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52例)和复合组(RD组,5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全麻,其中R组实施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RD组实施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状态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舒张压(DB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和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 O2)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显示,RD组患者术后DBP高于R组,而术中、术后E、NE、COR水平以及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胸椎旁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
李嘉琳 《海峡药学》2022,(11):124-12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0我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BS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D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S组予以20 mL 0.5%罗哌卡因+0.75 mL生理盐水,BD组予以20 mL 0.5%罗哌卡因+0.75右美托咪定(75μg);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OTSB)、运动阻滞起效时间(OTMB)、感觉阻滞持续时间(DSB)、运动阻滞持续时间(DMB)和镇痛时间(DA);记录T0(麻醉前5 min)、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30 min)、T4(麻醉后60 min)、T5(麻醉后90 min)、T6(麻醉后120 min)时间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  相似文献   

3.
李迅  刘小兵  吴绪才 《贵州医药》2022,46(4):546-54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运用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外周阻滞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治疗,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治疗,分别对比两组阻滞前、阻滞后5、30 min的HR、MAP、SpO2指标,同时记录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阻滞起效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对照组诱导前椎旁给药及术后镇痛仅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剂量1组(Dex1组)、右美托咪定剂量2组(Dex2组)、右美托咪定剂量3组(Dex3组)诱导前椎旁给予0.35%罗哌卡因0.3 mL·kg~(-1)和右美托咪定1μg·kg~(-1),术后椎旁患者自控镇痛(PCA)使用0.2%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2、4μg·kg~(-1)。必要时静脉给予地佐辛,维持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记录各组阻滞后30 min,术后24 h,PCA结束后12、24 h的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比较各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后30 min及术后24 h Dex1组、Dex2组、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对照组(P<0.05);PCA结束后12、24 h,Dex2组与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少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各时点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Dex3组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可增加阻滞范围,增强镇痛效果,其中右美托咪定2μg·kg~(-1)混合罗哌卡因术后持续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Ⅱ)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2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每组36例.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2组镇痛方法选择麻醉诱导前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术后镇痛泵患者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小腿及足踝手术患者60例,均进行术中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患者静脉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B组患者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中低位硬膜外麻醉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中低位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分析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优劣点,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行中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B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C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组)。由专门的麻醉医师实施临床麻醉,监测记录患者麻醉实施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时间。于硬膜外给药后30 min时记录改良Bromage分级、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好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其他两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在预防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宫外孕手术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各注入0.4%罗哌卡因复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药液15m L,术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5分侧静注曲马多1.5mg/kg。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T_0)、10min(T_1)、20min(T_2)、30min(T_3)、40min(T_4)的疼痛VAS评分、舒适程度评分(BC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使用曲马多的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_0~T_4各时点的疼痛VAS评分和BCS舒适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使用曲马多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急性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常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右美托咪定常用作局部麻醉辅助药以延长区域麻醉的作用时间。该研究主要评估右美托咪定加入罗哌卡因中能否延长TAP阻滞的作用时间改善开腹胃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腹胃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恶心呕吐评分(PONV)、镇静评分、罗哌卡因血药浓度和曲马朵使用量以及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结果R组和RD组患者术后2 h、4 h、12 h、24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但R组和RD组的VA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R组和RD组术后曲马朵需要量明显低于C组。术后2 h、12 h和24 h的PONV评分R组和RD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的镇静评分和第一次排气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和RD组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能够改善开腹胃手术后的镇痛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减少曲马朵消耗。局麻药中加入右美托咪定并没有影响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例行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8.70%)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95.65%)均优于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34.78%)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69.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罗哌卡因以及联合佐剂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对上肢近端骨折择期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选取于我院行全身麻醉下上肢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M组)和地塞米松组(DexA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术后行超声引导下患侧SBPB:R组接受0.33%罗哌卡因20 mL, DexM组接受0.33%罗哌卡因20 mL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定, DexA组接受0.33%罗哌卡因20 mL联合10 mg地塞米松。三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术后48h各个时间点疼痛NRS评分,记录感觉阻滞时间、术后48小时内PCIA第一次按压时间及吗啡用量、术后当晚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inia scale,AI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炎性指标CRP、TNF-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R组比较, DexM组和DexA组两组术后T1–T4各个时间点NRS评分较低,术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第一次按压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实验组,n=66)与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66)。实验组注射含有右美托咪定1μg/kg的30mL 0.4%罗哌卡因。对照组注射30mL 0.4%罗哌卡因。记录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与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期间患者的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与喉罩拔除时间,采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以RASS量表评价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ASA分级、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性别、体重、MMSE评分、手术时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麻醉恢复室期间,实验组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显著降低,镇痛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使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作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R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双侧注射,每侧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μg/kg)20 ml。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3 min(T_0)、手术开始时(T_1)、拔管时(T_2)的SBP、DBP及HR;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对比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总用药量;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后2、6、12及24 h时间点患者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结果与R组相比,DR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缩短(P<0.05),手术开始时(T_1)、拔管时(T_2)的SBP、DBP及HR降低(P<0.05),SBP下降尤为明显。2、4、6、12、24 h时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镇静药物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增强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与单纯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在肋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80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纯组,各40例。单纯组患者应用单纯罗哌卡因进行胸椎旁阻滞,联合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实施胸椎旁阻滞。对比两组患者苏醒后1、6、12 h疼痛情况,苏醒后1、6、12 h镇静效果,焦虑情况、镇痛总持续时长、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苏醒1、6、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1.36±0.21)、(1.59±0.22)、(1.79±0.26)分,低于单纯组的(1.69±0.17)、(1.79±0.26)、(2.36±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1、6、12 h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AS评分、住院时间、镇痛总持续时长分别为(30.26±4.26)分、(9.36±1.03)d、(48.31±4.36)h,优于单纯组的(39.27±3.54)分、(11.52±1.64)d、(32.31±3.2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肋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较单纯罗哌卡因更佳,可体现为患者住院时间更短、镇痛时间更长等,可于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上肢手术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30例,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成功后感觉及运动神经起效时间及阻滞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临床麻醉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乳腺包块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包块手术患者60例,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C组,n=30)及实验组(D组,n=30),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0.375%罗哌卡因20 ml)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同实验组右美托咪定容积0.9%氯化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T0)、胸椎旁神经阻滞后15 min(T1)、手术开始时(T2)、肿块切除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SpPO2(血氧饱和度)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2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T1~T4时MAP降低、HR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1~T4时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0时MAP、HR及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乳腺乳腺包块切除术,可明显增强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利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产妇9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A组)、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C组).术毕3组产妇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分别注入生理盐水、0.2%罗哌卡因、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μg/kg混合液各20 mL,并同时行相同配方静脉自控术后镇痛,分别记录初乳分泌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6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NR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C组在术后各时点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NR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C组在术后各时点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NR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B、C组24h内分泌初乳例数多于A组(P<0.05);B、C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A组(P<0.05),C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明显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促进产妇初乳分泌及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30):4210-42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试验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100μg,臂丛神经注射;对照1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50μg,臂丛神经注射;对照2组患者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臂丛神经注射。观察各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和疼痛评分,术后镇痛时间,镇痛和肌松质量,麻醉诱导前(T0)、神经阻滞10 min(T1)、手术开始(T2)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首次疼痛评分<对照1组<对照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对照1组>对照2组;T1、T2时各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均高于同组T0时,且T2>T1>T0,但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镇痛和肌松质量总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μg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明显改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缩短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张晓春  高爱英  祁涛 《江苏医药》2022,48(3):292-29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肋间神经阻滞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试验组).于肋间神经阻滞后即刻(T0)和阻滞后1 h(T1)、6 h(T2)、12 h(T3)和24 h...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肋骨骨折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各20例。2组在全麻插管后超声引导下患侧行ESPB,DR组患者注射0. 5μg/kg右美托咪定+0. 375%罗哌卡因共20 mL,R组患者注射0. 375%罗哌卡因20 mL,2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4、8、12、24和48 h患者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以及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R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为(5. 8±1. 8)h,显著长于R组(2. 7±1. 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R组比较,DR组术后8、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除手术后到术后4 h时间段外,其余各相邻时间点镇痛泵按压次数DR组显著少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ESPB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采用0. 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0. 375%的罗哌卡因行ESPB能够为肋骨骨折患者提供更为理想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