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黄褐斑的取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文献,建立黄褐斑的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19.0和Clementine 12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黄褐斑,所选经脉以膀胱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脾经、大肠经和胃经,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主要为三阴交,其次为足三里、血海、曲池、合谷、肝俞。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6个核心用穴群。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以肝脾肾三脏同治,主以益肾助阳,辅以补脾养血,疏肝通络,重视交会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选穴规律。方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2型糖尿病针灸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选用腧穴频次最高为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选用最多,常用穴位分布在背部,特定穴中五输穴使用占优势;关联规则分析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气海-胃脘下俞-足三里;聚类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群。结论:总结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穴位的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选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以足少阳胆经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腧穴为:足三里、阳陵泉、解溪,特定穴的选用具有绝对优势,占总频次的79.52%;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阳陵泉-足三里。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以循经取穴和沿神经走行取穴为主,同时重视特定穴的运用,可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CNKI建库以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三阴交,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支持度最高的是足三里-三阴交;通过聚类分析得出6个有效聚类群:曲池-合谷、气海-关元、脾俞-肾俞、太冲-太溪、肝俞-胰俞-肺俞、悬钟-昆仑-涌泉-后溪;核心穴位对有:气海-关元、环跳-飞扬、八风-八邪、委中-承山、昆仑-悬钟、后溪-涌泉、梁丘-伏兔。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穴包括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曲池和合谷,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剖析临床针灸处方选穴规律完全可行,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对。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Wan Fang Data、VIP,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Access2010软件、Clementine 14.0软件、Stata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频率最高的前4位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膀胱经及任脉上的腧穴应用最多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为足三里-内关-中脘,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12组核心穴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和核心穴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近20年运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s8操作平台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太阴脾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的是三阴交-血海-曲池;聚类分析显示4个有效聚类群为:陷谷-内庭-行间、血海-合谷-曲池、太白-隐白-大都-丰隆、筑宾-支沟-公孙-八风。结论:本文从大量数据中分析出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选穴和配穴规律,可为其针灸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用穴特点。方法: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l 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用腧穴47个,总频次600次。所选经脉以足阳明胃经选用频次最高(195次),其次为任脉(119次)与膀胱经(88次);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为足三里穴(101次),中脘(84次)、内关(63次)、天枢(50次)、太冲(35次)次之。特定穴占总腧穴的85.11%(40/47),其中募穴的使用占优势(189次),用穴个数多,集中在中脘、天枢、期门等;其次是五输穴、交会穴和下合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分别为157次、136次和1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足三里-中脘。结论:总结了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可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运用《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54年至2018年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应用《中医针灸信息库》内相关分析软件进行计量分析,SPSS23.0进行聚类分析,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合谷、曲池、肩髃、外关、足三里、阳陵泉;应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应用频次最高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和针康结合;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为阳陵泉、足三里、外关、肩髃、曲池和合谷,此6穴均为拮抗肌附着部穴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穴组可分为3类,合谷、曲池、外关、手三里、肩髃、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解溪归为第一类,此9穴均为拮抗肌附着部穴位;极泉、尺泽、内关、三阴交、委中归为第二类,太溪单独归为第三类。结论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以阳经选穴为主,以拮抗肌选穴为多,治疗方法上以针刺、针康结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用穴特点和规律,并探讨高频核心穴位的用穴思路和内在病机。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有关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组方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组方163首,涉及穴位133个,分析发现选用腧穴以足三里、三阴交与天枢使用频次最高,所选腧穴遍布十四经,以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占总频次的63.00%,交会穴、五输穴和背俞穴等特定穴使用广泛,占63.04%。结论:归纳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主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痛经""经行腹痛""针刺""针灸"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痛经针灸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针灸处方114条,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和部位分别为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和下肢膝部及膝部以下,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三阴交-太冲,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三阴交-关元,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治疗痛经可以使用三阴交-太冲-关元组合,并结合具体情况搭配足三里、次髎、中极等穴位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挖掘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6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 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穴位为膻中、太冲和足三里;以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穴位选用最多;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和下肢;重视局部选穴和远端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五输穴的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太冲、膻中和足三里。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理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能够反映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选取近10年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文献,采用Excel软件建立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分析,总结针灸处方选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76条针灸处方,涉及腧穴61个,穴位使用总频数为568次,其中使用频数最高的穴位、经络、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近16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以"痛风"或"痛风性关节炎"和"针灸""针刺"或"电针"为检索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其选穴进行整理,分别分析主穴及配穴使用频次,并对主穴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118篇,涉及主穴共67个,总使用频次630次。常用主穴有三阴交、阿是穴、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归经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腧穴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个核心的聚类群,配穴以病变关节局部取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注重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选穴规律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共128个,使用总频次780次。其选用腧穴中,以足三里为多,其次排名依次为阳白、攒竹、三阴交、合谷;选用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较为常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及背俞穴选用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中,阳白与足三里、丝竹空、足三里与阳白在穴位配伍上最为常见;聚类分析中,足三里,阳白与攒竹,三阴交与合谷最为常见。结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选穴具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其规律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选穴处方特点和规律。方法选取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分析,总结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的193条针灸处方中,包括穴位54个,穴位总使用总频次为1541,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部位分别为合谷(169次)、足阳明胃经(503次)和头面部(1170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颧髎-阳白,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阳白-下关-地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选穴以局部为主,结合远端选穴,临床可以使用颧髎-阳白,合谷-阳白-下关-地仓组合,并结合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POAS)的用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POAS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其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针灸治疗POAS的腧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对纳入的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POAS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为电针;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体,注重上下配穴;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经穴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足三里-内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针灸治疗POAS存在一定规律,特定穴是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为针灸治疗POAS的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用穴特点。方法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原发性痛经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Python编程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用腧穴74个,总频次1072次。所选经脉以脾经选用频次最高(325次),其次为任脉(260次)与膀胱经(158次);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为三阴交穴(174次),关元(111次)、地机(79次)、次髎(73次)、气海(67次)次之。特定穴占总腧穴的66.22%(49/74),其中交会穴的使用占优势(393次),用穴个数多,集中在三阴交、关元、中极等;其次是五腧穴、募穴和原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分别为195次、195次和99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三阴交。聚类结果显示,存在8个核心用穴群。结论本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录的针灸治疗PCIV的相关文献,建立PCIV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PCIV的取穴规律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处方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7篇,涉及针灸处方212首、穴位114个;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为风池、百会及足三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分别为风池-百会(61.12%)、内关-三阴交-风池(18.96%);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分为3类,第1类为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百会-头维-太冲,第2类为丰隆-中脘-天柱-完骨-风池-内关-三阴交-气海-血海-足三里,第3类为风府-大椎-太阳-印堂-颈夹脊。结论:针灸治疗PCIV以补益肝肾、健脾和胃、补益气血、醒脑开窍为主要治法,主要选穴包括风池、百会、足三里及内关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使用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4年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 2007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23.0及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7篇,针灸处方103条,描述性分析显示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百会、神门、印堂,督脉的选用频次最高,腧穴分布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最多,所用腧穴中特定穴占79.41%,交会穴列第一;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聚类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群和4组核心穴对。结论 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取穴以督脉为主,遵循局部选穴和远部选穴并重的思想,重视使用交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针灸处方组合规律为在主穴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的基础上结合病机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应用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VIP、Wan Fang Data。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1]选针灸治疗癫痫病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Excel2010、IBM SPSS Modeler 18、SPSS 22.0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相关文献90篇,涉及腧穴63个,穴位埋线治疗癫痫选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大椎、腰奇、丰隆、心俞、鸠尾。应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常用特定穴交会穴、络穴、背俞穴。关联规则分析:二阶、三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分别为大椎→腰奇、大椎→筋缩+腰奇以及腰奇→癫痫穴+丰隆三者使用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可以得出4类有效聚类群和6类辨证分析规律。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的腧穴和经脉的内在规律,为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的临床选穴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