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我国自行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北京朝阳区2465名社区居民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收缩压[(122.84±16.42)mm-Hg∶(126.83±16.36)mmHg],舒张压[(80.67±9.51)mmHg∶(84.54±9.89)mmHg]和总胆固醇[(4.86±1.06)mmol/L∶(5.01±0.97)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2)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者(高危者)所占的比例,男性为3.28%,显著高于女性的1.59%(P〈0.05);这一结果与我国"十五"攻关课题组对9903名国人调查,随访15.1年缺血性心血管病绝对危险数据是一致的。结论:国人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检测人群的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简单筛选。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6,(6)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不同年龄男女医护人员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的风险。方法应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对柳州市某医院不同年龄、35~59岁男女医护人员1 273名10年内ICVD发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柳州市同一年龄段男性医护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女医护人员ICVD发病危险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除35~年龄段女性外,柳州市男女医务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均高于我国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P0.05)。极低危人群、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及极高危人群在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医护人员以极低危和低危人群为主(62.7%);而男性医护人员以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为主(78.0%)。不同绝对危险度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4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主要为ICVD发病低危人群,5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以中高危人群为主,在55~59岁的医护人员中高危人群占91.0%。男性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10年ICVD的发病风险较高,均高于我国男女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可能与他们的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该文评价Framingham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预测模型(Framingham模型)与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国人模型)在预测上海市中年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20年发病中的准确性,及预测模型引入新危险因素后的潜在附加值。方法:在1992年参加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China multi-provincial cohort study,CMCS)基线时无冠心病与脑卒中的840名上海市男性作为随访队  相似文献   

5.
6.
在哈尔滨市4个工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区(与北京心肺研究中心协作,以25岁以上为监测对象)老年人(≥60岁)中,调查其心性猝死年发病情况,以估计北方城市老年居民中心性猝死的发病特点。 一、调查资料 一个工厂一年内的发病情况作为一个观察年的情况。先以一个工厂为基础,调查1978~1987年10年间的发病情况,在另3个工厂抽样两间年的情况作补  相似文献   

7.
许翔  王娟  高玮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39-1640
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一般定义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总和,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1].目前的发病人数增多且趋于年轻化,不仅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负担,而且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2].尽管以改变生活方式、治疗与控制危险因素为主的预防策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脑卒中风险评估亦有待加强[3].本研究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4]对上海市社区老年居民ICVD的发病危险进行了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并为其制订防治策略,同时探讨不同危险程度的血糖和血脂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自行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青岛市2287名中年干部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者(低危),男性为98.16%,女性为99.39%.发病危险度≥20%者(高危),男性为0.19%,女性为0.15%,这一结果符合我国35~6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分布情况.(2)在高危人群(绝对危险度≥10%)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0%、20.8%、75%、87.5%.在低危人群(绝对危险度<10%)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31%、3.4%、37.74%、59.26%,两组人群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人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检测人群的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简单筛选,在低危人群中,计算个体绝对危险度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危险度和最低危险度来评估其发病相对危险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校社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武汉大学社区1999年底中老年人群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体重指数(BMI,kg/m^2)及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影响。结果:BMI≥25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或P<0.05),某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明显增加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结论:为中老年人群减肥,或控制其钠盐摄入及饮酒量,就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Wang W  Zhao D  Sun JY  Liu J  Qin LP  Wu ZS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0-24
目的评价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新的空腹血糖受损标准对中国35~64岁人群空腹血糖受损率的影响以及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为基础,对30378人基线血糖水平的分布特点以及10年随访期间发生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依据新的空腹血糖受损的标准,我国35~64岁人群空腹血糖受损率从6.9%上升到21.6%,增加了2.1倍;(2)按基线血糖水平分为4个亚组,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其他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增加;(3)缺血性心血管病人年发病率和血糖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血糖水平的增加男女两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并达到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他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空腹血糖受损新的标准(由6.11mmol/L降为〈5.55mmol/L)对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有独立的影响作用(RR=1.302,95%CI=1.021~1.660);对女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缺乏独立的影响作用(RR=1.255,95%CI=0.887~1.776)。结论依据新标准中国35~64岁人群空腹血糖受损率增加了2倍以上。随着血糖水平的增加伴有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的比例及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人年发病率增加,多因素分析后空腹血糖受损新切点增加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正探讨蒙古族人群心血管病家族史和吸烟的联合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2002-2003年在完成2589名蒙古族研究对象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10年随访观察,将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终点事件。按心血管病家族史与吸烟状况将2589名研究对象分为无心血管病家族史/不吸烟、无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不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4.
载脂蛋白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群中血载脂蛋白(ApoAI、ApoB、ApoE、ApoB/A1)水平与心血管重要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了青岛市35~59岁的中年人群2287人,男性1631名,女性656名,平均年龄(44.70±5.99)岁。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poAI、ApoB、ApoE。结果①ApoAI、ApoB、ApoE、ApoB/AI总体均数分别为(1.36±0.22)g/L、(0.99±0.26)g/L、(4.89±1.83)mg/dl、0.75±0.23,总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77%、29.03%、28.82%、6.56%。②经Pearson相关分析,危险因素评分与ApoAI存在显著负相关,与ApoB、ApoB/AI、ApoE存在显著正相关;经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后的偏相关分析中,危险因素评分与ApoAI存在显著负相关,与ApoB、ApoB/AI、ApoE显著正相关。③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依次与ApoB/AI、ApoB、ApoE水平密切相关。④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oB/AI、ApoB、ApoE水平仍与缺血性心血管重要危险因素聚集密切相关。结论ApoB/AI、ApoB、ApoE独立于年龄、性别因素而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210029)李建树缺血性心脏病(IHD)是老年人病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IHD的危险因素有多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DM)、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在老年IHD中更为重要,本文讨论老年人IH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模型在成都地区干部保健保健人群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模型分析我院307名干保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结果[结果部分应列举主要数据,并修改英文摘要] 共纳入受试者307人。与女性干保人群比较,男性干保人群体重指数(24.38 ± 2.53 vs 21.85 ± 2.61, P=0.000)、收缩压水平(127.32 ± 15.43mmHg vs 117.10 ± 15.17mmHg, P=0.000)以及吸烟人数(20.34% vs 4.39%, P=0.001)更多;不同年龄分层之间,仅收缩压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以性别论,男女性人群ICVD实际值与参考值之间无差异,而55~59岁年龄组ICVD实际值明显高于参考值(3.37 ± 2.91 vs 2.91 ± 1.02, P<0.01),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的预测成都市干保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农村地区50~7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对未来10年的患病风险进行评估,为云南农村地区ICV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县区11个村中50~74岁的研究对象611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计算危险因素暴露率,应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简易模型并进行改良,对其10年ICVD的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结果在该人群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血脂症、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0.0%、13.9%、1.6%、48.4%、1.5%。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的检出率分别为73.8%、15.2%、6.2%、3.3%和1.5%。绝对危险度10%(包括极低危和低危)有544人,占89.03%;≥10%(包括中危、高危及极高危)有67人,占10.97%。男性50~54岁组和女性60~64岁组平均危险度水平低于评估方法提出的平均危险度参考标准,其余组均高于评估方法参考标准。结论云南农村地区50~74岁总体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应积极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19.
大庆心血管病人群监测1984年与1988年发病危险因素调查情况,结果示血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高血压患病率及诊断冠心病的心电图主要明尼苏达编码,1988年均高于1984年。上述指标除BMI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步膳食调查结果,大多数营养素的摄入亦是1988年高于1984年,且胆固醇及钠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膳食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发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研究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对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对3大经典机制的再认识;(2)对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离子重构的认识;(3)对房颤基因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