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为了更好地扩大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谈点个人拙见,以期抛砖引玉。1 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半里证。这些主证无论其由何来,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由此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使病邪透达于外,不致内陷入里。因此,小柴胡汤在外感热病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的作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之证,达和解少阳,利枢机之功效。《伤寒论》又曰:“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原文中关于小柴胡汤的记载共15条条文,专门提到少阳病用小柴胡汤的仅有第266条,而在太阳病篇出现失治误治的时候应用小柴胡汤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在阳明病出现柴胡证而未成腑实热结可用小柴胡汤条畅气机;厥阴病末疾病传至半表半里,出现"呕而发热"者,亦可用小柴胡汤和解透热,降逆止呕;还可用于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证以及黄疸腹痛呕吐等证。故而小柴胡汤非但专为少阳病专设,即使证在少阳,当有"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等"柴胡证"时亦可用小柴胡汤。胸胁气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司,邪在半表半里而见阳证者皆可依证而用之,当合仲景之本义。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在妇科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儿 《河北中医》2005,27(3):200-20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8条,是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剂,主治邪在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而致的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痛、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证。近年来,笔者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妇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见于《伤寒论》原文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段原文主要论述了小柴胡汤临床审证方法及使用标准. 1 何谓柴胡证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证的代表方剂,也是《伤寒论》中柴胡类的代表方,为和解诸方之首.小柴胡汤方见于《伤寒论》原文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提出了少阳受邪,病居于半表半里,而主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后世称为柴胡四大证.  相似文献   

6.
杨慧  肖映昱 《河南中医》2023,(2):167-170
少阳主枢,不仅是表证传里之枢机,也是三阳证转入三阴证的枢机,故其临床证候复杂且多有兼证。张仲景立调和枢机之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以上五方虽均能和解少阳,调畅枢机,也都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特点,然各有侧重。小柴胡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功能为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疏利三焦;柴胡桂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太阳表证未解,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为解太阳、少阳两感之轻剂;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功能为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弥漫三焦,表里俱病,寒热虚实互见,功能为和解少阳,通阳和表,泻热清里,重镇安神;柴胡加芒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燥热较甚,正气偏虚,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泻热祛实,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7.
汪正於 《环球中医药》2012,5(6):436-440
同证是"异病同治"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诸条文,结合对"胆腑"及"膜原"的认识,认为该证的内因是"血弱气尽",外因是"实邪",二者是小柴胡汤证的必要条件.其核心病位是少阳"胆腑"及"膜原",其病性是虚实相杂、寒热相错,其核心病机及其转归的内在动力是"少阳枢机不利",结合对小柴胡汤的解析,探讨了仲景应用小柴胡汤的本意和小柴胡汤的本质作用,初步探索了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的理法基础--启复胆腑、膜原之枢机.  相似文献   

8.
分析《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条文,结合内经对"少阳"的阐述,认为内因是"血弱气尽",外因是"实邪",二者是小柴胡汤证的必要条件。其核心病位是少阳"胆腑"及"膜原",其病性是虚实相杂、寒热相错,其核心病机及其转归的内在动力是"少阳枢机不利"。对复杂多变的症候群归类及识别,对小柴胡汤进行分析,结合临床验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 ,病机重在“郁火邪结”。郁火是内因 ,邪结从太阳转化 ,表现为“呕而发热”,治疗上用柴胡解半表、用黄芩清半里。少阳病的辨证立法准确反映了仲景辨证处方的基本思想 ,即从主症辨病机 ,从病机抓疾病的本质。柴胡汤类方治疗少阳病之兼证、变证 ,同时体现了仲景证变、法变、方药亦变的灵活思维方式。从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证、药分析上可窥见仲景辨证思想之一斑 ,并从中探讨中医辨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伏邪是内伤发热的主要病因。主要病机为有热毒内伏,邪及少阳;情志内伤,邪伏少阳;邪伏阴分,阴虚发热。治疗以转枢少阳,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处方用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1.
<正>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证的代表方,能解半表半里的阳证。小柴胡汤应用范围广泛。临床上,结合胡希恕的经方体系用其治疗药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疾病疗效彰显。小柴胡汤证主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结合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临辨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可退半表半里之热,外达透邪,  相似文献   

12.
<正>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的组成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证,法当和解,汗吐下皆在所禁,故又名“三禁汤”。柴胡味苦微寒,能升阳达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解;黄芩苦寒,能退热和阴,使半里之热,得从内清;邪在半表半里则阴阳争。半夏辛温,能和胃降逆而通阴阳,人参、甘草补正却邪;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和解少阳之功。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少阳病,伤寒,中风,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或汗后余热不解;或疟发寒热;或妇人伤  相似文献   

13.
查各家医案记载,结合临证体会,分析儿童周期性发热的中医证治。认为阴阳失调、伏邪病机、瘀血病机是其基本病机,常见证包括营卫不和证、邪犯少阳证、邪伏膜原证、阴虚伏热证、瘀血发热证,可分别予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达原饮、秦艽鳖甲散、血府逐瘀汤等方治之。  相似文献   

14.
一、小柴胡汤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提出了少阳病主证及其或然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乃为少阳病提纲。二、小柴胡汤的应用观《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运用很是灵活广泛,除少阳篇外,太阳、阳明、厥阴篇中均出现过小柴胡汤。第10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条文,历代医家持两种不同看法。刘栋(引自《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经典方剂,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该方和解少阳,调理阴阳、表里、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纵观《伤寒论》有关小柴胡汤的二十多条条文中,除了少阳证1条外,其余皆分布于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厥阴病篇、阴阳易瘥后劳复病篇等。不仅为外感热病、邪入少阳的专方,而且太阳病失治误治者、邪在阳明而腑实未成者、病在厥阴“呕而发热”者、伤寒瘥后更发热者、黄疸腹痛呕吐者、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者,以及妇人产后便坚而呕者等凡病属邪在半表半里、胸胁气机不利、肝胆脾胃失和者皆可辨证施用。文章以《伤寒论》条文对小柴胡汤方药、证治介绍为基础,围绕小柴胡汤病因病机、立法思想,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三首方剂治症中均有“痞”证。然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为少阳经气不疏,其“胁下痞”是或然症,当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为其主症;半夏泻心汤证系小柴胡汤证误下,胃虚邪陷,寒热互结中阻,其“心下满而不痛,此为瘩”,或“呕而肠鸣,心下痞”(《金匮》),此之痞,当为主症;旋复代赭汤证乃  相似文献   

17.
郗新中 《光明中医》2013,28(4):832-833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为少阳病的主方,属和解之剂。由柴胡、黄芩、人参、制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少阳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少阳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主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用以治疗少阳病黄疸,妇人热入血室,产后、孕期、经期发热等病。小柴胡汤中,柴胡透达少阳之邪,具有疏肝解郁,畅达气机,消散壅滞之功,为方中主药;黄芩清泻胆腑之热,生姜和中止呕,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因人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必虚,气虚当补气健脾,使中焦健运,正气充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论》一书中,是尊师为治疗伤寒少阳病脉证而设。该方组织严谨,治症广泛,用药精炼。苦临床辨析准确,应用得当,每获捷效。兹就笔者临床辨证分析,应用小柴胡汤的体会予以浅述,不揣冒昧,愿与同道共勉。1小柴胡汤主治证1·1《伤寒论》原文第九十六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主证和或然之证。原文第二百六十三条:“少阳之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相似文献   

20.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由柴胡、桂枝、干姜、瓜蒌、黄芩、牡蛎、炙甘草7味药组成。当代多数注家及目前所用《伤寒论》教材均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病机为伤寒汗下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而致水饮内结~([1])。本方为小柴胡汤类方,由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