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安阳市中医院心血管二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8例和辛伐他汀组49例。瑞舒伐他汀组给予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组给予每晚加服辛伐他汀,分别在PCI术前与术后12月末检测患者血脂、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动脉病变指标、99Tcm-MIBI摄取分数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99Tcm-MIBI摄取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TC、LDL-C、CRP、TNF-α低于辛伐他汀组,颈动脉IMT小于辛伐他汀组,99Tcm-MIBI摄取分数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通过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血脂和血浆炎性因子水平、降低颈动脉IMT和增加99Tcm-MIBI摄取分数等机制改善存活心肌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在恢复心肌功能和改善预后方面优于辛伐他汀,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STEMI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每晚给予10 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每晚给予40 mg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摄取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IMT及~(99m)Tc-MIBI摄取分数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CI STEMI患者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机体炎症反应,降低颈动脉IMT厚度,改善存活心肌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出院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13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调查,随访终点为出院后全因死亡,记录患者出院死亡情况并分析影响出院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6.38±14.21月。随访期间共有27例死亡,43例失访,失访率10.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8.927,P=0.037)和Killip分级Ⅰ级(HR=2.546,P=0.034)与STEMI患者PCI术后出院死亡相关。所有随访患者出院后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9%、7.3%、7.9%、10.1%。年龄≥60岁组患者出院后1年、2年、3年、4年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组(7.7%比0.7%,11.6%比0.7%,12.7%比0.7%,16.0%比0.7%,均P0.001)。KillipⅠ级组患者出院后1年、2年、3年、4年累积死亡率也比KillipⅠ级组高(12.7%比2.5%,19.8%比3.5%,19.8%比4.4%,26.5%比5.5%,均P0.001)。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出院死亡率仍较高。年龄≥60岁和Killip分级Ⅰ级是STEMI患者PCI术后出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紧急转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外院行静脉溶栓后经绿色通道直接送至我院心导管室行紧急PCI术,观察转运途中的安全性、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术后即刻疗效及出院后短期随访效果。结果:溶栓后立即转诊至我院并紧急PCI的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住院期间未见再发缺血事件,也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短期随访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具备抢救设备及医护人员陪同的条件下,外院STEMI患者溶栓后立即转诊实施紧急PCI术是安全的,且对患者有益,手术时间应在溶栓3h之后,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术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STEMI住院行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MCE的患者109例。根据MCE检查分为CMD组及微循环功能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STEMI相关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情况以及MCE资料。结果109例STEMI患者中CMD发生率为66.1%。CMD组患者与正常组相比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10.0(1.3,46.2)mg/L比1.7(0.5,15.5)mg/L,P=0.029],脑钠肽水平更高[333(100,685)pg/ml比125(39,348)pg/ml,P=0.016],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51.0%(43.1%,58.9%)比58.9%(51.5%,63.8%),P=0.002],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更差[–10.8%(–8.1%,–13.6%)比–13.3%(–10.5%,–16.7%),P=0.006],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比例更高(95.8%比78.4%,P=0.004),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更差[1.53(1.37,1.88)比1.29(1.09,1.47),P<0.001],室壁瘤发生率更高(19.4%比0,P=0.004)。且校正罪犯血管的影响后,两组患者LVEF、RWMA比例及WMSI依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微循环功能正常组相比,STEMI后出现CMD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炎性水平,室壁运动及心功能相对更差,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瑞舒伐他汀不同预处理对急性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按是否起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3个月,将170例首次STEMI患者随机分为长期干预组45例、大剂量组64例和常规剂量组61例。术前、术后分别检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肌再灌注情况;术后40天内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PCI术后长期干预组患者CK-MB、TnT峰值水平、hsCRP、IL-6值、心肌灌注水平与大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改善(P均0.05)。2组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降低,而LVEF则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STEMI PCI患者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他汀药物较术前常规剂量预处理,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心肌灌注,保护心肌,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应只是为获得TIMI 3级血流,而应是良好的心肌灌注。可通过上游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个体化正确使用血栓抽吸装置,必要时延迟支架植入等手段,优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服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试验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及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DD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血清标志物水平、术后1d TIMI血流分级、术后1d心肌显色分级、术后7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术后1个月心功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KMB、cTnT、hs-CRP、PTX-3、BNP和LVED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IMI血流分级、心肌显色分级和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供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比伐卢定对其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根据术中使用抗凝药物的区别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肝素钙,对照组患者使用比伐卢定,对比两组患者抗凝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用药5 min后活化凝血时间能到达要求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在用药停止之后,研究组患者时间恢复较快,并且30 min~2 h之间其活化凝血时间比对照组低,就停药30 min~2 h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中,使用比伐卢定能够起到更好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286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27例)和非AKI组(259例),分析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并对发生AKI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向后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STEMI患者PPCI术后AKI的发生率为9.4%。术中对比剂剂量AKI组虽大于非AKI组[(162.4±68.4)ml比(151.3±62.2)ml,P=0.3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在住院期间心力衰竭(59.3%比19.7%,P0.001)、医院获得性感染(48.1%比21.6%,P=0.002)、出血并发症(11.1%比1.9%,P=0.031)及院内死亡率(44.4%比0.4%,P0.001)显著高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共线性诊断排除自变量间的强共线性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史(OR 8.896, 95%CI 2.310~34.264,P=0.001)、无复流/慢血流(OR 6.033,95%CI1.066~34.156,P=0.04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OR5.696,95%CI1.636~19.832,P=0.00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OR9.218,95%CI1.860~45.683,P=0.007)、对比剂剂量/肾小球滤过率比值增大(OR1.861,95%CI 1.338~2.589,P0.001)、尿酸升高(OR1.009,95%CI1.003~1.016,P=0.005)、血红蛋白降低(OR0.966,95%CI0.937~0.997,P=0.030)是PPCI术后STE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VEF50%、应用IABP、术后无复流/慢血流、脑血管病史、对比剂剂量/肾小球滤过率比值增大、尿酸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是STEMI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STEMI患者并发AKI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一种广泛用于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方法,研究表明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NSTEMI患者预后〔1〕。本文旨在评价老年NSTEMI患者行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住院老年急性NSTEMI患者89例,其中男74例,女15例。根据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于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分别于PCI前后予以瑞舒伐他汀20mg,2周后改为10 mg;B组患者分别于PCI前后予以瑞舒伐他汀15 mg,2周后改为10 mg;C组患者分别于PCI前后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D组患者PCI前未予以瑞舒伐他汀,PCI后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比较4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支架置入情况、球囊扩张次数、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回落(STR)比例,PCI前和PCI后24 h、7 d、40 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并观察4组患者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支架置入1枚者所占比例、球囊扩张次数、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IMI分级、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心室颤动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STR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hs-CRP、IL-6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hs-CRP、IL-6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hs-CRP、IL-6上主效应显著(P0.05);PCI后24 h、7 d、40 d,A组患者hs-CRP、IL-6低于B组、C组、D组(P0.05),B、C组患者hs-CRP、IL-6低于D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CK-MB、c Tn T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CK-MB、c Tn T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CK-MB、c Tn T上主效应显著(P0.05);PCI后24 h、7 d、40 d,A组患者CK-MB、c Tn T低于B组、C组、D组(P0.05),B、C组患者CK-MB、c Tn T低于D组(P0.05)。4组患者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肌再灌注的改善效果相当,安全性相似,但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静脉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常规使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观察组患者在PCI术前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PCI术后罪犯血管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以及术前及术后心肌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罪犯血管基础CTFC帧数明显优于对照组[(24.82±6.27)vs(29.69±7.49),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TMP血流3级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83.33%vs 56.67%),P0.05];观察组术后16h复查心肌损伤标志物,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 isoenzymes,CK-MB),肌钙蛋白I(troponin I,c Tn 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并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03至2015-12就诊的明确诊断为NSTEMI且行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TA组,n=40)和氯吡格雷组(CA组,n=40)。所有入选患者均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CI相关参数、术前和术后24h、72h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分布比例、置入支架平均长度及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TA组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校正的TIMI帧数(CTFC)均小于CA组(P0.05)。TA组左回旋支(LCX)的CTFC与C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及慢血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水平均低于C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和72hMDA水平均较基线水平上升(P0.001)。术后24hTA组患者MDA水平明显低于CA组患者(P=0.023),术后72h,TA组患者MDA水平下降更明显(P=0.043)。两组患者术后24h和72hSOD水平均较基线水平下降(P0.001)。术后24hTA组患者SOD水平明显高于CA组患者(P=0.013)。术后72h,两组患者SOD水平均有所上升,TA组患者MDA水平上升更明显(P=0.049)。随访30天内,两组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改善NSTEMI患者行PCI后心肌微循环状态,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集的8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组和对照组,负荷组PCI前12h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2h追加阿托伐他汀40mg。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转氨酶(ALT/AST)。结果 PCI术后2组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标志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负荷组CK-MB、cTNI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治疗组(均P0.01)。负荷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2.4%)小于对照组(22.5%)(P=0.0161),主要由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4%对20.0%,P=0.0307)构成。2组患者药物副反应轻微。结论 PCI前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能减少PCI对NSTE-ACS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降低PCI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病例,对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研究。观察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术前TIMI分级≤2级、吸烟史、术后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再次心梗)等因素均会对患者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术前TIMI分级在2分以内并存在长期的吸烟史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较正常患者而言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另外,术后不良反应,诸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再次梗死等也会影响患者正常预后。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0%,城市为42.51%~([1])。未来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相关医疗费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患者趋向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常导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纳入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的STEMI患者1 351例。根据所采用的罪犯血管高血栓负荷不同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内单纯血栓抽吸组(单纯抽吸组,n=938)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组(联合治疗组,n=413),又将联合治疗组分为先溶栓再抽吸亚组(n=102)和先抽吸再溶栓亚组(n=311)。使用1:2倾向性匹配法调整患者基线。利用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校正TIMI帧计数(CTFC)、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等评价指标,比较单纯抽吸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改善情况,以及先溶栓再抽吸亚组和先抽吸再溶栓亚组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改善情况。结果:匹配后,联合治疗组413例,单纯抽吸组826例,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联合治疗组AMR、CTFC均低于单纯抽吸组;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心肌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