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着床期子宫内膜体外模型、探讨胚胎的着床机制对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流产率及有效避孕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用分泌期子宫内膜经短期体外培养形成子宫内膜的立体模型,但由于所用分泌期内膜细胞已经受体内因素的作用,而且体外培养时间短,不适用于探讨各种因素对子宫内膜窗口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增殖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问质细胞,经体外培养建立分泌期子宫内膜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丽  周剑萍  刘银坤  张炜 《生殖与避孕》2004,24(6):330-332,343,i002
目的:进一步证明已建立的体外着床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妊娠d4的小鼠囊胚培养在已建立的体外子宫内膜共培养模型上,电镜观察胚胎植入时囊胚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相互关系的超微结构。结果:小鼠囊胚能正常脱透明带、黏附和扩展。扫描电镜见黏附在子宫内膜上的囊胚呈椭圆形或扁平形;胚胎表面具微绒毛;在胚胎与子宫内膜细胞接触点可见胚胎滋养细胞黏附于胞饮突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胚胎滋养细胞通过微绒毛黏附于上皮细胞上,有些滋养细胞通过微绒毛开始植入,局部滋养细胞与上皮细胞形成紧密连接。胚胎滋养细胞与上皮细胞间形成许多镶嵌连接。超微结构显示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核糖体非常丰富。结论:小鼠囊胚在子宫内膜体外模型上生长发育良好,该胚胎与子宫内膜共培养系统是研究胚胎着床机理的理想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3.
张嬿  石红 《生殖与避孕》2003,23(6):323-326
目的:研究人子宫内膜共培养体系对早期鼠胚体外发育的影响及移植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将2-细胞小鼠胚胎与人子宫内膜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对照组为无营养细胞的单纯培养液,每日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将培养到囊胚期的胚胎移植回小鼠的子宫腔,观察着床情况。结果:共培养体系中68.3%的2-细胞胚胎发育至桑椹胚期,50.8%发育至囊胚期,囊胚的孵化率为36.7%,胚胎的着床率为25.0%。而对照组只有24.8%的2-细胞胚胎发育至桑椹胚期,11.4%到达囊胚期,且其中大部分为早期囊胚即停止发育。另外对照组细胞碎片出现早且多,卵裂球不均匀,胚形态差,移植后胚胎的着床率仅为3.1%。结论:人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体系可以促进小鼠胚胎的体外发育,改善胚胎的质量,提高着床率。  相似文献   

4.
付正英  卢建荣  苏晓华 《生殖与避孕》2012,32(7):438-442,463
目的:研究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对小鼠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着床期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COH影响胚胎着床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GnRH-a+hMG+hC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雌、雄合笼后观察小鼠阴栓率,于着床期取小鼠子宫,观察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计算着床率;应用RT-PCR、Real-time 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阴栓率及妊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胚胎着床数高于对照组(P<0.01),但胚胎着床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Hoxa-10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GnRH-a长方案COH可引起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表达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从而影响小鼠妊娠及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5.
胚胎着床过程包括定位、黏附、侵入,其调控机制复杂而精细,涉及多个基因、生物分子、细胞因子和信号传导通路,其中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发育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以及良好的母胎对话是胚胎着床所必需。胚胎着床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的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胚胎着床的奥秘,加深了解胚胎着床的相关机制,对不孕症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胚泡和内膜发育状态对子宫内膜“着床窗口”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瑶  陆诗华 《生殖与避孕》1998,18(6):337-341
本文应用胚泡移植和改进的内膜上皮细胞与胚泡共培养方法研究了胚胎和子宫内膜不同发育状态对子宫内膜对胚泡接受性的影响.实验证明正常胚泡移植到子宫内膜的“着床窗口”出现时间以妊娠d4天上午9时到下午18时.如果被移植的胚泡是取自延缓着床胚泡,则它们的“着床窗口”出现时间有明显缩短,只能到下午14时为止.另外也证明.子宫内膜本身发育状态对内膜的接受性也有影响.以妊娠d5天内膜的胚泡附着数最多.所以.可以认为胚胎和内膜的发育状态都是可以影响内膜“着床窗口”的出现与消失的.  相似文献   

7.
胚胎着床的过程极为复杂,包括定位、粘附和侵入3个阶段.着床仅发生在一个极其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即所谓的"着床窗"),需要子宫内膜和胚胎发育的同步化、相互作用和配合.目前,胚胎着床机制尚未充分阐明,但胚胎成功着床的要素包括:高质量的胚胎、有接受性的子宫内膜和适宜的内分泌环境.  相似文献   

8.
妊娠成功率除了受到胚胎质量的影响之外还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胚胎着床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胚胎发育必须与子宫内膜同步化。在不考虑抑制胚胎质量及移植技巧的前提下,若子宫内膜不适于胚胎着床可造成胚胎种植失败,从而使妊娠率降低。目前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辅助生殖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是着床的必要条件,而在着床窗期间,胚泡滋养外胚层侵入和妊娠建立的关键是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近年从分子机制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取得很大进展,学者们发现了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的一些基因。本文主要从同源结构域基因EMX2和HOXA10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和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在于具备着床能力的胚胎与具有接受能力的子宫内膜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同步发展.正常的子宫内膜仅在一个极短的时期内允许胚胎着床,这一时期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达到最大,一般称之为种植窗期[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芩、白术对胚胎体外黏附的影响及其调控的糖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RL95-2)和人绒毛膜细胞(JAR),并经米非司酮诱导后建立着床障碍模型。通过黏附实验观察不同浓度黄芩、白术水煎液对胚胎黏附率的影响,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着床相关寡糖合成关键酶的表达变化。结果:黄芩、白术50 mg/L治疗组胚胎黏附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着床相关的岩藻糖基转移酶Ⅳ、Ⅶ(FUT4、FUT7)的m 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01)。结论:中药黄芩、白术可通过上调FUT4、FUT7的表达促进胚胎体外黏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殖过程涉及各种复杂因素,其中胚胎能否着床是受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顺利的着床需要有正常生命力的胚胎在适当的时间植入具有接受性的子宫内膜,且胚胎与内膜达到同步交流状态。着床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妊娠率,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可能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着床初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为后续胚胎的植入做准备,随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发生蜕膜化为胚胎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这提示EMT与蜕膜化是维持子宫内膜容受状态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充分发育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着床的种植窗期间,子宫内膜发生极为复杂的形态学和生化方面的改变,在着床的不同阶段,内膜上皮和基质合成多种生物分子,以利于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定位、黏附和侵入过程,保证胚胎着床的成功,这些分子反映了子宫内膜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谭冬梅  何明忠  赖国旗  王立芝  谭毅 《生殖与避孕》2005,25(12):707-711,723
目的:检测TRAIL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它在蜕膜细胞凋亡中的作 用。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妊娠d 1-8小鼠子宫组织TRAILmRNA及蛋白的表 达情况。结果:妊娠d 1-8的小鼠子宫组织均有TRAIL mRNA的表达,且着床期间的表达较着床前 明显增加(P<0.05)。妊娠d 1-3,小鼠子宫内膜无TRAIL蛋白表达;妊娠d 4,TRAIL表达在小鼠胚 胎定位、黏附点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妊娠d 5-6,TRAIL定位于胚胎着床点附近的蜕膜细胞中; 妊娠d 7-8,TRAIL表达在与子宫蜕膜邻近的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 TRAIL诱导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胚胎跨越上皮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且TRAIL诱导的 蜕膜细胞和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在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内膜的适度侵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着床的种植窗期间,子宫内膜发生极为复杂的形态学和生化方面的改变,在着床的不同阶段,内膜上皮和基质合成多种生物分子,以利于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定位、黏附和侵入过程,保证胚胎着床的成功,这些分子反映了子宫内膜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6.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以改善内膜容受性(ER)、延长种植窗口期,有利于胚胎着床,还可以调节子宫内膜的免疫耐受性,从而提高种植率;在卵泡早期或者中晚期添加低剂量的h CG可以提高卵子以及胚胎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蠕动波在正常生殖功能调节和胚胎着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阴道超声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最经济的检测方法。在正常未孕子宫,子宫内膜蠕动波的频率、方向、振幅等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发生变化,与子宫相应的生殖功能一致。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蠕动波的变化趋势与自然周期相似,但频率更高。移植前高频蠕动波显著降低体外受精(IVF)临床妊娠机会。添加孕酮、间苯三酚、阿托西班可能通过有效抑制子宫内膜蠕动、促进胚胎着床而改善IVF妊娠结局,特别对于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但有待于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子宫内膜蠕动波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有着床能力的胚胎、容受性良好的子宫内膜以及胚胎和母体的相互作用是胚胎成功种植的主要因素。子宫内膜厚度仍是目前临床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指标。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反映内膜功能状态,子宫内膜充分的增殖和向分泌期转化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一致认为,薄型子宫内膜显著降低胚胎种植率,此外,薄型子宫内膜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并积极治疗、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非常重要。对妨碍胚胎种植的子宫内膜进行预处理,通过治疗使子宫内膜增加至正常厚度,将有助于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然而,目前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大多效果不理想。综述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病因及临床处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用小鼠和豚鼠的离体胚泡与子宫内膜共培养方法,为研究着床与抗着床机理提供了一个体外研究模型。子宫内膜取自妊娠小鼠第5天上午8时前和妊娠豚鼠第4天下午,分别与小鼠或豚鼠胚泡共培养。经培养2~3天后可见胚泡从透明带逸出并附着于子宫内膜,部分植入内膜。  相似文献   

20.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中,生殖医生主要通过优化胚胎质量、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内膜与胚胎的同步性来提高成功率。子宫内膜损伤是在胚胎种植前通过对子宫内膜的局部机械性轻微损伤,诱导其自身修复,进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的一种方法。目前子宫内膜损伤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具有争议,关于子宫内膜损伤的目标人群尚无定论,但对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患者具有改善妊娠结局的潜能,子宫内膜损伤的操作时机及具体作用机制仍需大量的研究进行探索。本文将主要从子宫内膜损伤的机制、时机及适用人群进行综述,以期为子宫内膜损伤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