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路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针与胸膜角度分为长路径组15例(穿刺针与胸膜角度≤50°)与短路径组24例(穿刺针与胸膜角度>50°)。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肺结节大小等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调针次数,诊断准确率和单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节直径和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路径组患者穿刺时间短于短路径组(P<0.05),长路径组患者调针次数低于短路径组(P<0.05);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和单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路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直径≤30 mm的孤立性肺结节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采用长路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够缩短穿刺时间,减少调针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CT-PTLB)对肺部边界清晰的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的117例边界清晰的孤立性肺结节(直径2.0cm)患者临床资料;117例患者经CT-PTLB采集标本后,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组、未明确诊断三组,对患者性别、年龄、体位、病灶距胸膜距离、进针点距病灶距离、进针角度分组分析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17例中114例患者得到诊断结果,良性病变40例,恶性病变组74例。穿刺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肺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5%(31/117)、57.3%(81/117)。病灶大小与患者年龄为气胸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进针点距病灶距离与气胸的发生与肺内出血发生相关(P0.05),进针角度为肺内出血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两种并发症发生在良、恶性病变及未明确诊断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PTLB对肺部边界清晰小结节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性,控制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肺内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价值和安全分析。方法回顾总结177例行CT引导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的老年患者,作出定性临床诊断。结果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总正确率为92.7%,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因素为病灶大小和病灶内部性质。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为气促分级、病灶胸膜距、穿刺次数、病变大小、灶周肺气肿,而与活检体位和胸壁厚度无相关统计学意义。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以作为老年患者肺内病变的一种安全、准确、高效的诊断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与病灶大小呈负相关,与气促分级、病灶胸膜距、穿刺次数、病变大小、灶周肺气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行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灶与胸壁的深度、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1.通过对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60例患者中,共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2.观察组(合并并发症)患者中穿刺后病灶<2 cm、病灶距离胸膜的距离≥2 cm、病灶部位位于肺下叶者发生穿刺后并发症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未合并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容易出现气胸、肺出血、感染、胸膜休克等并发症,主要与病灶位置、深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CT引导下对142例患者行经皮肺穿刺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观察病灶距胸壁距离及病灶直径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病灶直径<2 cm和≥2 cm者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有显著差异(P<0.05),气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病灶距胸壁距离0 cm、<2 cm和≥2 cm者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准确性与肿块大小有关,与病灶距胸壁距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次数及不同排气方式对胸膜黏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行开胸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既往发生自发性气胸后所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未排气治疗组、胸腔穿刺抽气组和胸腔闭式引流组,观察各组患者气胸发生的次数及不同治疗方法与胸膜黏连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3组共504例患者,未排气治疗组(91例)、胸腔穿刺抽气组(58例)和胸腔闭式引流组(355例)的胸膜黏连发生率分别为48.35%、65.52%和78.03%,胸膜黏连发生率依次升高(x^2=32.172,P<0.05).在未排气治疗组患者中,既往患自发性气胸1次(45例)、2次(26例)及≥3次(20例)者,胸膜黏连的发生率分别为37.78%、46.15%和75.00%,随气胸发生次数的增加而增加(x^2=7.752,P<0.05).胸腔穿刺抽气组患者既往行穿刺抽气治疗1次(42例)和2次(16例)者,胸膜黏连的发生率分别为59.52%、93.75%.胸腔闭式引流组患者既往行引流治疗1次(191例)、2次(108例)及≥3次(56例)者,胸膜黏连的发生率分别为71.20%、81.48%和94.64%,胸膜黏连的发生率随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会显著增加胸膜黏连的发生,且随气胸发生次数、穿刺或闭式引流次数的增加,胸膜黏连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从而增加复发性气胸的治疗难度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CT引导下行同轴穿刺活检术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36例肺小结节(直径≤20mm)行CT引导同轴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同轴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与年龄、结节直径、穿刺针过肺深度、调针次数的关系。结果本例636例患者,发生354例出现出血(55.66%),其中12例出现少量咯血(1.89%)无大咯血及大出血发生;132例出现气胸(20.75%),所有气胸患者均未置管引流。统计学分析显示:结节大小、穿刺针过肺深度和调针次数与并发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不同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大小、穿刺针过肺深度以及调针次数是影响CT引导下同轴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率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活检相反体位时间(退出活检针后将病人取相反体位的时间)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后气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接受CT引导下PTN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比较A、B两组的气胸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率及其危险因素差异。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相反体位时间为7.5±4.3s。A组的气胸发生率(29.52%vs.18.82%)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率(10.48%vs.3.92%)均较B组高(P0.05)。A组患者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变大小和沿针道存在肺气肿(P0.05),胸腔闭式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沿针道存在肺气肿(P0.05);B组患者中未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缩短活检相反体位时间可降低CT引导下PTNB后气胸发生率及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在我单位先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后行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手术处理的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定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汇总2018-3月至2019-8月我科收治的,行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的,62例共68枚,最大径≤2.0cm的肺结节患者的临床数据,统计穿刺时间(指每个病例总穿刺时间,后统一表述为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病理结果、并发症情况;并对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纳入62例共68枚肺结节(男性26例,女性36例),平均穿刺时间14.4min±5.3min(8min~35min);术中发现2例脱钩,穿刺成功率97.1%;8例出现并发症(4例微量气胸,3例肺周出血,1例针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1.8%。并发症病例均无需进一步处理,2例脱钩患者均根据术中肺表面穿刺点而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良性病变8例,浸润前病变(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18例;转移瘤4例,浸润性病变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大于60岁)、既往肺部疾病史(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部肿瘤等)、结节距胸膜距离、穿刺时间,对并发症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疾病史(OR=0.055;P=0.009),结节距胸膜距离(OR=0.011;P=0.003),穿刺时间(OR=0.024;P=0.001),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Hook-wire穿刺定位法,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均较轻微,大多数无需进一步处理。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另外,既往肺部疾病史、穿刺时间、结节距胸膜距离,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蛇毒血凝酶联合明胶海绵在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病灶外缘均距胸膜>2且<3 cm,且病灶长径为2~5 cm,其中50岁以上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同轴穿刺方法,穿刺活检取材后直接拔出套管针;实验组在行肺穿刺活检取材完毕后,将蛇毒血凝酶与明胶海绵颗粒的混合物经同轴针套管注射至穿刺部位肺内,并在注入同时拔出套管针,观察穿刺术后出血和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全部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年龄对比组,观察应用此种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胸膜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穿刺成功;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术后气胸发生率,肿块邻近肺叶内出血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穿刺术后患者气胸发生率为40.0%(12/30),肿块邻近肺叶内出血发生率为36.7%(11/30)。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针对不同年龄段30~40岁组与50岁以上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结论 蛇毒血凝酶联合明胶海绵注射封堵可降低肺穿刺后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同年龄段应用此种方法胸膜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气胸的概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3年8月至2018年1月呼吸科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所有患者,按是否并发气胸分为两组,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10例,男性148例、女性62例,年龄63(55,71)岁;病灶直径3.1(2,4.7)cm,CT值35(24,46)Hu;病灶外缘离穿刺点距离1.05(0.2,2.3)cm;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肺恶性肿瘤71%、炎性病变29%。并发气胸者47例(22.4%),肺压缩最大面积约80%,1例合并皮下气肿,均治疗后康复,时间1-5天。卡方分析示,肺部病灶密度不均、病灶外缘离穿刺点距离大于、等于3cm或伴有肺气肿、肺大疱的患者,术后气胸发生率较高(P0.05),气胸与性别等其他因素无明显关联;Logistic回归显示,病灶密度不均、病灶外缘离穿刺点距离大于等于3cm、存在肺气肿、肺大疱,为术后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6.264、2.971、8.444。结论气胸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常见并发症;病灶密度不均、病灶外缘离穿刺点距离大于等于3cm或存在肺气肿、肺大疱的患者,术后气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杭庆雨  孟涛  付琮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97-2798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该院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8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将随访成功的448例纳入研究,按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分为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429例,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发病部位、术中肺大泡分型、引流时间、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等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体重、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发病部位、术中肺大泡分型、引流时间和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不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患者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与患者体重不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患者体重、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密切相关,其中BMI小、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多以及未联合胸膜固定术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诊断肺部外周病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84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2例,A组用普通内镜根据CT影像进行检查穿刺,B组用电子支气管镜根据超声探测的病灶进行检查穿刺。统计诊断后两组周围型肺癌、肺结核瘤、肺炎性假瘤、肺炎性实变、胸膜间皮瘤病症的例数,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的例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病灶大小的诊断成功率。结果 A组对周围型肺癌、肺结核瘤、肺炎性假瘤、肺炎性实变、胸膜间皮瘤的诊出率分别为72%、64%、68%、77%、82%;B组分别为53%、52%、60%、5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B组出现气胸、咯血、针道转移例数分别为3例、2例1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A组分别为4例、3例、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9%,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各病灶总体诊断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A组的7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超声检查穿刺的方法诊断肺部外周病灶,诊断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对人机体伤害小,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切割穿刺针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及安伞性。方法选取124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患者,总结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与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灶部位、是否伴有COPD的关系。结果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中,癌症确诊率83.9%,病灶定性确诊率92.7%。发生气胸15例(12.1%),咯血12例(9.8%)。讨论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可行的诊断方法。并发症中气胸发生率与病灶部位及是否伴有COPD有明显关系,与年龄、性别、病灶大小无关,咯血发生率与各因素之间均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胸部病变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因胸部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17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灶相关因素(病灶的大小,部位,性质,血供,病灶内有无坏死、病理类型)、操作相关因素(穿刺胸膜次数)对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 1178例患者中,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155例,穿刺活检最终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148例,穿刺诊断正确率为83.15%(148/178);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为60.87%(14/23),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为86.45%(134/15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的大小、性质、病灶内有无坏死对穿刺活检的诊断正确率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的大小(OR=2.235,P=0.019)、性质(OR=3.785,P=0.011)、病灶内有无坏死(OR=0.206,P=0.001)均为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胸部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因素较多,除病人的配合、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潜在因素外,病灶的大小、性质以及病灶中有无坏死是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病灶的性质对其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2009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PCAD患者157例,其中男106,女51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指数、既往史(PCAD家族史、吸烟史)、合并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双支及三支)。结果不同性别患者年龄、体质指数、PCAD家族史阳性率、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吸烟史阳性率高于女性,高血压发生率、2型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患者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空腹血糖、T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TG、LDL-C、血尿酸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D临床特点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吸烟史阳性率、TG、LDL-C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高血压、2型糖尿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肺周围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42例肺周围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中使用高频超声引导者79例,使用低频超声引导者63例。按照病灶与胸膜贴合处直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比较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周围占位穿刺活检的成功率。结果高频超声在病灶与胸膜贴合处直径2.0cm时穿刺成功率为94.0%,低频超声在病灶与胸膜贴合处直径2.0cm时穿刺成功率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病灶与胸膜贴合处直径2.0cm时,应用高频超声引导肺穿刺更安全且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诊断消化道周围占位性病变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行EUS-FNA的1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灶部位、大小、性状,穿刺次数、穿刺时抽吸负压、穿刺针型号、医师操作经验等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EUS-FNA诊断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3%(83/106)、100.0%(65/65)、86.5%(148/17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EUS-FNA诊断恶性占位性病变穿刺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有病灶部位、性状、大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病灶大小(OR=1.029,95%CI:1.011~1.047,P=0.001)、病灶性状(实性及囊实性/囊性,OR=5.098,95%CI:1.324~19.633,P=0.018)是EUS-FNA诊断恶性占位性病变穿刺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171例患者中,术后2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3/171),经保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结论 EUS-FNA是一项安全有效、敏感度和准确率高的细胞组织病理诊断手段,在鉴别消化道周围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中起重要作用。EUS-FNA诊断恶性占位性病变穿刺阳性率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诊断实性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穿刺阳性率显著高于囊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外科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7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55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刺激性咳嗽发生情况、吸烟量、结核部位、手术方式、原结核病灶病变、病理类型及肿瘤TNM分期),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筛选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外科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结核灶部位、病理类型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刺激性咳嗽、不同吸烟量和手术方式、是否为原结核病灶病变及不同肿瘤TNM分期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OR=1.590,95%CI(1.350,2.167)〕、原结核病灶病变〔OR=1.672,95%CI(1.387,1.902)〕及肿瘤TNM分期〔OR=1.536,95%CI(1.123,1.834)〕是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外科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全肺切除、原结核病灶病变及肿瘤TNM分期低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外科手术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在肺中央型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肺中央型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采用康派特医用胶封闭穿刺针道;对照组患者采用18G-Gallini切割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气胸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均为100%;试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对照组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气胸量<10%发生率、气胸发生率、单纯针道出血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胸量≥10%发生率、渗血并咯血发生率、痰中带血发生率及少量血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应用于肺中央型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行,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