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索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建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13个证素中,病位证素中肺出现的频次最高,为67.8%,其次为肝(18.6%)、表(4.65%)。病性证素中,火(热)出现频次最高,为75.9%,其次为痰(32.86%)、血瘀(5.71%)。证素组合有4种形式,以两证素及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为主。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火热证及血瘀证,累积构成比为2.3%;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组合中以火(热)+肺、肝为主,主要证型为肺热壅盛证、肝火上炎证;两病性证素组合中,以痰+热为主,主要证型为痰热壅盛证。三证素组合情况中,两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组合以肺、肝+火(热)为主,主要证型为肝火犯肺证;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中以痰+热+肺为主,主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四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痰热瘀血阻肺证、痰瘀互结肺脾证,累积构成比为4.60%。结论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以痰、热等实性因素为主要病理表现,兼夹阴虚、气虚等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61-1662
目的:以文献为依据,探讨艾滋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正确、规范地辨证提供依据。方法:以电子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收集近20年来有关艾滋病临床辨证的相关文献,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其病位和病性证素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病位证素居前3位的是:脾>肺>肾;病性证素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气虚(13.8%),阴虚(11.5%)和火热(10.7%)。结论:艾滋病的病位主要涉及脾、肺、肾;病性则与气虚、阴虚和热(火)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年至2014年有关COPD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COPD发作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蕴肺、痰湿壅肺、痰瘀阻肺、表寒肺热、水凌心肺、肺肾气虚、血瘀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以及风热犯肺;稳定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肺气虚、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证、肾阴虚、肾阳虚。对证候要素在发作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痰、火(热)、湿(浊)、寒、水饮。在稳定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虚、阴虚、湿(浊)、痰、血瘀。结论 COPD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扩张症现代文献的数据挖掘分析,探究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和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经过文献筛选、数据规范化、提取证素,用SPSS Modeler 14.2统计分析软件及Apriori算法进行证型、证素的描述。结果:纳入文献96篇,共9072例患者。支气管扩张症的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25.38%)、肝火犯肺证(10.66%)、肺脾气虚证(8.12%)、风热犯肺证(5.08%);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肺、肝、脾;病性证素依次为痰、热、气虚、阴虚、火旺;证素组合以三证素组合最为常见;证素间关联置信度最高的是肺、脾→气虚(100%)。结论:痰热壅肺证是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证型,肺、肝、脾、痰、热是较常见证素,气虚、阴虚、火旺是支气管扩张症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证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近3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蛋白尿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探讨CGN蛋白尿的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以期对中医药诊断治疗CGN蛋白尿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医药治疗CGN蛋白尿的相关文献,对其病性、病位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GN蛋白尿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肺、肝;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阳虚、瘀血、阴虚、湿热、湿、精泄(亏)、热邪、风邪、水邪、气郁、风热、风寒、血虚、痰热;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常见证素组合11个,其中气阴两虚、肾阴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频次占前四位。结论:CGN蛋白尿以肾、脾亏虚(气虚、阳虚)为本,以瘀血、湿热、湿浊、痰浊等为标。临床以气阴两虚、肾阴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等证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近现代名家医案中中年和老年失眠症的数据挖掘研究,分析中年和老年失眠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中年和老年失眠症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以筛选出的258例近现代名家医案中老年失眠症为研究对象,并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纳入258例医案,其中中年人失眠症医案有189例,老年人失眠症医案有69例。2)中年失眠症高频证候依次为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气滞证、肝阳上亢证和心脾两虚证;老年人失眠症高频证候依此为心脾两虚证、痰瘀交阻证、脾胃虚弱证、心肾不交证和肝郁气滞证。3)中年失眠症医案中病位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此为肝、心、肾和胃;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依次为阴虚、痰、湿热、气虚和气滞。老年失眠医案中病位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为肾、脾、心和肝;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出现在5%以上的依次为血虚、气虚、阳虚、痰和血瘀。结论通过对中年和老年失眠症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以及与症状间的分析,探究出临床上治疗中年和老年失眠辨证规律,为临床证素辨证治疗中年和老年失眠和临床诊断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13年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辨证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候规范及证候要素提取,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结果:66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率前3位的证候是心脾两虚证、痰火扰神证、肝郁气滞证;出现频率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心、肝、脾;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火/热、气虚、阴虚。结论:原发性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为心脾两脏的气、阴虚,肝脏气郁或气郁化火。目前原发性失眠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较为分散,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证素辨证法探讨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证素分布特点。方法纳入1584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依据其临床资料提取证候,通过证候辨证素量表,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其病位、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及证素组合规律。结果 1病位证素:总体病位证素积分依次为脾、肝、肾、胞宫、肺、胃;男女患者对比,女性患者脾、肝、胞宫的积分较高(P0.05,P0.01,P0.01),男性患者肺的积分较高(P0.01);女性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肝(91.79%、84.24%),男性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肾(95.65%、76.33%);2病性证素:总体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湿、气虚、阴虚、痰、气滞、阳虚、水停、血瘀、热、阳亢、血虚;男女患者对比,女性患者湿、气滞、血瘀、血虚、寒的积分较高(均为P0.01),男性患者痰、热、阳亢的积分较高(均为P0.01);女性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痰、气滞(94.05%、93.32%、84.39%);男性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痰、气虚(99.52%、99.03%、80.19%)。3组合规律:将每位患者各自的证素积分进行排序,最终整合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虚夹瘀、痰湿内阻、胃肠腑热六种类型。其中脾虚湿阻所占总体比例较大(19.13%);女性患者肝郁脾虚类型的比例较大(20.62%),男性患者痰湿困阻类型的比例较大(30.43%)。结论女性患者以脾、肝、湿、痰、气滞、寒为主,治疗上重视疏肝理气解郁,男性患者以脾、肾、肺、湿、痰、气虚、热为主,治疗上应重视清热化痰。此外,基于证候辨证素量表的证候辨证体系为中医学临床量化辨证流程提供了思路,是促进中医学研究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支气管扩张缓解期的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及证候分型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建立支气管扩张缓解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35篇文献纳入的442例患者中共提取证素18个,病位证素中肺出现频次最高(52.86%),其次为脾(22.86%)、肾(14.29%)。病性证素中气虚出现频次最高(34.51%),其次为阴虚(27.43%)、痰(12.39%)。组合形式以两证素(47.44%)和三证素(42.31%)组合居多。442例患者中,原辨证分型共20种,其中肺脾气虚证(40.72%)、痰热阻肺证(17.42%)、气阴两虚证(9.50%)、阴虚火旺证(6.33%)、肝火犯肺证(2.94%)等5种证型最为常见,所有证型中单纯实证77例(17.42%),单纯虚证112例(25.34%),虚实夹杂证253例(57.24%)。结论:支气管扩张缓解期以肺脾肾气虚、阴虚为本,痰、热、血瘀等病理因素为标,病性虚实夹杂,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调查表》,并建立证素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2个病性证素中,痰(饮)和出现频率最高(80.76%),其次为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频率分别为50.95%、41.44%、33.62%、21.56%、19.24%等;靶点主要位于肺,其频率为93.23%,其次为在肾和脾(36.79%和7.61%)等。在证素不同的组合中,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血瘀证(1.57%)。靶点在肺、肾、脾,表现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肺阴虚证等。三证素组合多为痰热(29.07%)、痰瘀(24.42%)、痰湿(浊)(14.12%)等与病位肺的组合,表现为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等。四证素组合有痰热瘀阻肺证(3.38%)和外寒内饮证(0.85%)。其他组合有少阳郁热证(0.63%)、风痰入里证(0.42%)等。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饮)、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主要病位在肺、肾、脾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主要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其共病特征。方法:基于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的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现病史、既往史、症状、失眠患者证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得出失眠症患者的证素特征分布规律和共有疾病特征。结果:共收集524例有效病例,男233例,女性291例。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90例(18~39岁)、中年组243例(40~65岁)、老年组201例(>65岁);病位证素按频次由高到低为心、脾、肝、肾、胃、胆。病性证素按频次由高到低为内热、痰证、血虚、气虚、气郁、阴虚、阳虚、湿证、血瘀。证素组合形式以三证素组合最为常见。两证素组合形式中,心火炽盛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肝气郁结、胃热炽盛;三证素组合形式中,痰热扰心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心脾两虚、心肝火旺。前9位共有疾病为高血压病、抑郁症、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眩晕综合征、焦虑症。结论:失眠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病性证素以内热、痰浊、血虚为主;病位因素以心、脾、肝为主。共有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抑郁障碍及代谢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证素辨证方法提取1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位、病性证素,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位证素分布频数从高到低主要为心神、肝、脾、肾、胃等。病性证素分布频数从高到低主要为阳虚、气虚、阴虚、气滞、血虚、湿、热、痰。对中医证素(积分≥70)进行关联性分析,设定置信度≥80%、支持度≥60%、提升度>1,最大前项数分别为1项和2项,后项均为1项。其中,2项证素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气虚-阳虚”是关联度最强的证素组合,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出现阳气亏虚证;3项证素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阴虚-阳虚、气虚”是关联度最高的证素组合,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出现气、阴、阳俱虚兼夹证。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虚实夹杂之证,虚证多为肝脾肾亏虚、阳气不足,实证多为痰气郁结或痰火扰神,辨证时应注意辨虚实,治疗应重视补气、温阳、滋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近10年的文献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重庆维普)2006年01月~2016年01月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文献进行二次录入核对,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其病性、病位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和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位证素出现频次依次为:肺、表、脾、心神(包)、胃、肾、肝、心、大肠、经络、半表半里、胆;病性证素出现频次依次为:热、痰、外风、气虚、阴虚、湿、血瘀、寒、(气)脱、阳虚、燥、气滞、毒、血热、饮、闭、阳亢、动血、水停、亡阳、暑、血虚、脓。证素组合形式以三证素组合频率最高。常见证型20个,其中频次居前5位的证型分别是痰热壅肺、痰湿阻肺、风热犯肺、气阴两虚、肺脾气虚。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证型复杂,且普遍存在证的相兼错杂,使用证素辨证方法,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解决证的兼杂关系,更好地揭示本病的病理特点和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悸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结果:心悸主要以气虚证素的病理症状体征分布最多;心悸的病位证素主要有心、脾、肾、肝、肺;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火热、痰、水饮。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14个证素中,气虚频率最高(68.40%),其次为阳虚(11.26%)、阴虚(10.82%)、淤血(4.76%)、痰(饮)(2.16%)等;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肺(37.50%),其次为肾(33.82%)、脾(26.47%)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有虚哮证和血淤证等,累积频率4.87%.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主要有气虚+阴虚、气虚+血淤、阳虚+血淤等,累积频率3.98%.单一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以气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累积频率为46.90%;阳虚与肾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阳虚证;阴虚与肾、肺、肝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证;淤血与肺关系密切,表现为肺络淤阻证.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以气虚、阳虚和阴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等,表现为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阳虚、肺肾阴虚等,累积频率为24.34%.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有肾虚寒哮(0.44%).四证素组合有肺脾肾气虚(4.42%)和痰热肾虚证(0.44%).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以肺脾肾气虚、阳虚、阴虚等为本,以感受寒、湿(浊),或形成气郁、淤血、痰(饮)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0例证素分析和证候分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证素及证型的变化及现状,为探讨中医证素分布及证型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证素的分析及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证素分布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瘀、痰浊、气虚、气滞、寒凝和阴虚;男性排前3位的证素分别是痰浊、血瘀、气虚;女性排前3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和痰浊;男女之间证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痰痹胸阳证、气虚血瘀证2个证型占所有证型的83%,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女性为多;在痰痹胸阳证中男性比例为58%,气虚血瘀证中女性比例为66%。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血瘀、痰阻、气虚是主要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风后遗症期的中医证素分布和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中风后遗症期提供临床诊疗思路。方法:参考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检索2009-2019年间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Modeler 18.0软件描述数据。结果:气虚血瘀证是中风后遗症期最常见的证型,占32.54%;肝、经络、肾、脾为常见病位证素,血瘀、气虚、痰、火热、阴虚为常见病性证素;病位证素以肝、经络单独发病较多见,病性证素组合以气虚兼血瘀最常见;证素间关联置信度最高的是经络→痰(100.00%)。结论:中风后遗症期的治疗应以调肝舒经、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滋肾健脾、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痫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整理2009-2019年间有关痫病辨证分型的文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痫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进行频次分析。结果:规范后提取痫病证名共29个,主要证型依次为风痰闭阻证(19.28%)、痰火扰神证(16.87%)、脾虚痰湿证(10.04%)、瘀阻脑络证(8.84%)等。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3个,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以痰(30.72%)、闭(12.78%)、动风(11.75%)、气虚(10.31%)和热(火)(9.90%)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肝(27.34%)、心神(脑)(20.97%)和脾(19.85%)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41.22%,其中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最常见,频率为34.69%。两病性组合时,痰+热(火)、痰+气虚和气虚+血虚出现的频率较高,频率分别为30.43%、18.12%和13.77%。结论:痫病涉及病理因素复杂,主要为痰,常与热(火)、气虚、血瘀、动风和闭相互为病,病位在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