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驻马店市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8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标本457 261人份,进行HIV抗体筛查。初筛阳性者进行双孔复试,复试阳性者进行确证实验,分析计HIV阳性、阴性患者临床资料,探讨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57 261人份无偿献血者中,初筛抗HIV阳性898人份,占比0.20%;确证阳性494份,占0.11%;单因素分析中,男性、学历高中及以下、未婚、首次献血与HIV阳性相关,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学历高中及以下、未婚、首次献血是无偿献血人群HIV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男性、学历高中及以下、未婚、首次献血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为保证供血安全,对高危献血者应予以重视,加强无偿献血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年无偿献血者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现状,为本市无偿献血梅毒、HIV感染的防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年无偿献血数据,样本的年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均以当前登记为准;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无偿献血者梅毒、HIV感染发生率,分析人口学特征与无偿献血者梅毒/HIV感染的关系。结果 2017—2018年无偿献血共计25 771人次,以男性(69.31%)、21~30岁(45.33%)、汉族(81.00%)、本地户口(67.00%)、中专及高中(28.07%)、其他从业人员(44.20%)为主;梅毒抗体、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4%、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948)、外地户口(OR=2.469)、农民(OR=2.421)是无偿献血者梅毒/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重视本市无偿献血者梅毒及HIV感染情况及其人口学特征,尤其是男性、外地户口、农民等梅毒或HIV感染高风险群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后,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确证阳性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降低HIV输血传播风险。 方法 对柳州市2018—2021年无偿献血人群HIV 感染者献血史、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率变化情况。 结果 2018—2021年柳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总确证阳性率为0.022%(54/246 029),确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特征献血者中,初次献血、男性、26~<56岁、初中及以下学历,以及农民、自由职业者等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广西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后,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率在下降,不同人口学特征献血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应加强献血者征询和甄别,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降低经血液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玉林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分析,了解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寻找预防措施,指导无偿献血工作。方法用Morden 2000血站管理系统统计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玉林市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献血次数、献血量等人群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年间玉林市无偿献血144 563人次中共发生献血不良反应771例,反应率为0.53%。首次献血者反应率高于再次献血者,男性献血者高于女性献血者,200m L献血者高于400m L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不同年龄段的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量、献血次数等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是建立和巩固固定无偿献血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献血者在不同采血护理模式下的献血不良反应及满意度,以便采用更好的护理模式服务于献血者。方法 随机挑选江苏省血液中心社会文化、生产生活、地理环境条件相近的2个献血点各300名献血者,一个作为对照组,另一个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并对2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和献血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男女构成比为153∶147,平均年龄(30.92±2.56)岁;观察组中男女构成比为151∶149,平均年龄(31.28±2.45)岁。对照组发生献血不良反应17例,发生率为5.67%;观察组发生献血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献血满意度为78.67%,观察组献血满意度为96.33%,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2组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偿献血过程中不同的护理模式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献血者的满意度影响较大,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结果并分析其感染人群特征。方法 以核酸扩增技术(NA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5—2021年邢台地区394 290名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收集无偿献血者一般资料,分析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及其人口学特征。结果 394 29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测出1 602例HBV感染者,感染率为0.41%。其中经ELISA检出HBV感染者1 452例,占90.64%;经NAT检出HBV感染者150例,占9.36%。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2015—2021年不同年份HBV感染率逐渐降低(P<0.01)。无偿献血者HBV感染多发生于男性、28~4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离异或丧偶、工人(P<0.05或P<0.01)。结论 2015—2021年邢台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学历及职业有关,应加强对献血者的有效招募,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献血招募指南,无偿献血者尽量从低风险人群中招募,以提高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优化献血者招募和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共检测无偿献血者470 975例次,HIV确认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22‰。不同年份、地域的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3例HIV阳性确认者中以18~30岁组居多(65例,占63.11%),阳性率为0.3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9,P<0.001)。HIV阳性确认者中男性95例,女性8例,男性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0.29‰)高于女性(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3,P<0.001)。HIV确认阳性者的职业类型主要为职工(20例,占19.42%),其次为学生(16例,占15.53%)及无业人员(6例,占5.83%)。结论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应通过加强献血前干预、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建立联网数据库等多种措施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现状,并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下一步无偿献血者管理招募与保障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青岛地区2018-2021年成功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基本资料,应用SPSS 17.0对其人口学特征和实验室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青岛地区2018-2019年与2020-2021年无偿献血者状况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结果 2018-2021年本地区共检测无偿献血血液标本519 268人份,其中2018-2019年检测血液标本246 329人份,2020-2021年检测血液标本272 939人份,较2018-2019年增长10.80%。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无偿献血者献血人次2020-2021年较2018-2019年均有所增长,但外地户籍无偿献血者献血人次下降。无偿献血重复献血者人次相对2018-2019年有提升,无偿献血人次增长显著的有公务员(36.42%)、教师(34.42%)、和职员(25.22%)。2020-2021年血液筛查检测各项不合格率均较2018-2019年降低,χ2=143.849,P<0.001。不同职业、...  相似文献   

9.
马海燕 《中国校医》2018,32(6):423-424
目的 对商丘地区78 29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以评价HBV-DNA检测的必要性以及不同献血人群的血液安全性。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ELISA检测为阴性的标本进行HBV-DNA检测,并对HBV-DNA检测(NAT)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依据性别、职业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ELISA法检测的78 537份标本中,HBsAg阳性239份,阳性率为0.30%;经NAT检测的78 298例标本中,HBV-DNA阳性73例,阳性率为0.09%,其中男性HBV-DNA阳性率为0.13%,高于女性的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3,P<0.05);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学生、医务人员、公务员HBV-DNA阳性率较低,分别为0.04%、0.05%和0.02%,农民和自由职业者HBV-DN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0.13%和0.10%。结论 NAT可有效缩短HBV检测的“窗口期”,提高对经输血传播疾病病毒的筛查水平,学生、医务人员、公务员和女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较低,可作为无偿献血招募重点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为做好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乙肝金标试纸条对661 184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并按献血次数、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初次献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44%和1.8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95,P<0.001);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82%和0.0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05.968,P<0.001)。初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男性(1.334%)显著高于女性(0.687%)(χ2=314.594,P<0.001);多次献血者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初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18~25岁男女较低,26~35岁男性明显升高;多次献血随着年龄增高变化不大。初次献血者商贸、农民、工人以及自由职业者以及服务人员乙肝感染率均较高,医生、公务员以及军人乙肝感染率较低;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较低且变化不大。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均随学历升高而降低。 结论 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较低,26~35岁年龄段男性感染率明显升高,农民及中专学历以下乙肝感染率较高,在加强乙肝免疫的同时,应加大乙肝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1.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邱明  李登清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32-1234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体检征询、献血者管理和血液检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地区2006-2010年无偿献血者人口学资料及其血液标本550 283份,采用ELISA初筛检测,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对感染率的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为0.0102%。2006-2010年感染率分别为0.0067%、0.0032%、0.0036%、0.0117%、0.0211%,近两年呈急剧增长趋势(趋势卡方检验χ2=26.3,P〈0.05)。感染者年龄为28~37岁组感染率显著高于18~27岁组,分别为0.0227%、0.0089%(χ2=17.6,P〈0.05)。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0.0163%、0.0029%(χ2=23.9,P〈0.05)。职业分布中以无职业者感染率最高0.0303%,学生感染率最低0.0058%,职员、自由职业、公务员和工人的感染率分别为0.0182%、0.0185%、0.0208%、0.0215%,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P〈0.05),感染者中无职业者、职员和学生阳性构成比分别占30.3%、21.1%和19.3%。WB检测结果P55、P39条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结论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近两年呈急剧上升趋势,感染者均为18~37岁年龄段,男性献血者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胡敏 《中国卫生产业》2020,(9):18-19,22
目的观察研究全面护理管理在临床献血工作中起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长沙血液中心工作的不同时间段的护理人员划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5月),另一组为观察组(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5月)。回顾性地分析对照组的血液中心护理工作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并在2018年6月开始在长沙血液中心采用全面护理管理措施,分析对比这两组的综合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的献血者被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反应程度都明显高于观察组,献血者满意程度大幅度提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管理在血液中心的献血工作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地减轻献血者献血后的不良反应的产生,且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长沙市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全血采集情况和人口特征,为优化献血地点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长沙市流动采血车和固定献血点采集的144 333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及血液复检淘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动献血车与固定献血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偿捐献全血人群中两种献血地点男性献血者均高(P<0.05);流动献血车18~24岁人群显著高于固定献血点,25~34岁人群固定献血点高于流动献血车(P<0.05);流动献血车职业分布献血人次占比最多的是学生,固定献血点是其他类职业;流动献血车献血者本科和专科学历均高于固定献血点,固定献血点高中学历比例大于大专院校以上学历;流动献血车复检淘汰率2.01%,固定献血点复检淘汰率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在长沙无偿捐献全血的主要方式是流动献血车,男性、18~24岁、大专院校学生、大专以上学历人群是无偿献血主体。注意选址充分发挥固定献血点在全市的布局和运行方式,并强化流动献血车的优点,根据献血人群结构特点做针对性的宣传,可提高血液采集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9—2014年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地区2009年1月—2014年12月326 856人份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抗 HIV ELISA检测,将HIV初筛阳性标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并对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确证阳性41例,确证阳性率为0.13‰,各年度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 801.87,P<0.01)。除婚姻状况及感染途径外,HIV确证阳性献血者性别、年龄、区域、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等流行病学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男性占87.80%,18~25、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分别占41.46%、31.71%,无偿献血人群HIV异性性传播占56.10%,男男同性恋性传播占43.90%。工人和商业/公共服务业人员所占比率高,分别为21.95%、17.07%,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患者以市区所占比率较高(60.97%),初中/中专学历者占56.10%,首次献血检出HIV阳性者占总检出人数的65.85%。结论为确保血液安全,血站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全面开展核酸检测,缩短HIV检测窗口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阳性筛查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16—2018年温州地区无偿献血样本中梅毒抗体,分析献血者梅毒检出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2018年温州地区共收到286322份有效无偿献血样本,其中梅毒初筛阳性人数为1011人,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捐血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210例捐血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Z组(常规护理)与B组(加用心理护理),每组各105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B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总满意度是99.05%,明显高于Z组的7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1%低于Z组的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血护士对捐血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甚至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且提高献血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市无偿献血者乳糜血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以便提高采血效率,减少乳糜血的报废,保护血液资源。方法采用Epidata 3.0软件对某市2013年1-12月献血者建立信息登记表,双录入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季节、学历、职业、献血次数等相关信息,再将数据导入到SPSS 21.0软件,采用χ2检验、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录入献血者有效资料76 432份,其中包括乳糜血1125份。献血人群中男性和女性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不同献血季节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乳糜血率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学历献血者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及以上学历献血者乳糜血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人群,且随着学历的提升乳糜血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不同职业献血者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人/企事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商业及服务人员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不同献血次数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献血次数增加,乳糜血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通过对乳糜血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能够清楚了解该地区乳糜血相关因素,科学掌握乳糜血高发人群及发生季节,有效指导血液机构采供血的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无偿献血人群4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红  傅雪梅  廖耘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20-923,930
目的:了解成都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及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的献血员资料及检测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9570名献血者,4项指标的阳检率为3.50%,随着年龄增长、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与献血者的职业、性别有关。献血者中女性阳检率(3.36%)明显低于男性(3.54%);60.8%为18~25岁的年轻人,其阳检率明显低于25~50年龄段的献血者(P<0.0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占48.3%,其阳检率明显低于高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献血者(P<0.05);献血者中农民阳检率最高(7.77%),明显高于其他6个职业,其次为商业服务业人员(3.88%),学生最低(2.10%)。梅毒阳检率的分布特点鲜明,45~50岁男性最高(4.71%),显著高于该年龄段女性(1.23%);学生梅毒阳检率(0.23%)最低,明显低于农民(2.38%)、商业服务人员(1.32%)和工人(1.29%),商业服务人员梅毒阳性的构成比最高,占总阳检数的34.0%。此外,献血者中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不明的“未知”组血液阳检率远高于资料完整的献血者。结论:较为安全的血源群体为年龄18-25岁、职业为学生、学历较高的、女性,该群体为重要的固定献血人群招募对象,招募方式应满足该人群结构的需要;在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中,应加强献血者教育,针对献血人群及4项指标的分布特点,进行献血者的动员、招募和筛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采血时间先后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该站献血的100名献血者分为对照组50名和观察组5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细节管理。对比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献者者献血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可以很好地预防献血不良反应,提升献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五项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液检测结果。 结果 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140 665名,其中男性86 179名(61.27%),女性54 486名(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在所调查的140 665名无偿献血者中, 5 971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42.45‰,血液五项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HBsAg(4.55‰)、ALT(26.82‰)、抗-HCV(5.52‰)、抗-HIV(2.34‰)、抗-TP(4.09‰)。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年度、学历、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V与ALT、HBV、HIV、TP的合并感染率分别为0.66‰、0.11‰、0.05‰、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献血者HCV感染影响因素有职业、性别及重复献血次数等。 结论 在今后献血工作中,要加大对男性、初次以及未婚无偿献血者的筛查力度,建立一支固定、重复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才能不断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