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及其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饮食+负重游泳复合因素诱导6周,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给予黄芪各组分进行干预,检测一般状况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出现明显脾虚水湿不化表现和肝功能的异常,ALT、AST、ALP、CHOL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CHE、TG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黄芪及其拆分组脾虚水湿不化一般状况评分降低(P0.01),黄芪多糖组ALT、AST、ALP、CHOL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TG水平显著升高(P0.01),黄芪水煎液组ALT、和ALP水平显著降低(P0.05),TG水平显著升高(P0.05),黄芪黄酮组ALT、AST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黄芪皂苷组TG水平显著升高(P0.05),黄芪水提物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及其各拆分组分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肝脏功能,其中以黄芪多糖组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及其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饮食+负重游泳复合因素诱导6周,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给予黄芪及其拆分组分(水提物、黄酮、皂苷、多糖)干预2周,检测肝脏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基因芯片检测黄芪及其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脂质代谢调节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肝脏体积变大,肝细胞肿胀呈空泡样变,PPARα信号通路基因fabp4、olr1、cpt1b下调,me1、cyp7a1和aqp7基因上调。与脾虚水湿不化大鼠相比,黄芪及其拆分组分组空泡样变肝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肿胀程度减轻。与脾虚水湿不化大鼠相比,黄芪水煎液组cyp7a1基因下降,olr1和fabp4基因升高,黄芪黄酮组fabp4基因升高,aqp7基因下降,黄芪多糖组cyp7a1基因下降,olr1和cpt1b基因升高;黄芪水煎液组亚油酸代谢通路pla2 g4a、pla2 g2d、cyp2c12、loc687842升高,黄芪皂苷组pla2 g4a、pla2 g2d和loc687842升高,黄芪多糖组cyp2c12和loc687842升高。结论:黄芪及其拆分组分(黄酮、皂苷和多糖)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的肝脏形态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脂质代谢PPARα信号通路(关键基因为me1、cyp7a1、aqp7、fabp4、olr1、cpt1b)和亚油酸代谢通路(关键基因为pla2 g4a、pla2 g2d、cyp2c12、loc687842)有关,黄芪各拆分组分中多糖组分为调节脂代谢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指标改变为切入点,探寻黄芪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研究黄芪多糖及其组分对模型大鼠体重、脾重指数、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水平的影响。结果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黄芪粗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分-Ⅰ组、黄芪多糖组分-Ⅱ组大鼠脾重指数、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各不同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免疫功能,是黄芪发挥健脾利湿作用的重要有效组分,其作用机理与提高机体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 高脂低蛋白加力竭游泳法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给与高、中、低剂量黄芪多糖灌胃,检测负重力竭游泳时间、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素(UREA)、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黄芪多糖组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1),血清TG、CHOL、LDL及UREA水平降低(P0.05,P0.01),血清MDA水平降低(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可有效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麻黄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考察麻黄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解热作用,为阐明麻黄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双提法、醇沉、大孔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和技术的联合应用,建立麻黄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并进一步考察麻黄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干酵母致热作用的影响。结果:将麻黄性味物质基础拆分为挥发油组分、生物碱组分、多糖组分和酚酸组分;水煎液组、生物碱组、挥发油组及酚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解热作用(P〈0.05),多糖组解热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文章建立的麻黄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实现全成分拆分,各拆分组分间化学成分基本无交叉,且尽量保持原型状态;麻黄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挥发油组分及酚酸组分。多糖组分无解热作用,应该与生物碱组分等分属于不同性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枳壳性味药效物质基础的拆分及验证方法,考察枳壳水煎液及其各拆分组分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双提法,醇沉,柱色谱,UPLC-MS,GC-MS等方法与技术的联合应用,实现枳壳性味药效物质基础的拆分与验证。此外,建立阿托品、新斯的明诱导的小鼠胃肠功能模型,通过检测胃排空情况及小肠推进率,考察枳壳水煎液及其各拆分组分对小鼠胃肠功能作用的影响。结果:枳壳水煎液共拆分成生物碱、挥发油、多糖及黄酮4个组分,且组分之间拆分明确,化学成分互不交叉。对于正常小鼠,挥发油组和生物碱组的胃酚红残留率明显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0.01);对于阿托品所致的胃肠功能抑制小鼠,枳壳水煎液组、挥发油组分组和生物碱组分组均能显著增加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P0.01);枳壳水煎液及各拆分组分对新斯的明所致胃肠运动亢进无拮抗作用。结论:枳壳促进胃肠功能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及挥发油组分,同时二者也为枳壳"辛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吴茱萸的化学拆分组分与抗胃溃疡作用的关系,为阐明吴茱萸的性味及其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应激型胃溃疡实验、幽门结扎胃溃疡实验考察了吴茱萸水煎液及其性味拆分组分(吴茱萸内酯单体、生物碱1组分、生物碱2组分、醇沉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95%乙醇洗脱组分和挥发油组分)的抗胃溃疡作用。结果:吴茱萸水煎液、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醇沉组分均能降低应激型胃溃疡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化学拆分组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吴茱萸水煎液、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均能降低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化学拆分组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吴茱萸水煎液、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能降低大鼠胃液胃蛋白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胃酸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碱2组分可降低胃酸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吴茱萸具有较明显抗胃溃疡作用,物质基础为挥发油、吴茱萸内酯、醇沉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尿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健脾祛湿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将模型组大鼠按高脂低蛋白加力竭游泳法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模型组分为参苓白术散组,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按分组情况分别进行干预,观察模型大鼠一般状况,检测GAS、CCK、VIP水平及5 h尿D木糖排泄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各组血清GAS、CCK、VIP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5 h尿D木糖排泄率增加(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纠正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及尿D木糖排泄率,进而改善饮食物消化吸收,发挥健脾祛湿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与"辛温"发汗、利水作用的关系,为开展麻黄性味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研究,进而为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验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着色法、组织形态学观察法和代谢笼法观察麻黄水煎液及全部化学拆分组分(生物碱组分、挥发油组分、多糖组分、酚酸组分)的发汗和利水作用。结果:水煎液组、生物碱组的发汗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糖组、挥发油组和酚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1、3小时尿量,水煎液组、生物碱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显著的利尿作用,多糖组、挥发油组、酚酸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麻黄具有较明显发汗作用和显著的利尿作用,并是其"味辛性温"的功能体现,物质基础为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中的生物碱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脾虚湿困大鼠内分泌、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健脾祛湿机制。方法:高脂低蛋白饮食加力竭游泳法建立脾虚湿困大鼠模型。黄芪多糖干预后观察脾虚湿困大鼠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活化肽(PACA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组织IL-6、IL-10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黄芪多糖中、高剂量组血清TP含量升高(P<0.05);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GLB水平出现升高(P<0.01),血清PACAP水平降低(P<0.01),十二指肠组织IL-6及IL-10阳性面积百分比降低(P<0.01,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调节脾虚湿困大鼠内分泌、免疫系统相关因子进而发挥健脾祛湿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的药效物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造成动物脾虚模型,进而腹腔水负荷生理盐水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以肛温、体重、表观指标及尿液中D-木糖排出量作为大鼠脾虚造模期的评价指标。以粪便含水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通道蛋白1、胃泌素(GAS)及腹腔水负荷造成水湿內停后的大鼠体重下降率及尿量等指标,阐明茯苓健脾利水的有效组分。结果:造模期间,大鼠体重下降,而肛温无变化,故表明动物已造成脾虚。经筛选后确定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作用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 g/kg。茯苓水煎液、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显著提高脾虚后大鼠体重。除醇洗组分外茯苓其他拆分组分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白蛋白水平。多糖组分能降低肾髓中水通道蛋白1的水平。茯苓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有效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茯苓乙酸乙酯组分能有效提高大鼠水负荷后体重下降率,且增加尿量。结论: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动物利水作用主要通过其利尿作用来实现。茯苓乙酸乙酯组分、石油醚组分及多糖组分应为其健脾的物质基础,乙酸乙酯组分也为其利尿的物质基础。因此,以三萜类为主要成分的乙酸乙酯组分和茯苓多糖可能为其“甘”味物质基础,乙酸乙酯组分可能也为其淡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艳宏  王秋红  夏永刚  匡海学 《中成药》2011,33(12):2044-2047
目的通过研究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与免疫抑制作用的关系,寻找麻黄性味及其物质基础的对应关系。方法考察了麻黄水煎液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生物碱组分、挥发油组分、多糖组分、酚酸组分)对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对正常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及免疫器官及对补体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挥发油组和多糖组对绵羊红细胞所致溶血素生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煎液组、挥发油组和多糖组对正常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α值差异显著(P<0.05);水煎液、多糖组分、酚酸组分具有补体抑制作用。结论麻黄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对脾脏指数、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系数α及补体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麻黄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味苦性凉(寒)"的功能体现,物质基础为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中的挥发油组分、多糖组分、酚酸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血清VIP、ADH、ALD的影响,探讨薏苡仁多糖改善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饮食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水负荷实验检测水负荷指数和6 h尿量,采用ELISA方法观察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模型大鼠血清VIP、ADH、ALD的影响。结果: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大鼠水负荷指数明显降低(P<0.05),尿量明显增多(P<0.01);薏苡仁粗多糖组和薏苡仁多糖组分Ⅰ组大鼠血清VIP、ADH、ALD明显降低(P<0.05)。结论: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水液代谢功能,其中薏苡仁多糖组分Ⅰ作用最明显,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清VIP、ADH、AL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枳壳化学拆分组分开展中药性味药理学研究,探索枳壳不同药味与不同化学拆分组分间的相关性,确定药味归属,阐明药味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与枳壳性味功效相关的现代药理学实验(抗胃溃疡作用、镇痛、平喘化痰、利胆和健脾等)及其复合药理学指标作为评价体系,对枳壳各化学拆分组分的生物学效应展开研究。结果枳壳黄酮与多糖组分能显著降低溃疡指数;黄酮组分能显著升高胆汁酸含量、降低胆红素和胆固醇含量;多糖组分可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挥发油与生物碱组分具有显著的镇痛、平喘和化痰作用。结论枳壳酸味物质基础为黄酮组分;辛味物质基础为挥发油与生物碱组分;苦味物质基础为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吴茱萸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抗炎作用,为阐明吴茱萸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鼠耳肿胀、大鼠足趾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方法考察吴茱萸水煎液及其性味拆分组分(吴茱萸内酯单体、生物碱1组分、生物碱2组分、醇沉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9、5%乙醇洗脱组分和挥发油组分)的抗炎作用。结果:吴茱萸水煎液、生物碱1组分和20%乙醇洗脱组分对三种炎症模型均显示较强的抗炎作用(P〈0.05),此外挥发油组分对小鼠耳肿胀模型也显示抗炎作用(P〈0.05)。结论:吴茱萸具有一定抗炎作用,物质基础为生物碱1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和挥发油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和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探讨薏苡仁多糖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水液代谢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用薏苡仁多糖、薏苡仁多糖组分I、薏苡仁多糖组分II干预后,采用Real time-PCR法检测VIPR1、AQP3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VIPR1、p-CREB、AQP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VIP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结肠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0.9113g/kg的薏苡仁多糖不同拆分组分使结肠组织VIP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结肠组织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CREB蛋白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薏苡仁多糖组分I组作用最明显。结论:通过下调结肠中VIPR1的表达及上调AQP3的表达,调控结肠水液代谢可能是薏苡仁多糖治疗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吴茱萸化学拆分组分与止泻、止呕作用的关系,为阐明吴茱萸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豚鼠离体回肠作用实验、家鸽止呕实验考察了吴茱萸水煎液及其性味拆分组分(吴茱萸内酯单体、生物碱1组分、生物碱2组分、醇沉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95%乙醇洗脱组分和挥发油组分)的止泻、止呕作用。结果:吴茱萸水煎液、吴茱萸内酯组分、生物碱2组分及95%乙醇洗脱组分有止泻作用(P<0.05);吴茱萸水煎液及生物碱2组分有止呕作用(P<0.05)。结论:吴茱萸具有一定止泻、止呕作用,吴茱萸化学拆分组分中的吴茱萸内酯组分、生物碱2组分及95%乙醇洗脱组分是其发挥止泻、止呕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考察吴茱萸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镇痛作用,为阐明吴茱萸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双提法、醇沉、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及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和技术的联合应用,建立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并进一步考察吴茱萸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醋酸扭体法所致疼痛的影响。结果:将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拆分为吴茱萸内酯单体、生物碱1组分、生物碱2组分、醇沉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95%乙醇洗脱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各实验组给药后,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碱1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建立的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实现全成分拆分,且各拆分组分间化学成分基本无交叉,尽量保持原型;吴茱萸具有一定镇痛作用,物质基础为生物碱1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与"辛宣苦泄"平喘作用的关系,为开展麻黄性味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研究,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乙酰胆碱-0.1%组胺引喘法,考察分别按人临床给药剂量和豚鼠等效剂量折算ig给药水煎液组(775 mg.kg-1)、生物碱组(7.8 mg.kg-1)、挥发油组(3.87×10-4 mL.kg-1)、多糖组(45.6 mg.kg-1)、酚酸组(36.4 mg.kg-1)、生物碱+多糖组(7.8 mg.kg-1+45.6 mg.kg-1)、空白对照组后,对豚鼠变态性哮喘模型抽搐潜伏期的影响;制备豚鼠气管螺旋条标本,通过观察其张力变化考察水煎液组(6.48g.L-1)、生物碱组(0.06 g.L-1)、挥发油组(0.03×10-5 mL.L-1)、多糖组(0.38 g.L-1)、酚酸组(0.30 g.L-1)对组织胺和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麻黄水煎液、生物碱组、多糖组对药物所致豚鼠变态性哮喘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生物碱组、多糖组与水煎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按原比例配伍后,与水煎液组差异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对正常离体豚鼠气管条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煎液、生物碱组、酚酸组和挥发油组对组织胺引起的痉挛状态气管条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水煎液及生物碱组对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状态气管条的影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麻黄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组分和多糖组分,此外可能还有挥发油组分、酚酸组分。并且生物碱组分平喘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与多糖组分不同,可能分别是其"辛味"、"苦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阐明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和中药性味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洋金花的化学成分,组合应用多种色谱法及溶剂法等,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采用与洋金花性味功效相关的止咳、平喘、镇痛、解痉复合药理学指标作为洋金花性味辛温评价系统,对洋金花及其不同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归属进行研究。结果:将洋金花中的化学成分拆分为生物碱组分和非生物碱组分;各给药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证明,洋金花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具有止咳、平喘、镇痛、解痉的作用,非生物碱组分不具有此类作用。结论:本文建立的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即生物碱组分具有辛温的药性;非生物碱组分的性味与洋金花的传统药性不同,其性味的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