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最主要病因。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DN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综述通过对AGEs的产生、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中医药干预DN的新进展,以及其治疗和发展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为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也是DM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旨在综述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为葛根素在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组成部分,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糖尿病肾病病理机制及相关药物药理研究的重要靶点之一。本文从抗脱落、抗凋亡、抗氧化应激、抗转分化及调节信号通路等方面探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肾消颗粒对早期糖尿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衰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探索益肾健脾,清心化浊疗法及其相关的中药复方肾消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历时3a余,从临床与动物实验两方面,在观察其临床主要表现、24h尿微量白蛋白(UMA1b)排泄量,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而有关肾脏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虽已逐渐深入,但尚未完全阐明。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假说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其机制是不同RNA之间的互作关系。作为ceRNA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假基因等分子吸附微小RNA(microRNA,miRNA),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近来研究表明,ceRNA调控网络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亦有显著优势,因此,文章将就ceRNA网络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中医药调控作用进行综述,进而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黄芪 红花注射液合用对糖尿病肾病血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炜  庞敏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994-994
研究了黄芪、红花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 5 0例予黄芪、红花注射液静滴 ,治疗 3周后 ,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5 0例病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 (P <0 0 1) ,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黄芪、红花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的、多靶点共同作用下的肾脏损害。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控制血糖、预防和控制感染、改善血液动力学成为主要目标。积雪草有效成分在降血糖、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应激、抗内皮系统激活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口服的积雪草制剂吸收较静脉注射差,今后开发积雪草制剂以羟基积雪草苷针剂为主,提高临床疗效,充分利用药效发挥预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毛细血管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其高发病率令全球医学界担忧。故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寻求有效防治药物是当今国际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临床研究开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中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造福于人类,意义深远。鉴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为临床研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黄芪卫矛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NO和ET含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死因之一。早期以肾脏吧大和肾小球高滤过为特征,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一组对血管张力起拮抗效应的:活性物质,在调节肾血流动力学方面起重要作用,二者的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DN,指导DN病变的治疗。本实验通:过观察“黄芪卫矛合剂”对DN大鼠肾组织内NO和ET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且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 ,病情多已发展至不可逆性肾损害 ,常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目前 ,关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观点较多 ,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其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根据 1 990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 1 99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 ADA)以及国家肾病基金会制定的糖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毛细血管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其高发病率令全球医学界担忧.故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寻求有效防治药物是当今国际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临床研究开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中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造福于人类,意义深远.鉴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为临床研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西方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川芎嗪作为一味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川芎嗪对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一氧化氮的影响,以探讨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经典方剂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证明,当归补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本文从内质网应激反应,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等方面对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中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蛋白尿是肾脏疾病重要的表现,也是加重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文章综述近年来中药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的炎症致病机制与中药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糖尿病肾小球细胞的硬化,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一定概率并发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最后导致肾脏坏死。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直接受到糖尿病肾病的严重威胁,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治疗手段的出现使糖尿病患者死于酮症酸中毒的情况越来越少,目前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中最重要的是DN,DN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炎症反应过程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肾病与其炎症反应机制关系十分密切。目前,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综述已有部分报道,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炎症因子主要有C-反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等,DN的炎症信号通路有核转录因子(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等,中药对于DN的防治有着较好的防治作用。但是缺乏关于DN炎症致病机制与中药防治详细且系统的总结。本文就DN的炎症致病机制与中药防治方面的内容进行整理后做一综述,以期为DN的早期预防及后期干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既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的主要病因,其病理特性主要包括肾小球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足细胞凋亡与自噬、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途径受多种机制特异性调控,是参与生物体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等生理活动的经典信号通路。目前,诸多研究发现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性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进程中优势显著,部分中药提取物、中药及中药复方能够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损伤。该文通过阐述TGF-β/Smad信号通路关键靶点与糖尿病肾病的联系,明确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归纳并总结近年来中药通过干预TGF-β/Smad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 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种病理机制参与其发病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因此,采用抗炎、免疫抑制治疗是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法则[1]。2002年3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卢氏保肾丸治疗糖尿病肾病伴有大量蛋白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肠道菌群失调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涉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糖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反应等机制,糖尿病肾病可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同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调节可能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重要途径。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应在开展辨证分型研究、侧重早期干预及取效机制研究等方面着重进行,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很多研究重点在于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而忽视了患者有效管理对于延缓病程进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汇总吕仁和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关于管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万金艳  龙宇  张羽璐  刘松雨  石爱  于双  李丹  李楠  杨启悦 《中草药》2021,52(12):3705-3716
糖尿病肾病是一类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持续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特征,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信号通路是人体内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活动的经典信号通路,目前,学者们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占重要地位。阐述了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靶标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以便明确PI3K/Akt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对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