏象本质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其调控机制可能与垂体-下丘脑-靶腺轴、脑肠轴以及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介导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关联规则分析反映出"脾"是以消化为主的多功能综合单位,与现代医学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部分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从脾论治相关疾病提供依据与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本体技术构建脾脏象理论知识体系的方法。方法:以脾脏象理论相关古籍、中医权威辞书、高校教材等为本体构建素材。经脾脏象理论术语的初筛、合并、分类、复筛,确立领域概念1315个;以扎根理论为指导,采用人工知识抽取方法,构建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21 558条。利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构建脾脏象理论知识图谱。结果:研制出基于脾脏象理论的52种语义关系;绘制出脾脏象理论生理体系、病理体系、诊疗体系、"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等知识本体图谱,构建了脏象理论知识体系。结论:利用本体技术构建中医脾脏象理论体系,有助于脾脏象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本体可在中医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证候演变特性的“方证相关”研究及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业  谢鸣 《中医杂志》2008,49(11):968-970
根据病证之间的关系和中医证候病机演变的特性,提出以病为背景,基于中医方证演变规律认识"方证相关"研究领域.该领域以围绕病证方药动态演变关系为问题要点,以揭示病证与方药动态对应规律为目标,以系统开展文献、实验、临床不同纬度的研究及其相互结合为内容,以辨病与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及运用生命和信息科学领域的方法 与技术为手段方法 ,认识"方证相关"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是一门关注机体代谢产物的整体性变化,以推测机体内部发生变化的新兴科学研究技术,这种研究模式与中医学"整体观念""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不谋而合,故适用于中医多靶点、多系统的整体研究。因此将代谢组学引入中医证候研究,探究中医证候之间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和代谢通路,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从多个层次阐明中医证候学的科学内涵,并从整体水平评价中医证候本质的客观化。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进行的中医证候"痰湿证"的研究进展,试图归纳中医证候"痰湿证"的代谢特点和证候本质,从建立"痰湿证"代谢组学数据库,全面获取"痰湿证"的定量研究,从微观角度对"痰湿证"进行解读,并逐步形成"痰湿证"现代医学的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黄芩干预热病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阐明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初步揭示中药性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方法:应用代谢组学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运用UPLC/EST-TOF/MS检测手段,研究2,4-二硝基苯诱导的热病证候代谢特性及黄芩的干预作用。结果:在主成分得分图中造模后大鼠尿液代谢物组发生变化且被明显分为2类,这从体内微观角度表征了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代谢网络的异同,同时确定了38个表征热病证候发生、发展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给予黄芩干预后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组在主成分得分图上处于模型恢复的路线上,并对7个表达上调的离子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结论:本研究从热病证候代谢物组的整体及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表征了黄芩的苦寒性效关系,同时也为中药传统药性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开展生制和炒制2种炮制方法处理的郁李仁对于小鼠肝脾代谢调节影响的研究,旨在通过代谢组学解析不同炮制方法郁李仁对于机体的分子作用机制。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制组、炒制组和对照组,以0.01 g·mL-1的郁李仁水煎液经口给药1周。给药结束后取肝脏和脾脏组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揭示郁李仁对小鼠肝脾代谢影响。结果显示,生制组小鼠脾脏中11种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57种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肝脏中15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58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炒制组小鼠脾脏中31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10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肝脏中26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61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生制组肝脾中的代谢物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D-谷氨酰胺和D-...  相似文献   

16.
探讨代谢组学在慢性心衰病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查阅近年来慢性心衰代谢组学相关文献,从心衰及其证候的代谢组学变化进行评价,发现慢性心力衰竭及其证候存在差异代谢物,而代谢途径基本一致。筛选生物标志物,为心衰及其证候诊断提供辅助依据,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研究代谢产物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一种科学方法。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已成为传统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到针灸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必然。本研究从针灸与代谢组学的内在联系和代谢组学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展开,随着针灸作用机制与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的深入研究,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作用机制的诠释、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是通过中医四诊获取的基本信息,概括出患者在病程中某时间段的病理状态。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学科,所研究的是作为各种代谢路径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MW<1000)。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引入代谢组学的方法,有益于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候的本质,使中医诊断更加准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辨证临床诊断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对中医辨证的临床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组学"研究的最终方向。中医证候间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代谢产物的不同,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变化,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使中医辨证科学化和定量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整体性评价中药复方的综合疗效,阐明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安全性机制,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尿液代谢物变化,寻找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特征代谢物,揭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的证候本质。方法:根据临床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诊断标准,选择典型病例9例,健康志愿者11例,取其尿液经衍生化,以GC-MS采集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尿液代谢物谱,数据经匹配、对齐、共有特征选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寻找可能的生物代谢物,并做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PCA及PLS-DA方法处理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尿液代谢物谱数据显示,两组GC-MS谱数据可以明显分开,与健康志愿者作比较,患者机体相关代谢发生显著变化,体内硬脂酸、肌醇、D-果糖、邻苯二甲酸代谢明显异于健康志愿者。结论:GC-MS结合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具有研究复杂条件下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优势,为理解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证候本质和诊断该类病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