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肝失疏泄致衰"相关说,认为肝失疏泄是现代衰老的主要机制和关键病机。通过对《内经》以及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综述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特点,并基于对"肝主疏泄"内涵的理解,主张从肝主疏泄论治衰老,防治脑老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中医衰老学说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正> 拜读《陕西中医》1988年第3期饶宏孝同志所撰的“论肝失疏泄致‘郁证’一文(以下简称‘饶文”),深有感触,获益匪浅。饶文从肝的正常生理功能、特性,以及肝与各脏腑之间的机能等方面,论述了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乃是气机调畅的重要条件。若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郁之后又致气、血、火、痰、湿、食等六郁。此段论述,从整体观念出发,分析细微,说理透彻,有根有据。但饶文就由此概括为“凡郁证皆因肝失疏泄所致”以及“临证治疗郁证,必须从肝失疏泄着手,运用理气解郁之治法”,对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兹商榷如次。众所周知,七情所伤,多能引起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治当疏肝理气解郁、调和肝脾气机,方选逍遥散之类。因属气郁,故行气解郁则效。然须知郁证范围颇广,除气郁外,尚有血郁、火郁、痰郁、湿郁、  相似文献   

3.
论肝失疏泄     
生理上肝主疏泄能保证全身气机通畅,气血津液正常输布,五脏安生。病理上,肝疏泄失常,气机逆乱,气血郁滞、痰阻,五脏皆受其害。1肝失疏泄的病理变化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这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决定了人体气机的畅达,血运不徐不疾,流注全身,保证机体正常活动。若肝脏疏泄失职,气机失于调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1·1肝气郁结由于思郁、忧郁、怒郁、悲郁、惊恐之郁等情志变化,引起肝的疏泄失职,则出现肝气郁结。1·2肝郁化火肝气久郁不解或情志反复失调,致使肝之疏泄功能递进失职,…  相似文献   

4.
肝失疏泄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众所周知,肝脏在中医学中的主要功能被表述为疏泄,并在人体功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疏泄异常,则上述生理功能即不能正常完成,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病理变化.对此,以往的文献大都笼统地称为肝失疏泄.但若加考究则不难发现,肝失疏泄实则包括太过与不及两种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6.
肝失疏泄与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是指以口眼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灵枢·经筋》中已有记载:“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这说明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筋发生病变,可以表现为面瘫的一些症状。一般认为面瘫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筋脉失养,风寒之邪侵袭所致。但是,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很多面瘫发病与情志失调有很大关系,患者来诊时常常自诉因“生气”或“发脾气”后不久发现嘴歪了。在此种没有明显的感受风寒病史的情况下出现的面瘫,“风寒侵袭”也许并不能成为主要病因,罪魁祸首当属“生气”或“发脾气”等情志变化…  相似文献   

7.
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使之保持柔和的生理状况,简称"肝气条达",具体作用为:调节某些情志活动(即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8.
生命早期应激不仅诱发个体青幼期精神障碍的发生,更导致成年后抑郁症等易感性的显著增加。针对早期应激因素自身的重要作用及其与青幼期神经发育的交互影响,近年来许多中医药学者已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应激或与成年后应激叠加后,病证过程仍表现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的基本特征及相关药物的有效干预作用。关注生命早期应激负性作用,并与成年后应激有机结合,有助于动态观察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变化,阐释情志内伤潜伏期或缓解期病机,研究青幼期应激有效干预手段,基于早期应激效应开展肝失疏泄病证研究成为肝藏象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精气血津液是维持脑的生机并保证其功能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匮乏或运行逆乱可导致脑老化的发生,痰浊瘀血会加速脑老化的进展。肝失疏泄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易致痰浊瘀血的形成。所以,肝失疏泄是导致脑老化的重要因素。课题组据此提出"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假说,拟从肝入手,研究肝失疏泄对脑老化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及其防控策略,以期为脑老化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拓展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肝主疏泄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调畅情志方面。肝是心理应激反应机制的核心,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情志起着重要的作用,究其根源是肝失疏泄。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若能从肝主疏泄的角度考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肝失疏泄论治胸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身心疾病,情志失调是其不可忽略的重要危险因素。情志致病首先影响肝的功能,肝失疏泄是形成心脉痹阻不畅的重要基本病理机制之一。因此,疏肝解郁法是治疗和预防胸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近20年的护理工作中,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肝主疏泄”这一理论应用于情志护理中,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从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等方面进行阐述,将体会分述如下。1肝主疏泄与情志变化肝主疏泄是肝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的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肝之疏泄失常,条达失司,气机失调,就会出现胸胁胀痛,郁闷不乐,月经不调或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以及呃逆嗳气,腹痛腹泻等症状。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均与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肝郁不畅,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13.
肝主疏泄,畅达气机,调畅情志,调和气血,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很大的作用。对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及相关现代研究做综述,旨在阐明中医学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与现代医学中心理应激机制的联系,总结现代医学对此的研究及应用,探究其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焦脾胃升降气机有赖于肝主疏泄来斡旋,疏泄太过,则木旺克土;疏泄不及,则木不疏土;两者对于脾的运化均有影响。故脾胃病在治疗时应当注重肝失疏泄的类型,选择合理的方药,最终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消瘅"范畴,传统观念认为,"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立"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之大法。但临床中发现,精神因素所致的糖尿病病人亦不在少数。故我们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经前期综合征与肝失疏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前期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指“月经前期部分妇女伴有生理上、精神上及行为上的改变”。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常与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泄泻、经行情志异常等相关,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现就经前期综合征与肝主疏泄关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肝失疏泄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肝气郁、肝气逆证是肝失疏泄的主要病理特征;对其源流、发展和现状及其诊断依据与治法方药进行了探讨;并明确了进一步规范两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病证过程模拟是开展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现代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从证候的判别、病因的模拟与肝藏象功能主体性体现的3个方面来看,目前通过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拟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理变化过程建立的肝失疏泄动物模型仍须深入探讨。基于青少期"肝常有余"理论,肝藏象功能在青少期脏腑功能的主体性以及青少期阴性情绪的多发性与共病性,青少期应激及其诱发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动物模型可以成为构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动物模型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84-2286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血脉通利的前提。认为胆固醇代谢可能是肝主疏泄,调节脂质代谢的主要途径;肝失疏泄,胆固醇代谢紊乱,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肝脏疾病继发的动脉功能障碍性疾病,胆固醇代谢紊乱是肝失疏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理机制。文章在对《金匮要略》等历代古籍及近几年对疏肝药物现代研究等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疏肝通络药物,发展维持胆固醇稳态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策略,也望为从肝论治冠心病理论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