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当代方剂治疗老年瘙痒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及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老年与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 (1979~2016. 6),收集有效方剂,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造出置信度高的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老年皮肤瘙痒方共252首,内服221首,外用31首。涉及275味中药,药物频次2712次。老年皮肤瘙痒方支持度≥50%、置信度≥0. 6的核心药对共19组,3味核心药组共3组。结论:核心药对补虚药清热药为主、以祛风止痒的药物为辅配伍,由此可知清热、补虚、祛风是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理虚元鉴》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理虚元鉴》中所载的22首方剂为依据,通过频数表对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结果:药物应用频次显示,应用最多的是补虚药,以补气药,养阴药为主;化痰药,以清热化痰为主;清热药,以清热凉血为主。在药物归经上入脾胃经的药物最多,其次是入肺大肠经的药物。在药性上使用最多的是性寒之品,其次是性平、温的药物。结论:汪绮石认为虚劳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药物选择以补气养阴、清金化痰、清热凉血为主。养阴清热常选用甘寒清润入肺肾经之药,健脾益气常用甘温甘平入脾胃经之品,扶正祛邪,燮理阴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以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收集止痒方,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治疗瘙痒方共1 515首,涉及827味中药,总用药达10 355次。所用止痒中药以功效、药味、药性和归经分类频率分别为91.02%、85.97%、91.23%和85.59%;止痒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理气药、安神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化湿药、驱虫药为主,占用药频数的91.02%;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5.97%;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1.23%;归经以肝、脾、肺、胃、肾、心为主,累计频率达85.59%。结论:临床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理气药等中药运用较多,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防风、当归、川芎、地黄、荆芥、矾石、白芷、黄连、苦参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内服、外用方剂,分析其临床常用药和用药规律,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4年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医药期刊收录的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归纳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规律与思路。结果: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内治法用药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等为主;外治法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内外合治法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等为主。结论:在小儿湿疹的治疗中,用药频次超过10%的核心药物有24味,多归于脾胃表里两经,药性多寒、温,药味多苦、甘、辛、淡,功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健脾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脑缺血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脑缺血和中药治疗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CNKI(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收集方剂治疗,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脑缺血方剂共40首,涉及药物93种,使用频次共348次。其中频次≥3的药物有34种,使用频次共270次。高频率药物为川芎、黄芪、地龙、丹参、水蛭,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归肝经药的数量最多,其次为脾经、心经、肺经。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代临床治疗脑缺血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以平肝息风药物为辅,为临床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舒怡  周锦勇  杨柏霖 《江苏中医药》2017,49(5):69-70,71
从张景岳《新方八阵》中搜集并整理出针对炎症性肠病主要症状的方剂共45首,探讨其用药规律。45首方剂中用药共88种,总用药频次373次;以补虚药使用最多,其后依次是温里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药性以温、平、热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肾经为主。遣方用药特点如下:重视后天,脾肾并治;固护阳气,阴阳同补;标本并治,攻补兼施;审证求因,用药精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圣济总录》中所收载的233首治疗消渴病的方药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热药、补虚药和利水渗湿药应用频率最高,清热药中以清热泻火药和清热燥湿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应用概率较高的药物有天花粉、麦冬、甘草、黄连、人参,均在25%以上。所用药物中,药味以甘味药居多,药性以寒性药居多,均超过30%。该研究对消渴病的用药规律和特点展开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借鉴价值,并对现代糖尿病人的自我保健和临床用药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龙江医派名医白郡符治疗皮肤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白郡符先生治疗皮肤外科疾病的中药方剂56首,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首中药方剂中涉及中药104种,用药总频数为826次。结论: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赤芍、当归、金银花、天花粉、知母、生地黄、穿山甲、茯苓、没药等;治疗皮肤病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胃、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敦煌遗书《辅行诀》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利用敦煌方药辨治内科疾病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录入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方剂,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出敦煌遗书《辅行诀》中医方剂61首,涉及药物66味,药物总使用频次336次。所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白芍、干姜、生姜、黄芩、旋覆花、人参、大枣、竹叶、五味子、桂枝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累计频率为80.66%;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3.91%;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87.95%;归经以胃、肺、脾、心、肾、肝经为主,累计频率达86.15%。敦煌医术类方剂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用药配伍以补气药甘草、人参、大枣,补血药白芍,滋阴药麦门冬为主,次以清热药竹叶、黄芩为辅,再以解表药生姜、桂枝,温里药干姜,化痰止咳平喘药旋覆花,收涩药五味子等为特色用药。高频次药物构成敦煌医术类方剂中治疗天行病的小阴旦汤。结论本研究总结出了敦煌《辅行诀》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体系,可为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1979年1月1日—2019年5月30日在中国知网(CNKI)中搜索运用中医药治疗TAO的方剂,形成方剂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治疗TAO的组方规律。结果 (1)筛选出治疗TAO的方剂共92首,涉及中药188味,使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中药共22味,前3位药物分别为茯苓、白芍、夏枯草;(2)出现频次在11次以上的药对及组合共18个,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白芍-柴胡,白芍-夏枯草,法半夏-茯苓;(3)分析聚类得到新处方8首。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TAO的用药以清热补虚药为主,药对以清热药相互结合为主,亦可见清热药配以补虚、利湿、化痰等药物,得出的新组方以清热养阴、补虚理气、活血化瘀为主,为TAO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搜集并整理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共64首,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64首方剂中用药共220味,使用频次1492味次;以补虚药最多,其次是利水渗湿、理气、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胃、肺、脾、肾为主。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注重攻补兼施,以益气健脾、行气、利水和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姜良铎教授对于老年感染相关发热性疾病特殊性的认识,以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及辨证思路。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门诊治疗老年发热性疾病处方,对其药物品种、类别及药物配伍联系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477张,使用中药18类211种,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其中清热药使用频次多于补虚药,但补虚药的使用种类多于清热药。结论姜良铎教授治疗老年热病用药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体现了泻实为主、补虚为辅的用药特点,切合老年热病具有本虚的内伤基础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公元1983—2016年间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筛选出口服中药方、灌肠中药方文献370余篇,共涉及方剂380余首,对其中涉及的中药出现的频次、药性进行录入、统计,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主要以活血化瘀药及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理气药次之;2)方剂以复方莪术散、桃红四物汤、失笑散为主。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实质是瘀血,病因以瘀、虚为主,病机以气血失调为主,包括气滞血瘀、血虚、气虚、阳虚,病性属虚实夹杂;2)中医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虚为法;3)方剂以复方莪术散、桃红四物汤、失笑散为基础加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增加思维模式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CNKI为数据来源,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药”进行全文搜索,选取2000至202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药方,利用Excel、 SPSS Modeler、 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251篇文献,按照标准筛选得到273首中药方剂,其中包括口服方141首,外洗方132首。其中中药口服所运用的高频药物主要有:黄芪、丹参、当归、生地黄、川芎,这些药以补虚药、活血药、清热药为主;外用药物中所使用的高频药物主要有:红花、桂枝、没药、鸡血藤、川芎,这些药物以活血药、清热药、解表药为主。口服与外用药药性都集中于温、平、寒(微寒)等,药味主要集中在甘、苦、辛,药物的归经涉及心、肝、脾、胃、肺、肾经。聚类分析中口服药分为6类,外洗药分为6类。结论: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口服药物常以补虚药、活血药、清热药等药类为主,外用常以活血药、清热药、解表药等药类为主,在此基础上分别配伍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38-641
目的 :探讨当代名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证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消渴专辑》中33位当代名医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方,将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药建立EXCEL 2003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3首复方,共涉及药物150味,用药频次达1 059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30次的分别为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天花粉、麦冬、党参。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总频次最多的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清热生津药、补益脾气药、滋补肝肾药是临床治疗消渴病的常用配伍。结论:近代名医治疗消渴病主要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为主,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消渴病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 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收集运用中药方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 台(V2.5) 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到方剂92 首,涉及药物206 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 当归、秦艽、甘草、地黄、赤芍等;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为主,尤为注重 治血;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然后依次为胃、心、脾、肺、肾经 等;常用药对有“当归-秦艽”“当归-地黄”“甘草-当归”“川芎-当归”“当归-防风”等;通过复杂系统熵聚 类分析提取出2 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5 组,并挖掘出潜在新方5 首。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了银屑 病关节炎治疗的用药规律,挖掘到新处方5 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71首治疗糖尿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鲁  周晓芳  付超  王倩 《新中医》2004,36(11):40-4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71首,建立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使用的221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佐以祛瘀;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中药处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用药规律,从而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处方269首,中药267味,共3314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前十位高频药为菊花、白芍、钩藤、牛膝、生地、石决明、夏枯草、茯苓、天麻、黄芩,与10味高频药物同用的药物主要有钩藤、白芍、生地、牛膝、菊花5味。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是以补虚扶正、清热为主.兼顾理气、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平肝熄风药、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19.
孟凯华  齐涵  陈民 《河南中医》2021,41(4):537-541
目的:探讨《养老奉亲书》中食疗治疗老年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养老奉亲书》中筛选出142首治疗老年疾病的食疗方,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食疗方的种类及组成,统计按功效、性味、归经分类后药物的累积出现频次。结果:142首食疗方可分为软食类、饮料类、硬食类、菜肴类和其他等5种类型;食疗方主要由食物、药食同源类药物及药物组成。药物按功效分类后出现频次居于前5位为解表药、补虚药、温里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药性以温、平多见;药味以辛、甘多见;归经以肺、脾、胃、肾经为主。结论:《养老奉亲书》中治疗老年疾病的食疗方多用性温、平,味辛、甘,入肺、脾、胃、肾经的中药,其功效多以补虚为主,兼以温里、清热、利水、行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总结出其组方用药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清代医家著作的基础上,对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进行采集、整理和编排,运用频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内服方剂112首,其四气以温、寒、平三类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三类为主,归经以入肝、肾、脾、肺和胃经的药物为主,功效中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其中补虚药中补气药、补阴药和补血药为主;居前20位的药物依次为:熟地、甘草、麦冬、白芍、茯苓、生地、人参、山药、茯神、酸枣仁、五味子、北沙参、黄芪、阿胶、白术、枸杞子、牛膝、丹皮、橘红、大枣。结论: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组方用药规律为:①甘温补中、扶正祛邪;②平调脏腑,共治气血;③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