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米芬(CC)和来曲唑(LE)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治疗的230例PCOS不育患者,于月经第3~5天应用CC(CC组82例)或LE(LE组148例)。CC组每日50mg,连服5日;LE组随机分两组,一组(85例)每日2.5 mg,连服7日,另一组(63例)每日5.0mg,连服5日。月经第10日开始定期经阴道超声监测各组子宫内膜和卵泡。对各组获得平均直径≥18 mm卵泡数、诱发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和每个平均直径≥18 mm卵泡产生的E2量、周期妊娠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230例PCOS患者促排卵230个周期,CC组促排卵82个周期;LE 2.5 mg组促排卵85个周期;LE 5.0 mg组促排卵63个周期。CC组、LE 2.5 mg组及LE5.0 mg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7.3%、20.0%、31.7%,3组周期妊娠率比较,CC组与LE 2.5 mg组及LE 5.0 m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C组、LE 2.5 mg组及LE 5.0 mg组促排卵应用HMG率分别为26.8%、43.5%、44.4%。CC组与LE 2.5 mg组及LE 5.0 m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LE 2.5 mg组及LE 5.0 mg组促排卵应用戊酸雌二醇率分别为72.0%、44.7%、33.3%。CC组与LE 2.5 mg组及LE 5.0 m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诱发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CC组较LE 2.5 mg组及LE 5.0 mg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排卵日E2量CC组大于LE 2.5 mg组及LE 5.0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OS微刺激促排卵应用LE较CC对子宫内膜影响小、周期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3种不同促排卵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治疗的3种COH方案[短方案、长方案与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方案]不孕症患者的3 347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3种COH方案内再各分为3个组,分别为高纯度尿促性素(HP-h MG)组、人尿促性素(h MG)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 FSH)组。比较3组患者给予Gn的时间、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h MG组无论在Gn使用的天数和剂量上,都显著高于HP-h MG组与r FSH组。在CC+Gn方案中,HP-h MG组在h CG注射日E2峰值最低。在长方案中,HP-h MG组h CG注射日的P水平最低(P0.05)。3种方案中各组的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与种植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h MG在h CG注射日具有较低P水平,使得内膜更利于胚胎着床,其COH临床效果上与其他促排卵药物一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坤丹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因排卵障碍致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氯米芬联合定坤丹治疗,以氯米芬治疗做对照。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第10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的雌二醇(E2)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h CG日成熟卵泡数、排卵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月经第10天、h CG日E2水平[(607.92±11.75)pmol/L vs.(461.02±10.19)pmol/L,P=0.039;(1097.78±12.33)pmol/L vs.(899.10±12.80)pmol/L,P=0.000]与子宫内膜厚度[(6.10±0.84)mm vs.(5.28±0.83)mm,P=0.000;(9.28±0.73)mm vs.(5.74±0.72)mm,P=0.000]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双卵泡率、多卵泡率(36.0%vs.38.0%;4.0%vs.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单卵泡率、成熟卵泡率及排卵率均较对照组更高(58.0%vs.38.0%,P=0.045;98.0%vs.78.0%,P=0.002;91.5%vs.73.7%,P=0.028);治疗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8.0%vs.24.0%,P=0.029;42.0%vs.18.0%,P=0.009)。结论定坤丹联合氯米芬能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01-01—2015-12-31 8家生殖中心共3601个IVF-ET周期。在h CG注射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绘制子宫内膜厚度与助孕结局的分布表,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分为2组,A组(289个周期):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B组(3312个周期):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妊娠丢失率、单胎妊娠持续时间、单胎出生体重。结果 A、、47.0%(P=0.000),妊娠丢失率分别为23.3%、15.8%(P=0.024)。两组单胎分娩胎儿妊娠持续时间和单胎分娩胎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女方年龄、BMI、移植胚胎数后,B组与A组比较,临床妊娠率(a OR=1.492,P=0.001)与活产率(a OR=1.621,P=0.000)均增加。结论 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影响IVF-ET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厚度8mm时,IVF-ET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较低,在患者进行移植策略决策时,应充分告知;但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单胎妊娠的妊娠持续时间和胎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拟行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LE)68例和克罗米芬组(CC)68例。HCG注射日观察平均直径14~18mm的卵泡数、平均直径≥18mm的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E2水平;比较两组HMG用量、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畸形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LE组HCG注射日平均直径14~18mm卵泡数、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单卵泡排卵率显著高于CC组(P<0.05);LE组HCG日注射日平均直径≥18mm卵泡数略低于C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C组OHSS发生率为7.4%,LE组无OHSS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单卵泡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温针灸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32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依据双色球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1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9.53±1.71)mm明显厚于对照组的(7.92±1.64)mm(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温针灸治疗有助于改善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动脉指标及子宫内膜厚度,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促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4例,其中53例予PRP治疗(PRP组),于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给予PRP宫腔内灌注治疗,另41例未予PRP治疗(对照组)。ELISA法检测PRP组中PRP与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B、PDGF-BB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量,并比较PRP组与对照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同时采用Logistic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变量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53例行PRP宫腔内灌注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制备的PRP中PLT、PDGF-AB、PDGF-BB及TGF-β表达量均较全血中明显升高(P0.01)。2PRP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可达7.56±0.38 mm,较对照组6.41±0.36 mm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有关(OR 1.48,95%CI 1.04~2.21,P0.05);PRP与妊娠率有关(OR 3.16,95%CI 1.48~6.74,P0.05)。结论:制备的PRP达到治疗标准,结果满意。PRP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菲薄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阈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683例患者共1 475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周期)的病例资料,按照自然周期排卵日或激素替代周期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4~16 mm)进行分组(组距为1 mm),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评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活产率情况。分别采用ROC曲线法、临床经验法及OR值比较法,判断薄型子宫内膜阈值诊断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50±3.95)岁,平均内膜厚度(9.16±1.90)mm,平均移植胚胎数(2.03±0.37)个。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预测薄型子宫内膜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522和0.529;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与总体相比,临床妊娠率(36.4%,54.3%,P=0.018)及活产率(27.2%,43.9%,P=0.028)均显著降低;OR值比较法得出薄型子宫内膜的阈值为6 mm。结论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降低;推荐将6 mm作为薄型子宫内膜的诊断阈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曲唑(LE)序贯氯米芬(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分析PCOS患者共62例,72个促排周期。按促排卵方案分为LE序贯尿促性素(HMG)组和LE序贯CC组,比较两组单卵泡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未成熟卵泡率、排卵率、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用药时间、费用的差异。结果:LE序贯HMG组和LE序贯CC组的单卵泡率分别为78.95%、88.24%,未成熟卵泡率为7.89%、2.94%,排卵率分别为89.47%、97.06%,OHSS发生率分别为5.26%、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16%、11.76%,多胎妊娠率分别为5.26%、2.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序贯HMG组HGC日子宫内膜厚度(10.27±1.92 mm)明显厚于LE序贯CC组(9.13±2.32 mm)(P0.05)。LE序贯CC组用药时间(10.00±0.00天)明显少于LE序贯HMG组(12.16±1.98天)(P0.05)。LE序贯HMG组的费用明显高于LE序贯CC组。结论:LE序贯CC与LE序贯HMG的排卵效果及妊娠率近似,OHSS发生率无明显差别,LE序贯CC用药时间更短,费用更低,但HCG日子宫内膜更薄,应用中应适当补充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对1680例处于排卵期的不孕症患者,应用阴道超声检测卵泡大小、内膜厚度,并按照内膜超声图像分为A、B、C3型,将子宫内膜厚度、类型与妊娠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型内膜占66.07%,妊娠率12.61%;B型内膜占25.00%,妊娠率9.52%;C型内膜占8.93%,妊娠率6.67%。各组成功妊娠的内膜类型以A型为主,占73.68%(140/190)。不同子宫内膜类型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表明,A型妊娠率高于C型(χ2=4.4546,P=0.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与B型及B型与C型的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及P值分别为2.8005、0.0942及2.2883、1.1275)。按A型子宫内膜厚度不同分为5组,其中厚度在8~10.9mm妊娠率最高,妊娠例数占总妊娠例数的92.86%(130/140),高于厚度<8mm组和>11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B型子宫内膜厚度不同分为5组,其中7~8.9mm组妊娠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适合着床的理想厚度是8~10.9mm,A型内膜更适合着床。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类型与厚度在评估内膜容受性、指导临床调整用药及自然受孕或人工助孕等方面有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予以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对排卵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COS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来曲唑单药治疗,研究组实施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对照组更高,睾酮(T)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最大直径比对照组更高,卵巢体积比对照组更小,卵泡数目比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成熟卵泡发生率86.67%、妊娠率40.00%与排卵率93.33%均分别比对照组的63.33%、16.67%、70.00%更高(P<0.05)。结论 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PCOS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促进排卵,提升患者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采取督灸治疗对其子宫内膜血流、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的子宫内膜血流、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个月妊娠率为5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督灸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可提高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有效性。方法:将冷冻-解冻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对标准激素替代疗法(HRT)反应不良(子宫内膜厚度7mm)的92例患者分为PRP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PRP组46例中,除HRT外,在FET周期的第13天将1ml PRP注入子宫腔。对照组46例仅接受HRT。如48h后子宫内膜厚度未能增加,则在同一周期中重复PRP灌注。子宫内膜厚度达到≥7mm时,进行胚胎移植。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临床和持续妊娠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RP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至(8.76±0.65)mm(P=0.001),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增高(分别为21.0%和40.5%)。结论:PRP可有效促进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状态,为提高其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不孕症高龄女性(≥35岁)286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35岁的169例不明原因不孕症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基础性激素水平、排卵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基础窦卵泡数(b AFC)及最大卵泡平均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排卵率为70.28%,显著低于对照组81.66%(P 0.05),而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发生率为13.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P 0.05)。研究组卵泡成熟日、排卵后6~7日三线征型子宫内膜所占比率、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容积(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14%、6.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5%、15.38%(P 0.05)。结论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其中AMH和b AFC的预测价值更敏感,该人群表现为排卵功能下降,且子宫内膜分型差、血供减少和胚胎着床窗口期孕酮水平不足,进而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功效。方法:10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女性排卵障碍并接受超促排卵及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口服来曲唑(LE)+hMG,B组(50例):口服氯米芬(CC)+hMG,分别监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E2、P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A组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较厚。直径>17mm卵泡数组间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用LE或CC促排卵,其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用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对促排卵期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经B超监测有排卵发生但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C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成补佳乐组(CC+口服补佳乐)、芬吗通组(CC+芬吗通雌二醇片阴道用药)、联合用药组(CC+口服补佳乐及芬吗通雌二醇片阴道用药),观察内膜厚度增幅、类型、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及妊娠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1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90例,其中补佳乐组28例,芬吗通组28例,联合用药组34例。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增幅分别为2.3±0.3 mm、2.1±0.2 mm、2.9±0.2 mm;A型内膜比例分别为53.57%、46.43%、67.64%;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分别为1 141.5±246.4 pmol/L、1 220.3±247.7 pmol/L、1 746.8±247.3 pmol/L;妊娠率分别为14.29%、17.86%、26.47%,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 h后直径15 mm的卵泡个数分别为1.1±0.5、1.2±0.5、1.2±0.5、1.1±0.5,对照组与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妊娠率均大于补佳乐组和芬吗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血雌激素浓度,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提高妊娠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佳乐联合复方氨维胶囊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经B超监测有排卵发生但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补佳乐组(月经第7日给予补佳乐至排卵后2周)、氨基酸组(以复方氨维胶囊代替补佳乐)及联合用药(同时服用补佳乐和复方氨维胶囊)组,观察内膜生长情况及妊娠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42例,补佳乐组46例,氨基酸组48例,联合用药组48例,3组患者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服药前增加(6.11±0.62 mmvs 8.03±1.34 mm、6.09±0.57 mm vs 7.94±1.28 mm、6.08±0.76 mm vs 8.93±1.47 mm),差异均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服药前、后的子宫内膜增加幅度及妊娠率均高于补佳乐组及氨基酸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氨维胶囊联合补佳乐可一定程度提高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胚胎着床,增加妊娠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改善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周期(FET)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效果。方法对激素替代人工周期方案准备子宫内膜拟行FET的RI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h CG组(n=275),自月经周期第7日起肌内注射h CG 150 IU/d直至胚胎移植后第6日;对照组(n=237),自月经周期第7日起肌内注射等体积0.9%生理盐水直至胚胎移植后第6日。监测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分支、放射状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与血流阻力指数(RI)、基底区螺旋动脉PI与RI,以及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移植日h CG组子宫内膜厚度[(9.72±0.20) mm]、子宫内膜血流分支[(5.1±1.6)支]高于对照组[(9.35±0.18) mm,P=0.033;(4.8±1.3)支,P=0.013];放射状动脉PI、放射状动脉R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 CG组基底区螺旋动脉PI(1.03±0.17)、基底区螺旋动脉RI(0.57±0.06)均小于对照组(1.15±0.20,P=0.000;0.62±0.0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G组胚胎种植率(38.66%)和临床妊娠率(61.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48%,P=0.005;51.49%,P=0.025)。结论对于RIF患者,在FET周期添加小剂量h CG是有益的。h CG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丰富子宫内膜的血流供应,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法结合克罗米芬(CC)联合补佳乐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疗效。方法:将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A组(CC+补佳乐)、B组(温肾活血汤+CC+补佳乐)和C组(阿司匹林+CC+补佳乐)3种方案治疗。比较3组的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妊娠率、流产率,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B超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观察内膜容受性。结果:A组周期排卵率为79.0%,妊娠率为23.3%,流产率为28.6%,LUFS发生率为14.8%。B组周期排卵率达87.6%,妊娠率为56.7%,流产率为0.0%,LUFS发生率为4.1%,C组周期排卵率为86.9%,妊娠率为44.8%,流产率为15.4%,LUFS发生率为8.7%,3组排卵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妊娠率最高,流产率最低,显著高于A组、C组(P0.05),C组妊娠率高于A组,流产率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A型子宫内膜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子宫动脉RI明显低于A组(P0.05);LUFS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活血法能显著提高CC联合补佳乐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其效果好于阿司匹林。其机制主要与中药降低LUFS发生率、促进卵泡排出及改善CC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抑制作用有关,其改善内膜容受性的效果好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中度宫腔粘连25例,重度宫腔粘连15例。双极电针分离粘连组(电切组)19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组(剪刀组)21例。40例患者共助孕64个周期,电切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7.0(6.0~9.3)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46.9%;剪刀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8.0(7.0~9.8)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31.3%,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薄型子宫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46.9%、37.5%、18.8%、6.3%、12.5%,剪刀组分别为34.4%、28.1%、12.5%、3.1%、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妊娠时间为7.5(4.0~12.0)个月,剪刀组为3.0(3.0~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2种宫腔镜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