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合物48/80(Compound 48/80,C48/80)对正常和TRPV1敲除小鼠诱发的瘙痒反应及电针不同穴位对其的影响,明确针灸止痒效应及与TRPV1的关系。方法选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TRPV1敲除小鼠(KO小鼠)各30只,分为模型组、曲池组、血海组,连续两日分别于其颈部中央皮下注射C48/80,曲池组、血海组于第二日注射前给予电针治疗30min,观察电针干预前后瘙痒行为即搔痒次数/30min的变化。结果 C48/80能诱发WT小鼠和KO小鼠对注射处显著的搔抓反应,模型组WT小鼠第一日的搔痒次数为(180.69±79.00)次/30min,KO小鼠第一日的搔痒次数为(124.87±31.52)次/30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曲池、血海均能有效抑制此种搔抓反应(P0.01,P0.05),曲池组WT小鼠的电针前后变化率为49.66%,KO小鼠为35.6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海组WT小鼠为52.72%,KO小鼠为34.9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WT与KO小鼠而言,穴位间止痒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PV1参与C48/80诱发的瘙痒反应的产生,电针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反应,且TRPV1参与针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或vanilloid recepot 1,TRPV1)在电针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方法选用TRPV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及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针刺足三里、曲池、中脘、胃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内压变化。结果电针WT小鼠足三里穴有兴奋,有抑制,表现为轻度兴奋为主。电针胃俞、曲池和中脘穴均表现为抑制效应。针刺KO小鼠足三里、曲池、中脘、胃俞穴,胃运动方向整体表现均为抑制。结论 TRPV1受体对胃运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针刺TRPV1敲除小鼠可抑制胃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8℃和46℃两组不同温度艾灸对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的影响,同时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组野生小鼠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1,TRPV1)表达的差异,验证激活TRPV1影响艾灸调胆固醇疗效。方法将40只2月龄C57BL/6J野生型(WT)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空白组、模型对照组、38℃艾灸组和46℃艾灸组,每组各1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正常空白组外其他三组用高脂饲料喂养法造模成高脂血症模型小鼠。38℃艾灸组和46℃艾灸组均取神阙和双足三里穴,每穴每次艾灸10 min,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治疗结束后,取血,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胆固醇含量;取背根神经节组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RPV1的表达。将30只2月龄TRPV1基因敲除(TRPV1~(-/-))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8℃艾灸组和46℃艾灸组,每组各10只,造模、治疗及检测方法均同WT小鼠组。结果 WT小鼠46℃艾灸组对小鼠胆固醇和背根神经节TRPV1表达的影响明显高于38℃艾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PV1~(-/-)小鼠两组艾灸对胆固醇调节无差异。结论艾灸激活TRPV1影响艾灸调脂疗效。  相似文献   

4.
蛇床子的抗瘙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以瘙痒模型探讨蛇床子的抗瘙痒作用,其70%乙醇提取物(CM-ext)可减少搔抓行为,本次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筛选。 方法及结果:①化合物48/80(48/80)诱发瘙痒模型:在ddY雄性小鼠背部皮下注射48/80(100μg/鼠),注射后计数小鼠搔抓注射部位的次数(共10min)。在注射48/80前1h经口给予受试药。②蛇床子抗瘙痒作用成分的筛选。CM-ext在己烷、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对组胺致痒模型小鼠的瘙痒行为、血清5-羟色胺(5-HT)及延髓5-HT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均予颈背部皮下注射磷酸组胺进行造模,造模后模型组不做处理,针刺组给予针刺双侧血海、曲池及合谷穴,采用提插和捻转手法刺激,每日1次,针刺2 d;生理盐水组予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后不做处理。连续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搔抓次数,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HT及其受体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针刺组小鼠造模第1,2,3天搔抓次数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针刺组小鼠造模第1,2天搔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造模第3天搔抓次数明显少于第1,2天及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小鼠血清5-HT水平及延髓5-HT受体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针刺组小鼠血清5-H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小鼠延髓5-HT受体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组胺致痒小鼠的搔抓行为具有抑制作用,下调血清5-HT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指标,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是否参与了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的过程。方法:将C 57BL/6J和TRPV1~(-/-)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每组5只。各艾灸组均艾灸"足三里",艾灸温度控制在(46±1)℃,通过HE染色观察局部皮肤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局部皮肤TNF-α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C 57BL/6J空白组小鼠比较,30min艾灸组表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30 min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72h艾灸组(P0.01)。与TRPV1~(-/-)空白组小鼠比较,30min艾灸组表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30 min艾灸组小鼠表皮、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72h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可能不依赖于TRPV 1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血海对小鼠瘙痒模型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及BALB/c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模型组、苯海拉明组、针刺组。于实验前7 d,针刺组针刺曲池、血海,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苯海拉明组0.2 mL/10 g体质量灌胃,每日1次;模型组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采用尾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方法制作小鼠瘙痒模型,观察模型小鼠瘙痒次数和持续时间;采用皮下注射磷酸组胺方法制作小鼠皮肤过敏模型,观察模型小鼠皮肤风团面积和皮肤光密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可明显减少瘙痒模型小鼠的瘙痒持续时间(P〈0.05),减小皮肤过敏模型小鼠腹部蓝染的风团面积,且降低皮肤光密度值(P〈0.05,P〈0.01)。结论针刺曲池、血海有较好的止痒和抗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温度艾灸对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胆固醇及"神阙"穴皮肤的影响,探讨艾灸效应与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相关性。方法:32只C57BL/6J野生型(WT)小鼠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余24只采用注蛋黄乳法制备急性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8℃艾灸组、46℃艾灸组,每组8只。38℃艾灸组施灸温度控制在(38±1)℃,46℃艾灸组施灸温度控制在(46±1)℃,两组均取"神阙"和双"足三里",每穴每次艾灸10min,每日1次,共治疗2次。空白组和模型组以同样方法抓取固定,不予艾灸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胆固醇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神阙"穴皮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组织内TRPV1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P0.001);46℃艾灸组血清胆固醇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01);46℃艾灸组血清胆固醇含量较38℃艾灸组降低(P0.01)。238℃艾灸组皮肤组织形态结构有轻微的改变;46℃艾灸组皮肤组织形态结构改变明显,出现了特异性的变化。346℃艾灸组"神阙"穴皮肤组织内TRPV1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38℃艾灸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是影响小鼠胆固醇和穴位皮肤的重要因素,艾灸效应与TRPV1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地肤子对葡聚糖40诱发小鼠皮肤瘙痒模型的止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地肤子(Kochia scoparia)70%甲醇提取物(FKS)对葡聚糖40诱发小鼠皮肤瘙痒模型的止痒作用,并且以各种Ⅰ型变态反应模型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①葡聚糖40诱发小鼠皮肤瘙痒模型:经口给予FKS(100,500mg/kg),1小时后尾静脉注射葡聚糖40(1.25mg/kg)。通过观察给予葡聚糖后至小鼠首次搔抓的时间(潜伏时间)及30分钟内的搔抓次数判定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镇心安神方对1-氯-2,4-二硝基苯(DNCB)致敏诱导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皮肤组织瞬时电压感受受体(TRPs)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雌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中药组),每组6只,采用DNCB诱发皮炎法制备AD模型,自造模后第14天起,中药组每天按镇心安神方生药量为18.18 g/kg颗粒水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每天给予西替利嗪1.3 mg/kg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0.1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4天。于造模第1、4、14、28天分别观模型小鼠皮损评分和搔抓频率变化,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T-PCR)检测皮损中TRPV1、TRPA1、TRPM8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第14天各组小鼠搔抓次数明显增加(P0.01),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结痂、干燥等AD样表现,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增生明显,棘层肥厚,海绵水肿,真皮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造模第28天中药组及阳性对照组搔抓次数及皮损评分均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RPA1、TRPV1、TRPM8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阳性对照组TRPA1、TRPV1、TRPM8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中药组TRPA1表达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心安神方可以改善模型小鼠AD样皮损及瘙痒,抑制TRPs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凉血清营颗粒的抗菌、解热、泻下和止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凉血清营颗粒与其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炎性疾病相关的作用,如抗菌、解热、泻下、止痒等.方法:抗菌试验用体外试管法,解热试验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法,泻下试验直接观察小鼠排便情况,止痒试验应用化合物48/80导致小鼠抓搔反应.结果:凉血清营颗粒体外抗菌作用以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为敏感;凉血清营颗粒能明显抑制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其对小鼠的泻下作用呈明显的个体差异,凉血清营颗粒还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所小鼠抓搔反应.结论:凉血清营颗粒有明显抗菌、解热、泻下和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对瘙痒模型小鼠的瘙痒行为及延髓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6J小鼠随机分为组胺组(包括组胺针刺组和组胺非针刺组共20只)、氯喹组(包括氯喹针刺组和氯喹非针刺组共20只)及空白对照组(10只)。组胺组予颈背部皮下注射磷酸组胺,氯喹组予颈背部皮下注射氯喹,组胺及氯喹针刺组针刺双侧血海、曲池及合谷穴,每日1次,组胺及氯喹非针刺组造模后不做处理;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连续观察并记录各组搔抓次数,采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模型动物延髓b-内啡肽(β-EP)的表达。结果组胺组及氯喹组小鼠搔抓次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氯喹针刺组搔抓次数低于氯喹非针刺组(P0.05),组胺针刺组搔抓次数明显低于组胺非针刺组(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及组胺非针刺组延髓β-EP能神经元表达均不明显;组胺针刺组及氯喹组延髓β-EP能神经元表达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氯喹针刺组、氯喹非针刺组及组胺针刺组延髓β-EP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组胺针刺组延髓β-EP表达明显高于组胺非针刺组(P0.01),氯喹针刺组与氯喹非针刺组延髓β-EP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氯喹及组胺致痒模型动物的搔抓行为均具有抑制作用,对组胺致痒模型动物延髓β-EP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报道,罗汉果可抑制组胺诱发的搔鼻行为。本次探讨了罗汉果提取物及其糖苷对化合物48/80诱发的搔抓背部行为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为6~10周龄的雌性ICR系小鼠。罗汉果提取物及其糖苷的剂量均为300、1000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曲尼司特(300mg/kg)。1h后从小鼠的背部给予化合物48/80(每个部位给予10μg)。罗汉果提取物及其糖苷每天1次,连续经口给予4周。于给药当天、给药后第1~4周观察搔抓行为。结果与讨论:单剂量给予罗汉果提取物及其糖苷后对化合物48/80诱发的搔抓行为没有明显抑制作用。连续给予罗汉果提取物及其糖苷,第3周和第4周2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非组胺依赖性瘙痒模型小鼠瘙痒行为、延髓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及5-HT受体2B(5-HTR2B)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对瘙痒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氯喹方法制作非组胺依赖性瘙痒模型。40只C57B/6J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针刺组、非针刺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成模后,针刺组针刺双侧"血海""曲池"及"合谷",采用提插和捻转手法刺激,每日1次,共3次,非针刺组不予针刺,生理盐水组予颈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后不做处理,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延髓5-HT能神经元及5-HTR2B的表达。结果造模组小鼠搔抓次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针刺组搔抓次数少于非针刺组(P0.05),5-HT能神经元在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表达均不明显,造模组小鼠5-HT能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加,针刺后5-HT能神经元表达减少,针刺组和非针刺组延髓5-HTR2B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针刺组5-HTR2B表达低于非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对瘙痒模型小鼠搔抓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延髓5-HT能神经元及5-HTR2B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v1/Notch1/Hes1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中的作用及补阳还五汤促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复制小鼠脑缺血模型,将野生型(wild type,WT)和小凹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caveolin1 gene knockout,Cav1 KO)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Brd U标记增殖细胞,干预7 d后,采用免疫荧光Brd U/Nestin双标法检测小鼠缺血侧海马NS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NICD、Hes1蛋白表达,Real time PCR法检测Notch1、Hes1m RNA表达。结果 MCAO法成功复制了小鼠脑缺血模型;WT模型组、补阳组和KO模型组、补阳组缺血侧海马Brd U/Nestin双标阳性细胞,Notch1、NICD、Hes1蛋白表达及Notch1、Hes1m RNA表达均增加,与相应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时,WT模型组要高于KO模型组(P0.05),WT补阳组要高于WT模型组和KO补阳组(P0.01,P0.05)。结论Cav1/Notch1/Hes1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后海马NSCs增殖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通过上调Cav1/Notch1/Hes1通路活性是补阳还五汤促进缺血海马神经再生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生津利咽含片对小鼠镇咳止痒的作用.方法:将受试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生津利咽大、中、小剂量组和金果饮组.生津利咽大、中、小剂量组依次给予0.88,0.44,0.22 g/kg生津利咽溶液,分别相当于60 kg成人常规剂量的12,6,3倍;金果饮对照组给予0.5 g/kg金果饮溶液;生理盐水组给等容积生理盐水.均1 mL/次灌胃,1d1次,连续7d.于末次给药后1h,采用0.2 mL浓氨水诱发小鼠咳嗽反应、尾静脉注射0.25 g/L右旋糖酐诱发小鼠全身性瘙痒,分别观察各组小鼠咳嗽及全身性瘙痒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生津利咽含片各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时间显著延长、5 min咳嗽次数水平降低、搔痒次数和搔痒时间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津利咽含片小剂量组的搔痒次数和搔痒时间与金果饮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津利咽含片能延迟氨水所致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并能显著降低小鼠瘙痒反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认为,蜂胶可以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具有抗过敏作用。本次探讨了蜂胶对瘙痒模型小鼠的作用。 方法:实验动物为6~10周龄ICR系雌性小鼠,经口给予蜂胶后,于小鼠背部皮内给予48/80化合物,通过计数60min内搔抓后肢的次数,观察单次或连续给予蜂胶的效果。另外,用2% 伊文思蓝探讨对48/80化合物诱发血管通透性反应的影响。 结果:单次给予蜂胶(1 000mg/kg)时可明显抑制搔抓行为。连续给予蜂胶2周后,各给药组的抑制作用均增强。4周后即使剂量减为500mg/kg仍可明显抑制搔抓行为。并且,单次给予蜂胶1 000mg/kg,对增强的血管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的电针对5-羟色胺(5-HT)诱发大鼠瘙痒反应的影响。方法: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分别于其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和5-HT,记录注射后1 h内诱发的瘙痒反应;另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麻醉后模型组(戊巴比妥钠麻醉清醒后皮内注射5-HT)、电针组(麻醉未清醒时电针刺激大鼠“曲池”“合谷”或“足三里”“三阴交”穴,清醒后注射5-HT)、伪电针组(取非穴位处进行与电针组相同的处理),观察注射后1 h内瘙痒反应的变化。结果:5-HT能诱发大鼠对注射处显著的搔抓反应(P<0.001),穴位处电针能有效抑制此种搔抓反应(P<0.01,0.05),而对非穴位处电针则无明显作用(P>0.05)。“曲池”“合谷”的针效与“足三里”“三阴交”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抑制5-HT诱发的大鼠皮肤瘙痒反应,且穴位的选择是影响针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三七皂苷对脆性X综合征基因敲除小鼠水迷宫行为的影响。方法:将脆性X综合征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成野生型(WT)组、基因敲除(KO)组、治疗组。治疗组采用30 mg/kg的三七皂苷对脆性X综合征基因敲除小鼠进行处理,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共训练4 d,记录每天的潜伏期与游泳轨迹,第5天去除平台,记录小鼠停留各象限区域的时间百分比。结果:定向航行实验中,第1天和第2天,3组小鼠潜伏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和第4天,与WT组比较,KO组潜伏期增长(P<0.05);与KO组比较,治疗组潜伏期减小(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与WT组比较,KO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第一象限停留时间减少;与KO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及第一象限停留时间均增加(P<0.05)。结论:KO小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0 mg/kg的三七皂苷对KO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av1/Notch1/Hes1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增殖中的作用及补阳还五汤促神经再生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 MCAO)法复制小鼠脑缺血模型,将野生型(wild type, WT)和小凹蛋白-1基因敲除(caveolin1 gene knockout,Cav1 KO)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BrdU标记增殖细胞,干预7d后,采用免疫荧光BrdU/ Nestin双标法检测小鼠缺血侧海马NS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NICD、Hes1蛋白表达,Real time PCR法检测Notch1、Hes1mRNA表达。结果 MCAO法成功复制了小鼠脑缺血模型;WT模型组、补阳组和KO模型组、补阳组缺血侧海马BrdU/Nestin双标阳性细胞,Notch1、NICD、Hes1蛋白表达及Notch1、Hes1mRNA表达均增加,与相应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或P <0.05),同时,WT模型组要高于KO模型组(P <0.05),WT补阳组要高于WT模型组和KO补阳组(P< 0.01或P <0.05)。 结论Cav1/Notch1/Hes1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后海马NSCs增殖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通过上调Cav1/Notch1/Hes1通路活性是补阳还五汤促进缺血海马神经再生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