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中药饮片处方剂量情况,并对其相关的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数据统计,以期促进科学用药水平的提升。方法:对医院1792张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处方中的药物用量与《中国药典》标准进行对照,将其中用量最大频率的药物进行有效统计。结果:经过统计调查,使用总量最高的药物为甘草、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等。结论:通过对中药饮片用量情况调查研究,以此来控制药物超剂量使用造成的浪费以及病患不良反应,并对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剂量进行有效控制,促进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某院2012年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味数、剂量进行统计分析,补益类、协定方药及外用清热利湿药应用较广,使用频次过高,临床处方15~21味者占71.6%:并针对处方超药典剂量用药提出改进建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对北京市某三甲综合医院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处方中的中药饮片用量常常超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规定的最大限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处方中常用中药材剂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一定量的中药处方,将这些中药处方中最常用的50种中药材的剂量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剂量相比较看是否相符,分析临床用药的灵活性,提高中药材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查阅处方1000张,统计出最常用的50种中药材并进行分析,包括出现频率的高低以及用量的多少,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进行比较,看是否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剂量范围符合.结果:在处方中出现频率前50位中有大量中药材存在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不符合的情况,普遍偏高.结论:中国药典的规定对很多基层医院或诊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具有实际的约束意义,并不完全适合临床使用,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璧山县辖区医院中药饮片处方4200张,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为判定标准,对其中的问题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占处方总数27%,其中镇街医院不合格率40%,县医院不合格率21%,中医院不合格率14%。结论:中药饮片处方问题较多,应引起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膏滋药处方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100份膏滋药处方,统计某院各类中药饮片整体销售数量,并通过调查回访分析膏滋药处方的治疗效果。结果:从中药饮片品种销售数量来看,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炒白术(12.6%)、生山药(8.06%)及川芎(7.4%)、阿胶(5.64%)、黄精(5.36%)等;从中药饮片类别销售数量来看,临床应用较多的为补虚药(64.32%)、活血化瘀药(11.88%)、理气药(5.93%)等;膏滋药处方总有效率为90.4%。结论:临床上,膏滋药处方中药饮片主要为滋补类药品,组方合理,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药饮片是经过炮制、加工的中药材。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药饮片出现了错用现象。龙胆泻肝丸事件足以说明,其根本原因在于后世把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错用成木通。错用是指此药当作彼药的乱用现象,其实质上符合药品管理法假药的概念(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如果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对中药饮片错用情况做了调查,现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及管理对策。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方式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心内科出现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对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13.75%)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其次为神经系统(10.00%)多表现为头痛、失眠和嗜睡,再者是皮肤系统(6.25%)表现为过敏和皮疹,最后是心血管系统(3.75%)表现为胸闷和心悸,有4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和肝肾异常(2.50%)。结论:心内科中药饮片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类型复杂,管理人员应积极调查,及时采取防范和控制策略,如加强专科培训、加强健康宣教及制定规范的中药饮片管理标准等,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对中药饮片厂实施验证管理,对加快饮片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助推作用。如大多数厂家都加大了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更新设备、改进工艺、修建厂房、扩大经营、美化环境,一改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格局。但饮片厂的现状与中药走向现代化的大目标还相距甚远。近期通过对宁波地区饮片厂的调查发现,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饮片加工企业多、小、散,经营效益差,缺乏发展后劲 该地区有饮片厂12家,基本上每县(区)一家。饮片加工由于种类多、批量小,造成成本高、利润…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中药饮片鉴定是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等对检品的真实性、纯度、质量进行评价和鉴定。鉴定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安全性鉴定及指纹图谱等,但这些方法均操作繁复、成本较高、不便普及等[1]。因此,传统经验鉴别仍是最广泛、最实用的方法。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实用、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调配和中成药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药饮片来源广泛、种类繁杂、炮制规格多,在储存中容易变质,不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让临床用药得不到安全保障。因此,如何储存中药饮片及在储存中如何养护中药饮片,成了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药饮片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原料和中医处方直接用于病人治疗的重要物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了把好医院采购中药饮片采购质量关,通过分析我院临床常用中药饮片的品种,从中选取医院用量较大且市场品种种类较多的中药饮片进行调研分析,最终确定我院中药饮片基本用药目录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大数据方法,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真实环境中,风湿科常用中药(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饮片的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龙华医院近5年间使用过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的所有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用药记录等)、处方以及肾功能(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等信息共1 256万条,通过大数据系统处理,分析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使用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四味中药的患者肾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泽泻1.15%,细辛2.46%,威灵仙1.50%,寻骨风0.00%。泽泻肾毒性的发生随着累积用药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威灵仙、细辛未出现此情况。5年间临床使用寻骨风者仅有1例,累积用量300 g,未发生肾毒性情况。泽泻、威灵仙、细辛肾毒性的发生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君臣佐使配伍使用泽泻、细辛、威灵仙较为安全,肾毒性的发生率远低于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6.
17.
常用的中药饮片是中成药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饮片多以草本·木本·动物为原辅材料,来源广泛而且种类繁杂,质地,规格均有严格的标准,在储存中容易发生变质,不仅带来经济上的一些损失,更使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中药饮片的养护及有效的储存方法,成了中药学界热议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医院中药饮片的构成特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文章按照中药饮片基原分类和应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药饮片来源构成中,植物药467种,占79.96%;动物药66种,占11.30%;矿物药51种,占8.74%。说明中药饮片来源复杂,应使用道地药材及正品入药,加强中药饮片鉴定及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9.
林成挺 《中药材》1992,15(7):37-39
对福建省宁德地区42个单位420种次中药饮片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有204种次,占48.6%;并分析了该区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常用中药饮片感染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情况。方法选用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提供的AFB1标准溶液(批号GBWE100302),浓度为1.96μg/mL。应用35种常用中药饮片,确定激发和发射波长、色谱条件,配制磷酸盐缓冲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考察线性范围,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加样回收试验,测定35种常用中药饮片AFB1含量。结果将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设定为360nm、440nm。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为360nm、440nm,流速、柱温、进样体积分别为1.0mL/min、35℃、10μL。在0.70~10.5ng/mL范围内,AFB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将回收率、RSD值计算出来,全蝎分别为82.1%、3.73%,制何首乌分别为95.2%、2.97%。有17批样品有一定程度的AFB1污染存在,其中制香附、黄芪、北柴胡具有较为严重的外观霉变,AFB1检出最高值、最低值分别为47.053μg/kg、0.107μg/kg。结论常用中药饮片感染黄曲霉毒素B1几率高,影响因素为中药饮片产地、用药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