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进行检测,并测定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尿酸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度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CRP、LDL水平及高血压病史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血脂、血压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脑梗死.血清CRP、LDL水平及高血压病史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76例高血压伴 2型糖尿病患者、83例高血压患者、79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观察颈动脉病变 ,并作血脂、血凝测定。结果 高血压伴 2型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 (76.3 % )显著高于高血压组 (5 6.6% )和 2型糖尿病组(5 0 .6% ) ,(P <0 .0 5 )。三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2 %、5 1.8%、和 5 3 .2 %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但三组中有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病变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者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0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6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血脂高低分为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以探讨高脂血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结果高脂血症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60.96%,血脂正常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血症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固有的高血糖、高血压同时作用,导致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高频探头对123例2型糖尿病(其中64例合并高血压)及79例正常对照进行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径及斑块的测定.结果CAIMT<0.8mm与≥0.8mm组比较,≥0.8mm组患者年龄,DM病程、高血压病程、合并高血压例数、SBP、WHR、FINS、CHO、TG、U-ALB较<0.8mm组明显增高,斑块指数更大.结论2型DM与高血压二者的综合因素比单纯DM的CAIMT增厚更明显,更易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6.
比较卡博平和瑞格列奈对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卡博平降低餐后血糖比瑞格列奈更显著,卡博平组血清IL-6和CRP水平降低比瑞格列奈组更明显;卡博平组58%患者CIMT消退,瑞格列奈组有42%,与瑞格列奈组相比较,卡博平组CIMT消退更显著(P<0.05).结论:卡博平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为观察组,119例单纯脑梗死(CI)患者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检测颈动脉内—中层膜厚度(IMT),斑块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DMCI组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与CI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病变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80%的患者死于大血管并发症,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发病早、发病率高、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病死率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3.7倍,因此早期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比较卡博平和瑞格列奈对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卡博平降低餐后血糖比瑞格列奈更显著,卡博平组血清IL-6和CRP水平降低比瑞格列奈组更明显;卡博平组58%患者CIMT消退,瑞格列奈组有42%,与瑞格列奈组相比较,卡博平组CIMT消退更显著(P〈0.05)。结论:卡博平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相似文献   

10.
选取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DM组),同期7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的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为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硬化以及粥样斑块与各种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空腹胰岛素水平、24h尿白蛋白定量明显增加(P<0.05,P<0.01),并且随着内膜增厚程度的加重,这种增加越明显,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5)。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胰岛素、血脂各项指标在各组间变化不明显。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年龄,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史的百分比,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有明显增高(P<0.05,P<0.01)。吸烟人数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糖尿病患IMT增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这与他们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有较高的尿白蛋白水平有关,IMT可作为早期观察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飞利浦iuzz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13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测,按颈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T2DM合并动脉硬化(AS)组及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R)、纤维蛋白原(FIB)、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三个组的年龄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构成、BMI无统计学差异。T2DM-AS组与单纯T2DM组比较,病程、高血压例数、TG、HDL-C、LDL-C、FIB、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AS组与对照组比较,TG、HDL-C、LDL-C、UA、FPG、PPG、IAI、U-AER、FIB、HbA1c、SPB、D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FPG、PPG、IAI、HbA1c、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有高血压、LDL-C等3个变量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即其数值越大则越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HDL-C是颈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其数值越大则越不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结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3.
富江 《内科》2008,3(6):858-859
目的比较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冲膜厚度(CIM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阿卡波糖组和瑞格列奈组,分别饮食控制三餐前给予阿卡波糖50mg瑞格列奈2mg,疗程40周观察各项指标。结果阿卡波糖降低餐后血糖比瑞格列奈更显著,阿卡波糖组血清IL-6和CRP水平降低比瑞格列奈组更明显;阿卡波糖组58%患者CIMT消退,瑞格列奈组有42%,与瑞格列奈组相比较,阿卡波糖组CIMT消退更显著(P〈0.05)。结论阿卡波糖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1年在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70.0%(84/120),高于对照组的18.3%(2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66.7%(56/84),高于对照组的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AS分为伴AS组(G1组)62例,不伴AS组(G2组)44例,另选39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G3组),均测SUA。结果G1组SUA水平明显高于G2组及G3组(P均〈0.01),G2组高于G3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伴AS时SAU水平升高,提示,SUA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发表的有关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时间范围为建库时间至2014年8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常规降血糖药物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常规降血糖药物(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常规降血糖药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常规降血糖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进一步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患者78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体重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脂、血糖、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3组间上述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同时根据HbA1C水平,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分成两组,进一步比较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结果:①血清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76±4.83)mg/L及高血压组(2.21±3.73)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8±2.85)mg/L,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80.00%:62.82%:40.00%,P均0.001);③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6.5%组的(86.21%:68.75%,P0.05)。结论:糖尿病及高血压均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更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应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型糖尿病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与并发症发生相关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侧颈总动脉主干、分叉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值与斑块发生率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发展具有一致性,能够直接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内膜,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率.方法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患者AS情况,同时测定颈动脉壁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颈动脉B超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对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情况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糖、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和40例我院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平均值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项目,分析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与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占75%(75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P<0.01)。糖尿病有斑块组IMT平均为(1.42±0.21)mm,糖尿病无斑块组IMT平均为(1.00±0.1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有斑块组患者的HbA1c、LDL-C水平明显高于和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患者[HbA1c:8.1%±1.6%比6.2%±1.8%;LDL-C:(4.8±0.9)mmol/L比(4.2±0.8)mmol/L;HDL-C:(0.8±0.3)mmol/L比(1.0±0.5)mmol/L,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程度与血糖、血脂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