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炷灸神阙穴对衰老豚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实验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豚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对治疗组进行艾柱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灸3壮,连续28d。用实时荧光绝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各组肝组织SOD相关基因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SOD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豚鼠血清SOD含量均较造模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治疗后治疗组SOD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示:治疗组切片阳性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衰老豚鼠肝组织SOD蛋白表达及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衰老模型豚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肝肾组织SO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足三里预防组、足三里治疗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三组均予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豚鼠衰老模型,每天1次,共30天。足三里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施行足三里艾炷灸,每日治疗1次;足三里治疗组在造模结束第二天开始施行足三里艾炷灸治疗。以血清SOD及肝肾组织SOD基因表达为客观指标,从预防及治疗两方面观察艾灸足三里对衰老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造模结束后,空白组未出现衰老症状,足三里预防组出现些许衰老症状,模型组、足三里治疗组出现明显衰老症状;模型组血清SOD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三里预防组血清SOD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治疗组血清SOD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足三里治疗组的衰老症状积分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三里治疗组血清SOD与治疗前(造模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足三里预防组相比无差异(P0.05);在肝肾组织SOD基因表达量方面,空白组、足三里预防组、足三里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足三里预防组、足三里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延缓衰老的机制可能与通过艾炷灸调节自由基代谢水平,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命门穴艾炷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命门穴艾炷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SOD、MDA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豚鼠随机分为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预防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治疗组、肾阳虚模型对照组,以SOD、MDA为客观指标,观察命门穴艾炷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在造模结束后,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预防组未出现肾阳虚现象,SOD、MDA改变不明显;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治疗组、肾阳虚模型对照组均出现明显肾阳虚症状,且SOD降低(P<0.01)、MDA升高(P<0.01或P<0.05);经治疗后,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治疗组的肾阳虚症状改善明显,SOD升高(P<0.05),但与造模前相比仍有差异(P<0.05),MDA降低(P<0.05),与造模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肾阳虚模型对照组的肾阳虚症状、SOD、MDA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命门穴艾炷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SOD、MDA有调整作用,对肾阳虚模型豚鼠具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Du Y  Zhao LH  Wu HB  Wang JS 《针刺研究》2010,35(4):250-4, 276
目的:探讨艾炷灸治疗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造模组、艾灸1组、艾灸2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艾灸1、2组分别选取小鼠"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行艾柱灸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6)、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pRb)及c-fos的表达。结果:造模组小鼠大脑皮质P16蛋白表达的神经元密度较生理盐水组增高(P0.01),艾灸1、2组及尼莫地平组较造模组降低(P0.01)。造模组小鼠pRb、c-fos蛋白表达的神经元密度较生理盐水组、艾炷灸、尼莫地平组降低(P0.01,P0.05)。其余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可调控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P16、pRb、c-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老年痴呆大鼠海马Bax、Bcl-2的表达,探讨针灸防治老年痴呆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炷灸3壮组、艾炷灸6壮组、艾炷灸9壮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结合东莨菪碱腹腔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治疗组选取八脉交会穴,于每日未时(13:00~15:00)进行治疗,其余大鼠不做任何处理。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大鼠行为学表达,以Elisa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ax、Bcl-2的含量,以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ax、Bcl-2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找到平台所花的时间大于正常组(P 0. 01),治疗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时间小于模型组大鼠(P 0. 01),治疗组之间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模型组大鼠海马Bax含量和基因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 0. 01),Bcl-2含量和基因表达比正常组明显下降(P 0. 01);各治疗组大鼠海马Bax比模型组明显下降(P 0. 01),Bcl-2明显升高(P 0. 01);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能够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的记忆力,提高痴呆大鼠海马Bcl-2的含量和基因表达,降低Bax的含量和基因表达,但不同壮数的艾炷灸治疗未见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血清、脑组织胰岛素(IN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每组15只。艾灸1组艾炷灸足三里穴+悬钟穴,艾灸2组艾炷灸百会穴+关元穴,艾灸3组艾炷灸腕背关节上1mm与膝髌正中上沿上2mm。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力,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及脑组织INS水平。结果:治疗前各组小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及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造模组与对照组、艾灸1组、艾灸2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艾灸1组、艾灸2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血清和脑组织INS水平较对照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升高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艾灸1组、艾灸2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足三里穴+悬钟穴、关元穴+百会穴均能显著提高D-半乳糖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降低外周循环胰岛素水平、提高脑组织的胰岛素浓度有关,具有延缓脑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俞募配穴"艾炷灸对哮喘小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相关炎性因子含量及对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Y剂组、电针组、艾炷灸组,每组12只。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法复制哮喘小鼠模型。LY剂组予尾静脉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电针组、艾炷灸组分别予电针、艾炷灸"肺俞""中府",1次/d,连续2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PI3K、RORγt、Foxp3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和BALF中IgE及IL-4含量、肺组织中PI3K及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血清和BALF中IFN-γ含量、肺组织中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LY剂组、电针组及艾炷灸组血清和BALF中IgE及IL-4含量、肺组织中PI3K及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和BALF中IFN-γ含量、肺组织中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肺"俞募配穴"艾炷灸能通过PI3K信号通路调节RORγt和Foxp3表达,从而减轻气道炎性反应,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炷灸贴预处理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早期与继发期血清炎性因子和激素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早期组和继发组、预灸贴早期组和继发组。于造模前用中药膜剂贴敷大鼠“大椎”穴后加艾炷灸,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睾酮(T)、生长激素(GH)及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血清IL-6和GH含量造模后均明显升高(P<0.01);与同期模型组相比,预灸贴继发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T含量造模后早期组明显降低(P<0.05),继发组变化不大;预灸贴各组较同期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0.05)。血清CORT含量造模后显著升高(均P<0.01),而预灸贴继发组与正常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炷灸贴预处理可减轻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足局部病理损伤,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6的水平,对血清T、GH及CORT等内分泌激素的紊乱状态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SIRT1/p53通路在艾灸“足三里”延缓大鼠主动脉衰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及治疗组,每组20只。以D-半乳糖溶液腹腔注射复制亚急性衰老模型。预防组每天上午造模后以艾炷灸“足三里”,每次灸3壮,每日1次,连续造模及治疗42 d。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次日开始“足三里”艾炷灸,每次灸3壮,每日1次,共治疗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SIRT1、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组织的衰老情况,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SIRT1、p5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衰老症状,预防组一般状况与空白组接近,治疗组略好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53含量升高(P<0.05),SIRT1、VEGF、eNOS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及治疗组大鼠血清p53含量降低(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艾炷灸对哮喘模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哮喘模型组、艾炷灸治疗组、硫酸特布他林(Terbutaline Sulfate,TS)阳性组,空白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其余各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激发哮喘,哮喘模型制作成功后,分别利用生理盐水雾化、TS雾化液、艾炷灸进行治疗,2周后测小鼠血清的MDA、SOD、NO值,观察对比各组肺组织形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血清MDA、NO水平显著增高;与哮喘模型组比较,TS阳性组、艾炷灸治疗组的MDA水平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血清SOD水平显著降低;与哮喘模型组比较,TS阳性组、艾炷灸治疗组的SOD水平显著增加。结论:艾炷灸能明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机体NO、MDA水平,增强SOD的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第1、10天0.5mg/只,第2~9天0.2mg/只)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末次给药24h后)制备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大横组采用隔药灸"大横"穴,艾炷灸脐组采用艾炷灸"神阙"穴,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d。治疗结束后,观察30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和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大鼠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及艾炷灸脐组比较,隔药灸脐组扭体次数减少更显著(P0.05,P0.01),血浆中β-EP、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更显著(P0.01,P0.05),PGF2α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比较,隔药灸脐组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隔药灸脐对胞宫的效应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体现为循经性和相对性;在神经内分泌方面药物是影响神阙穴效应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的另一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进行造模,造模21 d后按被试因素分组治疗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及TN 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 F-α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 F-α均下降(P0.01),且隔药饼灸组效果优于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艾炷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 F-α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饼灸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纠正IL-6、IL-1β及TN F-α的失衡,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炷灸足三里、悬钟穴对衰老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3月龄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盐水组,将前两组连续注射D-半乳糖6周,治疗组在12天后进行艾炷灸治疗,盐水组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另将12只16月龄小鼠作为自然衰老对照组(自衰组)。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模型组与盐水组在"潜伏期、寻求次数、停留时间、平台象限百分比"4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模型组与自衰组在"寻求次数、停留时间、跨越次数、原平台象比"4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6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盐水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炷灸足三里、悬钟两穴可以改善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灵龟八法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以健康成年豚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肾阳虚模型灵龟八法预防组(Ⅰ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灸预防组(Ⅱ组)、肾阳虚模型灵龟八法治疗组(Ⅲ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灸治疗组(Ⅳ组)、肾阳虚模型对照组(Ⅴ组),以SOD、MDA为客观指标,比较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命门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差异。结果在造模结束后,Ⅰ组及Ⅱ组没有出现肾阳虚征象,SOD、MDA的改变不明显;Ⅲ组、Ⅳ组及Ⅴ组均出现明显的肾阳虚症状,且SOD降低(P<0.01)、MDA升高(P<0.01或P<0.05);经治疗后,Ⅲ组的肾阳虚症状基本消失,SOD升高(P<0.01)、MDA降低(P<0.01),与造模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Ⅳ组的肾阳虚症状改善明显,SOD升高(P<0.05),但与造模前相比仍有差异(P<0.05),MDA降低(P<0.05),与造模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Ⅴ组的肾阳虚症状、SOD、MDA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命门灸均可以有效调节肾阳虚模型豚鼠的自由基代谢,对肾阳虚模型豚鼠具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其抗衰老机理与调节自由基代谢密切相关;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略优于命门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炷灸与超激光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艾炷灸组和超激光组,每组35例。两组穴位均取双侧颈百劳、肩中俞、心俞,艾炷灸组用艾炷直接灸,超激光组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激光照射。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1个月,观察NPQ颈痛量表、VAS评分,并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和随访1个月,两组NPQ、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NPQ、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NPQ、VAS评分比较,艾炷灸组低于超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与超激光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较好疗效。两者近期疗效相当,但艾炷灸远期疗效优于超激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c-f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健康3月龄昆明雄性小鼠体质量(30±2)g,60只,水迷宫检测后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生理盐水组,造模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等5组,每组各12只。造模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连续42 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生理盐水组连续42 d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2 d后艾灸1、2组,分别选取小鼠"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行艾柱灸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均为隔日1次,共15次。采用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层、海马CA3区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潜伏期较生理盐水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延长(P<0.01或P<0.05),模型组原象比、垮台次数较其他各组缩短、降低(P<0.01或P<0.05),模型组小鼠大脑皮质、海马CA3区c-fos蛋白表达的神经元密度较生理盐水组、艾炷灸组、尼莫地平灌胃治疗组降低(P<0.01)。结论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穴位处方可能通过提高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大脑皮层、海马CA3区c-fos蛋白的表达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大脑组织抗氧化与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3月龄昆明雄性小鼠72只,随机区组分为6组:生理组、模型组、艾炷灸"足三里、悬钟"(简称艾灸1组)、艾炷灸"关元、百会"(简称艾灸2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干预治疗组,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组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第13d开始干预治疗,1次/隔日,共15次。水迷宫行为测试、脑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力检测。结果:①模型组"潜伏期"较生理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延长(P<0.01或P<0.05),模型组"原象比"、"跨台次数"较其他各组缩短、降低(P<0.01或P<0.05);②模型组脑组织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较其他5组显著升高(P<0.01),其他5组脑组织NO含量、TNOS、iNOS活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模型组脑组织TSOD、CuZnSOD活力较其他5组显著降低,其他5组脑组织TSOD活力无明显差异;电针组、尼莫地平组脑组织CuZnSOD活力低于艾灸2组、艾灸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艾炷灸可以通过提高脑组织总SOD、CuZnSOD的活力,保护脑细胞免受NO自由基损害,提高学习记忆,延缓脑组织老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神阙穴艾炷隔盐姜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5例,并设中药月月舒冲剂对照组(104例)。观察两组疗效,同时随机对部分患者(两组各40例)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经期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进行检测。结果:艾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后艾灸组ET-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NO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并均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ET-1与NO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髓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锰超氧化歧化酶(SOD2)、GADD45蛋白及其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组、模型组、艾灸1组、艾灸2组和非穴位组,每组12只。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造模第13天艾灸1组、艾灸2组和非穴位组开始艾灸治疗,共治疗58 d。生理组及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性干预,给予与各治疗组相同时间、程度的刺激。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和大脑皮质SOD2、GADD45蛋白水平,RT-PCR检测SOD2、GADD45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和大脑皮质SOD2、GADD45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1组和艾灸2组SOD2、GADD45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和大脑皮质SOD2、GADD45 m 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1组和艾灸2组SOD2、GADD45 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髓灸能够提高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SOD2、GADD45蛋白及m RNA的表达,有提高神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修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NO、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炷灸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连续42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观察艾炷灸小鼠脑皮层NO(一氧化氮)含量、NOS(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影响。结果:①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和18月龄自然衰老的小鼠其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力都呈增高的趋势。②艾炷灸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力水平较模型组和自然衰老组低,并有显著差异。结论: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可以降低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力,从而抑制了增高的NO产生的细胞毒性,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